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關燈
小
中
大
6
博維埃爾博士後來也成為這段時期裡一個飄忽不定的面孔。
我暗自思忖,他是否還健在。
也許,他在外省某個城市用另外一個名字,擁有了新的弟子。
昨天傍晚,當我回想起這個人,便引發了一陣難以抑制的歇斯底裡的笑聲。
他的确存在過嗎?不是因為缺乏睡眠,習慣于誤餐和攝取蹩腳藥品而造成的幻影嗎?當然不是。
太多的細節,太多的重要事件都向我證實,在那個時期,一位博維埃爾博士确确實實曾經在十四區的咖啡館裡舉行讨論會。
在我發生這場事故之前的幾個月,我們在路上交錯而過。
我必須承認,在市立醫院裡,當他們往我臉上戴黑色嘴套,讓我聞了乙醚氣味而入睡的時候,由于“醫生”這個稱呼,我想到了博維埃爾。
我不知道這個稱呼與什麼相對應,它是大學的一個學位,或者說,它确認醫學學業的完成(法語中docteur有“博士”和“醫生”兩個意思。
)。
我認為博維埃爾在玩弄這一模糊概念,好讓人聯想他的“教育”包含了廣泛的領域,包括醫學。
我第一次見到他并不是在蒙帕納斯附近,當時他正在那兒開會。
而是在巴黎的另一頭,在右岸。
确切地說,是在皮卡爾街和杜埃街交彙的街角處,在這個名叫“無憂”的咖啡館裡。
我必須說明我當時所做的事,哪怕很久以後的某一天,再來重新考慮這個問題。
按照被稱為“夜間目擊者”的法國作家的樣子,我經常留連于巴黎的某幾個街區。
夜裡,在街頭,我覺得自己在感受比另一種更有誘惑力的第二生活,或者,僅僅在夢想這種生活。
時值冬季,将近晚上八點,在我周圍沒有很多的人。
我的注意力被坐在一張台子旁的一對男女所吸引:他,四十來歲,一頭銀色的短發,瘦削的臉龐,明亮的目光。
他沒有脫掉大衣;她,同樣年紀的金發女子。
她看上去皮膚白皙,但是,她的臉部輪廓顯得生硬。
她用一種低沉的,幾乎男性的嗓音同他說話,我偶然截取的某幾句話,聽來她好像是在朗誦,因為她的發音十分清晰。
但是,我不知道,在她的舉手投足之間,有什麼與那時的皮卡爾地區非常一緻的東西。
是的,起先,我猜想這一對兒是附近某家夜總會的老闆。
或确切地說,我認為,隻是她,才是老闆。
男子想必比較謹慎。
他在聽她講。
他從口袋裡掏出一隻煙嘴,然後下巴微微動了一下,他就把煙嘴塞進了嘴裡,我對他故作風雅,矯揉造作的樣子感到吃驚。
過了一會兒,女人站起身,一個音節一個音節,聲音響亮地對他說道:“下一次,您可得想着點我的備用品。
” 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這句話是以生硬、幾乎輕蔑的語氣說出來的,而那另一個人則溫順地搖搖頭。
然後,她步伐堅定,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咖啡館,而他則好像十分生氣。
我目送她離去。
她身穿一件加有毛皮襯裡的風衣。
她在左側人行道取道維克多一瑪賽街,我尋思她是否走進“塔巴汗”夜總會裡去。
可是,不。
她不見了。
到更遠些的旅館裡去了嗎?總之,她可能經營一家旅館,也可能是一家小酒館或一家化妝品商店。
他還坐在桌子旁,低着頭,沉思默想,煙嘴吊在嘴角處,就好像剛剛挨了一下。
在霓虹燈的燈光下,他的臉上覆蓋了一層汗水和某種類似灰色油脂的東西,我在那些女人使之痛苦的男人身上常常注意到這種模樣。
他也站起身來。
他個子挺高,略微有些駝背。
透過窗戶,我瞧見他步履蹒跚地沿着皮卡爾街走去。
這就是我第一次與博維埃爾博士相遇的情景。
第二次,那是十幾天以後在靠近當費爾一羅什魯地區的另一家咖啡館裡。
巴黎是一個大城市,但是,我相信我們能夠在那兒多次遇見同一個人,而且常常在那些似乎最難以做到這一點的場所,如地鐵、大街??一次,兩次,三次,好像命運——或偶然性——堅持這樣,非要誘發一次相遇,把你的生活引向新的方向,然而,你卻常常并不響應這一召喚。
你不理會這個将永遠成為陌生的面孔,你為此而感到寬慰,但也感到後悔。
我走進這家咖啡館買煙,櫃台那兒已經有人排隊。
盡頭,挂鐘正指着晚上七點整。
挂鐘下,一張桌子旁,在紅色仿皮漆布的坐席當中,我認出了博維埃爾。
他被好幾個人圍住,不過,他們都坐在椅子上,隻有博維埃爾坐在軟墊坐席上,仿佛這個比較舒适的位置理所當然應該歸于他。
灰色油脂和汗水已經從他臉上消失殆盡,煙嘴不再懸在嘴角處。
這不再是同一個男人。
這一次,他侃侃而談,他甚至好像在舉行講座,而其他人則認真、專心地在聆聽。
其中一個人在一本大練習簿上記滿了筆記。
有一些女孩和一些男孩。
那天晚上,我不知道突然産生了什麼樣的好奇心,毫無疑問,是想要回答我正在考慮的問題:一個人,按照他在皮卡爾或在當費爾一羅什魯兩個不同的地方,他怎麼能夠如此變化呢?對于巴黎的神秘現象,我總是非常敏感的。
我決定坐在與他們相鄰的那張桌子的坐席上,這樣離博維埃爾就更加近些。
