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黜子去禍
關燈
小
中
大
西屬于我。
所有的領地和領民、财富和生命,都是神佛托付于人的身外之物。
因此,對他們的分封,實際上是因為他們明白我的心思,适時幫了我一把,這是神佛對他們的回報。
此中亦另有一層意思:既然你有此能力,今後的事就交給你了。
領地和領民、上交的年賦和租稅,都為上天賜予,必須珍惜,同時須努力消除領内可能生出的怨恨。
帶着這希望,我将神佛賜予的土地,根據各人能力的大小,一一托付與他們。
在太閣故去七周年時,舉行了盛大的豐國祭,不僅讓南蠻人,甚至連大明人都瞠目結舌。
考慮到秀賴,為了保住他的威嚴,讓他能夠順利當上關白,我亦苦心尋了一個兩全之策,讓他既做公家,又做武士。
實際上,我心中仍在自責。
在神佛看來,我所作努力還是不夠。
你能明白嗎?若僅僅是為打赢這場仗,還用你這七十有四的老父持槍上陣?誰都知道,此戰在将軍的指揮下自可輕易取勝。
但,将軍乃是天下蒼生的将軍,不可輕易生殺心,我才拖着老弱的身子重上戰場。
神佛有眼,我哪敢片刻偷閑?”說到這裡,家康捂住臉,痛哭失聲。
忠輝一驚,旋又厭煩地扭開了頭——父親真已老朽。
他偶爾雖會表現出幾絲朝氣,但終是如此唠叨,一遍一遍,不斷重複。
也難怪,他都已到了這把年紀,自當如是了。
忠輝有些可憐父親,但今日父親的說教為何如此冗長?他麻痹的雙腿變得異常疼痛,腳趾幾已沒了感覺。
若此時家康令他退下,他怕連站也站不起來了。
剛想到這裡,他發現父親銳利的雙目在盯着自己。
“忠輝,你知我剛才為何落淚?” “這……” “唉!你怎會明白?神佛仍未對我說:此足矣。
神佛仍在嚴厲責我,責我的努力不夠。
” “父親!哪有此事?浪人已經失敗,大坂城也已攻破……” “罷了罷了,”家康擦了擦淚水,松松肩膀,“這也難怪。
我要讓你明白,是因為……” “……” “這次戰事便是對父親的指責。
你可知,我本是要救秀賴性命,他卻切腹自殺了。
” “此事并不怪父親……” “是我的錯!”家康厲聲道,“本想救他性命,卻眼睜睜看他自殺,這就說明,我的心願被拒絕了。
拒絕我的心願的,并非秀賴,而是神佛。
” “哦。
” “不,若僅僅如此,秀賴怕還能得救。
然,神佛又在指責……” “哦?” “秀賴之死乃是一錯,但下一錯可就不這般簡單了。
” “何事?” “你終不會明白。
故,我才問你知不知霸道王道之别。
你說将軍乃是正人君子,是秉性正直之人,不锴,但,神佛責我:将軍也有實施霸道之危。
” 忠輝再次感到了厭倦,不由皺了皺眉,旋又繃緊了面皮,他感到父親又要淚下。
但家康卻未落淚,他緊緊盯着兒子,眼裡漸漸失去了剛毅之色,似是說話稍不小心,便會号啕大哭。
忠輝咬着牙,默默忍着不語——我不抗顔,不再讨要大坂城,也不想再跟父親辯了。
父親已然累了,不,已經老了,成了一個不得不由兒女悉心關照的老朽,他還能有多少日子?忠輝忽在内心反省:在父親走向經常挂在嘴邊的“淨土”之前,自己定要壓抑住不快,對父親笑臉相迎。
“上總介。
”家康變了稱呼。
當他叫“忠輝”或者“辰千代”時,定是要對忠輝厲聲責備;當他呼兒子為“上總介”時,則是承認兒子已為堂堂男兒,此中亦包含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父親心情似好些了,忠輝想。
“為父目下正在進行這一生中最後一次苦思,苦思自己應如何應對神佛的指責。
” “這是父親……” “秀賴自殺,都因父親的疏忽和怠慢。
自己本以為所作努力已滴水不漏,神佛卻連絲毫疏漏都不放過……”家康說到這裡,勉強苦笑,以止住淚下,然後,又是連連歎息,“上總介啊,看起來你已決定,在我有生之年不再違逆我了。
” “孩兒正是此意。
” “唉!” “在父親面前,任何虛榮和謊言都是小把戲。
” “你想學習将軍,做個孝子?” “正是!” “好了,你這般說,在我看來,你也是這般想。
你可退下了。
若……”家康的聲音越發溫和,“你若還有話要對父親說,父親倒是可以聽上一聽。
” 家康的話裡似乎隐含着什麼,忠輝不由得心頭一驚,道,“不,沒有了。
父親您累了,歇息一下吧。
” “你已無話說了?” “是。
孩兒就此告退。
”忠輝站了起來,但因雙腿已經發麻,起身的時候打了個踉跄。
他皺着眉,讪讪笑了笑,便一瘸一拐去了。
家康并不看忠輝,他拍了拍手,闆倉重昌進來。
家康瞪了重昌一眼,道:“叫你父親!你退下!” 勝重進來時,家康已伏在扶幾上,痛哭不已,“勝重啊……我……又失去一子……” 勝重不語,隻将額頭低低抵在地上。
