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慶長 秉燭夜遊

關燈
可能是更為深邃的一條黑暗通道。

    慶長壓抑住内心怅然,表情冷靜,想着接下來面臨安排的事情。

    是的。

    要誰備去南京,要給定山的父親買禮物,要再接稿子再接工作,要淮備結婚的戒指和衣服,生活有無盡的實際的瑣事。

    生活有巨大的無解的空虛。

     此刻,她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隻有一件:抛棄所有一切,跟随那個男子而去。

    哪怕走到天涯海角,哪怕走到山窮水盡。

    隻想與他一起。

    但她什麼都不會告訴他。

    因為他無法迎接她,而她甚至不想給他任何時間,她能做的就是保護自己,結束這段關系。

    她站在地鐵車廂的蒼白燈光下,内心脆弱分崩離析,眼淚盈眶完全不能自制。

    淚水流到臉上,隻能仰頭用力呼吸。

    盡力控制這頃刻間被摧毀的虛弱自保。

    她要結婚。

    無可置疑。

    這是唯一能夠走的道路。

     她想念他。

    如同一雙手在胸口裡無從捉摸地揉搓着,從上而下,從左至右,從内到外。

    有時心勝會被抓緊,陣陣生疼。

    有時又隻是懷着淡淡怅然,如同包裹被折斷和碎裂之後的隐痛,故作鎮靜。

    回憶像河流深不可測,無聲遠行。

    她站在岸邊,無所作為,随波逐流。

    她從未這般清楚分明地感受到感情的成形,看到它逐漸凝聚成一枚孤立而集中的内核,嵌入血肉。

    與之形影不離,與之呼吸存亡,與之起早落夜。

     出于對清池的思念,以及某種内心沉堕的消沉,她持續深入于姜個人空間,隻為找尋哪怕一絲絲關于清池的線索。

    在少女無所保留的記錄裡,慶長看到絕無可能猜測和了解的清池的情感曆史。

    事實上,時間中隐藏的真相遠超過她想象。

     他對她情有獨鐘,不姑息金錢物力,照顧和培育這個少女3年,付出許多精力期待。

     他讓她接受鋼琴英語網球芭蕾素描等種種訓練。

    時常帶她出國旅行度假。

     他一直想說服她停止模特工作,送她去加拿大讀書。

     他買了别墅,寫的是她的名字。

     他送給她一輛高級跑車。

     他帶她去過溫哥華。

    與父母相聚,她與他們相處融洽。

    無可置疑,他們可算是一種認真的關系。

    馮恩健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但從不流露出任何懷疑質問。

    這是他們的婚姻平靜無波關鍵所在。

     她的左手無名指上戴有一枚鑽石戒指,是他買給她的。

    于姜提出要求。

    她知道他有妻兒,即使他們遠在一萬公裡之外。

    這種物質的形式化暫時可抵沖為安慰。

     少女同時為這慷慨而穩固的關系,付出代價: 在I$歲和20歲時,為他做過流産手術。

    在文字裡流露出傷痛。

     大部分時間需要獨處,并容忍他不間斷的暖昧和幽會。

    幸虧她有一個熱鬧職業,有大幫吃飯喝酒跳舞旅行的各色人種朋友,以此打發時間和空虛。

     她做出過一些努力。

    盡可能投其所好,學習他所喜愛的一切。

    從各類高雅藝術直至學習做蛋糕。

     她要求一起去照相店花費高價拍了一組照片,穿上白色婚紗打扮成隆重新娘裝束。

    一直幻想能夠嫁給他。

     在共同的3年,這個活潑少女為他鐘情,從無異心。

    但他一直跟其他女子有染,幾次被她發現,悲痛欲絕。

    離家出走,又被他追回。

    最終缺乏離開的勇氣和前途。

     她知道他不愛她。

    或者說,他曾經愛過她的時期已經過去。

    他有某種理想主義的愛的期許,不是在男女關系裡隻需要肉欲的男子。

    一個關注名牌、度假、吃喝玩樂的女子,即使也可以談論一些思想或者文藝,但他終究覺得她幼小。

    而她本來就幼小,隻是他嘗試忽略或改造過這種幼小,後來就灰了心,任這段關系随波逐流。

    她知道他也許始終都不會和她結婚。

    她也知道,他不會随意就把她離棄。

     她長時間凝望照片裡他與另一個女子生活的軌迹。

     他和于姜,去過歐洲大部分國家。

    在老城區,在河岸,在城堡,在酒店,留下大量度假照片。

    于姜的照片都由他拍攝。

    那時他們正在熱戀,他迷戀于她的笑容、背影、身體、姿态,一舉一動。

    照片裡可見到乎持相機站在對面的男子的熾熱愛意。

    于姜自然能夠感受到這份寵愛,笑容嬌憨,眼神天真,那時她很美。

    慶長看着這些照片,沒有嫉妒,卻有淡淡感傷。

    在他們未相遇之前,清池的生活與這個女子相互依存。

    于姜的美貌和單純活力,帶給他愉悅,并持續長久。

     他試圖把身邊少女塑造成心目中完美女性的形式:無懈可擊的外表,豐富優雅的内涵,知性和純真并存,肉欲和精神平衡豐實。

    但最終發現,這不過是他男性的好勝和理想化所衍生出來的虛幻假相。

    于姜的核心,始終是從重慶出發之時就已具備的,對這個繁華現世無比強烈的向往和虛浮之心。

    年輕肉體,會有被厭倦的時候。

    可帶來的最終支撐,隻能是由内散發的精神力度。

    尤其是像許清池這樣,對伴侶精神世界有要求的男子。

    他無法在她身上得到最終滿足。

    他一直繼續有其他女人。

     于姜在這種壓迫和要求中,3年之後的照片裡有衰老的迹象。

    她的臉,在某個瞬間,突然發蔫枯萎。

    她的确下功夫學會一切他引導之下的技巧,跟随他不斷海外旅行見多識廣,努力調試自己,身上散發其他同齡女子所沒有的摩登氣息。

    一切來自背後這個推動和資助的男子。

    但若他不再強烈愛她,對比一定明顯。

    清池對女人太過寵愛,他的表達方式是直接而實際的豐厚的饋贈。

    從巨大到細微處,周到細密,無可比拟。

    一旦他減弱,女人适應極為艱難。

     他是這樣的男子,每次出差收拾妥當行李箱,會塞上一本克洛德·列維一斯特勞斯的《憂郁的熱帶》,或者一本尼采哲學著作,或者一本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

    這些是與他的電話會議工作計劃客戶約會沒有關聯的存在,但他需要它們陪伴左右。

    哪怕隻有在飛機閱讀燈下打開的片刻靜谧,或者是人睡之前勉強打開幾頁最終困倦而眠。

    有時·也帶上邏輯學的趣味題集。

     工作壓力,廢寝忘食,日夜颠倒,爾虞我詐,費盡心機。

    不僅如此,生命有時處于一種荒廢和停滞之中。

    物質的現實世界,反複颠撲之後,剩餘下獨處時難明的一種焦躁和失落。

    他是持有矛盾之心的人。

    一邊,是他在世間必須安身立命的好勝和強硬意志。

    一邊,是他對4500米高山之上一種野生莺尾的向往和理解。

    他知道它強壯靜谧,幽靜充沛。

    也許,那也是他自身希望組成的一部分。

     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