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人杳雙忘
關燈
小
中
大
。
得勝使人加倍得到光明。
通過它們如同通過懸崖邊一線縫隙,以全部的專注和勇氣。
惡與苦痛是修行,是從火焰中掙脫出來的清涼和後退。
不要試圖去改變或影響任何對方。
感情若充滿猜測、試探、計較、自保、角鬥、争辯及反複之心,會成為成人世界涼薄人情和經驗偏見的綜合體。
因此,我隻有一個微小的理想。
願能夠清澈而憐憫地愛着你。
清澈,憐憫。
不過如此。
50 以餘生的速度,慢慢用手和筆,寫下整沓稿紙的文字給你,留下拙實的字迹和記憶給你。
紙會發黃,墨迹會損淡,但它是一個物證。
我并不懼怕你我化作了灰。
隻希望這灰燼的每一個顆粒都是被充分燒盡的。
51 終有一天,這顆心會如海中滴水,失去蹤迹。
52 男女之間,若隻以好奇和欲望來做動力,一旦占有或産生厭倦之心,關系就失去行進的動力。
如同被嚼過的甘蔗渣滓,榨取完盡甜美可見的汁液,隻能被丢棄。
所以人常說,分手之後,相見不如懷念。
但我認為愛的喜悅,如同所有關系的源泉,應來自彼此思維的共振。
來自它們的撞擊、應和、交疊、推動。
如果雙方保持成長,思維能夠開拓邊界遞進深度,那麼不管關系是否終結,隻要相見,依然可以彼此給予。
這樣便具備了永久的相愛的可能性。
愛是存在,是行動。
它自身可以成為自己的源泉。
“Onemanlovedthepilgrimsoulinyou,-And-lovedthesorrowsofyourchangingface.”葉芝的詩句。
覺得中文有時無法精确闡述英文獨有的表達,如同英文有時也無法如實傳遞中文。
這段話的涵義隻能意會無法言傳。
53 人會有多次搬家,變遷,整理,以至失去記憶中存在的許多照片。
遺失的同時,也失去自身與歲月彼此對照的機會。
我無論如何也找不到自己三歲時的照片。
隻記得穿着小圓領燈心絨外套,胸口處有繡花,眼睛黑亮。
也找不到祖父母年輕時拍過的一些照片,發黃的小黑白照片。
它們曾被白紙密密地包起來塞在抽屜裡。
在特定的年代,很多照片不能示衆,也被它們的家庭草率對待。
照片裡的年輕人,他們梳理的發型,穿的絲綢衣服,嚴肅的神情,是現在不能看到的。
富足的照片,顯示出一個家庭内在的穩定和平衡及以此帶來的價值觀。
奔波勞碌的家庭不會有很多照片,即使有也大多會失散或損壞。
還是有一部分被保留下來。
上世紀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穿着絲綢旗袍繡花鞋的新嫁女子,戴着銀項圈和虎頭帽的男童,在杭州西湖邊旅行的年輕夫婦,抱在懷裡的頭發上紮着大綢帶結的滿月女嬰……一個十年,又一個十年。
照片展示出人所演示的存在的一生,其間隐藏無數流離和變故。
隻有被凝固的某一格時光,銀光閃閃,潔淨無瑕疵。
如同一聲含蓄的歎息,隐藏在歲月機關交錯的拐角處。
因為照片,我了解一個不再複返的時代。
以及那個時代裡曾經存在過的人的樣子。
早年的照片是黑白的,小張,邊緣分割成優雅的鋸齒狀,有照相館的名字及拍攝時間。
