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黜子去禍
關燈
小
中
大
易消除。
” 家康仍是目不轉睛盯着兒子,他那張大臉依然有些扭曲。
比起憤怒,此,時他心中更多的是失望。
“堅信戰争不會消除的頑固之人,父親隻知兩個。
”半晌,家康方道,“一個乃真田幸村,另一個便是伊達政宗。
然而,你亦持此說法,你算第三人。
” “不,孩兒并不那般确信……” “忠輝,你可知,很久以前,我便認為佛祖和我有過同樣的經曆。
” “佛祖?父親是說釋祖?” “悟道之前的釋祖和悟道之後的佛祖,大不一樣。
不過,這些都無妨。
我覺得我能明白佛祖抛妻棄子、赤裸裸去修行時的世間之苦。
” “啊?” “那時,不僅戰事連年,世間亦有病痛,黎民貧苦,滿眼皆是不幸。
即使能暫時溫飽,也不過一瞬之夢。
世間隻有不幸……” 忠輝不明父親的意思,側首傾聽。
“但,佛祖沒有絕望。
他認為,這定是因為人們不夠努力。
他發誓要激勵世人……” “啊……” “我年輕時隻知拼命打仗,指望有一日戰事能從這世間消失。
望着連天烽火,累累自骨,我拼命征戰。
” “……” “因此,隻要人運用聰明才智,即便戰事不會一時斷絕,但總會減少。
首先,自己要變得強大,要讓人知,所臨為強手,戰必讨辱,如此戰亦稍少矣。
出于此心,我才與信長公聯手。
信長公在東,我在西,未幾,二人齊心協力,天下無人能敵。
我就這般步步為營,累積實力。
後來與太閣聯手,亦是出于同樣原因。
但僅僅如此,戰事仍不會平空消失。
人各有志,人各有欲,人各有念,諸心難齊。
但現在,我已深信不疑:世人齊心努力,戰亂一定能夠消除。
戰亂若未消失,隻能說明我們修為不夠。
” 忠輝以為,父親在他面前發出這麼些感慨,是因心中已釋然。
家康加重語氣,緊緊盯着兒子,又道:“淨土無戰事!” 如果忠輝再老成一些,對人生的理解更深刻一些,他許能夠發現,其實從此時起,家康所思便已脫離了常軌,此時所言已并非針對忠輝。
這些感慨,乃是他對自己人生的深刻反省。
“淨土既無困苦,也無病痛;既無那麼多怨恨的種子,也無導緻戰亂的欲望……是,若無了欲望,還有何不足?” 忠輝不語。
他覺得,與其附和父親,還不如默坐一旁,讓父親平靜下來。
“所謂的困苦,可用勞作改變。
至于病痛,若有藥師如來張開慈悲之懷,亦能得到解脫。
世人若能将在各種争端和戰事中所耗,全部用于追求福澤,便定能在這凡俗世間締造淨土。
而這一步……忠輝!你知締造淨土的第一步是什麼?” 家康的語氣變得很是嚴厲,忠輝不敢不答:“是、是太平……還有财富。
” “混賬!” “啊……” “你對我方才所言根本一無所知!” “不,孩兒……” “哼!”家康一聲怒吼,又閉了嘴——莫要動怒,我當與他好生說說,讓他明白。
家康的自制,與其說是為了忠輝,不如說是對自身的反省。
“若财富可讓人幸福,太閣聚斂了那麼多的金銀财寶,為何求不得一日安甯?” “因為他發動了一場糊塗戰争。
”忠輝說道。
此時的忠輝已經變成了一介小兒,他隻想讓父親高興,讨父親的歡心。
但家康哪有歡心?他臉龐因憤怒和自制而扭曲,似在拼命思量什麼。
良久,他方道:“如是通過不當手段聚斂财富,這财富必定沾滿了罪過。
通過殺人,通過搶掠,通過折磨别人而聚斂的财富……怎能讓人安心?此種财寓無法構築淨土。
” 家康的語氣雖然已變得緩和,但眼睛裡依然隐藏着某種厲光。
忠輝屏住了呼吸,不語。
家康眯住眼,似在尋找敵人。
他不疾不徐道:“要在人間締造一方淨土,就須付出堅韌不拔的努力,超越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一絲不苟。
我締造淨土的第一步,便是要消除戰亂。
” “嗯……”忠輝胡亂點了點頭。
消除戰争,怎麼可能?他依然無法同意父親,卻不敢說出。
反正父親已來日無多,他的附和并非向父親獻媚,隻是一種體恤。
“我原本以為,在關原合戰之後,戰争便已消失。
不,我估量錯了,才有去歲今年這兩仗。
但這兩仗之後,又有新的怨恨紮根了,戰争的可怕之處就在于此。
離開主家之人,被人殺掉父兄之人,失去了親人之人……他們的可怕之處,不在于他們的野心和欲望,而在心中的仇恨。
這仇恨一旦和野心糾纏,稍有不慎,便會天下大亂。
” 忠輝現在已聽不清父親隻字片語。
他躬身直坐着,腿已發麻,身心俱疲。
“在關原合戰結束之時,我以為神佛已被我的努力感化,以為所作的努力已經足夠締造一個沒有戰事的天下。
對于那些能明白我心意的旗本,我并未給他們太多的報賞,但給那些外樣大名的分封卻甚至超過了太閣所封,這并非因為他們立了大功。
