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人杳雙忘

關燈
那時我幼小,她是小女孩,沒有玩具,淘氣無知,從屋檐裡捉了燕子下來,兩個人一起玩耍。

    當場被别人斥責,因為農人都極為愛惜燕子。

    在南方流傳的說法,女孩子隻要玩耍過燕子,就不可能再做出好吃的飯食來。

    所以阿姨說她也不擅于做飯,吃男人做的飯。

     把一塊牛肩肉,用橄榄油、意大利香醋、蒜末、紅糖、百裡香、檸檬汁混合起來腌制。

    在冰箱裡放置一個晚上,第二天中午拿出來煎制。

    在對食物的耐心處理之中,人學會對各種豐富外因元素的體會、實踐、篩選和擇取,對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排序及客觀心态。

    對不可知的許可及等待。

     現在慢慢喜歡上烹饪。

    收集菜譜。

    有時在廚房裡勞作是愉快的事。

    把電台打開,聽陳舊老歌,逐樣擺弄。

    泡在大玻璃瓶裡的水果酒,各種水果按照季節的順序放進蒸餾酒裡,慢慢顔色泡成了深紅色,大概四個月之後可以品嘗。

    一邊做,一邊清理。

    等待間歇,可以看着窗外的花園,讓自己喝一杯。

     結束工作或家事之後,走進廚房。

    有一個玻璃櫥櫃,專門盛放這些物品。

    各種茶杯,茶壺,泡茶工具,竹制品,杯碟盞碗。

    碗上繪有古樸簡約的松針、花卉、雲朵,白底青花。

    有舊朋好友或遠方客人來,挑選若幹取出來,清洗拭幹,在上面放置堅果、水果、點心、花枝,泡上一壺清茶,桌邊小叙。

    對着小杯小盤,眼目也是清明喜悅的。

     從各式茶葉中挑選适合當下心情的一種,洗手,燒水,沏一小壺茶,端到餐桌上,坐在桌邊眺望樓下花園。

    早晨,午後,黃昏,深夜。

    小花園的光線和場景總是在變化着,那些遠處的高樓和天空中的雲層。

    花園廣場裡有兒童聚集在滑滑闆,響亮的笑聲和叫聲,在隐約處低低回旋。

    滑闆輪子上的發光裝置閃爍出彩光。

    天邊有薄薄雲層。

    有時空氣裡還有食物剩餘的氣味圍繞。

     這樣的時刻于我,與内心深深聯接,因此獲得靜谧。

     14 羅馬街頭。

    白發老婦穿天藍色綢子連身裙,頭發挽起發髻。

    塗鮮豔口紅,手裡拿一把折扇。

    讓心滿意,這很重要,超過現實存在的任何層面。

    歐洲女子是那種即便上了年齡仍保持戀愛心情的模式。

    願意精心打扮自己,戴閃爍耳環,眉目舒展。

     保持愛的敏感和活力,也許是身為女子在世間應該負擔的一種責任。

     一個女友,四十歲左右,挽松垮發髻,五官平淡,塗大紅色指甲油和口紅。

    煙酒無度,時間隻用以享樂和虛度。

    笑起來眼角綻開無數密密細小紋路。

    逐漸年長起來的女人,某種秘而不宣的過往與眼神中的平靜映襯,欲言又止的美有無限吸引。

     認識的一些外籍女子,穿的衣服和使用的化妝品并不昂貴,但舍得把錢用在昂貴公寓、法國礦泉水以及高級香槟上。

    這是與某些中國女人截然不同的心态。

    後者會颠倒這順序,省吃儉用磕磕碰碰,隻為買一隻奢侈的名牌包。

     15 那天的一個夢境,見到少年時候的戀人K。

    他與我分頭睡覺,在床的那端哭泣,身體抖動,哭聲十分壓抑。

    醒來之後,心裡有對彼此深深的憐憫。

     16 表演已結束。

    勿留戀忘返,勿黯然神傷。

    真正的戲子四海為家,轉頭即忘。

     17 你既已知道人生如戲,更應該盡力演出。

    搭起的舞台,過了一村便會沉入暗中。

    此刻我在台下仰望你,且把你裝扮的豔美和哀傷,毫無節制毫不惜吝地交給我。

    如此,曲盡人散後,你仍會在我身心之中存活。

     18 “貪愛沉溺便是苦海。

    一念清淨,烈焰成池。

    ”在火車夜行車廂裡讀到的一句話。

     見師父,他說“感情的痛苦會傷及靈魂”。

    我想痛苦都有前因,後果則需接受、承擔、償還。

    應讓前來需索的對方安心離去。

    這個前因是生命的重要任務之一,也可因此而完成自己。

    《春宴》的主題也在于此。

     書中的這些人,他們在這個世間如同所有不能如願的人,懷有永久的火焰一樣的欲望。

    不可能把它試圖割裂或者熄滅。

