第2節
關燈
小
中
大
個悲劇事故的片子。
我們知道乘客正在考慮對公司進行起訴。
我們還知道N—22飛機長時間來一直存在前緣縫翼的問題,聯邦航空局和公司兩方面都不願予以正視并解決問題,盡管近幾年來已經發生了九起事件。
” 馬龍停頓片刻,然後接着說:“我們了解到聯邦航空局在管制政策方面極端放任馬虎,甚至不要求提供許可證頒發所必需的文件。
聯邦航空局允許諾頓把這些許可證文件保存在你們自己這裡。
” 耶稣啊,凱西想,她真是什麼也不懂啊。
“讓我先從你最後提到的這點談起,”馬德說,“聯邦航空局實際上并不保存任何一家飛機制造公司的許可證文件,包括波音公司,麥道公司,空中客車公司和我們。
坦白地講,我們倒真情願聯邦航空局保管這些文件。
但是聯邦航空局不能保管它們,因為這些文件包含各種專有情報。
如果聯邦航空局占有這些情報的話,我們的競争對手就可以利用信息自由法案弄到這些情報。
我們的競争對手真是巴不得這樣做呢!空中客車公司一直在國會遊說,要求改變聯邦航空局的這一政策,其原因我剛才已經解釋過了。
所以,我猜你的這種關于聯邦航空局的想法可能來自空中客車公司的什麼人。
” 凱西看出馬龍有些遲疑不決,低頭瞥瞥自己的筆記。
她心想,一點不錯,馬德單刀直入地點出了她的消息來源。
空中客車一定向她灌輸了這個念頭,也許就是通過它的宣傳分支機構航空研究院。
馬龍明白不明白這家航空研究院是空中客車搞工業間諜活動的掩護機構? “但是難道你們不同意,”馬龍從容地說,“如果聯邦航空局讓諾頓保管它自己的文件,這種安排不是有點不負責任嗎?” “馬龍女士,”馬德說,“我已經告訴過你,我們情願由聯邦航空局來進行保管。
但是信息自由法案不是我們編出來的。
我們不是立法人。
我們的的确确認為,如果我們花了幾十億美元開發了一種專利設計,它就不應該無償地被我們的競争對手搞到。
按我的理解,信息自由法案的制訂使外國競争者都能掠奪到美國的技術。
” “那你是反對信息自由法案啰?” “一點也不。
我隻是說設計這個法律不是為了鼓勵工業間諜活動。
”馬德在椅子裡動了一下,“現在,你還提到了545号航班。
” “是的。
” “首先,我們不同意事故的發生是前緣縫翼展開的結果。
” 啊,凱西想,馬德要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了。
他現在說的話并不真實,而且很可能—— 馬德說:“我們現在正在對此進行調查。
盡管由我現在來讨論我們的調查結果還為時過早,但我相信你一定是聽到了誤報。
我猜你是從弗裡德·巴克那裡弄到這個前緣縫翼情報的吧?” “我們和包括巴克先生在内的許多人談過……” “你向聯邦航空局了解過巴克的情況嗎?”馬德說。
“我們知道他是個有争議的人物……” “他的話在事實方面是完全錯誤的。
” “你認為這些都是不正确的?” “馬龍女士,它在事實方面是完全錯誤的。
”馬德不耐煩地說。
他指了指馬龍攤在桌上的文件。
“我們不能不注意到你關于前緣縫翼事故的單子。
你是從巴克那裡弄到的嗎?” 馬龍猶豫片刻。
“是的。
” “我可以看看嗎?” “當然可以。
” 她把文件給了馬德。
他掃視了一眼。
馬龍說:“它是不是在事實方面是錯誤的,馬德先生?” “不,但它很不完整并且會造成錯覺。
這份清單是根據我們自己的文件弄出來的,但它不完整。
你知道關于适航性指令的事嗎,馬龍女士?” “适航性指令?” 馬德站起身,走到他自己的寫字台旁。
“每次出現涉及我們飛機的事故,我們都對這個事故進行徹底分析評價,找出事故真相和原因。
如果是飛機的問題,我們就發出一份服務通告。
如果聯邦航空局覺得我們的通告必須強制執行,它就會發出一份适航性指令。
在N—22型飛機正式服役之後,我們發現過一次前緣縫翼的故障。
法律要求國内航空公司對飛機進行維修以杜絕發生類似故障。
” 他拿着一張紙走過來,把它交給馬龍。
“這才是一份完整的事件清單。
