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荷亭聽雨
關燈
小
中
大
清淨圓滿的象征,不是寺廟裡被熙攘衆人用大束香枝祈求錢财高升等世俗願望的偶像。
形式被不同的欲望和動機改變,但一切無損于它的光華。
靜靜端坐高台,人們接近它向它跪拜為它供奉鮮花,是試圖接近内心的自己。
接近心中的清淨圓滿。
走進殿堂,把水杯中的睡蓮供在佛像前。
這樣做是在趨向和靠近身心内部美好的部分。
俯身行禮的時候也是如此。
我知道,供養給佛陀的這一刻清淨優美,同時也在供養給自己的心。
美和智慧守藏于自身發源于自身,隻是要得到通向它的路徑。
這一刻交會眼目心神的安定,無耽溺和對立,我們與這個本來面目的自己将不會分離。
氣溫升高,在菩提樹陰涼下休息。
一個藏族老婦,跟我在拉薩街頭見到的藏族老婦有所不同。
膚色潔淨衣着美麗講究。
尋常傳統式樣絲綢上衣,花紋和顔色淡雅迷人。
戴着手镯耳環,花白頭發盤起發髻。
臉上全是皺紋。
她招呼一條剛睡醒的小狗來到腳邊。
大正覺塔邊的野狗通常都睡得極為舒适,念誦經文的聲音讓它們安睡。
她撫摸走近的小狗對它小聲而溫軟地說話,仿佛對孩子說話。
小狗趴在她的裙子邊重新睡過去。
她手裡捏着幾片菩提樹葉,看人來人往。
我着迷老婦臉上淡淡的自在微笑,猜想她是否住在附近每天過來,如斯度過生命大部分時間。
據說很多老年的人來到菩提迦耶之後就不願再回去。
把此地當作最後的歸宿。
77 淩晨。
大正覺塔。
在持續磕長頭的過程中,我意識到這個儀式所産生的力量。
儀式如同沒有止盡,而我試圖讓心安定,過濾漸次浮現的念頭和意願,讓自己找到答案。
身邊圍繞一團一團的蚊子。
寒氣襲人。
在身體起落和完全俯向大地的瞬間,把肢體緊緊貼近土地。
額頭頂在被無數人的腳印遍布的道路之上。
此刻,人記得和忘卻的是什麼。
佛陀是一個生命進行修行的實證。
他是血肉之軀,婚姻、後代、國土、愛欲、權力、名譽、金錢同樣曾經是他的選擇題。
我更願意把他看作一個哲學家,一個得到覺悟的智者。
他總結的教義給人類帶來的精神革命,在某種程度上說,超越于科學的物質的時代的推進和發展。
在後者帶給人類社會種種繁榮也帶來種種毀滅性弊端的同時,佛陀的道路,雖然無法在世間獲得肉眼可見的效率和成果,沒有帶來機器、能源、工業流水線、航天儀器、核……卻與我們的生命發生最真實直接的關系。
因為你知道什麼叫作痛苦和迷惘,它們曾如何洶湧而深沉地沖擊心靈。
這才是人類所要解決的最為重要的問題。
“一條能夠超脫輪回、去除我們所有污染的道路,确實存在。
”(摘自一位仁波切。
) 78 拉瓦納西。
五點早起趕去恒河看日出。
河邊建築與在書店購買的黑白版畫明信片對照,保持大緻相同的輪廓。
木船由兩個年輕男子劃槳,一大船人緩慢地在恒河上行駛,對面沙地平原上的鮮紅初日開始逐漸升騰而起。
邊上有小船靠近過來售賣燭火和鮮花。
點燃燭火放于水面,許下願望讓它漂遠。
水邊有沐浴的男女老幼。
一處廣場,大量木柴堆壘煙霧高高升騰。
他們說那是在火葬屍體。
上岸後穿越河邊街巷,如同穿越充滿魔法的迷宮。
集市的人群色彩氣味舉動物質聲響形狀。
混亂的秩序,喧嚣的單純。
人力車流水般從身邊經過,人群擁擠,一頭牛站在街頭正中。
咖喱冒出熱氣。
讓人帶有暈眩感和安甯感的老城。
狹小的機場書店裡買的一本攝影冊,InIndia。
深紫色封面積累一層塵土。
一幅幅黑白照片:河邊洗晾衣服的人群,火車車頂上聚集的男子,大象角鬥場面,頭頂大筐蔬菜腰肢堅韌的勞動婦人,在街頭小攤吃食物的父子,甘地逝世和火葬,樹影晨霧和獨行路人,壁畫下睡眠的狗和孩子,售賣物品的小攤販,安靜讀報的男子,伸出手心乞讨的窮人,表演的藝人,瑜伽修行者,戴着鮮花抹上粉末的祭禮,空曠廢棄的舊宮殿和遺迹,靜谧的黃昏景象……拍攝時間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
神秘華麗而魅力無窮的精神骨架,穿越漫長曆史變遷依然讓人覺得堅硬。
這是一個蘊藏巨大靈性的國度。