所有的領地和領民、财富和生命,都是神佛托付于人的身外之物。
因此,對他們的分封,實際上是因為他們明白我的心思,适時幫了我一把,這是神佛對他們的回報。
此中亦另有一層意思:既然你有此能力,今後的事就交給你了。
領地和領民、上交的年賦和租稅,都為上天賜予,必須珍惜,同時須努力消除領内可能生出的怨恨。
帶着這希望,我将神佛賜予的土地,根據各人能力的大小,一一托付與他們。
在太閣故去七周年時,舉行了盛大的豐國祭,不僅讓南蠻人,甚至連大明人都瞠目結舌。
考慮到秀賴,為了保住他的威嚴,讓他能夠順利當上關白,我亦苦心尋了一個兩全之策,讓他既做公家,又做武士。
實際上,我心中仍在自責。
在神佛看來,我所作努力還是不夠。
你能明白嗎?若僅僅是為打赢這場仗,還用你這七十有四的老父持槍上陣?誰都知道,此戰在将軍的指揮下自可輕易取勝。
但,将軍乃是天下蒼生的将軍,不可輕易生殺心,我才拖着老弱的身子重上戰場。
神佛有眼,我哪敢片刻偷閑?”說到這裡,家康捂住臉,痛哭失聲。
忠輝一驚,旋又厭煩地扭開了頭——父親真已老朽。
他偶爾雖會表現出幾絲朝氣,但終是如此唠叨,一遍一遍,不斷重複。
也難怪,他都已到了這把年紀,自當如是了。
忠輝有些可憐父親,但今日父親的說教為何如此冗長?他麻痹的雙腿變得異常疼痛,腳趾幾已沒了感覺。
若此時家康令他退下,他怕連站也站不起來了。
剛想到這裡,他發現父親銳利的雙目在盯着自己。
“忠輝,你知我剛才為何落淚?” “這……” “唉!你怎會明白?神佛仍未對我說:此足矣。
神佛仍在嚴厲責我,責我的努力不夠。
” “父親!哪有此事?浪人已經失敗,大坂城也已攻破……” “罷了罷了,”家康擦了擦淚水,松松肩膀,“這也難怪。
我要讓你明白,是因為……” “……” “這次戰事便是對父親的指責。
你可知,我本是要救秀賴性命,他卻切腹自殺了。
” “此事并不怪父親……” “是我的錯!”家康厲聲道,“本想救他性命,卻眼睜睜看他自殺,這就說明,我的心願被拒絕了。
拒絕我的心願的,并非秀賴,而是神佛。
” “哦。
” “不,若僅僅如此,秀賴怕還能得救。
然,神佛又在指責……” “哦?” “秀賴之死乃是一錯,但下一錯可就不這般簡單了。
” “何事?” “你終不會明白。
故,我才問你知不知霸道王道之别。
你說将軍乃是正人君子,是秉性正直之人,不锴,但,神佛責我:将軍也有實施霸道之危。
” 忠輝再次感到了厭倦,不由皺了皺眉,旋又繃緊了面皮,他感到父親又要淚下。
但家康卻未落淚,他緊緊盯着兒子,眼裡漸漸失去了剛毅之色,似是說話稍不小心,便會号啕大哭。
忠輝咬着牙,默默忍着不語——我不抗顔,不再讨要大坂城,也不想再跟父親辯了。
父親已然累了,不,已經老了,成了一個不得不由兒女悉心關照的老朽,他還能有多少日子?忠輝忽在内心反省:在父親走向經常挂在嘴邊的“淨土”之前,自己定要壓抑住不快,對父親笑臉相迎。
“上總介。
”家康變了稱呼。
當他叫“忠輝”或者“辰千代”時,定是要對忠輝厲聲責備;當他呼兒子為“上總介”時,則是承認兒子已為堂堂男兒,此中亦包含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父親心情似好些了,忠輝想。
“為父目下正在進行這一生中最後一次苦思,苦思自己應如何應對神佛的指責。
” “這是父親……” “秀賴自殺,都因父親的疏忽和怠慢。
自己本以為所作努力已滴水不漏,神佛卻連絲毫疏漏都不放過……”家康說到這裡,勉強苦笑,以止住淚下,然後,又是連連歎息,“上總介啊,看起來你已決定,在我有生之年不再違逆我了。
” “孩兒正是此意。
” “唉!” “在父親面前,任何虛榮和謊言都是小把戲。
” “你想學習将軍,做個孝子?” “正是!” “好了,你這般說,在我看來,你也是這般想。
你可退下了。
若……”家康的聲音越發溫和,“你若還有話要對父親說,父親倒是可以聽上一聽。
” 家康的話裡似乎隐含着什麼,忠輝不由得心頭一驚,道,“不,沒有了。
父親您累了,歇息一下吧。
” “你已無話說了?” “是。
孩兒就此告退。
”忠輝站了起來,但因雙腿已經發麻,起身的時候打了個踉跄。
他皺着眉,讪讪笑了笑,便一瘸一拐去了。
家康并不看忠輝,他拍了拍手,闆倉重昌進來。
家康瞪了重昌一眼,道:“叫你父親!你退下!” 勝重進來時,家康已伏在扶幾上,痛哭不已,“勝重啊……我……又失去一子……” 勝重不語,隻将額頭低低抵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