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人杳雙忘
關燈
小
中
大
過程,隻是用以訓練的工具。
屬于你的事物,隻會以自動出現的方式靠近,并且自在而适宜,得心應手,水到渠成。
它在終點等待,隻為見證你真正的自足。
中午做意大利面條。
去商店買白襯衣,新的内衣。
今日是否應該早睡,并在睡前認真讀完二十頁的書。
67 隐約中的一個夢。
聽見空姐過來說,現在無法降落,也不能确定飛機是否需要飛去另一個地方。
聽到之後,沒有什麼恐慌,也無悲喜。
隻是無法證實這是做的夢還是現實。
醒來後,飛機降落于雲霧陰沉暴雨即至的機場。
68 “我隻想竭盡全力地投身自己的工作之中。
對我而言,除了工作便一無所有。
我感到自己言猶未盡。
可是在目前的抑郁心境下,我又說不清自己想要說什麼。
長年以來我所期盼的作品,是寂靜的觀照,素材的純化以及孤獨的境地。
而我的反省,卻要将我折磨緻死。
”(林芙美子) 世間歡歌急鑼,何以找到一處能夠安頓身心。
造出空中樓閣,分明不過是一個人的花好月圓。
虛妄的遊戲,誠懇的任務。
僅存的一線自由。
如果不寫作,心無法在這個世間找到一個停栖之處。
事實也是如此。
不信服任何權威,也不試圖成為權威。
平靜面對各式角色的表演和出場。
事物各有流派和屬性,人各有偏愛和立場。
無需在觀念各異中尋找客觀。
應獨辟蹊徑,找到真實。
數十年後,這些人有的被焚燒成灰塵撒入大海,有些被放入博物館展覽,有些被做成了紀念碑。
隻有彼此的靈魂是平等和自由的。
超出他者的美有時會成為一種損傷。
69 它是土壤裡的種子,海洋中的燈。
它不會在我們失去相信之前自行遠去。
70 丢失一隻白玉镯子,不告而别,失去蹤迹。
如同一些物品,過些時日又會默默在某處自動出現。
如果它要回來找我,它會在某時某地出現。
如果它不回來,這是它要的結果。
這樣想着,便不覺得丢失了它。
我想我在等待它自動決定。
W來短信,早上兩點剛回北京。
中午十一點左右接上他,來家裡小坐。
喝普洱茶,小叙到十二點多。
送我一方印章,刻的四字,“萬事可忘”。
下午與出版社編輯見面。
有大量工作。
晚上和兩個朋友在一家從未去過的熱鬧餐廳吃飯,等候時下五子棋。
我本能趨向幽默而熱情的人,他們帶給我熱量。
如同少年同學,單純而無猜的氣氛。
人喝至微醺時,覺得與世界疏離僵硬的距離有所拉近。
回家時車子駛過空曠野地,鐵軌通道,拎着手提燈看護鐵道的工人。
深夜霧氣的城市呈現荒誕意味。
完成長篇的采訪和拍攝。
71 來日相見,隻想先牽着你的手溫存地哭一場。
無需說起這半生已然過去的哪怕最微小的一絲絲煎熬。
那曾使我們的心剛硬和受苦的,也必然會在某時,使我們的心再度溫潤澄淨如同春水。
72 在活着的每一天,把當下的事一件一件做完。
用全力做盡它的内在含義,做到應該抵達的程度。
生命不時洩露些許真相,讓人看到千瘡百孔。
虛飾逃避一樣需要用力的麻木,不如繼續愛,愛下去,被愛,保持熱誠和天真。
花園裡的樹,落花脫盡後便長滿綠葉,之後還會有果實,來年依舊有花期。
想起這些來,覺得怎樣都是對的。
都是圓滿。
我會在時間的宏觀限度裡等待你。
73 人來人往看燈會,你是燈籠下懸挂的那則不可能被猜出的謎題。
隻有一個人,他不想猜。
他要這盞燈,隻是覺得它美。
緊緊握在手裡,照明夜色中回家的路。
74 關掉燈之後房間裡還有微微光線。
她困倦而眠。
幼童的睡眠深沉而酣暢,如同進入洞穴,聽不到呼吸的聲響。
在她入睡時,我會撫摸她的頭發,額頭,手指,腳趾,嗅聞她淡淡的芳香。
抓住她胖胖的小手,感覺肌肉的彈性緊繃,蓬勃生發。
輕輕地碰觸,來來回回。