人與自然和神性兩相歸屬。
鮮花和燭火,付于恒河。
頹敗建築,吵鬧集市,喝一杯熱茶。
期待某天,與人相伴,再度抵達這座城。
79 她對我說,你什麼都會有。
隻是一切會來得比較晚。
我想我的生活并沒有真正開始。
80 一道傷疤上反複刺激。
裂痕叢生的東西,扔掉吧。
當心平衡時,它是自給自足的,由自己供養。
81 G來北京,捎帶的禮物有些是家人手工制作。
用古布或絲綢縫制的玩偶、布袋、袖套、被墊,一針一線,密密實實。
有時想象做東西的這個人,在如何的場景和心境裡勞作:午後陽光穿透窗簾,陳列針線和碎布料的木桌,一杯茶水幽幽冒出熱氣。
貓咪旁邊打盹。
小庭院裡花草正開得昌盛,會是紫藤還是鸢尾…… 人若能懷舊,是一種根基。
一顆老心所象征的,不僅僅是湮沒的時間,還有可貴的品質:端莊,靜美,趨近自然和手工,專注,有敬畏。
負載心意幽雅的禮物,充盈他人的心。
收到一套茶具。
仿汝瓷,粉青色看起來隻是一種灰白的微藍。
讓人看着心裡沉定。
一把壺,兩隻梅花形茶盞,一隻過濾鬥碗,配竹盤。
一隻岩泥茶盞,底托上有工匠的名字,形色大氣。
泡福建岩茶喝。
外面陰雲密布,一場暴雨即将來臨。
一位老婦頭發花白,腰背挺直,眼目清醒。
活到這樣的年齡,有些人會隻剩軀殼獨活,有些會保留一顆優美兼具活力的心。
有些身邊仍有白發的愛侶相伴,有些則獨自在開着電視機的單身公寓裡死去,一周後才被人發現屍體。
按照某種理論,有些人婚姻平順,因在物質世界裡隻需與少數幾個人分享能量,保持順遂的關系。
而當人内在能量強烈,并被大量衆人分享,通常就會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伴侶。
這注定無法兩全。
一些事情不及時做,也許會再沒有機會做。
想做什麼及時做。
時間一刻都沒有停息過,即便如此,某些時刻依然需要等待。
等待自己,等待對方。
恰好的時刻就成為命運的轉折點。
跟随生活拐過一個又一個的彎道。
不是要求現實如自己所願,而是在現實中找到一個立足的位置。
人所面對的大部分是失望。
活着的過程,即是存在于不斷的困惑、掙紮、突破和提升之中。
我們所做的一切實踐,是一種調試。
不是結果。
82 去山裡寺廟過端午節。
出發日夏至。
一夜火車。
随身帶了一本關于金剛乘的書,由一位英國修行者撰寫。
火車離開北京站,窗外樓房的燈火星星點點。
翻開書頁,看到其中寫道:“通過直覺而了解的東西如此難以傳播……這些感受的作用同樣也不太容易确定。
從社會的觀點來看,它們似乎是有害的,因為作為一個神秘主義者已再不能贊同世俗的價值了,就如同麒麟永遠不能有如同螞蟻和蜜蜂的作為一般。
然而,那些有過這些感受的人卻會将之視為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實現不可超越的美、真谛和狂喜的可能性使得放棄其他所有目的都變得非常真實。
” 這些段落二〇〇三年就已閱讀。
在雲南小鎮書店裡買下這本書,雨季連綿,每日于咖啡店打發時間,讀完這整本晦澀嚴謹的專業書。
書中的鉛筆畫線證明曾一字不落,但其真正發揮作用卻是在十年之後。
言語融解滲入,一字一句了然于心。
等待與一本書彼此認同和相知,有時需要花費多年時間。
這個世界上特殊的人非常少。
特殊的人在某種境界裡,呈現出來的是比平常人更平常的狀态。
有些人喜歡做出姿态,仿佛隻有在與他人的對抗、與外界的搏擊之中才能确立自我存在感。
現在的我不喜歡這樣的人。
不是覺得他們幼稚,而是覺得他們勇猛的假面之下,隐藏着虛弱的渴望被忽略掉的自我。
真正的行進者最後試圖面對和馴服的隻是自己的心。
83 “我們衣袍濕透,但蓮花瓣上卻無滴雨停駐。
”摘抄在筆記本裡的句子。
84 想寫封信給你。
素白信箋上以毛筆蘸墨,隻是豎行寫下一句話:世事時日無多,唯願珍重。
85 有句台詞,說人類是應該被諒解的,因為他們都具備多重性格。
如果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出發點,非黑即白,自然覺得批判甚多。
