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信得 夜航與書
關燈
小
中
大
迎頭撞上。
即使我們獲得一段叛逃路途,建設自我欺騙和生活幻象,積極争取鬥志昂揚,獲得時間。
人生照舊銅牆鐵壁。
她說,我和曆史失去聯絡,也不流連往事。
到了倫敦之後,和一同,琴藥,所有故人故事,徹底截斷關系。
我本能地把心設置成一個機警的平台,觀察和過濾随時闖入的思維和情緒,把漂浮不定的幻象如同擊打透明氣泡一樣,生發時即刻自動破碎。
一切隻當它是浮光掠影,這樣才能控制自我。
我見過太多身不由己,情難自禁。
這是一種軟弱和羞恥。
有時我想,這個世界上還會有誰與我有關系。
人與人的關系,究其本質,也許是彼此滿足需求和幻象的關系。
如果無法成立,它就将面臨孤立、隔絕、斷裂、分離、摧毀。
人,所有的人,隻能靜默無聲小心翼翼,生活在屬于自己的深淵邊緣。
因為對人的世界的無法信任,她放縱于肉體和藥物。
也談過數次傷筋動骨的戀愛,都是和年齡大15歲之上的男子。
有的是她的教授,有的是商人、藝術家、模特、律師或醫生,身份國籍形态截然不同,相同的是,她都曾試圖刻意在他們身上尋找少女時代留下烙印的痕迹。
她信仰過一個男子的美和光能,信仰過他的自生自滅,無所作為,他的不馴和無情。
她幻想自己還能夠得到,每次故作投入,竭力燃燒自我,但每次都挫敗而終。
這些男子,不管是已婚還是單身,最終呈現的都是束縛于大地的庸常之心,拖沓冗長毫無作為。
膽小,自私,懦弱,虛僞。
屬于人世的戀情,被重力拖累,果然都不具備超越性。
自我重新回歸的時候,總是讓人破碎。
22歲,即将畢業。
某個起霧冬日清晨,在浴室穿上蕾絲内衣,絲襪,機車皮衣,絲絨短裙,高跟鞋。
帶着酒精和藥物退卻之後的頭暈及虛空,走出一夜歡愛的男子公寓。
樓梯上足音響徹,她感覺靈魂如同從冰冷的海洋深處慢慢浮出。
在街邊打出租車。
玻璃窗中女子臉色青白長發潦草。
她能報出的唯一地點是租住房間,除此之外再無去處。
街道上掠過堅固頹美的建築,忘記自己身置何地。
該如何和這個世界建立一種聯系,和别人建立一種關系。
她不知道。
她的青春形同一場無人觀看的舞台戲劇,出演唯她一個。
觀望自己的獨角戲,生命力旺盛,演出茫然賣力。
記憶并非膠片式的展出而呈現血肉鮮明的質感。
這血肉逐漸拆除溶解,滲透擴展于她的肉身和意識。
在夢中她見到舊場景。
老撾天花高曠的殖民地風格小房間,夏日午後,她對着百葉窗光影出神。
貞諒在旁邊小浴室裡淋浴。
門半開着有水流聲音,風扇慢悠悠晃動,她的白色襯裙搭在木椅子背上,輕輕蕩起一角輕盈的夏布。
她走出門外,來到的卻是臨遠的農舍。
貞諒與男子在日光花影中癡迷聯結,瞬間跨越生死界限。
她站在古老檀木格扇邊。
六扇古老的山西紫檀格扇門分隔,雕飾極為精湛。
鹿,蝙蝠,花瓶,蓮花,鯉魚,童子,牡丹,石榴,鴛鴦……種種傳統吉祥圖案,華麗深邃,如同她無從了解的成長之後的道路。
空氣中刺鼻的栀子花香氣。
年少無知,不知道已置身于時間邊緣。
往前一步,是成人世界的虛無荒涼,退後一步,是孤立的人生。
隻有這立足的瞬間,天真無邪,天長地遠。
又見到與他伫立在水庫邊上那座亭。
雨水聲音剛剛平息,湖面蕩起波紋,月光下他赤裸的肉體如同花海爛漫。
穿着夏布旗袍的女子,從背後伸出手,遞與她一束粉白色石竹花,鋸齒邊緣的花瓣,像一簇栖息的蝴蝶。
女子詢問,你喜歡花嗎。