    在欲望中存活,在沒有欲望中死亡。

     在每個人的心中,存在着兩個孩童。

    一個溫柔,向善,天真,需求擁抱,傾向給予,朝向光的來源。

    一個敵意,警惕,頑劣,偏執,以黑暗和争鬥為食。

    我們需要窮盡一生來馴服和看顧這兩個孩子。

    他們有時平靜共存,有時你死我活。

    其中任何一個死去,心都将失去活力。

     對于帶着任務來到世間的人來說,他要穿越的是被提前設定的磨難,一切障礙背後均有深意。

    此時,最應避免的是被周圍的人群困擾,被他們的模式和言行制服。

    如果你試圖跟其他人變得一樣,其實是違背了自己的本性,也在對抗支持在身後的這股深意。

    人所能做的隻是一意孤行。

     生命不是用來展示于外界或他人,不是由這些來損毀或成就。

    對他人無需評判,也不必追随。

    每個人都在臨及自身的深淵。

    彼此的道路各不相同,也無法仿效。

    人所存在的根本意義,是用來完盡自己的任務。

    它是一個人的事情。

     因此。

    隻需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并為這些選擇付出代價。

     19 每次寫完一本書,生活即呈現出短暫的停頓和空白。

    早上起來有時不知道一天要做什麼,如何起頭。

    但我警示自己一切正常,保持鎮定,默默存活。

    如同走過被劈開的海水。

    曠野之中仰起頭望見白日的雲柱、夜色中的火柱。

    人應尋求指引,同時接受推動。

     終結某事,即意味着它是完整、平衡、完盡、超越。

     結束一切工作。

    下周啟程去日本兩周。

     20 一頭獸,一處活泉,一個孩童,一個僧。

     21 東京。

    教授帶我去隐藏在巷子裡的餐館。

    店門外建了一格一格水池,養着金魚。

    來這裡吃飯的人,順便觀賞金魚,買金魚。

    遵循微妙而準确的節奏,食物陸續遞送過來。

    吃完一道撤走一道。

    菊花花瓣腌制之後品嘗。

    切開的柚子盛放新鮮魚片,淡黃色體積很小的橙,有濃烈芳香。

    南瓜、紅薯、芋頭、蓮藕蒸熟而食,不加調料。

     與季節性相應的一頓晚餐。

    清雅食物。

    日本酒帶來的微醉。

     在地鐵站告别。

    他站在入口處,目送,輕輕揮手。

    進入地道轉角,回頭看顧,對方還伫立在那裡,依舊在揮手。

    在日本這種方式很是常見。

    這樣的禮儀在我的記憶裡,在童年幼小時常有,在家門口,車站,路口……現在就很少見到。

    人與人之間似已失去一種清淡而婉約的珍重感。

     小瓷器店鋪。

    從各地搜集獨特的器物:咖啡杯,碗,盤子,筷子,布料……擺放在木架上。

    店主是穿着布襯衣系圍裙的中年男子。

    選了一隻碗,一隻杯子。

    瓷器上的花紋是鹿,櫻花,山岚,樹枝。

    一塊染織布料,陳舊的顔色看起來素簡。

    這也是店裡最好的藝術家的作品。

     他大概滿意我做的選擇,問我是否喜歡貓。

    我說喜歡,他便從裡間抱出一隻大貓,慵懶嬌寵,是金吉拉,讓我撫摸觀賞。

    并在包裝紙袋上用彩色蠟筆快速畫出一張貓臉,即興的舉動。

    告别時拿出一包當地的特産小吃芋幹,讓我帶上。

     22 坂東玉三郎的三場歌舞伎折子戲。

    鸠居堂的毛筆。

     23 旅途不是走馬觀花的景點遊。

    最好能夠真正進入這個國家的日常生活。

    哪怕時間短暫,也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和印證它的細節。

    在大街上走走,在小店鋪裡欣賞工藝品,在小餐館裡吃當地人做的菜。

    與手工藝人們交談。

    與當地人接觸。

     很多時間花在博物館和美術館裡。

    看到浮世繪和琳派難得一見的大型展覽。

     美術館看客主力,大多是老人和家庭主婦。

    他們成群結隊,風塵仆仆,有些特意從外城趕來。

    與中國的老人與主婦相比,他們的生活更擁有一種探索和發展的活力:看展覽,看演出,學習茶道,學樂器和繪畫,尋找風味餐館聚會,到處旅行……這個社會能夠真正享受閑适和充實人生的,是這些已經曆過人生創建階段和重要波折的人。