在這世間,本來就無一樣東
” 家康仍是目不轉睛盯着兒子,他那張大臉依然有些扭曲。
比起憤怒,此,時他心中更多的是失望。
“堅信戰争不會消除的頑固之人,父親隻知兩個。
”半晌,家康方道,“一個乃真田幸村,另一個便是伊達政宗。
然而,你亦持此說法,你算第三人。
” “不,孩兒并不那般确信……” “忠輝,你可知,很久以前,我便認為佛祖和我有過同樣的經曆。
” “佛祖?父親是說釋祖?” “悟道之前的釋祖和悟道之後的佛祖,大不一樣。
不過,這些都無妨。
我覺得我能明白佛祖抛妻棄子、赤裸裸去修行時的世間之苦。
” “啊?” “那時,不僅戰事連年,世間亦有病痛,黎民貧苦,滿眼皆是不幸。
即使能暫時溫飽,也不過一瞬之夢。
世間隻有不幸……” 忠輝不明父親的意思,側首傾聽。
“但,佛祖沒有絕望。
他認為,這定是因為人們不夠努力。
他發誓要激勵世人……” “啊……” “我年輕時隻知拼命打仗,指望有一日戰事能從這世間消失。
望着連天烽火,累累自骨,我拼命征戰。
” “……” “因此,隻要人運用聰明才智,即便戰事不會一時斷絕,但總會減少。
首先,自己要變得強大,要讓人知,所臨為強手,戰必讨辱,如此戰亦稍少矣。
出于此心,我才與信長公聯手。
信長公在東,我在西,未幾,二人齊心協力,天下無人能敵。
我就這般步步為營,累積實力。
後來與太閣聯手,亦是出于同樣原因。
但僅僅如此,戰事仍不會平空消失。
人各有志,人各有欲,人各有念,諸心難齊。
但現在,我已深信不疑:世人齊心努力,戰亂一定能夠消除。
戰亂若未消失,隻能說明我們修為不夠。
” 忠輝以為,父親在他面前發出這麼些感慨,是因心中已釋然。
家康加重語氣,緊緊盯着兒子,又道:“淨土無戰事!” 如果忠輝再老成一些,對人生的理解更深刻一些,他許能夠發現,其實從此時起,家康所思便已脫離了常軌,此時所言已并非針對忠輝。
這些感慨,乃是他對自己人生的深刻反省。
“淨土既無困苦,也無病痛;既無那麼多怨恨的種子,也無導緻戰亂的欲望……是,若無了欲望,還有何不足?” 忠輝不語。
他覺得,與其附和父親,還不如默坐一旁,讓父親平靜下來。
“所謂的困苦,可用勞作改變。
至于病痛,若有藥師如來張開慈悲之懷,亦能得到解脫。
世人若能将在各種争端和戰事中所耗,全部用于追求福澤,便定能在這凡俗世間締造淨土。
而這一步……忠輝!你知締造淨土的第一步是什麼?” 家康的語氣變得很是嚴厲,忠輝不敢不答:“是、是太平……還有财富。
” “混賬!” “啊……” “你對我方才所言根本一無所知!” “不,孩兒……” “哼!”家康一聲怒吼,又閉了嘴——莫要動怒,我當與他好生說說,讓他明白。
家康的自制,與其說是為了忠輝,不如說是對自身的反省。
“若财富可讓人幸福,太閣聚斂了那麼多的金銀财寶,為何求不得一日安甯?” “因為他發動了一場糊塗戰争。
”忠輝說道。
此時的忠輝已經變成了一介小兒,他隻想讓父親高興,讨父親的歡心。
但家康哪有歡心?他臉龐因憤怒和自制而扭曲,似在拼命思量什麼。
良久,他方道:“如是通過不當手段聚斂财富,這财富必定沾滿了罪過。
通過殺人,通過搶掠,通過折磨别人而聚斂的财富……怎能讓人安心?此種财寓無法構築淨土。
” 家康的語氣雖然已變得緩和,但眼睛裡依然隐藏着某種厲光。
忠輝屏住了呼吸,不語。
家康眯住眼,似在尋找敵人。
他不疾不徐道:“要在人間締造一方淨土,就須付出堅韌不拔的努力,超越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一絲不苟。
我締造淨土的第一步,便是要消除戰亂。
” “嗯……”忠輝胡亂點了點頭。
消除戰争,怎麼可能?他依然無法同意父親,卻不敢說出。
反正父親已來日無多,他的附和并非向父親獻媚,隻是一種體恤。
“我原本以為,在關原合戰之後,戰争便已消失。
不,我估量錯了,才有去歲今年這兩仗。
但這兩仗之後,又有新的怨恨紮根了,戰争的可怕之處就在于此。
離開主家之人,被人殺掉父兄之人,失去了親人之人……他們的可怕之處,不在于他們的野心和欲望,而在心中的仇恨。
這仇恨一旦和野心糾纏,稍有不慎,便會天下大亂。
” 忠輝現在已聽不清父親隻字片語。
他躬身直坐着,腿已發麻,身心俱疲。
“在關原合戰結束之時,我以為神佛已被我的努力感化,以為所作的努力已經足夠締造一個沒有戰事的天下。
對于那些能明白我心意的旗本,我并未給他們太多的報賞,但給那些外樣大名的分封卻甚至超過了太閣所封,這并非因為他們立了大功。
在這世間,本來就無一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