背後有題詞,在親友知己間互相贈送,是正式的信物。
看起來拍得都很好,用光及灰度的層次,細膩和諧。
那時照相館用的是一種大型的完全手動的相機,攝影師基本上隻拍一張,一次就過。
對被拍者來說,這是很隆重的事情。
需要穿上體面的衣服,把頭發梳理得光滑,面容修飾幹淨,擺好姿勢。
舊式的人在舊式照片裡,臉上會發出一種光來。
很少有人在拍照時笑,在不被暗示但全神貫注的時候,自然流露出天性。
嚴肅有一種隐藏的力量,即便略帶抑郁。
從某種意義上說,曾經的那些村鎮或小城照相館裡的攝影師,都可算是大師。
拍和被拍的人内心鄭重,端莊好看,氣場有重量。
我常會對愛着的人提出要求,想看到他的家庭照片。
看到他的母親,父親,姐姐,朋友,親戚,全家福,因此獲得進入一個陌生家庭核心的通道。
進入他們的内部,獲得這些人的細節和特征。
年輕時人都這樣美麗,皮肉光滑,眼眉清新。
創傷、欲望、颠沛流離,風餐露宿,一切最終使人老去。
這是時間的威力。
當我看着這些與我的生命無關的人的照片,他們的存在。
我感受到彼此深深相聯的存在于世的一體性。
54 小學春遊。
學校帶領去奉化爬山,同學都跟着老師往前走,隻有我迷了路。
看到邊上杜鵑花開得爛漫豔麗,想不明白為何不能去山野裡看花,卻要大夥一起人跟人排隊爬石梯。
掉隊去山谷裡漫遊。
獨自一人,勢單力薄。
老師尋過來,嚴厲訓斥。
一個人若注重自我的存在感大過于對集體的遵循,會成為一個邊緣人。
自主、遠行、冒險、一意孤行,離開社會的主流。
他需要付出某種孤立的代價。
二〇〇四年,抵達雅魯藏布大峽谷和墨脫。
我從不試圖再回去墨脫。
大雨,泥濘,高山,塌方,置于生死之中的麻木不仁。
在路途中已知,有些地方,一生隻能去一次。
但那依舊是一生的事。
二〇〇六年,出版《蓮花》,為雜志拍攝第一次封面照片。
在攝影師房間。
襯衣,裙子,球鞋,長發,香煙,清水及耳環。
那一年代表着生活的某處分界。
在拉薩的寺廟空地拍攝過的大麗花。
那時是十月,不知為何,那花如此鮮豔。
我熱愛所有真情實感的花朵,如同熱愛人之感性和激情。
如同沖浪的人對劇烈浪頭的等待和迎接。
即便為之損傷。
《春宴》下廠,進入印刷期。
這周做了第一次正式采訪。
是接受同一個人的第三次采訪,她的問題一貫簡潔貼近。
蓮蓬,大麗花,繡球,馬蹄蓮,金色羊齒,日本折扇,團扇,絲絨披肩。
第二個封面,距離〇六年黑白封面已過五年。
工作從早上九點持續到晚上七點。
寶麗來脆弱易變,無法複制,呈現出新的經驗。
55 在某些狀況下,必須轉身放手,面對獨自的茫茫黑夜。
如果這是必經道路,無需質疑為何需要如此。
不管亮光在哪裡,隻管邁開腳步。
置身于全然的黑暗之中,不再詢問光的來源。
隻有持續的行走,才是劃裂它的唯一可能。
56 不迷戀斷壁殘垣動蕩中的城池。
即便是一場幻術,也要各盡其責。
目送你一程。
自此各奔東西。
57 埋葬完畢的舊軀殼,生發出一片綠意盈盈的森林。
你說,繼續等。
微微打個瞌睡,人生就翻開了新一頁。
我仍舊等待。
我在等待。
這所有的發生其實最終是在驗證這個。
既可以死去,也可以謙卑地活下去。