” 諾頓N—22型飛機前緣縫翼展開事故 1.1992年1月4日,(DO)高度3.5萬英尺,飛行速度0.84馬赫(前緣縫翼打開),阻力闆/前緣縫翼手柄非人為移脫。
44—8号适航性指令因此發出。
2.1992年4月2日,(DO)飛機以0.81馬赫速度作巡航飛行時,前緣縫翼展開。
據報一寫字闆碰到阻力闆/前緣縫翼手柄,44—8号适航性指令未執行,本可阻止事故發生。
3.1992年7月17日,(DO)起初報告為嚴重湍流;但其後了解到前緣縫翼打開是阻力闆/前緣縫翼手柄移位的結果。
5名乘客受傷,3人傷勢嚴重。
适航性指令未執行,本可阻止事故發生。
4.1992年12月20日,(DO)在駕駛艙内阻力闆/前緣縫翼手柄未移位情況下,前緣縫翼在巡航飛行中打開。
兩名乘客受傷。
51—29号适航性指令因此發生。
5.1993年3月12日,(FO)飛機在0.82馬赫速度下進入失速前抖振。
發現前緣縫翼打開,手柄不在上位鎖定位置。
51—29号适航性指令未執行,本可阻止事故發生。
6.1993年4月4日,(FO)副駕駛把手臂放在阻力闆/前緣縫翼控制手柄上并将手柄壓下,打開了前緣縫翼。
一些乘客受傷。
44—8号适航性指令未執行,本可阻止事故發生。
7.1993年7月4日,(FO)飛行員報告阻力闆/前緣縫翼打開,飛機巡航速度為0.81馬赫。
44—8号适航性指令未執行,本可阻止事故發生。
8.1994年6月10日,(FO)在飛機巡航飛行中阻力闆/前緣縫翼手柄未移位情況下,前緣縫翼打開。
51—29号适航性指令未執行,本可避免事故發生。
“劃上線的句子,”馬德說,“在巴克先生給你的文件中都略去了。
在發生第一起前緣縫翼事件後,聯邦航空局發出了一份改動駕駛艙内控制器的适航性指令。
各航空公司必須在一年之内完成這項規定。
有些公司當即照辦,另一些公司沒辦。
如你現在所見到的,其後事故都發生在那些沒有更換控制器的飛機上。
” “好吧,但還不太……” “請讓我說完。
1992年12月,我們發
我們知道乘客正在考慮對公司進行起訴。
我們還知道N—22飛機長時間來一直存在前緣縫翼的問題,聯邦航空局和公司兩方面都不願予以正視并解決問題,盡管近幾年來已經發生了九起事件。
” 馬龍停頓片刻,然後接着說:“我們了解到聯邦航空局在管制政策方面極端放任馬虎,甚至不要求提供許可證頒發所必需的文件。
聯邦航空局允許諾頓把這些許可證文件保存在你們自己這裡。
” 耶稣啊,凱西想,她真是什麼也不懂啊。
“讓我先從你最後提到的這點談起,”馬德說,“聯邦航空局實際上并不保存任何一家飛機制造公司的許可證文件,包括波音公司,麥道公司,空中客車公司和我們。
坦白地講,我們倒真情願聯邦航空局保管這些文件。
但是聯邦航空局不能保管它們,因為這些文件包含各種專有情報。
如果聯邦航空局占有這些情報的話,我們的競争對手就可以利用信息自由法案弄到這些情報。
我們的競争對手真是巴不得這樣做呢!空中客車公司一直在國會遊說,要求改變聯邦航空局的這一政策,其原因我剛才已經解釋過了。
所以,我猜你的這種關于聯邦航空局的想法可能來自空中客車公司的什麼人。
” 凱西看出馬龍有些遲疑不決,低頭瞥瞥自己的筆記。
她心想,一點不錯,馬德單刀直入地點出了她的消息來源。
空中客車一定向她灌輸了這個念頭,也許就是通過它的宣傳分支機構航空研究院。
馬龍明白不明白這家航空研究院是空中客車搞工業間諜活動的掩護機構? “但是難道你們不同意,”馬龍從容地說,“如果聯邦航空局讓諾頓保管它自己的文件,這種安排不是有點不負責任嗎?” “馬龍女士,”馬德說,“我已經告訴過你,我們情願由聯邦航空局來進行保管。
但是信息自由法案不是我們編出來的。
我們不是立法人。
我們的的确确認為,如果我們花了幾十億美元開發了一種專利設計,它就不應該無償地被我們的競争對手搞到。
按我的理解,信息自由法案的制訂使外國競争者都能掠奪到美國的技術。
” “那你是反對信息自由法案啰?” “一點也不。
我隻是說設計這個法律不是為了鼓勵工業間諜活動。
