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信得 看不見的存在

關燈
生活帶來的靈敏感應,突然房門打開,他穿着酒店浴袍出來探望。

    見到坐在門外地毯上的她,極為驚懼,兩個人頓時僵持無法動彈。

    她支撐身體從地毯上站起來,眼神安甯地看着他。

    無話可對,心如止水。

    對他輕輕擺了一下手轉身離開,當晚直接開車3個小時回到家裡。

     次日黃昏,男子回來,神情憔悴。

    她什麼也沒說,在廚房裡給孩子們做飯。

    吃完飯收拾餐桌和廚房。

    讓他們洗澡。

    講故事唱歌哄他們入睡。

    忙完一切。

    他沒有像往常那樣在客廳沙發上打開電視體育頻道。

    她走進卧室,看見他躺在床上,空氣中都是酒精的氣味。

    他喝了烈酒,但還沒有喝醉,也許隻是想感覺舒服一些。

     她走過去,撫摸他的額頭,手指輕輕拂過他額際頭發,如同安撫頑劣遲歸的孩子。

    他把腦袋埋在她腿上,愧疚無措,淚如雨下開始抽泣。

    他說,Fiona,你可愛我,你有無真正愛過我。

    她停頓在那裡,不知道如何應答他。

    一直遲疑,最終依然隻有沉默。

    他的微笑仿佛是嘲笑自己卻有一種悲戚,輕聲說,其實我在萬象遇見你就已知道,我是你操縱在手裡的工具。

    家,孩子,我的愛。

    這一切有無讓你覺得安全。

    有無讓你感覺到最終的滿足。

    有無讓你得到歸宿。

    我知道你沒有。

    我曾深深愛過你,你可知道。

     但是。

    他知道什麼是愛。

    她想,連她自己都未曾知道,什麼是愛,什麼是真正的愛,什麼是可以長久和堅定的愛,什麼是充滿溫柔和忍耐的愛,什麼是不會變化不會消減不會失去的愛。

    呵。

    她從來沒有見到過。

    她隻見到過人為愛所迷惘,所翻騰,所覆蓋,所毀滅,所撕裂,所粉碎。

    世間所謂的愛,最終都不過是人們各自的失望。

    所有人,一定還未曾得到愛的真谛。

     她說,如今你想怎樣。

    她在此刻心裡已完全清朗。

     他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不知道。

    她想跟我結婚,但我要你和孩子。

     她用雙手捧住他的臉,清晰地問他,Ian,告訴我,你出去是否覺得快樂,你快樂嗎。

     他說,是。

    我快樂。

    我很久沒有得到過這樣的快樂。

     她說,那麼,我們離婚吧。

    生命中任何穩固和安全的存在,都比不上我們内心的快樂重要,哪怕是暫時的存在都是值得。

    相信我。

    它值得你去追尋。

     她又說,不要覺得這是你的過錯。

    我不覺得我們需要别人或愛上别人,是一種過錯。

    唯一的過錯,隻是我們不夠強大。

     婚姻,如同湍急水流沖刷身心,她最終知道,它要奔向它自身組成所形成的秩序和方向,而不是用以滿足個體内心的意願和妄想。

     每個人都希望它帶來愉悅、飽足、和諧、舒适、溫暖、安全。

    這是一廂情願的念頭。

    這條河流的方向,最終遠方是獲得釋然和自由。

    真正的自由,則是放棄我們對他人的要求和期望,放棄對外在形式的依賴和需索。

    最終,是對自己所堅持的意願和妄想的放棄。

    這種放棄,并不令她覺得婚姻使人頭破血流或者一撅不振。

    這是命運賜予給人的一次機會。

    給予休憩、完成以及思省。

     跳進一條危險的河流,去了解自由的真相,并讓自己得到潔淨。

     她在幼兒園的窗外,默默觀察孩子在教室裡面的活動。

    兩個孩子都給了他,他以及他的家人極為喜愛兩個混血孩子。

    她打算離開南半球,什麼都沒有要,隻想離開5年僵滞停頓的生活環境。

    無法跟孩子在一起。

    也許也可以像貞諒,帶着孩子在世間東奔西颠,但她不覺得這是好的方式。

    這個家庭式幼兒園提倡美德、素食、勞動、安靜,把孩子托付給一個小範圍的有規範的社會是必要的。