58 有人在家裡陰涼處儲存大缸雲南普洱茶。
喝了那個人頂好的茶之後,再喝其他便覺得有些粗糙。
可見茶跟見識一樣,一被拔高,容易心生慚愧。
也像得到一個境遇高貴的愛人,即便相處有限期,也會記得他的光華,更覺此後世間窘迫的人為多。
我對茶素來無瘾,也不追求。
偶爾喝到好茶,隻當是邂逅,總是感謝的心居多。
紫檀,牛毛紋,暗而典雅的光澤。
古穆的氣質。
色澤沉郁濃厚,也着實昂貴。
紅木老了之後,顔色也轉暗。
這些珍貴的木頭,撫摸上去質感是獨特的。
清朗潤澤,富麗從容。
有芳香味。
古代中國人知道什麼是好東西。
他們以現實主義的态度,理性對待自己的人生質量,欣賞、創造、贊美一切風雅的事物。
人該如好木、好茶。
歲月會讓珍貴的質地更有分量,以内在、密度、硬度、特質,對抗外界流動及喧嚣。
憑着天生樣貌和身材,以年輕取勝,并不是高級的優美。
被生活錘煉過,充滿内心曆史,最終心定意平。
這才有了人的品格。
搬運工人來送一盆粗壯高大的佛手,花盆不小心在櫻桃木地闆上劃出一道細長傷痕。
如同美與美之間的折損。
要避免的隻是惡與惡之間的碰撞。
唯獨這才是一種禁忌。
冬天晚上,不知為何經常會覺得餓。
時常半夜起來吃東西。
買了兩雙高跟鞋,同樣款式,一雙純黑色,一雙深紫色。
59 不起疑心,沒有貪念。
記得即刻惜取,最好轉眼就忘。
這便是直指盡頭。
60 在制作古琴的偏僻工廠裡,看到插在巨大瓦罐裡的臘梅樹枝,很粗壯,似乎是老樹。
旁邊有兩盆蘭花。
落地窗外綠樹蔭蔭。
普洱有一股陳年黴味。
猶記得那個穿布衫的中年男子,信手撫琴,彈奏一曲。
琴弦在空氣中微微震顫,手指揉搓,心為之震動。
已過去兩日,仍是難忘。
61 讀書是照鏡。
每人不過擔當自己的擔子。
讀者在閱讀時,自動揀取一本書的内心,書也在同時自動篩選閱讀着它的那個人。
不會互相等待。
若因心性、理解、領悟和經曆的差異,彼此缺乏流動的通道,書便是彼此的隔膜。
《春宴》出版,再次發起的種種争議都在預期之内。
包括有讀者感覺閱讀困難或無法讀完。
這一切使人冷靜,獲得内在的反省空間,重新整理和觀察思路。
各種謾罵、扭曲等惡口,則隻是人心各自的事,已與作品本身全然無關。
貌似這個社會充滿一種無畏的疾病般的攻擊性。
(在虛弱而躲藏的假面背後。
對他人的踐踏替代不能如願的欲望的發洩。
) 雖在網絡或匿名,心念和語言的種子最終仍會在自己的心裡結果。
62 我敬慕那些溫柔的輪廓潔淨的人,他們仿佛已經是一種完成。
但我更為喜愛那些面目安靜卻暗藏不羁和頑劣的人。
他們的心還走在路上,還在等待被損傷和重塑。
63 遺失了一隻碗,得到兩隻扁平的茶盞。
一隻上面描着蘭草,一隻是蓮。
這世間諸事不增不減。
洗淨雙手,午後沏茶。
即便是我自己,也無法道出這種内心時時沉默的完整和滿溢。
冬日夜晚,好的事情是看到家裡亮起來的燈,躺在被窩裡看書,喝到熱茶,在早晨的寒意和陽光中跑步,炖煮熱湯,小餐廳裡喝酒。
春節對我來說不是一個愉快的節日。
喧鬧世俗的春晚,驚天動地的鞭炮,豐盛膩足的食物,映襯着人在命運陰影裡的颠沛流離。
有時我隻願與一人同去某個幽僻而深遠的小村莊,喝酒,踏雪,入睡,早起攜手尋訪臘梅花……靜靜做這些與世隔絕的事情。