但即便如此,此刻這樣是對,換一個人換一個地點卻可能是錯。
人的成長是以逐漸失去剛烈為代價的。
因為你最終知道,諒解超越一切主觀判斷,它也更靠近真相。
寬恕别人的言行,寬恕自己的言行。
如果能夠克服這個過程,人會更具有力量,如同每一次舉重增加的重量。
獲得寬恕的力量,也因此對感情具備一種高曠的視角。
剝除,消減,碎裂,釋滅,比占有和試圖長久占有,要艱難得多。
它們同時也更為值得。
在此刻你覺得無法離開的人或事,某天會自己選擇放棄它。
前提是心和腳步要一直前行。
即便在困頓停滞的時刻,也要用力拖動它們緩慢往前走。
時間總是在走動,走到它應該抵達的地方。
接受每一件事情正在發生的形态,看它自然流動,直到呈現最終定型。
清楚事情的本質是怎麼樣,分界又在何時何處。
一次次死去又複還,不斷循環在跌倒處,這才是卑微。
原諒不是無視,而是容納。
一個意味含蓄的笑容。
隻能是各自的擔當。
86 枕邊聽到風正掠過竹林葉梢,窸窸窣窣。
光影在牆上浮動。
鐘聲斷續消失于山谷。
這般共存,時不長久。
決定歡愉地遺忘。
午後洗發,坐在院子裡讀書。
一邊讓陽光曬幹長發。
晚上與陌生人共行一段山路。
順着山間坡道,走到一座古老的唐代遺塔。
回轉時天色已黑,更高山峰處的人家點亮寂寥燈火。
雨後空氣中,松枝和野薔薇芳香甚濃。
前面有隐約人語,笑聲。
漸漸落在隊伍的最後,隻為擡頭觀望一輪孤月在雲中穿行。
時明時晦,不改初衷。
一些事情不要去分析它。
人的理性也許是低級的。
到了眼前,去做就行。
不必多想。
事情會按照它既定的規則和秩序往前行走。
慢慢你發現,原諒及忽略,勝過一切對人對己試圖一清二白的企圖。
呼嘯而至的事物,通常都不是意外,而是已趨近我們很久,在它前來的道路上進行了很久。
如果人的視線不被局限于眼前可見的範圍,就可以見到它的來源和因由。
讓你所等待着的人和事,自然而劇烈地來到。
87 真正的勇氣,不是離開。
是承擔以及不再尋求理解,不再試圖求證或者解釋。
即便有疑問也可慢慢等到答案。
很有可能最終是自己答題。
88 第三遍看這部電影。
他們一起去看了一個湖。
他說,不是年齡的問題,是心境的問題。
也許再過十年,你就會是個冒險家。
她說,你為什麼要愛上我,我這樣老了,我還有孩子。
他說,你為什麼要愛上我,我這樣年輕,我也沒有孩子。
她對彌留的父親說,我愛他愛到讓自己害怕。
這一生的第一次。
在這樣的年紀。
他說,你從來沒有說過我愛你,你是不會說吧。
你哭都不哭。
然後他說,你會變老,沒有人關心你,在你病倒的時候,沒有人過來對你說愛你。
你會一直生活在沒有愛的世界裡,不會有愛的機會。
他說,你愛他嗎。
她說,他是個好人。
他說,但是,你愛他嗎。
他說,沒有我的生活,你可以活下去嗎。
她說,是,我可以。
他說,等我到你這樣的年紀,我會明白嗎。
她說,不會。
他說,那我會更迷惘嗎。
她說,時間過得很快,猶如大雨沖過泥潭。
在飛機上,他的手心裡捏着她遺留下來的一枚珍珠耳環。
89 在曠野般的城市裡愛戀。
用卑微肉身抵擋生之荒蕪。
有時這是一種拯救的可能。
但仍沒有比戀愛中的人們更為孤獨的存在了。
90 如同深夜看到對面的高山失火,火焰熊熊,無法抵達搭救。
我們曾有過的感情,它是艱難的損失,也是昂貴的美景。
91 寫作階段的時刻表自動發生變化。
去樓下喝大杯熱咖啡,持續一天工作。
對自身精力的榨取和揮霍無度,也許配額會被快速用完。
對強韌的人來說,他會再次申請,如同一個惡棍。
持續失眠,有幾天清晨六點入睡,下午一點起床,寫作到六點。
晚上八點繼續寫作。
淩晨一兩點開始閱讀。
時間驟然多出來許多,絲毫不浪費。
這三年思考過的問題,比過去三十年所想過的,還要多。
在跑步時,走路時,睡覺之前,試圖讓自己腦子清晰,作出清楚判斷。
但即使這些判斷不對,也是目前唯一能夠提供和支持的答案。
那麼就當它們是正确的吧。
不應在原地等待。
要一邊前行一邊等待。
92 不追逐夏夜的螢火,因為知道它一旦被得到即死。
微光照耀不了前路,暗夜中與之嬉耍,它仍是美的幻影。
隻有給予自由,才能得到不死。