蹲下來與她雙目交接,落落寡歡的眼神如一面湖水般甯靜。
這一個晚上,她覺得需要祈禱。
跪下來閉起眼睛,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做一個禱告。
說出内心話語。
說出忏悔、悲傷、秘密以及禁忌。
貞諒對她說過,如果生命裡不曾持有罪惡、欲望、盲目、破碎、苦痛,它多麼乏味。
但現在她明白,一旦持有,就必須重新學習清洗和舍棄。
她跪在床邊,試圖說話,醞釀再三,呼吸覺得粗重,卻什麼都說不出。
漸漸,就隻有滿臉的眼淚傾流,無法自制。
她在這個内心洶湧卻說不出一句話的夜晚,陡然感覺到成長。
她已是成人,成為和貞諒和琴藥一般擁有内心曆史的成年人。
她将和他們一樣,如大海一般波瀾不驚隐藏波濤起伏,并因為秘密和創痛閃爍出無盡的暗與美。
也不算專注學業,但升級都順利。
有一種力量映照世間眼睛無法抵達的邊際線,涵蓋人無法理解和創造的事物。
她相信自己對這種力量的感應,來自童年與寺院接近的經曆。
如同奇幻的鑲嵌壁畫和佛像,是它樸素無華的一次顯示。
這種力量,超越圖書館和實驗室裡百般驗證和論證。
畢業之後,她放棄繼續讀碩士,也沒有去尋找商業性質的工作。
和以前的情愛癫狂相比,突然失戀很久。
生活中再無來自他人的情感和肉身糾葛。
百轉千折的欲望,被一種剛硬潔淨的理性覆蓋。
她穿越過它的變幻形式,觸摸到它的骨骼。
她的情感,不可能再和年輕女孩熱烈困惑中的愛慕貪戀混淆。
隻是很想休息。
于是一個人默默度過落空的一年。
之後。
她參加一個國際性慈善機構,提供義務工作。
接下第一個任務,跟随小組去東南亞少數民族自然村,進行自然環境保護和改良的指導工作。
先到越南又到老撾。
她再次回到老撾。
小組工作基地在萬象。
每次人員撤離遠地村莊的工作,都在萬象集中。
她沒有抽空去琅勃拉邦。
童年時候待過的地方,法式殖民地風格白色大房子,陽光炙熱氣氛淳樸的大街小巷,以及有古老壁畫的甯靜寺廟。
它不是她的故鄉,隻是記憶中一個标記。
她與貞諒的所有旅程,已化身為她的結構不可分離。
她無需去求證或試圖尋覓回憶。
在萬象,工作間隙有兩天休息。
她住在老城區靠近寺廟的旅館裡,閑暇時在寺廟學習禅坐和中草藥按摩。
那日中午,在花園晾曬完衣服,走在小廳,看見一個穿軍綠色卡其襯衣的年輕白人男子,正向接待處當地少年打聽,如何才能看到夜晚出來活動的大象。
他們詞不達意糾纏良久,她在旁邊觀察,走過去對他說,要做此事,離萬象較近的是距離82公裡的班納村。
大象會在黃昏或晚些去往鹽漬地。
帶上手電筒,月圓之夜會更好,但也未必能夠如願以償。
如果能夠走遠些,就去南部的吉翁村。
那裡老龍族的村民以前會讓大象幹農活。
但現在大象越來越少,大象隻用來載遊客。
他說,你怎麼會知道。
他有濃密的睫毛以及深褐色孩童般明淨的瞳仁。
她說,我小時候跟母親在南部村莊住過很長時間。
森林小徑時常邂逅在搬運木頭的大象,現在應該也見不到了。
驕陽如火。
正午時分,街巷上遊客很少,熱帶植物在塵土烈日中兀自狂熱地開花。
他們結伴去西薩格寺。
這是她在此地喜歡的一座寺廟。
當初暹羅人進攻,掃蕩全城,唯獨這座廟宇得以保全。
低矮精巧的回廊布滿小龛壁,擺滿各種銀制和陶瓷佛像。
她脫鞋,赤足走近高曠的殿宇。
古老的《本生經》壁畫剝落破損但絲毫無損它的美。
天花闆有花卉圖案的優雅裝飾。
法式水晶枝形吊燈。
一座佛像在鮮花燭火的供奉之中,微微含笑。