美好願景需要正确的人參與。
需要很有力氣地生活着。
時間太短,時間不夠,但一切都來得及。
一起去環遊世界,帶上簡單的行李即刻出發。
時間所剩無多,走得越早越好。
冬季末梢,閱讀、休憩、淨化、過濾、内省,首要的是感謝。
感謝自他人之處所得到的,也感謝自己為他人所送出的。
“請看到任何事物的完美之處。
” 64 我的心是一座浸泡在海水中的宮殿。
多年之後,你會記得它,也許忘卻它。
最終,你會懷念它。
這種悲哀與擊傷。
這種憐憫與溫柔。
這空無而充盈的力量。
65 在東京拍攝的照片被邀請制作成一個小說家的新書封面。
對方出版社詢問如何付酬,答複他們不收取任何費用,贈予對方。
樣本寄來,翻看幾頁,其中有一句話。
“我一生有的都是些瑣事,曆史跟國家從沒有煩過我。
” 整理書房,舊信,照片。
有很多沒有整理。
時間每一刻都在流逝,這些被凝固的瞬間,記錄了曾處在何時何地,曾與誰對照,曾停留過怎樣的自己。
片段裡可捕捉到構成自我的一條微弱而明确的線索。
有時你會遺忘,事實上它一直存在。
再次看到尼泊爾小城鎮的早晨。
空曠的馬路邊,牛和垃圾在一起,天空泛出灰藍色。
那是炎熱天氣裡唯一略有清涼的時分。
人在路上,每一天都在朝向未知,朝向新的沒有抵達的目标。
在陌生的文明和人群裡生活,感受他們帶來的嶄新的沖擊。
那些内心靜谧的片刻。
清晨的麥田和霧氣。
微妙的光線。
一條逐漸忘記自己的道路。
66 毫無疑問,需要費心操勞的,需要勉強敷衍的,都不是你的東西。
掙紮或對抗的
得勝使人加倍得到光明。
通過它們如同通過懸崖邊一線縫隙,以全部的專注和勇氣。
惡與苦痛是修行,是從火焰中掙脫出來的清涼和後退。
不要試圖去改變或影響任何對方。
感情若充滿猜測、試探、計較、自保、角鬥、争辯及反複之心,會成為成人世界涼薄人情和經驗偏見的綜合體。
因此,我隻有一個微小的理想。
願能夠清澈而憐憫地愛着你。
清澈,憐憫。
不過如此。
50 以餘生的速度,慢慢用手和筆,寫下整沓稿紙的文字給你,留下拙實的字迹和記憶給你。
紙會發黃,墨迹會損淡,但它是一個物證。
我并不懼怕你我化作了灰。
隻希望這灰燼的每一個顆粒都是被充分燒盡的。
51 終有一天,這顆心會如海中滴水,失去蹤迹。
52 男女之間,若隻以好奇和欲望來做動力,一旦占有或産生厭倦之心,關系就失去行進的動力。
如同被嚼過的甘蔗渣滓,榨取完盡甜美可見的汁液,隻能被丢棄。
所以人常說,分手之後,相見不如懷念。
但我認為愛的喜悅,如同所有關系的源泉,應來自彼此思維的共振。
來自它們的撞擊、應和、交疊、推動。
如果雙方保持成長,思維能夠開拓邊界遞進深度,那麼不管關系是否終結,隻要相見,依然可以彼此給予。
這樣便具備了永久的相愛的可能性。
愛是存在,是行動。
它自身可以成為自己的源泉。
“Onemanlovedthepilgrimsoulinyou,-And-lovedthesorrowsofyourchangingface.”葉芝的詩句。
覺得中文有時無法精确闡述英文獨有的表達,如同英文有時也無法如實傳遞中文。