    孩子成年和獨立之後,第二個人生開始。

    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地鐵裡,見到背着小提琴趕去學習的人。

    坐在車廂中閱讀書籍的人也有很多。

     根津的小巷。

    家宅和小花園别有洞天。

    每一家面積看起來都不大,建築有些年頭。

    庭院角落擺滿各種盆栽植物。

    一些沒有顧客的小店,潦草擺放諸多收集的可愛之物。

    店主人隻是默默在閱讀、剪花或擦拭。

    與其說是工作或一種謀生方式,不如說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是對待時間和事物的一種心得。

     24 古董店。

    樓梯狹窄。

    二樓房間擺滿雜物。

    玻璃,瓷器,玩具,畫框,首飾,碗,盤子,漆器,木偶,雜志,明信片,畫冊,音樂盒……見到童年時玩過但現在早已消失蹤影的玩具。

    店主人相守一房間的舊物品,與它們一起變老。

     浮世繪老畫。

    四隻描有四季花卉鑲螺钿的漆器盤子。

     25 最後一天。

    坐地鐵去澀谷西武百貨,買棉襪、羊毛衫、書、櫻花白茶、點心。

    表參道看能劇。

    表演和觀衆有長時間的停頓,如同逼近極限的寂靜。

    日本的性格即在于此。

    不熱衷于喧嘩的盲從的煙火氣。

    這種靜和清冷,這種儀式化的生命審美方式。

     結束後在一家餐廳吃飯,喝清酒幻露。

    聊天抽煙。

    坐地鐵回酒店。

     26 夜色中抵達京都。

    入住八席的房間,面對庭院,舒适古舊。

    榻榻米上的白色厚實被子暖和,輾轉片刻即入睡。

    下起一場夜雨,紙屏風上的松竹枝葉倒影晃動。

    早上雨停,松針上滿是水滴,拿出相機逐一拍下。

     27 狩野元信的壁畫。

    文具店買紙墨筆硯,抄經紙。

    吃鳗魚飯。

    坐于庭院曬太陽。

    老牌京菓子店吃點心。

    南座劇院的歌舞伎演出。

    荞麥鴨面。

    月華香。

    許下心願。

    溪水潺潺的竹林。

    夜空中的白雲。

     餐廳的菜單用毛筆手寫,草書的灑落。

    紙張印有一朵朵飄墜的櫻花,用了很久,紙頁被磨得斷了紋路。

    兩張對頁紙馬上就要分開,仍沒有更換。

    櫃子下一疊一疊撂着粗樸器具,店員使用的姿态,看似搭配妥當又極為随性。

    這是時時刻刻都會一再提醒人享用的方式。

    如同綠柳藍湖之中,搭配一座朱紅木橋。

     雨中登上清水寺對面的山林,遙望寺廟的木制高台。

     鶴龜庭院空無一人。

    路邊喝咖啡抽煙。

    中午吃鲭花魚壽司。

    下午去一保堂茶鋪,大雨,後停。

    吃茶點。

    在寺廟殿堂榻榻米上靜坐良久,巨大的松柏盆景十分壯美。

     到香店補買了喜歡的香。

     28 對奈良有一種淡淡的鄉愁式的牽挂,雖在此地隻停留一日。

     大雨滂沱中遊覽法隆寺。

    雨後初晴的午後,流連于舊巷子。

    窄長的青石路,雜亂交錯的電線杆,牆角邊秋菊花盆。

    整個深秋午後,空氣裡沒有什麼聲音。

    我童年的故鄉已被改造成商業氣息沸騰的新城,奈良卻停滞在一種舊日的意興闌珊和波瀾不驚之中。

    寫給M的明信片,“時時一言難盡,盡處已是對岸。

    希望世事變遷令我們更為強壯并複返純樸。

    ” 29 對無常的認識能使人不再驚怖。

    偶爾别人贈予一隻水晶盤子,不小心跌碎,也不過掃一掃,把碎片埋入泥土。

     如果已決定放棄,就無需再把問題剖開。

    如果尚有希望,且相信時間帶來的結果。

    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

    一切都好,不必追究。

    讓事情自己推動。

    這是事情本來的樣子。

    等待自然地發生。

     再次下了一場雪。

    走過荒涼花園裡的厚厚積雪。

     各自的悲哀都應隻付諸自己。

    對别人來說,這些不重要也很卑微。

     30 世間有時會呈現乏味的一面。

    每一個人都想證明自己不出錯。

    每一個人也都同樣地表裡不一,自相矛盾。

    對他人各式言論和知見因此無需多言。

    讓它們喧嚣之後各得歸宿。

     做個懂得适時緘默而保持笃實骨架的人,有其必要。

     身心有時幹燥得微微散發出一些清淡的芳香來。

    把老珠子戴手腕上,有一種安定感。

     下午與M一起在陰冷天氣中去新街口買古典音樂CD,他幫我挑選。

    他注意到我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