她讓他在殿外的廊柱邊等她。
她獨自跪在
即使我們獲得一段叛逃路途,建設自我欺騙和生活幻象,積極争取鬥志昂揚,獲得時間。
人生照舊銅牆鐵壁。
她說,我和曆史失去聯絡,也不流連往事。
到了倫敦之後,和一同,琴藥,所有故人故事,徹底截斷關系。
我本能地把心設置成一個機警的平台,觀察和過濾随時闖入的思維和情緒,把漂浮不定的幻象如同擊打透明氣泡一樣,生發時即刻自動破碎。
一切隻當它是浮光掠影,這樣才能控制自我。
我見過太多身不由己,情難自禁。
這是一種軟弱和羞恥。
有時我想,這個世界上還會有誰與我有關系。
人與人的關系,究其本質,也許是彼此滿足需求和幻象的關系。
如果無法成立,它就将面臨孤立、隔絕、斷裂、分離、摧毀。
人,所有的人,隻能靜默無聲小心翼翼,生活在屬于自己的深淵邊緣。
因為對人的世界的無法信任,她放縱于肉體和藥物。
也談過數次傷筋動骨的戀愛,都是和年齡大15歲之上的男子。
有的是她的教授,有的是商人、藝術家、模特、律師或醫生,身份國籍形态截然不同,相同的是,她都曾試圖刻意在他們身上尋找少女時代留下烙印的痕迹。
她信仰過一個男子的美和光能,信仰過他的自生自滅,無所作為,他的不馴和無情。
她幻想自己還能夠得到,每次故作投入,竭力燃燒自我,但每次都挫敗而終。
這些男子,不管是已婚還是單身,最終呈現的都是束縛于大地的庸常之心,拖沓冗長毫無作為。
膽小,自私,懦弱,虛僞。
屬于人世的戀情,被重力拖累,果然都不具備超越性。
自我重新回歸的時候,總是讓人破碎。
22歲,即将畢業。
某個起霧冬日清晨,在浴室穿上蕾絲内衣,絲襪,機車皮衣,絲絨短裙,高跟鞋。
帶着酒精和藥物退卻之後的頭暈及虛空,走出一夜歡愛的男子公寓。
樓梯上足音響徹,她感覺靈魂如同從冰冷的海洋深處慢慢浮出。
在街邊打出租車。
玻璃窗中女子臉色青白長發潦草。
她能報出的唯一地點是租住房間,除此之外再無去處。
街道上掠過堅固頹美的建築,忘記自己身置何地。
該如何和這個世界建立一種聯系,和别人建立一種關系。
她不知道。
她的青春形同一場無人觀看的舞台戲劇,出演唯她一個。
觀望自己的獨角戲,生命力旺盛,演出茫然賣力。
記憶并非膠片式的展出而呈現血肉鮮明的質感。
這血肉逐漸拆除溶解,滲透擴展于她的肉身和意識。
在夢中她見到舊場景。
老撾天花高曠的殖民地風格小房間,夏日午後,她對着百葉窗光影出神。
貞諒在旁邊小浴室裡淋浴。
門半開着有水流聲音,風扇慢悠悠晃動,她的白色襯裙搭在木椅子背上,輕輕蕩起一角輕盈的夏布。
她走出門外,來到的卻是臨遠的農舍。
貞諒與男子在日光花影中癡迷聯結,瞬間跨越生死界限。
她站在古老檀木格扇邊。
六扇古老的山西紫檀格扇門分隔,雕飾極為精湛。
鹿,蝙蝠,花瓶,蓮花,鯉魚,童子,牡丹,石榴,鴛鴦……種種傳統吉祥圖案,華麗深邃,如同她無從了解的成長之後的道路。
空氣中刺鼻的栀子花香氣。
年少無知,不知道已置身于時間邊緣。
往前一步,是成人世界的虛無荒涼,退後一步,是孤立的人生。
隻有這立足的瞬間,天真無邪,天長地遠。
又見到與他伫立在水庫邊上那座亭。
雨水聲音剛剛平息,湖面蕩起波紋,月光下他赤裸的肉體如同花海爛漫。
穿着夏布旗袍的女子,從背後伸出手,遞與她一束粉白色石竹花,鋸齒邊緣的花瓣,像一簇栖息的蝴蝶。
女子詢問,你喜歡花嗎。
蹲下來與她雙目交接,落落寡歡的眼神如一面湖水般甯靜。
這一個晚上,她覺得需要祈禱。
