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回岡崎

關燈
次郎三郎大大方方信馬前行,當他覺得喉嚨有點哽咽時,隻能擡頭望着天空。

    人們愈是歡欣鼓舞,次郎三郎心中就愈是悲哀。

    因為他還沒有能力滿足衆人的期待。

    不管是去駿河為人質,舉行元服儀式,成婚,還是回岡崎掃墓,他都不過是遵義元的命令行事。

    而接下來義元會命令他做何事,也已再清楚不過了——為義元進京做掃除障礙的先鋒……那意味着,要和已經鞏固了尾張地盤的信長決一死戰。

    一想到要帶領這些已疲憊不堪的家臣去和生活富足的尾張精銳之師血戰,一想到岡崎人誓死拼殺的場面,次郎三郎就心如刀割。

     看看今日吧!已然來到了祖宗的墳墓邊,卻無家可歸。

    即使那大樹寺,隻是因為有了今川氏的允許,才會痛快地接受自己。

    我,難道是個無家可歸的大名嗎?不,自己已被巧妙地剝奪了身為大名的所有權力,不過是寄人籬下的一個人質。

    不僅是自己,妻子、剛剛出生的女兒,也都是人質。

     “先去伊賀八幡神宮參拜吧。

    ”隊伍轉到官道方向時,次郎三郎望着左邊的岡崎城,不動聲色地對走在前邊的忠吉說道。

     “也好。

    ”忠吉來到他馬邊。

    輕輕嗫嚅道:“之後再去月光庵。

    ” 次郎三郎不答,隻是擡起頭望着清澈湛藍的天空。

    從忠吉口中,他得知父親廣忠的遺體一度放在大樹寺,後來才被秘密葬在月光庵。

     忠吉大概是害怕被衆人如此信賴着的次郎三郎過于哀傷,特意提醒了一句。

    次郎三郎心中一陣悲恸,暗想,父親之死終是岡崎人不願多談之事,遂定下心來。

    掃墓之事且推到以後,今日要忘掉父親! 過了伊賀橋,松平氏祖祖輩輩尊奉的伊賀八幡出現在左手邊。

    次郎三郎在八幡神官前下了馬,邁上長長的石階。

    雖隻有十五歲,他已完全知道如何控制内心深處的悲傷。

    他直直地望着神殿,臉上看不到半點悲傷和哀愁。

     參拜結束,次郎三郎對着兩眼蓄滿淚水的植村新六郎輕輕點點頭,退出神宮,悠然跨上馬背。

    “祖父也曾在這一帶縱馬馳騁。

    ”忠吉還未答話,大久保老人先點點頭:“正是。

    現在想起來……血槍九郎背着赤紅的長槍,我扛着旗幟,不知多少次從這裡經過……”老人沒有哭,突然發出枯澀的笑聲。

     當一行人來到鴨田鄉大樹寺時,已是日上三竿。

     松平氏第四代祖左京之進親忠建造的這座淨土宗佛寺,在這一帶是淩駕于城池之上的建築物。

    自從次郎三郎的祖父清康于天文四年修複了七堂寺後,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個春秋,但大樹寺仍然不見有荒廢的迹象,關上寺門後,堅固得如同堡壘。

     “恭迎諸位!”住持天空大和尚親自迎了出來,殷勤地招呼着他們。

    他身後站着大約四十個威武的僧侶。

    這些人是在紛争亂世裡為了保衛佛家淨地的護寺僧人,并不為僧兵。

     次郎三郎在門前下了馬,疾步向天空和尚走去。

    “有勞大師了。

    ” “哪裡,敝寺和松平氏佛緣深厚,您無須客氣。

    請到客殿吧!”他再次仔細看了看次郎三郎。

    十五歲的次郎三郎顯得非常老成,但天空和尚覺得他小心謹慎,顯得與其父廣忠不同,更像個深沉練達的英勇武士。

     客殿共有三間。

    最裡面的房間是往日親忠和次郎三郎祖父清康的休息室,就是此次停留岡崎期間的下處,也是接見家臣們的地方;但和駿府的住處相比,這裡顯得更像大名的居所。

     老臣們在隔壁房裡落了座。

    上了茶水後,和尚們開始打量次郎三郎。

    那不是普通人的面相,尤其是他那獨特的耳朵和臉颠,即使混在人群中,也很容易據此将他識别出來。

    衆僧不禁歎道:“和他的祖父太像了……威嚴的容貌透着深邃與剛毅,不俗的體魄充滿力量與勇氣。

    ” “您是喝茶後即刻前去掃墓,還是稍事休息後再去?”天空問道。

     “看衆人的意思。

    ”次郎三郎答道。

     和尚不由再次打量了一下次郎三郎。

    次郎三郎覺得自己被某種沉甸甸的東西壓着。

    且不論剛才看到的岡崎城,就說自己的先輩,他們究竟在期盼什麼,又是依靠什麼力量建造起這座七堂寺……他胸中煩悶,有些迷茫。

     這時候,老臣們陸陸續續進來了。

    “參拜墓地的準備已做好了。

    ” 因為長久過着人質的生活,次郎三郎常顯現出某種漫不經心的神态,他尚未接觸過那種孜孜不倦、刻苦經營的瑣細生活。

    即使是那古野城、萬松寺或者駿府裡雄壯的城郭,他都不過将它們當作氣派的建築物,雖然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