這段話的涵義隻能意會無法言傳。
53 人會有多次搬家,變遷,整理,以至失去記憶中存在的許多照片。
遺失的同時,也失去自身與歲月彼此對照的機會。
我無論如何也找不到自己三歲時的照片。
隻記得穿着小圓領燈心絨外套,胸口處有繡花,眼睛黑亮。
也找不到祖父母年輕時拍過的一些照片,發黃的小黑白照片。
它們曾被白紙密密地包起來塞在抽屜裡。
在特定的年代,很多照片不能示衆,也被它們的家庭草率對待。
照片裡的年輕人,他們梳理的發型,穿的絲綢衣服,嚴肅的神情,是現在不能看到的。
富足的照片,顯示出一個家庭内在的穩定和平衡及以此帶來的價值觀。
奔波勞碌的家庭不會有很多照片,即使有也大多會失散或損壞。
還是有一部分被保留下來。
上世紀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穿着絲綢旗袍繡花鞋的新嫁女子,戴着銀項圈和虎頭帽的男童,在杭州西湖邊旅行的年輕夫婦,抱在懷裡的頭發上紮着大綢帶結的滿月女嬰……一個十年,又一個十年。
照片展示出人所演示的存在的一生,其間隐藏無數流離和變故。
隻有被凝固的某一格時光,銀光閃閃,潔淨無瑕疵。
如同一聲含蓄的歎息,隐藏在歲月機關交錯的拐角處。
因為照片,我了解一個不再複返的時代。
以及那個時代裡曾經存在過的人的樣子。
早年的照片是黑白的,小張,邊緣分割成優雅的鋸齒狀,有照相館的名字及拍攝時間。
背後有題詞,在親友知己間互相贈送,是正式的信物。
看起來拍得都很好,用光及灰度的層次,細膩和諧。
那時照相館用的是一種大型的完全手動的相機,攝影師基本上隻拍一張,一次就過。
對被拍者來說,這是很隆重的事情。
需要穿上體面的衣服,把頭發梳理得光滑,面容修飾幹淨,擺好姿勢。
舊式的人在舊式照片裡,臉上會發出一種光來。
很少有人在拍照時笑,在不被暗示但全神貫注的時候,自然流露出天性。
嚴肅有一種隐藏的力量,即便略帶抑郁。
從某種意義上說,曾經的那些村鎮或小城照相館裡的攝影師,都可算是大師。
拍和被拍的人内心鄭重,端莊好看,氣場有重量。
我常會對愛着的人提出要求,想看到他的家庭照片。
看到他的母親,父親,姐姐,朋友,親戚,全家福,因此獲得進入一個陌生家庭核心的通道。
進入他們的内部,獲得這些人的細節和特征。
年輕時人都這樣美麗,皮肉光滑,眼眉清新。
創傷、欲望、颠沛流離,風餐露宿,一切最終使人老去。
這是時間的威力。
當我看着這些與我的生命無關的人的照片,他們的存在。
我感受到彼此深深相聯的存在于世的一體性。
54 小學春遊。
學校帶領去奉化爬山,同學都跟着老師往前走,隻有我迷了路。
看到邊上杜鵑花開得爛漫豔麗,想不明白為何不能去山野裡看花,卻要大夥一起人跟人排隊爬石梯。
掉隊去山谷裡漫遊。
獨自一人,勢單力薄。
老師尋過來,嚴厲訓斥。
一個人若注重自我的存在感大過于對集體的遵循,會成為一個邊緣人。
自主、遠行、冒險、一意孤行,離開社會的主流。
他需要付出某種孤立的代價。
二〇〇四年,抵達雅魯藏布大峽谷和墨脫。
我從不試圖再回去墨脫。
大雨,泥濘,高山,塌方,置于生死之中的麻木不仁。