留戀這無需發出聲音的撫摸。
母親以前也經常這樣撫摸我。
若她疲倦,習慣蹲下來讓她趴在背上,背着她走。
城市裡很少看到有人背孩子,我習慣這個方式。
童年時不同的親人背過我,這是流傳下來的方式。
這樣的時刻我們能得到同樣的安穩。
我是個母親嗎。
我的内心一直也有個孩子,渴望與她一起成長。
等她成人之後,我希望她能夠“看見”母親心中的這個孩子。
保持生命實踐的信念和勇氣,是應該為她做到的一件事情。
一個能夠控制情緒不失态的母親。
不抱怨、不說多餘的話。
一往無前。
一個始終在學習、在工作、在創造的母親。
這幾點已足夠。
75 有時我希望她在我寫過的文字裡去嘗試真正了解我。
了解我曾有過的,現今所有的,以及未來會有的一切。
有時則覺得她可以對我的内心一字不讀。
76 我會如何表達對你的感情。
未曾為你寫過信,不曾仔細記錄你的一切,也不随意對别人談論你。
有時默默觀望你入睡的臉龐,在你衣衫的破損處縫補上針線,或者随時回應你在尋找我的手,你對我的叫喚。
言語總不顯得妥當,它無法測量其中的深刻。
我要謝謝你來到這個世界,投靠我。
借助我的肉體實現你的存在。
我相信你有使命在身。
用你純潔、明亮、溫暖、有神的光芒,照耀我,逐一充滿我與這個世界之間隔膜的距離。
讓我得以平靜、堅強、持續。
你扶助我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時間。
我知道,你是來挽留我的。
挽留我與世間始終存在的一種岌岌可危的脆弱的關系。
把美好的東西,放在你的手上,就如同放在我自己的手上。
願你以本真的樣子存在于世,感覺到快活。
有來自于這個世間和自處的容納之地。
自益和有益于他人。
我愛你勝于我的肉身停留于這個世界上的時間。
77 流光過境,萬籁俱寂。
隻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
幹淨如明鏡。
78 敦煌手抄經文殘片中,清晰可見的墨字,印入眼中完整的一句是……皆得解脫,所得不退轉。
編輯來電話,在咖啡店約見。
路上步行時,感受到寒風刺骨。
想到,沒有過不去的事情,隻有回不去。
的确回不去。
原諒自己和他人。
給予光源和水。
79 “我對你的愛遠超過你所想和所知。
”你想說的也許是你的愛與我不相關。
事實也是如此。
我的愛也從來隻是自己的事。
把眷戀和不舍,像握有的種子一樣,在風中輕輕揚了它。
任由它降落土地和河流,帶着它的因緣生根發芽,不了了之。
某天,你會想起懸崖邊緣我伸出過空空的雙手。
想起我做盡的一切……在那一刻,你将會真正地深沉地思念我。
80 去D先生處拜訪,問詢他一些問題。
走過小院子,空無一人,一棵杏花樹在春日陽光中徒然獨自開放。
白色花瓣風中飄落,地上微微積累一層。
無限寂靜。
當時有一種特别的感受,覺得吉祥。
此刻所需要隻是一一正式道别,即便隻是在心裡。
然後獨自轉身站到那個轉折的起點上面去。
81 河流上白鹭飛過,稻田裡谷穗爆裂。
澗邊蝴蝶安睡,枕邊雨聲潺潺。
我看到你從夢中醒來,走過夜路。
獨自站在已被燒毀的渡口,等待去往彼岸的船隻。
82 身體對時間是有記錄性的。
清晨六點躺下睡覺時,警覺窗外天色已亮。
一夜無眠。
“因為知道自己曆經過那麼久的分離和失聯之後,我們會感到一種靈魂的悲傷。
那是一種濕潤的悲傷。
那是一種淨化的悲傷。
可以清理土地,準備新生命的萌芽……它使我們成為一個盛器,開着口,準備迎接。
”最近在閱讀的書。
隐秘而純淨的悲傷使生命成為盛器。
喜歡這比喻。
這些年,時間給予我一種有條不紊的安穩的開放性,仿佛犯過的錯誤可以被原諒,行動可以洗牌重來。
但顯然即便有這種寬宏,人也無法承當。