我注意到他們都喝了
我暗自思忖,他是否還健在。
也許,他在外省某個城市用另外一個名字,擁有了新的弟子。
昨天傍晚,當我回想起這個人,便引發了一陣難以抑制的歇斯底裡的笑聲。
他的确存在過嗎?不是因為缺乏睡眠,習慣于誤餐和攝取蹩腳藥品而造成的幻影嗎?當然不是。
太多的細節,太多的重要事件都向我證實,在那個時期,一位博維埃爾博士确确實實曾經在十四區的咖啡館裡舉行讨論會。
在我發生這場事故之前的幾個月,我們在路上交錯而過。
我必須承認,在市立醫院裡,當他們往我臉上戴黑色嘴套,讓我聞了乙醚氣味而入睡的時候,由于“醫生”這個稱呼,我想到了博維埃爾。
我不知道這個稱呼與什麼相對應,它是大學的一個學位,或者說,它确認醫學學業的完成(法語中docteur有“博士”和“醫生”兩個意思。
)。
我認為博維埃爾在玩弄這一模糊概念,好讓人聯想他的“教育”包含了廣泛的領域,包括醫學。
我第一次見到他并不是在蒙帕納斯附近,當時他正在那兒開會。
而是在巴黎的另一頭,在右岸。
确切地說,是在皮卡爾街和杜埃街交彙的街角處,在這個名叫“無憂”的咖啡館裡。
我必須說明我當時所做的事,哪怕很久以後的某一天,再來重新考慮這個問題。
按照被稱為“夜間目擊者”的法國作家的樣子,我經常留連于巴黎的某幾個街區。
夜裡,在街頭,我覺得自己在感受比另一種更有誘惑力的第二生活,或者,僅僅在夢想這種生活。
時值冬季,将近晚上八點,在我周圍沒有很多的人。
我的注意力被坐在一張台子旁的一對男女所吸引:他,四十來歲,一頭銀色的短發,瘦削的臉龐,明亮的目光。
他沒有脫掉大衣;她,同樣年紀的金發女子。
她看上去皮膚白皙,但是,她的臉部輪廓顯得生硬。
她用一種低沉的,幾乎男性的嗓音同他說話,我偶然截取的某幾句話,聽來她好像是在朗誦,因為她的發音十分清晰。
但是,我不知道,在她的舉手投足之間,有什麼與那時的皮卡爾地區非常一緻的東西。
是的,起先,我猜想這一對兒是附近某家夜總會的老闆。
或确切地說,我認為,隻是她,才是老闆。
男子想必比較謹慎。
他在聽她講。
他從口袋裡掏出一隻煙嘴,然後下巴微微動了一下,他就把煙嘴塞進了嘴裡,我對他故作風雅,矯揉造作的樣子感到吃驚。
過了一會兒,女人站起身,一個音節一個音節,聲音響亮地對他說道:“下一次,您可得想着點我的備用品。
” 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這句話是以生硬、幾乎輕蔑的語氣說出來的,而那另一個人則溫順地搖搖頭。
然後,她步伐堅定,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咖啡館,而他則好像十分生氣。
我目送她離去。
她身穿一件加有毛皮襯裡的風衣。
她在左側人行道取道維克多一瑪賽街,我尋思她是否走進“塔巴汗”夜總會裡去。
可是,不。
她不見了。
到更遠些的旅館裡去了嗎?總之,她可能經營一家旅館,也可能是一家小酒館或一家化妝品商店。
他還坐在桌子旁,低着頭,沉思默想,煙嘴吊在嘴角處,就好像剛剛挨了一下。
在霓虹燈的燈光下,他的臉上覆蓋了一層汗水和某種類似灰色油脂的東西,我在那些女人使之痛苦的男人身上常常注意到這種模樣。
他也站起身來。
他個子挺高,略微有些駝背。
透過窗戶,我瞧見他步履蹒跚地沿着皮卡爾街走去。
這就是我第一次與博維埃爾博士相遇的情景。
第二次,那是十幾天以後在靠近當費爾一羅什魯地區的另一家咖啡館裡。
巴黎是一個大城市,但是,我相信我們能夠在那兒多次遇見同一個人,而且常常在那些似乎最難以做到這一點的場所,如地鐵、大街??一次,兩次,三次,好像命運——或偶然性——堅持這樣,非要誘發一次相遇,把你的生活引向新的方向,然而,你卻常常并不響應這一召喚。
你不理會這個将永遠成為陌生的面孔,你為此而感到寬慰,但也感到後悔。
我走進這家咖啡館買煙,櫃台那兒已經有人排隊。
盡頭,挂鐘正指着晚上七點整。
挂鐘下,一張桌子旁,在紅色仿皮漆布的坐席當中,我認出了博維埃爾。
他被好幾個人圍住,不過,他們都坐在椅子上,隻有博維埃爾坐在軟墊坐席上,仿佛這個比較舒适的位置理所當然應該歸于他。
灰色油脂和汗水已經從他臉上消失殆盡,煙嘴不再懸在嘴角處。
這不再是同一個男人。
這一次,他侃侃而談,他甚至好像在舉行講座,而其他人則認真、專心地在聆聽。
其中一個人在一本大練習簿上記滿了筆記。
有一些女孩和一些男孩。
那天晚上,我不知道突然産生了什麼樣的好奇心,毫無疑問,是想要回答我正在考慮的問題:一個人,按照他在皮卡爾或在當費爾一羅什魯兩個不同的地方,他怎麼能夠如此變化呢?對于巴黎的神秘現象,我總是非常敏感的。
我決定坐在與他們相鄰的那張桌子的坐席上,這樣離博維埃爾就更加近些。
我注意到他們都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