最美的初心在當下一刻完成所有始終。
它時時滿溢,時時清空。
徹底的行動和給予之中不會存在任何一絲一縷的人為的思慮、語言、猶豫、企圖。
像閃電瞬間劃破天際,這種強烈會令對方難忘至畏懼。
時間飛逝,所能給你的在不斷消減。
這使我試圖讓自己的每一次付出更為完盡和努力。
何必在妄想中計較和追究。
不如喝茶聽雨,不如愛慕厮守。
這樣的日子,過一天,就是少一天。
不能以外界來解決内心。
隻能以内心解決内心。
93 她并沒有吃太多,獨自走開。
我清理完廚房,走到客廳,看到她抱着絨布狗熊在沙發上已沉沉入睡。
旁邊的唱機還在喧嚣地唱着印度歌,渾然不覺。
看樣子是真正的疲累。
給她脫鞋襪,蓋上被子。
很奇怪,每次凝望她入睡時的面容,都會覺得這張臉,始終跟她剛出生時候的小臉一樣。
她在路邊撿起掉落的白色玉蘭花數枚,說,能先擱在你的口袋裡面嗎。
我想她大概不知道花是會枯謝的,會很快死去。
慶幸的不是她的天真,而是過了小小一會,她徹底忘記了這件事。
我與她,有時飯後一起出門,高高興興散步。
如此便有了伴侶。
她喜歡讓我抱。
我抱着她,不覺得辛苦,感覺手臂格外強壯。
一起唱歌,一起背詩,一起說話。
孩子的眼白透亮得微微發藍,神清氣爽。
成人卻是如何在時間裡失去這一切,并日益污濁。
她像花園裡的草一樣,茁壯而自然地生長。
每日奔跑,嬉戲,歡笑,叫嚷,自說自話,曬得黝黑。
去年的鳳仙花,今年在土壤裡依然發出新芽。
月季花苞也已成熟。
植物自然的生命力,讓人覺得笃實。
孩子像植物一樣堅強,順其自然地生長。
94 她略長大一些,我教她發音,外公。
她清楚地讀出來,但這個角色早已缺席。
這無人回應的稱謂在空氣裡很快消失。
我試着想象,如果他聽到她叫喚的聲音将會如何。
也許除了喜悅的微笑也就别無其他。
母親說過,寵愛孩子是我們家裡的傳統。
他未嘗不是寵愛我的,隻是自覺不夠具備足夠能力,因而心懷歉疚。
在深刻的感情裡面總是有歉疚存在,我對于她也是如此。
想給得更多,但知道有些部分自己無能為力。
我即便愛她,仍需要很多時間工作、學習、旅行。
有時獨自在書房關起門來度過很長時間。
需要自我成長,自我教育,而不可能把自己融化掉,把内心的追求和探索化作世俗的作為,無我而殷切地寄存在她的生命裡。
我重視與她之間的獨立和完成甚于依賴和擁有。
她在空蕩蕩的房間裡尋找我,叫喚,媽媽,媽媽,四處尋找。
137這樣的時刻有一天會完盡。
她會長大,出去,不再需要尋找我。
每次聽到這純真的聲音,内心便有一種傷感。
我自獲得她之後,便已做好某天送她出門的準備。
願意她在物理和内心的疆域能夠走得越遠越好。
她從來沒有見過他的樣子。
等她長大,我會給她看他的照片,帶她去祭掃他的墓地。
把家庭在歲月中的變遷逐一告訴她。
她以後會明白母親走過的曲折的路,母親經曆過的難以言說和解釋的種種,但那依舊是生命過程裡平常的形态。
她的母親,是一個很平常的人。
那些往事,一個下午就可傾訴完盡。
她也許隻是獲得一種态度。
這些内容使我們的人生有重量。
曆史會帶給她内心的傷感,因為反顧和思省。
我看着她走在街上,那麼小,但平靜、活躍、健壯和聰穎,我想她一定會得到比我與我的父親更為強壯的人生。
95 暴雨黃昏,失眠讀借來的《大圓滿》,枕邊聞到栀子花香氣。
方言有“噴香”一詞,用于它最為适宜。
栀子花的香氣如此質樸而蓬勃。
童年時,我身邊的女人們,母親,外祖母,都習慣把潔白芳香的栀子花佩戴在身上。
在南方,她們叫它玉荷花。
今日尋找一件失蹤很久的衣服。
喝茶,喚作蘭花觀音。
甚美。
96 淩晨一點半,狂風大作,雷電交加,一場大雨橫掃花園。
場面壯觀。
在落地玻璃窗後面久久觀望。
黑暗中穿過房間去檢查窗玻璃。
97 寫了很多信,最後都投遞給了自己。
我等待一個可以寫信給他的人。
98 一些年之後,我想跟你去山下人迹稀少的小鎮生活。
清晨爬到高山巅頂,下山去集市買蔬菜水果。
烹煮打掃。
生兒育女。
午後讀一本書。
晚上在杏花樹下喝酒,聊天,直到月色和露水清涼。
在夢中,行至岩鳳尾蕨茂盛的空空山谷。
鳥聲清脆,樹上種子崩裂。