在某種程度上說,人所做過的任何事情都不會是錯誤。
無需後悔。
我們做出的任何選擇都有它當下的意義。
它聯接着過去的回聲和未來的光亮。
未必即刻顯示出深意。
人生的一些事不需要着急,慢慢等一等,看它在時間中自行流動的樣子,看它如何回歸自己的秩序,如何成形。
分辨清楚。
最終才拿出一意孤行的迅疾的勇氣。
以往種種,那些苦痛,執着,失望,反複,艱難,幼稚……在當初未必立刻顯現其作用。
長久之後,終有一刻,能體會到它所想給予的意義。
有時我隐隐擔心失去對身邊人與事物的熱情。
但又覺得真正的熱情,應該留給值得的任務。
其他所有的出現和存在,X或者Y,其性質是一樣的,都隻是來幫助我們驗證最後一步的意義。
都不過是為了最終發掘和感受到這股深意的鋪墊和遞進。
如同過河的石頭,或深或淺,或大或小,而人所要做的,隻是踩過它們,持續地堅定地前行。
并且接受所有沖擊。
83 一些黑暗能量沉積由來已久。
對抗和負擔這些能量,雖然沒有被它們摧毀,但始終在負擔的姿勢,時而可察覺到變形和吃力。
如何放下沒有人可以給予指導,大多數人不過是獨自默默探索。
世間凡人摸索前行,憑靠天性敏銳洞察智慧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這是一條艱難的路,橫沖直撞來回周折。
每個人用不同方式造就各種不同生活。
人可以自由嘗試各種途徑。
宗教或者靈性的途徑讓人望而生畏無所适從,因為它最終指向一種空無。
生命形成一個必然要面對的無法逃避的疑問:你将如何活,将如何面對死。
人無法逃脫這種被質問的痛苦。
有些人選擇忽視、解構、輕視、嘲諷這種痛苦,以世俗的歡愉和麻醉來回避這些問題。
有些人則選擇負擔自身所對應的使命,參與到宇宙廣闊不語的共同秘密之中。
“任何一種哲學、靈性道路或宗教,假設不能增長靈性追随者的智慧,幫助他們了解非二元與幻相,至少也應該将我們視一切所見、所觸、狀似堅實者都是真實存在而且合乎邏輯的這種習性,加以某種程度的破壞。
”(摘自一位仁波切。
) 世界上的人分為幾類。
有些人喜歡做出姿态馴服世界,并以此忽略自身的真實。
有些人想馴服自己的心,認知到除此之外的世界均不真實。
打破實相,妄想,虛空,生死,才得以穿越生命的苦。
真正的清淨圓滿和喜悅是什麼。
這對凡俗生命來說是難以得到論證的問題。
這裡有兩個原因。
一,人所不知道的,不代表它不存在;二,人所知道的,有時不可被言說。
修行是一種精神性的訓練。
在認識到自身和萬物的空性之後,體會到與之融為一體。
一種清洗,一種倒空,一種靜寂,一種滿盈。
如此這般地空與滿。
修行,是一條縱然有百般疑問和困頓仍需堅持的實踐之道。
漫長,反複,迎接持續不斷的沖突和迷誤。
當人可以把自己開放給終極的能量和無限度的時空,這卑微的肉身即便衰老或消亡也并不可怕。
以此得以超越軀殼和極限。
“人生百歲渾如夢。
心似槁木若寒灰。
”晚上閱讀摘錄兩句話。
生命卑微在苦海中沉淪起伏。
《西遊記》中,唐三藏抵達目的地之後在河邊看到漂流過來的屍體,是舊日的自己。
要慶幸自己得到機會能夠為一件美好的事物竭盡全力。
要相信人所堅持的應會有回應,隻是一切結果需要時間抵達。
如同星光穿越宇宙進入視線。
它需要時間。
84 清晨早起打掃庭院,插花,焚香。
白日勞作。
晚上喝酒看月亮。
春夜的海棠花在街上鋪了薄薄一層雪。
我等待你來接我回家,手裡拿着我的白布衫。
背後那股力量已經把你推到懸崖邊緣最狹窄幽僻的一條通道。
穿過它,以全部的專注和心力。
萬事萬物,最終隻有承諾和犧牲,會讓我們彼此懷念。
“水往前走,花瓣自動脫落,衣衫上絲線褪色斷裂,手背上脈管凸起蜿蜒山嶺。
