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他沒有睡熟,還隐隐意識到所在的處所,意識到二百扇窗戶全打開着的酒家、環繞着有藍茵茵草坪的公共花園的路燈。
陳舊的俱樂部——象晚飯後他看見進賓館的年輕人打扮的老太婆一樣老——和懶洋洋的大海。
他數了又數,就象别人數綿羊那樣,每隔十二秒鐘,大海就把水淋淋的流蘇摔落到岸邊的峭石上。
一些小汽車時停,時走,作複雜的練習。
一些車門砰然作響。
可以如此清晰地聽見人聲,以緻人們有不舒适之感。
還有一些轟轟直響的大客車,載走滿車的賭徒,又拉回另一批,還有對面巴黎咖啡廳露天座的音樂聲。
有時,意外地出現了短暫的沉寂。
人們便可以聽見一輛馬車的輕微聲響象樂隊中的笛聲似的從遠處傳來。
他原來感到熱,就讓窗戶開着。
但由于他沒帶任何行李,沒穿睡衣,又覺得冷,便走去關上,順便不快地朝體育餐廳的燈火看了一眼。
那兒,沙灘盡頭,約瑟夫·馮·默倫,伯爵夫人稱呼的“爸爸”,正在主持宴會,招待二十位賓客。
因為他的心境不同,所以對人的看法也就變了。
現在他怨恨自己,為自己象個乖孩子一般聽比利時金融家說話,不敢打斷他(可以這樣說)而幾乎覺得受了侮辱。
其實,一個如此顯要的人物待他親切友好,難道不使他高興?與約翰·T·阿爾諾那個身材矮胖、自信得叫人讨厭的英國佬相反,馮·默倫沒有以某個階層的習慣來給他上課的神氣,而且,梅格雷親自出馬,他還顯得受了感動。
“您,您理解我。
”他似乎時刻都這樣說。
梅格雷沒有讓人欺騙吧?“爸爸”……“小伯爵夫人”……“大衛”……所有這些綽号,他們彼此使用,卻懶得确指是誰,好象全世界都可能知道似的。
他的情緒稍稍安定了一些。
他吃力地翻過身來。
突然,赤裸裸地躺在浴池裡的上校出現在他眼前,接着是同樣光赤着身子,接受長着拳擊手腦袋的按摩師按摩的比利時佬。
這些人不是過于文明,以緻不可能被懷疑嗎? “任何人都可能殺人,隻要有充足的理由,并确信不會被抓獲……” 然而馮·默倫并不認為愛情是充足的理由。
他是不是巧妙地讓人明白,對于某些人,愛情是幾乎不可想象的? “……在我們的時代……一個年輕的、可愛的女人,有些經驗……” 他們的“小伯爵夫人”叫醫生,呻吟,讓人把自己送到醫院,接着,病情緩解後,又給在巴黎的前夫打電話,試圖與其會合。
他是她時斷時續的情人。
接着又與善良的“爸爸”馮·默倫通話。
她知道瓦爾死了。
她看見了屍體。
可憐的小女人不知怎麼辦是好。
叫警察嗎?她沒想到。
她的神經受的震動太大。
再說警察,穿着大皮鞋,思想狹隘的警察,能夠從“他們”世界的事情裡明白什麼呢? “孩子,坐飛機來見我。
我給你出主意……” 在此期間,另一個人,約翰。
T·阿爾諾到了喬治五世賓館,滿口勸告、叮囑,滿口半明半晦的話。
“當心哪,别驚動了新聞界。
小心從事。
這件事情,可是個炸藥桶。
牽涉到許多重大利益。
全世界都将被震動。
”可是,卻正是他打電話給倫敦的律師,讓他們趕來,大概幫他在案子上耍花招。
馮·默倫泰然自若地把巴爾米利伯爵夫人送到洛桑休息,好象這是最正常、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這倒不是逃跑——不是。
她并沒有試圖躲開警察。
“您明白,在那邊,她習慣……她避開記者的包圍,躲開有關一場調查的喧嘩……” 該梅格雷再次出馬,乘飛機…… 梅格雷害怕蠱惑人心的宣傳。
他對人的評價并不取決于他們的财産是多是少。
他努力保持冷靜,但有許多細節也使他不可能不激動。
他聽見出席盛宴的賓客回來了;先是在外面高聲談話,接着進了房間,開水龍頭,又放開抽水馬桶水箱。
早上六點,他就頭一個起了床,剃胡子。
剃刀是他讓酒家的跑腿買來的廉價品,同時還買了一柄牙刷。
等了半個小時,來了一杯咖啡。
他穿過大廳時,服務人員正忙于打掃。
他向一位跨出接待處的職員要帳單,誰知那人說:“馮·默倫先生吩咐過了……” “馮·默倫先生已沒有什麼吩咐……” 他堅持付了帳。
門口,比利時金融家的羅爾斯在等候,司機把車門打開着。
“馮·默倫先生吩咐我送您上機場……” 他還是坐了進去,因為他從沒坐過羅爾斯。
他提前趕到了機場,買了幾份報紙。
尼斯的報紙在頭一版刊出了他與馮·默倫在電梯前的照片。
說明: “梅格雷警長與億萬富翁馮·默倫會談結束步出電梯。
” ——一場會談! 巴黎的報紙用大字赫然印着: 英國億萬富翁,喪生洗浴池中 到處都是億萬富翁。
罪行乎?事故乎? 大概記者們尚未起床,因為直到起飛,都沒有人來糾纏他。
他也系好安全帶,透過舷窗,依稀看到漸漸遠去的大海,接着又看到散布在深綠色的山丘上的幢幢白牆紅瓦的小房子。
“您要咖啡,還是要茶?”