一起在樹下疲累而眠。
醒來時,我尚年少,你未老。
形式被不同的欲望和動機改變,但一切無損于它的光華。
靜靜端坐高台,人們接近它向它跪拜為它供奉鮮花,是試圖接近内心的自己。
接近心中的清淨圓滿。
走進殿堂,把水杯中的睡蓮供在佛像前。
這樣做是在趨向和靠近身心内部美好的部分。
俯身行禮的時候也是如此。
我知道,供養給佛陀的這一刻清淨優美,同時也在供養給自己的心。
美和智慧守藏于自身發源于自身,隻是要得到通向它的路徑。
這一刻交會眼目心神的安定,無耽溺和對立,我們與這個本來面目的自己将不會分離。
氣溫升高,在菩提樹陰涼下休息。
一個藏族老婦,跟我在拉薩街頭見到的藏族老婦有所不同。
膚色潔淨衣着美麗講究。
尋常傳統式樣絲綢上衣,花紋和顔色淡雅迷人。
戴着手镯耳環,花白頭發盤起發髻。
臉上全是皺紋。
她招呼一條剛睡醒的小狗來到腳邊。
大正覺塔邊的野狗通常都睡得極為舒适,念誦經文的聲音讓它們安睡。
她撫摸走近的小狗對它小聲而溫軟地說話,仿佛對孩子說話。
小狗趴在她的裙子邊重新睡過去。
她手裡捏着幾片菩提樹葉,看人來人往。
我着迷老婦臉上淡淡的自在微笑,猜想她是否住在附近每天過來,如斯度過生命大部分時間。
據說很多老年的人來到菩提迦耶之後就不願再回去。
把此地當作最後的歸宿。
77 淩晨。
大正覺塔。
在持續磕長頭的過程中,我意識到這個儀式所産生的力量。
儀式如同沒有止盡,而我試圖讓心安定,過濾漸次浮現的念頭和意願,讓自己找到答案。
身邊圍繞一團一團的蚊子。
寒氣襲人。
在身體起落和完全俯向大地的瞬間,把肢體緊緊貼近土地。
額頭頂在被無數人的腳印遍布的道路之上。
此刻,人記得和忘卻的是什麼。
佛陀是一個生命進行修行的實證。
他是血肉之軀,婚姻、後代、國土、愛欲、權力、名譽、金錢同樣曾經是他的選擇題。
我更願意把他看作一個哲學家,一個得到覺悟的智者。
他總結的教義給人類帶來的精神革命,在某種程度上說,超越于科學的物質的時代的推進和發展。
在後者帶給人類社會種種繁榮也帶來種種毀滅性弊端的同時,佛陀的道路,雖然無法在世間獲得肉眼可見的效率和成果,沒有帶來機器、能源、工業流水線、航天儀器、核……卻與我們的生命發生最真實直接的關系。
因為你知道什麼叫作痛苦和迷惘,它們曾如何洶湧而深沉地沖擊心靈。
這才是人類所要解決的最為重要的問題。
“一條能夠超脫輪回、去除我們所有污染的道路,确實存在。
”(摘自一位仁波切。
) 78 拉瓦納西。
五點早起趕去恒河看日出。
河邊建築與在書店購買的黑白版畫明信片對照,保持大緻相同的輪廓。
木船由兩個年輕男子劃槳,一大船人緩慢地在恒河上行駛,對面沙地平原上的鮮紅初日開始逐漸升騰而起。
邊上有小船靠近過來售賣燭火和鮮花。
點燃燭火放于水面,許下願望讓它漂遠。
水邊有沐浴的男女老幼。
一處廣場,大量木柴堆壘煙霧高高升騰。
他們說那是在火葬屍體。
上岸後穿越河邊街巷,如同穿越充滿魔法的迷宮。
集市的人群色彩氣味舉動物質聲響形狀。
混亂的秩序,喧嚣的單純。
人力車流水般從身邊經過,人群擁擠,一頭牛站在街頭正中。
咖喱冒出熱氣。
讓人帶有暈眩感和安甯感的老城。
狹小的機場書店裡買的一本攝影冊,InIndia。
深紫色封面積累一層塵土。
一幅幅黑白照片:河邊洗晾衣服的人群,火車車頂上聚集的男子,大象角鬥場面,頭頂大筐蔬菜腰肢堅韌的勞動婦人,在街頭小攤吃食物的父子,甘地逝世和火葬,樹影晨霧和獨行路人,壁畫下睡眠的狗和孩子,售賣物品的小攤販,安靜讀報的男子,伸出手心乞讨的窮人,表演的藝人,瑜伽修行者,戴着鮮花抹上粉末的祭禮,空曠廢棄的舊宮殿和遺迹,靜谧的黃昏景象……拍攝時間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
神秘華麗而魅力無窮的精神骨架,穿越漫長曆史變遷依然讓人覺得堅硬。
這是一個蘊藏巨大靈性的國度。
人與自然和神性兩相歸屬。
鮮花和燭火,付于恒河。
頹敗建築,吵鬧集市,喝一杯熱茶。
期待某天,與人相伴,再度抵達這座城。
79 她對我說,你什麼都會有。