跪下來閉起眼睛,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做一個禱告。
說出内心話語。
說出忏悔、悲傷、秘密以及禁忌。
貞諒對她說過,如果生命裡不曾持有罪惡、欲望、盲目、破碎、苦痛,它多麼乏味。
但現在她明白,一旦持有,就必須重新學習清洗和舍棄。
她跪在床邊,試圖說話,醞釀再三,呼吸覺得粗重,卻什麼都說不出。
漸漸,就隻有滿臉的眼淚傾流,無法自制。
她在這個内心洶湧卻說不出一句話的夜晚,陡然感覺到成長。
她已是成人,成為和貞諒和琴藥一般擁有内心曆史的成年人。
她将和他們一樣,如大海一般波瀾不驚隐藏波濤起伏,并因為秘密和創痛閃爍出無盡的暗與美。
也不算專注學業,但升級都順利。
有一種力量映照世間眼睛無法抵達的邊際線,涵蓋人無法理解和創造的事物。
她相信自己對這種力量的感應,來自童年與寺院接近的經曆。
如同奇幻的鑲嵌壁畫和佛像,是它樸素無華的一次顯示。
這種力量,超越圖書館和實驗室裡百般驗證和論證。
畢業之後,她放棄繼續讀碩士,也沒有去尋找商業性質的工作。
和以前的情愛癫狂相比,突然失戀很久。
生活中再無來自他人的情感和肉身糾葛。
百轉千折的欲望,被一種剛硬潔淨的理性覆蓋。
她穿越過它的變幻形式,觸摸到它的骨骼。
她的情感,不可能再和年輕女孩熱烈困惑中的愛慕貪戀混淆。
隻是很想休息。
于是一個人默默度過落空的一年。
之後。
她參加一個國際性慈善機構,提供義務工作。
接下第一個任務,跟随小組去東南亞少數民族自然村,進行自然環境保護和改良的指導工作。
先到越南又到老撾。
她再次回到老撾。
小組工作基地在萬象。
每次人員撤離遠地村莊的工作,都在萬象集中。
她沒有抽空去琅勃拉邦。
童年時候待過的地方,法式殖民地風格白色大房子,陽光炙熱氣氛淳樸的大街小巷,以及有古老壁畫的甯靜寺廟。
它不是她的故鄉,隻是記憶中一個标記。
她與貞諒的所有旅程,已化身為她的結構不可分離。
她無需去求證或試圖尋覓回憶。
在萬象,工作間隙有兩天休息。
她住在老城區靠近寺廟的旅館裡,閑暇時在寺廟學習禅坐和中草藥按摩。
那日中午,在花園晾曬完衣服,走在小廳,看見一個穿軍綠色卡其襯衣的年輕白人男子,正向接待處當地少年打聽,如何才能看到夜晚出來活動的大象。
他們詞不達意糾纏良久,她在旁邊觀察,走過去對他說,要做此事,離萬象較近的是距離82公裡的班納村。
大象會在黃昏或晚些去往鹽漬地。
帶上手電筒,月圓之夜會更好,但也未必能夠如願以償。
如果能夠走遠些,就去南部的吉翁村。
那裡老龍族的村民以前會讓大象幹農活。
但現在大象越來越少,大象隻用來載遊客。
他說,你怎麼會知道。
他有濃密的睫毛以及深褐色孩童般明淨的瞳仁。
她說,我小時候跟母親在南部村莊住過很長時間。
森林小徑時常邂逅在搬運木頭的大象,現在應該也見不到了。
驕陽如火。
正午時分,街巷上遊客很少,熱帶植物在塵土烈日中兀自狂熱地開花。
他們結伴去西薩格寺。
這是她在此地喜歡的一座寺廟。
當初暹羅人進攻,掃蕩全城,唯獨這座廟宇得以保全。
低矮精巧的回廊布滿小龛壁,擺滿各種銀制和陶瓷佛像。
她脫鞋,赤足走近高曠的殿宇。
古老的《本生經》壁畫剝落破損但絲毫無損它的美。
天花闆有花卉圖案的優雅裝飾。
法式水晶枝形吊燈。
一座佛像在鮮花燭火的供奉之中,微微含笑。
她讓他在殿外的廊柱邊等她。
她獨自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