陳舊的俱樂部——象晚飯後他看見進賓館的年輕人打扮的老太婆一樣老——和懶洋洋的大海。
他數了又數,就象别人數綿羊那樣,每隔十二秒鐘,大海就把水淋淋的流蘇摔落到岸邊的峭石上。
一些小汽車時停,時走,作複雜的練習。
一些車門砰然作響。
可以如此清晰地聽見人聲,以緻人們有不舒适之感。
還有一些轟轟直響的大客車,載走滿車的賭徒,又拉回另一批,還有對面巴黎咖啡廳露天座的音樂聲。
有時,意外地出現了短暫的沉寂。
人們便可以聽見一輛馬車的輕微聲響象樂隊中的笛聲似的從遠處傳來。
他原來感到熱,就讓窗戶開着。
但由于他沒帶任何行李,沒穿睡衣,又覺得冷,便走去關上,順便不快地朝體育餐廳的燈火看了一眼。
那兒,沙灘盡頭,約瑟夫·馮·默倫,伯爵夫人稱呼的“爸爸”,正在主持宴會,招待二十位賓客。
因為他的心境不同,所以對人的看法也就變了。
現在他怨恨自己,為自己象個乖孩子一般聽比利時金融家說話,不敢打斷他(可以這樣說)而幾乎覺得受了侮辱。
其實,一個如此顯要的人物待他親切友好,難道不使他高興?與約翰·T·阿爾諾那個身材矮胖、自信得叫人讨厭的英國佬相反,馮·默倫沒有以某個階層的習慣來給他上課的神氣,而且,梅格雷親自出馬,他還顯得受了感動。
“您,您理解我。
”他似乎時刻都這樣說。
梅格雷沒有讓人欺騙吧?“爸爸”……“小伯爵夫人”……“大衛”……所有這些綽号,他們彼此使用,卻懶得确指是誰,好象全世界都可能知道似的。
他的情緒稍稍安定了一些。
他吃力地翻過身來。
突然,赤裸裸地躺在浴池裡的上校出現在他眼前,接着是同樣光赤着身子,接受長着拳擊手腦袋的按摩師按摩的比利時佬。
這些人不是過于文明,以緻不可能被懷疑嗎? “任何人都可能殺人,隻要有充足的理由,并确信不會被抓獲……” 然而馮·默倫并不認為愛情是充足的理由。
他是不是巧妙地讓人明白,對于某些人,愛情是幾乎不可想象的? “……在我們的時代……一個年輕的、可愛的女人,有些經驗……” 他們的“小伯爵夫人”叫醫生,呻吟,讓人把自己送到醫院,接着,病情緩解後,又給在巴黎的前夫打電話,試圖與其會合。
他是她時斷時續的情人。
接着又與善良的“爸爸”馮·默倫通話。
她知道瓦爾死了。
她看見了屍體。
可憐的小女人不知怎麼辦是好。
叫警察嗎?她沒想到。
她的神經受的震動太大。
再說警察,穿着大皮鞋,思想狹隘的警察,能夠從“他們”世界的事情裡明白什麼呢? “孩子,坐飛機來見我。
我給你出主意……” 在此期間,另一個人,約翰。
T·阿爾諾到了喬治五世賓館,滿口勸告、叮囑,滿口半明半晦的話。
“當心哪,别驚動了新聞界。
小心從事。
這件事情,可是個炸藥桶。
牽涉到許多重大利益。
全世界都将被震動。
”可是,卻正是他打電話給倫敦的律師,讓他們趕來,大概幫他在案子上耍花招。
馮·默倫泰然自若地把巴爾米利伯爵夫人送到洛桑休息,好象這是最正常、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這倒不是逃跑——不是。
她并沒有試圖躲開警察。
“您明白,在那邊,她習慣……她避開記者的包圍,躲開有關一場調查的喧嘩……” 該梅格雷再次出馬,乘飛機…… 梅格雷害怕蠱惑人心的宣傳。
他對人的評價并不取決于他們的财産是多是少。
他努力保持冷靜,但有許多細節也使他不可能不激動。
他聽見出席盛宴的賓客回來了;先是在外面高聲談話,接着進了房間,開水龍頭,又放開抽水馬桶水箱。
早上六點,他就頭一個起了床,剃胡子。
剃刀是他讓酒家的跑腿買來的廉價品,同時還買了一柄牙刷。
等了半個小時,來了一杯咖啡。
他穿過大廳時,服務人員正忙于打掃。
他向一位跨出接待處的職員要帳單,誰知那人說:“馮·默倫先生吩咐過了……” “馮·默倫先生已沒有什麼吩咐……” 他堅持付了帳。
門口,比利時金融家的羅爾斯在等候,司機把車門打開着。
“馮·默倫先生吩咐我送您上機場……” 他還是坐了進去,因為他從沒坐過羅爾斯。
他提前趕到了機場,買了幾份報紙。
尼斯的報紙在頭一版刊出了他與馮·默倫在電梯前的照片。
說明: “梅格雷警長與億萬富翁馮·默倫會談結束步出電梯。
” ——一場會談! 巴黎的報紙用大字赫然印着: 英國億萬富翁,喪生洗浴池中 到處都是億萬富翁。
罪行乎?事故乎? 大概記者們尚未起床,因為直到起飛,都沒有人來糾纏他。
他也系好安全帶,透過舷窗,依稀看到漸漸遠去的大海,接着又看到散布在深綠色的山丘上的幢幢白牆紅瓦的小房子。
“您要咖啡,還是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