無常逐一升起和熄滅,我對你赤子之心永存。
”
屬于你的事物,隻會以自動出現的方式靠近,并且自在而适宜,得心應手,水到渠成。
它在終點等待,隻為見證你真正的自足。
中午做意大利面條。
去商店買白襯衣,新的内衣。
今日是否應該早睡,并在睡前認真讀完二十頁的書。
67 隐約中的一個夢。
聽見空姐過來說,現在無法降落,也不能确定飛機是否需要飛去另一個地方。
聽到之後,沒有什麼恐慌,也無悲喜。
隻是無法證實這是做的夢還是現實。
醒來後,飛機降落于雲霧陰沉暴雨即至的機場。
68 “我隻想竭盡全力地投身自己的工作之中。
對我而言,除了工作便一無所有。
我感到自己言猶未盡。
可是在目前的抑郁心境下,我又說不清自己想要說什麼。
長年以來我所期盼的作品,是寂靜的觀照,素材的純化以及孤獨的境地。
而我的反省,卻要将我折磨緻死。
”(林芙美子) 世間歡歌急鑼,何以找到一處能夠安頓身心。
造出空中樓閣,分明不過是一個人的花好月圓。
虛妄的遊戲,誠懇的任務。
僅存的一線自由。
如果不寫作,心無法在這個世間找到一個停栖之處。
事實也是如此。
不信服任何權威,也不試圖成為權威。
平靜面對各式角色的表演和出場。
事物各有流派和屬性,人各有偏愛和立場。
無需在觀念各異中尋找客觀。
應獨辟蹊徑,找到真實。
數十年後,這些人有的被焚燒成灰塵撒入大海,有些被放入博物館展覽,有些被做成了紀念碑。
隻有彼此的靈魂是平等和自由的。
超出他者的美有時會成為一種損傷。
69 它是土壤裡的種子,海洋中的燈。
它不會在我們失去相信之前自行遠去。
70 丢失一隻白玉镯子,不告而别,失去蹤迹。
如同一些物品,過些時日又會默默在某處自動出現。
如果它要回來找我,它會在某時某地出現。
如果它不回來,這是它要的結果。
這樣想着,便不覺得丢失了它。
我想我在等待它自動決定。
W來短信,早上兩點剛回北京。
中午十一點左右接上他,來家裡小坐。
喝普洱茶,小叙到十二點多。
送我一方印章,刻的四字,“萬事可忘”。
下午與出版社編輯見面。
有大量工作。
晚上和兩個朋友在一家從未去過的熱鬧餐廳吃飯,等候時下五子棋。
我本能趨向幽默而熱情的人,他們帶給我熱量。
如同少年同學,單純而無猜的氣氛。
人喝至微醺時,覺得與世界疏離僵硬的距離有所拉近。
回家時車子駛過空曠野地,鐵軌通道,拎着手提燈看護鐵道的工人。
深夜霧氣的城市呈現荒誕意味。
完成長篇的采訪和拍攝。
71 來日相見,隻想先牽着你的手溫存地哭一場。
無需說起這半生已然過去的哪怕最微小的一絲絲煎熬。
那曾使我們的心剛硬和受苦的,也必然會在某時,使我們的心再度溫潤澄淨如同春水。
72 在活着的每一天,把當下的事一件一件做完。
用全力做盡它的内在含義,做到應該抵達的程度。
生命不時洩露些許真相,讓人看到千瘡百孔。
虛飾逃避一樣需要用力的麻木,不如繼續愛,愛下去,被愛,保持熱誠和天真。
花園裡的樹,落花脫盡後便長滿綠葉,之後還會有果實,來年依舊有花期。
想起這些來,覺得怎樣都是對的。
都是圓滿。
我會在時間的宏觀限度裡等待你。
73 人來人往看燈會,你是燈籠下懸挂的那則不可能被猜出的謎題。
隻有一個人,他不想猜。
他要這盞燈,隻是覺得它美。
緊緊握在手裡,照明夜色中回家的路。
74 關掉燈之後房間裡還有微微光線。
她困倦而眠。
幼童的睡眠深沉而酣暢,如同進入洞穴,聽不到呼吸的聲響。
在她入睡時,我會撫摸她的頭發,額頭,手指,腳趾,嗅聞她淡淡的芳香。
抓住她胖胖的小手,感覺肌肉的彈性緊繃,蓬勃生發。
輕輕地碰觸,來來回回。
留戀這無需發出聲音的撫摸。
母親以前也經常這樣撫摸我。
若她疲倦,習慣蹲下來讓她趴在背上,背着她走。
城市裡很少看到有人背孩子,我習慣這個方式。