在路途中已知,有些地方,一生隻能去一次。
但那依舊是一生的事。
二〇〇六年,出版《蓮花》,為雜志拍攝第一次封面照片。
在攝影師房間。
襯衣,裙子,球鞋,長發,香煙,清水及耳環。
那一年代表着生活的某處分界。
在拉薩的寺廟空地拍攝過的大麗花。
那時是十月,不知為何,那花如此鮮豔。
我熱愛所有真情實感的花朵,如同熱愛人之感性和激情。
如同沖浪的人對劇烈浪頭的等待和迎接。
即便為之損傷。
《春宴》下廠,進入印刷期。
這周做了第一次正式采訪。
是接受同一個人的第三次采訪,她的問題一貫簡潔貼近。
蓮蓬,大麗花,繡球,馬蹄蓮,金色羊齒,日本折扇,團扇,絲絨披肩。
第二個封面,距離〇六年黑白封面已過五年。
工作從早上九點持續到晚上七點。
寶麗來脆弱易變,無法複制,呈現出新的經驗。
55 在某些狀況下,必須轉身放手,面對獨自的茫茫黑夜。
如果這是必經道路,無需質疑為何需要如此。
不管亮光在哪裡,隻管邁開腳步。
置身于全然的黑暗之中,不再詢問光的來源。
隻有持續的行走,才是劃裂它的唯一可能。
56 不迷戀斷壁殘垣動蕩中的城池。
即便是一場幻術,也要各盡其責。
目送你一程。
自此各奔東西。
57 埋葬完畢的舊軀殼,生發出一片綠意盈盈的森林。
你說,繼續等。
微微打個瞌睡,人生就翻開了新一頁。
我仍舊等待。
我在等待。
這所有的發生其實最終是在驗證這個。
既可以死去,也可以謙卑地活下去。
58 有人在家裡陰涼處儲存大缸雲南普洱茶。
喝了那個人頂好的茶之後,再喝其他便覺得有些粗糙。
可見茶跟見識一樣,一被拔高,容易心生慚愧。
也像得到一個境遇高貴的愛人,即便相處有限期,也會記得他的光華,更覺此後世間窘迫的人為多。
我對茶素來無瘾,也不追求。
偶爾喝到好茶,隻當是邂逅,總是感謝的心居多。
紫檀,牛毛紋,暗而典雅的光澤。
古穆的氣質。
色澤沉郁濃厚,也着實昂貴。
紅木老了之後,顔色也轉暗。
這些珍貴的木頭,撫摸上去質感是獨特的。
清朗潤澤,富麗從容。
有芳香味。
古代中國人知道什麼是好東西。
他們以現實主義的态度,理性對待自己的人生質量,欣賞、創造、贊美一切風雅的事物。
人該如好木、好茶。
歲月會讓珍貴的質地更有分量,以内在、密度、硬度、特質,對抗外界流動及喧嚣。
憑着天生樣貌和身材,以年輕取勝,并不是高級的優美。
被生活錘煉過,充滿内心曆史,最終心定意平。
這才有了人的品格。
搬運工人來送一盆粗壯高大的佛手,花盆不小心在櫻桃木地闆上劃出一道細長傷痕。
如同美與美之間的折損。
要避免的隻是惡與惡之間的碰撞。
唯獨這才是一種禁忌。
冬天晚上,不知為何經常會覺得餓。
時常半夜起來吃東西。
買了兩雙高跟鞋,同樣款式,一雙純黑色,一雙深紫色。
59 不起疑心,沒有貪念。
記得即刻惜取,最好轉眼就忘。
這便是直指盡頭。
60 在制作古琴的偏僻工廠裡,看到插在巨大瓦罐裡的臘梅樹枝,很粗壯,似乎是老樹。
旁邊有兩盆蘭花。
落地窗外綠樹蔭蔭。
普洱有一股陳年黴味。
猶記得那個穿布衫的中年男子,信手撫琴,彈奏一曲。
琴弦在空氣中微微震顫,手指揉搓,心為之震動。
已過去兩日,仍是難忘。
61 讀書是照鏡。