隻是一切會來得比較晚。
我想我的生活并沒有真正開始。
80 一道傷疤上反複刺激。
裂痕叢生的東西,扔掉吧。
當心平衡時,它是自給自足的,由自己供養。
81 G來北京,捎帶的禮物有些是家人手工制作。
用古布或絲綢縫制的玩偶、布袋、袖套、被墊,一針一線,密密實實。
有時想象做東西的這個人,在如何的場景和心境裡勞作:午後陽光穿透窗簾,陳列針線和碎布料的木桌,一杯茶水幽幽冒出熱氣。
貓咪旁邊打盹。
小庭院裡花草正開得昌盛,會是紫藤還是鸢尾…… 人若能懷舊,是一種根基。
一顆老心所象征的,不僅僅是湮沒的時間,還有可貴的品質:端莊,靜美,趨近自然和手工,專注,有敬畏。
負載心意幽雅的禮物,充盈他人的心。
收到一套茶具。
仿汝瓷,粉青色看起來隻是一種灰白的微藍。
讓人看着心裡沉定。
一把壺,兩隻梅花形茶盞,一隻過濾鬥碗,配竹盤。
一隻岩泥茶盞,底托上有工匠的名字,形色大氣。
泡福建岩茶喝。
外面陰雲密布,一場暴雨即将來臨。
一位老婦頭發花白,腰背挺直,眼目清醒。
活到這樣的年齡,有些人會隻剩軀殼獨活,有些會保留一顆優美兼具活力的心。
有些身邊仍有白發的愛侶相伴,有些則獨自在開着電視機的單身公寓裡死去,一周後才被人發現屍體。
按照某種理論,有些人婚姻平順,因在物質世界裡隻需與少數幾個人分享能量,保持順遂的關系。
而當人内在能量強烈,并被大量衆人分享,通常就會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伴侶。
這注定無法兩全。
一些事情不及時做,也許會再沒有機會做。
想做什麼及時做。
時間一刻都沒有停息過,即便如此,某些時刻依然需要等待。
等待自己,等待對方。
恰好的時刻就成為命運的轉折點。
跟随生活拐過一個又一個的彎道。
不是要求現實如自己所願,而是在現實中找到一個立足的位置。
人所面對的大部分是失望。
活着的過程,即是存在于不斷的困惑、掙紮、突破和提升之中。
我們所做的一切實踐,是一種調試。
不是結果。
82 去山裡寺廟過端午節。
出發日夏至。
一夜火車。
随身帶了一本關于金剛乘的書,由一位英國修行者撰寫。
火車離開北京站,窗外樓房的燈火星星點點。
翻開書頁,看到其中寫道:“通過直覺而了解的東西如此難以傳播……這些感受的作用同樣也不太容易确定。
從社會的觀點來看,它們似乎是有害的,因為作為一個神秘主義者已再不能贊同世俗的價值了,就如同麒麟永遠不能有如同螞蟻和蜜蜂的作為一般。
然而,那些有過這些感受的人卻會将之視為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實現不可超越的美、真谛和狂喜的可能性使得放棄其他所有目的都變得非常真實。
” 這些段落二〇〇三年就已閱讀。
在雲南小鎮書店裡買下這本書,雨季連綿,每日于咖啡店打發時間,讀完這整本晦澀嚴謹的專業書。
書中的鉛筆畫線證明曾一字不落,但其真正發揮作用卻是在十年之後。
言語融解滲入,一字一句了然于心。
等待與一本書彼此認同和相知,有時需要花費多年時間。
這個世界上特殊的人非常少。
特殊的人在某種境界裡,呈現出來的是比平常人更平常的狀态。
有些人喜歡做出姿态,仿佛隻有在與他人的對抗、與外界的搏擊之中才能确立自我存在感。
現在的我不喜歡這樣的人。
不是覺得他們幼稚,而是覺得他們勇猛的假面之下,隐藏着虛弱的渴望被忽略掉的自我。
真正的行進者最後試圖面對和馴服的隻是自己的心。
83 “我們衣袍濕透,但蓮花瓣上卻無滴雨停駐。
”摘抄在筆記本裡的句子。
84 想寫封信給你。
素白信箋上以毛筆蘸墨,隻是豎行寫下一句話:世事時日無多,唯願珍重。
85 有句台詞,說人類是應該被諒解的,因為他們都具備多重性格。
如果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出發點,非黑即白,自然覺得批判甚多。
但即便如此,此刻這樣是對,換一個人換一個地點卻可能是錯。
人的成長是以逐漸失去剛烈為代價的。
因為你最終知道,諒解超越一切主觀判斷,它也更靠近真相。