童年時不同的親人背過我,這是流傳下來的方式。
這樣的時刻我們能得到同樣的安穩。
我是個母親嗎。
我的内心一直也有個孩子,渴望與她一起成長。
等她成人之後,我希望她能夠“看見”母親心中的這個孩子。
保持生命實踐的信念和勇氣,是應該為她做到的一件事情。
一個能夠控制情緒不失态的母親。
不抱怨、不說多餘的話。
一往無前。
一個始終在學習、在工作、在創造的母親。
這幾點已足夠。
75 有時我希望她在我寫過的文字裡去嘗試真正了解我。
了解我曾有過的,現今所有的,以及未來會有的一切。
有時則覺得她可以對我的内心一字不讀。
76 我會如何表達對你的感情。
未曾為你寫過信,不曾仔細記錄你的一切,也不随意對别人談論你。
有時默默觀望你入睡的臉龐,在你衣衫的破損處縫補上針線,或者随時回應你在尋找我的手,你對我的叫喚。
言語總不顯得妥當,它無法測量其中的深刻。
我要謝謝你來到這個世界,投靠我。
借助我的肉體實現你的存在。
我相信你有使命在身。
用你純潔、明亮、溫暖、有神的光芒,照耀我,逐一充滿我與這個世界之間隔膜的距離。
讓我得以平靜、堅強、持續。
你扶助我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時間。
我知道,你是來挽留我的。
挽留我與世間始終存在的一種岌岌可危的脆弱的關系。
把美好的東西,放在你的手上,就如同放在我自己的手上。
願你以本真的樣子存在于世,感覺到快活。
有來自于這個世間和自處的容納之地。
自益和有益于他人。
我愛你勝于我的肉身停留于這個世界上的時間。
77 流光過境,萬籁俱寂。
隻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
幹淨如明鏡。
78 敦煌手抄經文殘片中,清晰可見的墨字,印入眼中完整的一句是……皆得解脫,所得不退轉。
編輯來電話,在咖啡店約見。
路上步行時,感受到寒風刺骨。
想到,沒有過不去的事情,隻有回不去。
的确回不去。
原諒自己和他人。
給予光源和水。
79 “我對你的愛遠超過你所想和所知。
”你想說的也許是你的愛與我不相關。
事實也是如此。
我的愛也從來隻是自己的事。
把眷戀和不舍,像握有的種子一樣,在風中輕輕揚了它。
任由它降落土地和河流,帶着它的因緣生根發芽,不了了之。
某天,你會想起懸崖邊緣我伸出過空空的雙手。
想起我做盡的一切……在那一刻,你将會真正地深沉地思念我。
80 去D先生處拜訪,問詢他一些問題。
走過小院子,空無一人,一棵杏花樹在春日陽光中徒然獨自開放。
白色花瓣風中飄落,地上微微積累一層。
無限寂靜。
當時有一種特别的感受,覺得吉祥。
此刻所需要隻是一一正式道别,即便隻是在心裡。
然後獨自轉身站到那個轉折的起點上面去。
81 河流上白鹭飛過,稻田裡谷穗爆裂。
澗邊蝴蝶安睡,枕邊雨聲潺潺。
我看到你從夢中醒來,走過夜路。
獨自站在已被燒毀的渡口,等待去往彼岸的船隻。
82 身體對時間是有記錄性的。
清晨六點躺下睡覺時,警覺窗外天色已亮。
一夜無眠。
“因為知道自己曆經過那麼久的分離和失聯之後,我們會感到一種靈魂的悲傷。
那是一種濕潤的悲傷。
那是一種淨化的悲傷。
可以清理土地,準備新生命的萌芽……它使我們成為一個盛器,開着口,準備迎接。
”最近在閱讀的書。
隐秘而純淨的悲傷使生命成為盛器。
喜歡這比喻。
這些年,時間給予我一種有條不紊的安穩的開放性,仿佛犯過的錯誤可以被原諒,行動可以洗牌重來。
但顯然即便有這種寬宏,人也無法承當。
在某種程度上說,人所做過的任何事情都不會是錯誤。
無需後悔。
我們做出的任何選擇都有它當下的意義。
它聯接着過去的回聲和未來的光亮。