”馬德在椅子裡動了一下,“現在,你還提到了545号航班。
” “是的。
” “首先,我們不同意事故的發生是前緣縫翼展開的結果。
” 啊,凱西想,馬德要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了。
他現在說的話并不真實,而且很可能—— 馬德說:“我們現在正在對此進行調查。
盡管由我現在來讨論我們的調查結果還為時過早,但我相信你一定是聽到了誤報。
我猜你是從弗裡德·巴克那裡弄到這個前緣縫翼情報的吧?” “我們和包括巴克先生在内的許多人談過……” “你向聯邦航空局了解過巴克的情況嗎?”馬德說。
“我們知道他是個有争議的人物……” “他的話在事實方面是完全錯誤的。
” “你認為這些都是不正确的?” “馬龍女士,它在事實方面是完全錯誤的。
”馬德不耐煩地說。
他指了指馬龍攤在桌上的文件。
“我們不能不注意到你關于前緣縫翼事故的單子。
你是從巴克那裡弄到的嗎?” 馬龍猶豫片刻。
“是的。
” “我可以看看嗎?” “當然可以。
” 她把文件給了馬德。
他掃視了一眼。
馬龍說:“它是不是在事實方面是錯誤的,馬德先生?” “不,但它很不完整并且會造成錯覺。
這份清單是根據我們自己的文件弄出來的,但它不完整。
你知道關于适航性指令的事嗎,馬龍女士?” “适航性指令?” 馬德站起身,走到他自己的寫字台旁。
“每次出現涉及我們飛機的事故,我們都對這個事故進行徹底分析評價,找出事故真相和原因。
如果是飛機的問題,我們就發出一份服務通告。
如果聯邦航空局覺得我們的通告必須強制執行,它就會發出一份适航性指令。
在N—22型飛機正式服役之後,我們發現過一次前緣縫翼的故障。
法律要求國内航空公司對飛機進行維修以杜絕發生類似故障。
” 他拿着一張紙走過來,把它交給馬龍。
“這才是一份完整的事件清單。
” 諾頓N—22型飛機前緣縫翼展開事故 1.1992年1月4日,(DO)高度3.5萬英尺,飛行速度0.84馬赫(前緣縫翼打開),阻力闆/前緣縫翼手柄非人為移脫。
44—8号适航性指令因此發出。
2.1992年4月2日,(DO)飛機以0.81馬赫速度作巡航飛行時,前緣縫翼展開。
據報一寫字闆碰到阻力闆/前緣縫翼手柄,44—8号适航性指令未執行,本可阻止事故發生。
3.1992年7月17日,(DO)起初報告為嚴重湍流;但其後了解到前緣縫翼打開是阻力闆/前緣縫翼手柄移位的結果。
5名乘客受傷,3人傷勢嚴重。
适航性指令未執行,本可阻止事故發生。
4.1992年12月20日,(DO)在駕駛艙内阻力闆/前緣縫翼手柄未移位情況下,前緣縫翼在巡航飛行中打開。
兩名乘客受傷。
51—29号适航性指令因此發生。
5.1993年3月12日,(FO)飛機在0.82馬赫速度下進入失速前抖振。
發現前緣縫翼打開,手柄不在上位鎖定位置。
51—29号适航性指令未執行,本可阻止事故發生。
6.1993年4月4日,(FO)副駕駛把手臂放在阻力闆/前緣縫翼控制手柄上并将手柄壓下,打開了前緣縫翼。
一些乘客受傷。
44—8号适航性指令未執行,本可阻止事故發生。
7.1993年7月4日,(FO)飛行員報告阻力闆/前緣縫翼打開,飛機巡航速度為0.81馬赫。
44—8号适航性指令未執行,本可阻止事故發生。
8.1994年6月10日,(FO)在飛機巡航飛行中阻力闆/前緣縫翼手柄未移位情況下,前緣縫翼打開。
51—29号适航性指令未執行,本可避免事故發生。
“劃上線的句子,”馬德說,“在巴克先生給你的文件中都略去了。
在發生第一起前緣縫翼事件後,聯邦航空局發出了一份改動駕駛艙内控制器的适航性指令。
各航空公司必須在一年之内完成這項規定。
有些公司當即照辦,另一些公司沒辦。
如你現在所見到的,其後事故都發生在那些沒有更換控制器的飛機上。
” “好吧,但還不太……” “請讓我說完。
1992年12月,我們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