寬恕别人的言行,寬恕自己的言行。
如果能夠克服這個過程,人會更具有力量,如同每一次舉重增加的重量。
獲得寬恕的力量,也因此對感情具備一種高曠的視角。
剝除,消減,碎裂,釋滅,比占有和試圖長久占有,要艱難得多。
它們同時也更為值得。
在此刻你覺得無法離開的人或事,某天會自己選擇放棄它。
前提是心和腳步要一直前行。
即便在困頓停滞的時刻,也要用力拖動它們緩慢往前走。
時間總是在走動,走到它應該抵達的地方。
接受每一件事情正在發生的形态,看它自然流動,直到呈現最終定型。
清楚事情的本質是怎麼樣,分界又在何時何處。
一次次死去又複還,不斷循環在跌倒處,這才是卑微。
原諒不是無視,而是容納。
一個意味含蓄的笑容。
隻能是各自的擔當。
86 枕邊聽到風正掠過竹林葉梢,窸窸窣窣。
光影在牆上浮動。
鐘聲斷續消失于山谷。
這般共存,時不長久。
決定歡愉地遺忘。
午後洗發,坐在院子裡讀書。
一邊讓陽光曬幹長發。
晚上與陌生人共行一段山路。
順着山間坡道,走到一座古老的唐代遺塔。
回轉時天色已黑,更高山峰處的人家點亮寂寥燈火。
雨後空氣中,松枝和野薔薇芳香甚濃。
前面有隐約人語,笑聲。
漸漸落在隊伍的最後,隻為擡頭觀望一輪孤月在雲中穿行。
時明時晦,不改初衷。
一些事情不要去分析它。
人的理性也許是低級的。
到了眼前,去做就行。
不必多想。
事情會按照它既定的規則和秩序往前行走。
慢慢你發現,原諒及忽略,勝過一切對人對己試圖一清二白的企圖。
呼嘯而至的事物,通常都不是意外,而是已趨近我們很久,在它前來的道路上進行了很久。
如果人的視線不被局限于眼前可見的範圍,就可以見到它的來源和因由。
讓你所等待着的人和事,自然而劇烈地來到。
87 真正的勇氣,不是離開。
是承擔以及不再尋求理解,不再試圖求證或者解釋。
即便有疑問也可慢慢等到答案。
很有可能最終是自己答題。
88 第三遍看這部電影。
他們一起去看了一個湖。
他說,不是年齡的問題,是心境的問題。
也許再過十年,你就會是個冒險家。
她說,你為什麼要愛上我,我這樣老了,我還有孩子。
他說,你為什麼要愛上我,我這樣年輕,我也沒有孩子。
她對彌留的父親說,我愛他愛到讓自己害怕。
這一生的第一次。
在這樣的年紀。
他說,你從來沒有說過我愛你,你是不會說吧。
你哭都不哭。
然後他說,你會變老,沒有人關心你,在你病倒的時候,沒有人過來對你說愛你。
你會一直生活在沒有愛的世界裡,不會有愛的機會。
他說,你愛他嗎。
她說,他是個好人。
他說,但是,你愛他嗎。
他說,沒有我的生活,你可以活下去嗎。
她說,是,我可以。
他說,等我到你這樣的年紀,我會明白嗎。
她說,不會。
他說,那我會更迷惘嗎。
她說,時間過得很快,猶如大雨沖過泥潭。
在飛機上,他的手心裡捏着她遺留下來的一枚珍珠耳環。
89 在曠野般的城市裡愛戀。
用卑微肉身抵擋生之荒蕪。
有時這是一種拯救的可能。
但仍沒有比戀愛中的人們更為孤獨的存在了。
90 如同深夜看到對面的高山失火,火焰熊熊,無法抵達搭救。
我們曾有過的感情,它是艱難的損失,也是昂貴的美景。
91 寫作階段的時刻表自動發生變化。
去樓下喝大杯熱咖啡,持續一天工作。
對自身精力的榨取和揮霍無度,也許配額會被快速用完。
對強韌的人來說,他會再次申請,如同一個惡棍。
持續失眠,有幾天清晨六點入睡,下午一點起床,寫作到六點。
晚上八點繼續寫作。
淩晨一兩點開始閱讀。
時間驟然多出來許多,絲毫不浪費。
這三年思考過的問題,比過去三十年所想過的,還要多。
在跑步時,走路時,睡覺之前,試圖讓自己腦子清晰,作出清楚判斷。
但即使這些判斷不對,也是目前唯一能夠提供和支持的答案。
那麼就當它們是正确的吧。
不應在原地等待。
要一邊前行一邊等待。
92 不追逐夏夜的螢火,因為知道它一旦被得到即死。
微光照耀不了前路,暗夜中與之嬉耍,它仍是美的幻影。
隻有給予自由,才能得到不死。
最美的初心在當下一刻完成所有始終。
它時時滿溢,時時清空。
徹底的行動和給予之中不會存在任何一絲一縷的人為的思慮、語言、猶豫、企圖。