每人不過擔當自己的擔子。
讀者在閱讀時,自動揀取一本書的内心,書也在同時自動篩選閱讀着它的那個人。
不會互相等待。
若因心性、理解、領悟和經曆的差異,彼此缺乏流動的通道,書便是彼此的隔膜。
《春宴》出版,再次發起的種種争議都在預期之内。
包括有讀者感覺閱讀困難或無法讀完。
這一切使人冷靜,獲得内在的反省空間,重新整理和觀察思路。
各種謾罵、扭曲等惡口,則隻是人心各自的事,已與作品本身全然無關。
貌似這個社會充滿一種無畏的疾病般的攻擊性。
(在虛弱而躲藏的假面背後。
對他人的踐踏替代不能如願的欲望的發洩。
) 雖在網絡或匿名,心念和語言的種子最終仍會在自己的心裡結果。
62 我敬慕那些溫柔的輪廓潔淨的人,他們仿佛已經是一種完成。
但我更為喜愛那些面目安靜卻暗藏不羁和頑劣的人。
他們的心還走在路上,還在等待被損傷和重塑。
63 遺失了一隻碗,得到兩隻扁平的茶盞。
一隻上面描着蘭草,一隻是蓮。
這世間諸事不增不減。
洗淨雙手,午後沏茶。
即便是我自己,也無法道出這種内心時時沉默的完整和滿溢。
冬日夜晚,好的事情是看到家裡亮起來的燈,躺在被窩裡看書,喝到熱茶,在早晨的寒意和陽光中跑步,炖煮熱湯,小餐廳裡喝酒。
春節對我來說不是一個愉快的節日。
喧鬧世俗的春晚,驚天動地的鞭炮,豐盛膩足的食物,映襯着人在命運陰影裡的颠沛流離。
有時我隻願與一人同去某個幽僻而深遠的小村莊,喝酒,踏雪,入睡,早起攜手尋訪臘梅花……靜靜做這些與世隔絕的事情。
美好願景需要正确的人參與。
需要很有力氣地生活着。
時間太短,時間不夠,但一切都來得及。
一起去環遊世界,帶上簡單的行李即刻出發。
時間所剩無多,走得越早越好。
冬季末梢,閱讀、休憩、淨化、過濾、内省,首要的是感謝。
感謝自他人之處所得到的,也感謝自己為他人所送出的。
“請看到任何事物的完美之處。
” 64 我的心是一座浸泡在海水中的宮殿。
多年之後,你會記得它,也許忘卻它。
最終,你會懷念它。
這種悲哀與擊傷。
這種憐憫與溫柔。
這空無而充盈的力量。
65 在東京拍攝的照片被邀請制作成一個小說家的新書封面。
對方出版社詢問如何付酬,答複他們不收取任何費用,贈予對方。
樣本寄來,翻看幾頁,其中有一句話。
“我一生有的都是些瑣事,曆史跟國家從沒有煩過我。
” 整理書房,舊信,照片。
有很多沒有整理。
時間每一刻都在流逝,這些被凝固的瞬間,記錄了曾處在何時何地,曾與誰對照,曾停留過怎樣的自己。
片段裡可捕捉到構成自我的一條微弱而明确的線索。
有時你會遺忘,事實上它一直存在。
再次看到尼泊爾小城鎮的早晨。
空曠的馬路邊,牛和垃圾在一起,天空泛出灰藍色。
那是炎熱天氣裡唯一略有清涼的時分。
人在路上,每一天都在朝向未知,朝向新的沒有抵達的目标。
在陌生的文明和人群裡生活,感受他們帶來的嶄新的沖擊。
那些内心靜谧的片刻。
清晨的麥田和霧氣。
微妙的光線。
一條逐漸忘記自己的道路。
66 毫無疑問,需要費心操勞的,需要勉強敷衍的,都不是你的東西。
掙紮或對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