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王道苦門

關燈
将軍德川秀忠到二條城的時候,德川家康的精神出奇地好。

    他隐藏了内心的憤怒,道:“已是隐退之身,卻仍把将軍叫到這裡,本是不合規矩,但望你念在我已經老朽的分上,多加體諒。

    ”這是他與秀忠說的第一句,話裡透露着無限威嚴。

     父親仍在意秀賴之死!秀忠有些不知所措,原本他也無違背父親的意思,但若真放過秀賴,日後如何治理天下?他所慮已非一二日。

    于是,他便讓諸将無需壓抑對秀賴的怨恨,而将其逼到自殺絕境。

    但,千姬仍然活着,此事卻成了他心中負擔。

    千姬為秀賴和澱夫人求情之時,秀忠感到的不僅僅是困惑,更是狼狽。

    秀忠本已深信,大坂城破,千姬必随夫君赴死,他心中亦早有準備:兄長信康在信長公令下切腹自殺時,父親悲痛不已,與之相比,自己失女之痛又算得了什麼?他甚至寫了一封書函給留在江戶的阿江與,對她諄諄開導。

    然而,千姬得救,秀賴和澱夫人卻已不在人世。

    澱夫人與阿江與乃是同胞姊妹,對阿江與來說,澱夫人母子之死絕非她所願。

     “不敢,孩兒也正想來看看父親,今日能睹慈顔,欣慰之至。

    ”秀忠愧道。

     “将軍啊,本來,在戰争結束以後,我已想把善後之事都交與将軍,自己先回駿府。

    可後來轉念一想,還有不妥。

    ” “父親的意思……” “這樣,對将軍便是不夠忠誠。

    早早撤退,不過是我太任性。

    我時常對大名們說,為了建成太平盛世,大家悉應努力效忠将軍。

    但我隻想趕快返回駿府,實屬怠慢……” “但是,父親已這麼大年紀了……” “你不用安慰我。

    此戰之中,偌多人不惜性命為幕府奮戰,德川家康也不能例外。

    故,我想讓将軍将戰後諸事交與大名,盡快回到江戶料理政事。

    我暫留在這裡,若萬事進展順利,自會禀告将軍,然後再回駿府,還望将軍應允。

    ” 不僅僅是秀忠,在場的土井利勝和本多正信等人一聽,莫不面面相觑。

     “此事就這樣定了。

    還有一事,此戰中,必須處罰一人……” “處罰?” “是。

    松平上總介忠輝……”家康的聲音有些顫抖。

    秀忠不明父親的意思。

    忠輝在此戰開打時遲到一事,确是事實,但他乃是跟在伊達政宗一旁,而伊達也在關鍵的時候奮勇殺出,與敵血戰。

    忠輝僅是遲到片刻,為何非要處罰不可?若要處罰,忠直的急躁冒進更應責罰,父親到底在想什麼?秀忠大為不解。

    父親突然決定讓他先回江戶,更讓他感到不可思議。

     秀忠感到必定發生了何事,遂慎重問道:“恕孩兒鬥膽,上總介做了什麼讓父親不快之事?” “将軍,你覺得為父是那種因一己悲喜而對人大施賞罰之人?” “不,孩兒絕無此意。

    ” “是啊,若是讓我感到不快,我忍忍便是。

    但事關國家大事,就絕不能忍耐了事。

    我現在正為開創太平盛世而煞費苦心。

    ” “是。

    ” “首先,必須分清公私,絕對不可将二者混為一談。

    ” “那……忠輝犯了何錯,以至于必須受到懲罰?” “第一,他本是年輕力壯之人,卻怠慢行軍,未趕上道明寺之戰。

    這難道不是過錯?” 秀忠松了一口氣,對于此事,他也不滿,但若僅僅如此,他隻要替忠輝說幾句情,事情便可了了。

     “這笫二個錯……”家康頓了一下,“他仗着與兄長的情誼,不顧自己不過一介領主,竟無禮屠殺将軍家臣。

    ” “啊……” “事情昭然。

    就連他生母也曾抱怨,此子性子太烈。

    對于他這種任性妄為之舉,倘置若罔聞,法令勢難得以施行。

    ” “哦……” “第三個錯,比前兩個更是嚴重。

    ” “還有第三個麼?” “将軍,事情既已發生,豈能視而不見?昨日,我決定進宮向皇上辭行,本欲令忠輝随行,已提前得到了皇上恩準,誰知忠輝竟拂我之意,擅去捕魚,置我于尴尬境地。

    此乃無法無天、大逆不道之舉。

    ”他厲聲說道,環視一眼衆人,“你們可知,太閣兒子犯了過錯,我忍痛責罰了他。

    但,我的兒子若犯了過錯,我卻視而不見,有何臉面以對天下?” 秀忠突然臉色大變。

     “常思己過,勿怪人非。

    ”家康仍不疾不徐往下說,“即便不如此,人也總喜造謠生事。

    世人若以為我是拿人失敗來自我安慰,以求掩飾過失,認為大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