像閃電瞬間劃破天際,這種強烈會令對方難忘至畏懼。
時間飛逝,所能給你的在不斷消減。
這使我試圖讓自己的每一次付出更為完盡和努力。
何必在妄想中計較和追究。
不如喝茶聽雨,不如愛慕厮守。
這樣的日子,過一天,就是少一天。
不能以外界來解決内心。
隻能以内心解決内心。
93 她并沒有吃太多,獨自走開。
我清理完廚房,走到客廳,看到她抱着絨布狗熊在沙發上已沉沉入睡。
旁邊的唱機還在喧嚣地唱着印度歌,渾然不覺。
看樣子是真正的疲累。
給她脫鞋襪,蓋上被子。
很奇怪,每次凝望她入睡時的面容,都會覺得這張臉,始終跟她剛出生時候的小臉一樣。
她在路邊撿起掉落的白色玉蘭花數枚,說,能先擱在你的口袋裡面嗎。
我想她大概不知道花是會枯謝的,會很快死去。
慶幸的不是她的天真,而是過了小小一會,她徹底忘記了這件事。
我與她,有時飯後一起出門,高高興興散步。
如此便有了伴侶。
她喜歡讓我抱。
我抱着她,不覺得辛苦,感覺手臂格外強壯。
一起唱歌,一起背詩,一起說話。
孩子的眼白透亮得微微發藍,神清氣爽。
成人卻是如何在時間裡失去這一切,并日益污濁。
她像花園裡的草一樣,茁壯而自然地生長。
每日奔跑,嬉戲,歡笑,叫嚷,自說自話,曬得黝黑。
去年的鳳仙花,今年在土壤裡依然發出新芽。
月季花苞也已成熟。
植物自然的生命力,讓人覺得笃實。
孩子像植物一樣堅強,順其自然地生長。
94 她略長大一些,我教她發音,外公。
她清楚地讀出來,但這個角色早已缺席。
這無人回應的稱謂在空氣裡很快消失。
我試着想象,如果他聽到她叫喚的聲音将會如何。
也許除了喜悅的微笑也就别無其他。
母親說過,寵愛孩子是我們家裡的傳統。
他未嘗不是寵愛我的,隻是自覺不夠具備足夠能力,因而心懷歉疚。
在深刻的感情裡面總是有歉疚存在,我對于她也是如此。
想給得更多,但知道有些部分自己無能為力。
我即便愛她,仍需要很多時間工作、學習、旅行。
有時獨自在書房關起門來度過很長時間。
需要自我成長,自我教育,而不可能把自己融化掉,把内心的追求和探索化作世俗的作為,無我而殷切地寄存在她的生命裡。
我重視與她之間的獨立和完成甚于依賴和擁有。
她在空蕩蕩的房間裡尋找我,叫喚,媽媽,媽媽,四處尋找。
137這樣的時刻有一天會完盡。
她會長大,出去,不再需要尋找我。
每次聽到這純真的聲音,内心便有一種傷感。
我自獲得她之後,便已做好某天送她出門的準備。
願意她在物理和内心的疆域能夠走得越遠越好。
她從來沒有見過他的樣子。
等她長大,我會給她看他的照片,帶她去祭掃他的墓地。
把家庭在歲月中的變遷逐一告訴她。
她以後會明白母親走過的曲折的路,母親經曆過的難以言說和解釋的種種,但那依舊是生命過程裡平常的形态。
她的母親,是一個很平常的人。
那些往事,一個下午就可傾訴完盡。
她也許隻是獲得一種态度。
這些内容使我們的人生有重量。
曆史會帶給她内心的傷感,因為反顧和思省。
我看着她走在街上,那麼小,但平靜、活躍、健壯和聰穎,我想她一定會得到比我與我的父親更為強壯的人生。
95 暴雨黃昏,失眠讀借來的《大圓滿》,枕邊聞到栀子花香氣。
方言有“噴香”一詞,用于它最為适宜。
栀子花的香氣如此質樸而蓬勃。
童年時,我身邊的女人們,母親,外祖母,都習慣把潔白芳香的栀子花佩戴在身上。
在南方,她們叫它玉荷花。
今日尋找一件失蹤很久的衣服。
喝茶,喚作蘭花觀音。
甚美。
96 淩晨一點半,狂風大作,雷電交加,一場大雨橫掃花園。
場面壯觀。
在落地玻璃窗後面久久觀望。
黑暗中穿過房間去檢查窗玻璃。
97 寫了很多信,最後都投遞給了自己。
我等待一個可以寫信給他的人。
98 一些年之後,我想跟你去山下人迹稀少的小鎮生活。
清晨爬到高山巅頂,下山去集市買蔬菜水果。
烹煮打掃。
生兒育女。
午後讀一本書。
晚上在杏花樹下喝酒,聊天,直到月色和露水清涼。
在夢中,行至岩鳳尾蕨茂盛的空空山谷。
鳥聲清脆,樹上種子崩裂。
一起在樹下疲累而眠。
醒來時,我尚年少,你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