    他們在那裡受到理念的約束和指導,周圍都是同類,不會覺得隔離和邊緣。

     孩子們在活動室裡嚴肅地模仿大人的舉動,給别人倒茶遞送點心,彼此禮貌問候,各自專注地做手工活動。

    他們的世界簡單明了充滿能量,尚與幼獸同類,一旦成長就會身心混沌分裂。

    成年人的世界如同黑洞。

    即使如此,她并不因為把他們帶到世界上來而感覺負疚。

    她遇見一個善良及時的男子,與他一起孕育生命。

    生養,哺育,直到他們将最終離開,開始獨立嶄新的生活。

     生育孩子,是她所需要的一種處理生命的方式。

    他們的存在,則最終會成為他們的生命方式。

    這是兩清的。

     但是此刻,讓我們來玩耍吧。

    她用力抱起孩子,感覺到手臂的強壯心髒的躍動,正面對視,微笑,深深而長久凝望彼此眼睛。

    這樣的時刻,她都會一再被他們的美麗感動。

    幼小孩童散發出光芒一般的芬芳和活力,這種澄澈,明亮,天真,力量。

    女人生下一個孩子,就有機會一再體會和回味這種對美麗的感動和折服。

    觀察孩子的眉眼,嘴唇,臉頰,小手,小腳,逐一親吻。

    她這樣單純地戀慕和崇敬幼小的孩子。

    全身心的熱情,真心實意,超過她對這個世界的期望。

    這是一個母親能夠得到的最為寬厚充沛的回報。

     她與孩子外出,并不指導方向,總是默默跟随其後,觀察,聆聽,不受注意地保護他們,由他們活潑奔跑,做一切感興趣的事情。

    他指責她對孩子的态度太過縱容和自由散漫,認為應該講求規則。

    她說,真正的規則是人内心的信念。

    他們隻能在實踐中具備信念,而不是所謂的該往東還是該往西,該洗手還是該睡覺的規則。

    人要先把自己弄髒,弄痛,知道失望和傷害是什麼,才會知道什麼是真實。

    也許。

    說這樣的話,也顯示出一種理所當然的輕率。

    過程的複雜性總是會超過人的經驗,但她依舊具備一種信心。

     總有一天,幼小的孩子都會明白,明白母親去過的地方留下的記憶做過的決定經曆過的颠沛流離。

    明白父母之間的關系。

    明白人性的無奈,無解,所有細微褶皺層面裡的内容,以及生活形式的多樣性和其本質上的殘酷直接。

    是的。

    終究都會明白。

     她要再次遠行。

     她夢見和這個男子睡在同一床上。

     在清遠山古老荒廢寺院旁邊的小旅館。

    榻榻米房間,窗口處可見茫茫大雪,彌漫灰白空遠的山嶺,雪粒子敲打玻璃發出叮叮咚咚脆響。

    他在背後抱住她的身體,盡量克制舉動試圖不驚動無形,但仍無法控制某種緻命的激情。

    劇烈的肉身熱量,拍在她的背上,滲透到骨血裡。

    聲息在寂靜中被放大振動,一面起伏着的遼闊的愛欲的海洋。

     在現實中,他們從未互相占有和歸屬。

    此刻卻有一個儀式需要完成。

    相會、出發、泅渡、回歸。

    這是在夢中完成的期待于虛無的旅程,務必躍身而入,以真實赤裸相呈。

    使之終結。

     隻是,這灼熱與愉悅因何而生。

    如果說它們不是憑空而起,那麼一定有其确鑿來處。

    追逐一束光源一條追溯而上的道路。

    皮膚滲出細密汗水。

    他的身體如同遵循一種指令,在她體内生長、延伸、飽滿。

    這活躍的傳遞,靜默的渴求。

    耳邊發出的低沉呼吸,律動的潮水起伏。

    她期待被這個男子的生命交換、充盈、清空、淨化。

     某種回聲從胸腔裡面逼出,在喉嚨中竄動,在空氣裡發出嘶嘶碰撞。

    哭泣,也是同樣的發聲方式,隻是兩者表達截然不同。

    這叫聲,幹脆,潔淨,單純,如同密林深處在花叢中迷失了道路的幼獸,帶着隐約無助和期待,知道歸途所在。

    此刻,他們是安全的,擁有時間和信任。

    等待最終火焰般亮光在腹腔凝聚成形,無聲迸發,貫穿身體,從頭部中心噴湧而出。

    融入空無。

     也許她從未輕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