未必即刻顯示出深意。
人生的一些事不需要着急,慢慢等一等,看它在時間中自行流動的樣子,看它如何回歸自己的秩序,如何成形。
分辨清楚。
最終才拿出一意孤行的迅疾的勇氣。
以往種種,那些苦痛,執着,失望,反複,艱難,幼稚……在當初未必立刻顯現其作用。
長久之後,終有一刻,能體會到它所想給予的意義。
有時我隐隐擔心失去對身邊人與事物的熱情。
但又覺得真正的熱情,應該留給值得的任務。
其他所有的出現和存在,X或者Y,其性質是一樣的,都隻是來幫助我們驗證最後一步的意義。
都不過是為了最終發掘和感受到這股深意的鋪墊和遞進。
如同過河的石頭,或深或淺,或大或小,而人所要做的,隻是踩過它們,持續地堅定地前行。
并且接受所有沖擊。
83 一些黑暗能量沉積由來已久。
對抗和負擔這些能量,雖然沒有被它們摧毀,但始終在負擔的姿勢,時而可察覺到變形和吃力。
如何放下沒有人可以給予指導,大多數人不過是獨自默默探索。
世間凡人摸索前行,憑靠天性敏銳洞察智慧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這是一條艱難的路,橫沖直撞來回周折。
每個人用不同方式造就各種不同生活。
人可以自由嘗試各種途徑。
宗教或者靈性的途徑讓人望而生畏無所适從,因為它最終指向一種空無。
生命形成一個必然要面對的無法逃避的疑問:你将如何活,将如何面對死。
人無法逃脫這種被質問的痛苦。
有些人選擇忽視、解構、輕視、嘲諷這種痛苦,以世俗的歡愉和麻醉來回避這些問題。
有些人則選擇負擔自身所對應的使命,參與到宇宙廣闊不語的共同秘密之中。
“任何一種哲學、靈性道路或宗教,假設不能增長靈性追随者的智慧,幫助他們了解非二元與幻相,至少也應該将我們視一切所見、所觸、狀似堅實者都是真實存在而且合乎邏輯的這種習性,加以某種程度的破壞。
”(摘自一位仁波切。
) 世界上的人分為幾類。
有些人喜歡做出姿态馴服世界,并以此忽略自身的真實。
有些人想馴服自己的心,認知到除此之外的世界均不真實。
打破實相,妄想,虛空,生死,才得以穿越生命的苦。
真正的清淨圓滿和喜悅是什麼。
這對凡俗生命來說是難以得到論證的問題。
這裡有兩個原因。
一,人所不知道的,不代表它不存在;二,人所知道的,有時不可被言說。
修行是一種精神性的訓練。
在認識到自身和萬物的空性之後,體會到與之融為一體。
一種清洗,一種倒空,一種靜寂,一種滿盈。
如此這般地空與滿。
修行,是一條縱然有百般疑問和困頓仍需堅持的實踐之道。
漫長,反複,迎接持續不斷的沖突和迷誤。
當人可以把自己開放給終極的能量和無限度的時空,這卑微的肉身即便衰老或消亡也并不可怕。
以此得以超越軀殼和極限。
“人生百歲渾如夢。
心似槁木若寒灰。
”晚上閱讀摘錄兩句話。
生命卑微在苦海中沉淪起伏。
《西遊記》中,唐三藏抵達目的地之後在河邊看到漂流過來的屍體,是舊日的自己。
要慶幸自己得到機會能夠為一件美好的事物竭盡全力。
要相信人所堅持的應會有回應,隻是一切結果需要時間抵達。
如同星光穿越宇宙進入視線。
它需要時間。
84 清晨早起打掃庭院,插花,焚香。
白日勞作。
晚上喝酒看月亮。
春夜的海棠花在街上鋪了薄薄一層雪。
我等待你來接我回家,手裡拿着我的白布衫。
背後那股力量已經把你推到懸崖邊緣最狹窄幽僻的一條通道。
穿過它,以全部的專注和心力。
萬事萬物,最終隻有承諾和犧牲,會讓我們彼此懷念。
“水往前走,花瓣自動脫落,衣衫上絲線褪色斷裂,手背上脈管凸起蜿蜒山嶺。
無常逐一升起和熄滅,我對你赤子之心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