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轟走孩子,“看啥,看啥?沒見過你們爹跟你們媽結婚?回去問問你們爹跟你們媽去,走、走、走!……” “郭蹁子”就這樣一甩手走了。

     在昏黃的燈光下,他悄悄地端詳姑娘。

    她并不漂亮,小小的翹鼻子周圍長着細細的雀斑,一頭黃色的、沒有光澤的頭發。

    神情疲憊,面容憔悴。

    不知怎麼,他對她産生了深深的憐憫,于是倒了杯水放在木箱上說:“你喝吧,走了那麼遠路……”她擡起頭,看到他誠摯的目光,默默地把一杯水喝完,體力好像恢複了一些,就跪上炕疊起了被子,然後拉過一條褲子,把膝蓋上磨爛的地方展在她的大腿上,解開自己拎來的小白包袱,拿出一小方藍布和針線,低着頭補綴了起來。

    她的動作有條不紊,而且有一股被壓抑的生氣。

    這股生氣好像不能在她自身表現出來,而隻能在經過她手整理的東西上表現出來似的。

    外表萎頓的她,把這間上房略加收拾,一切的一切都馬上光鮮起來。

    她靈巧的手指觸摸在被子、褥子、衣服等等上面,就像按在音階不同的琴鍵上面一樣,上房裡會響起一連串非常和諧的音符。

     突然,他想起了那匹棕色馬,心裡頓時感到一陣酸楚的甜蜜。

    他覺得他不僅早就認識了她,而且等待了她多年。

    一種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心蕩神移的感覺襲倒了他,使他不能自制地跌坐在姑娘旁邊。

    他兩手捂着臉,既不敢相信他真的得到了幸福,擔心這件僥幸的事會給他帶來新的不幸,又極力想在手掌的黑暗中細細地享受這種新奇的感情。

    這時,姑娘停住了手中的針線。

    她的直覺告訴她:這是一個能依托終生的人。

    她對他竟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非常自然地把手輕輕地搭在他伛偻着的脊背上。

    于是,兩個人就坐在鋪着破麻袋的炕沿上,一直唏噓地說到天明。

     秀芝原來是四川人。

    那幾年,天府之國搞得連紅苕都吃不上,饑餓的農民不得不大量外流。

    姑娘們還比較好辦,在外地随便找個對象就嫁了出去。

    一個村裡隻要有一個姑娘在外地成了家,就一個一個提攜家鄉的姐姐妹妹。

    這樣,成串成串的姑娘就拎着她們可憐的小包袱離開巴山蜀水,闖出陽平關,越過秦嶺,穿過數不清的長長短短的隧道,往陝西、往甘肅、往青海、往甯夏、往新疆去奔她們的前程。

    家裡能緊得出錢的就買張車票,沒有錢的就一站一站偷乘火車。

    她們的小包袱裡隻包着幾件補綴過的衣服,一面小圓鏡子和一把木梳,就靠這些裝備,她們把自己美麗的青春當作賭注,押在這個人生的賭場上。

    她們也許會赢來幸福,也許會輸個精光……在靈均這個地區的農場,早就風行這種八分錢的婚姻。

    沒有結婚的小夥子和老光棍們,付不起娶當地姑娘的彩禮,就去求四川來的婦女。

    這些四川婦女都像是随身帶着一沓子人事卡片,她們随便想出一個,隻要一封信回去,就召之即來,來之能婚。

    秀芝就是被召來的一個。

    她來找的是七隊一個開拖拉機的小夥子。

    但等她揣着大隊的證明,風塵仆仆地一站一站挪到這個農場,小夥子卻在三天前翻了車,不幸身亡了。

    她連火葬場都沒有去,也不必去,誰也不欠誰的情。

    她也不好意思到那一個同鄉家裡去,她知道那個同鄉也很困難,丈夫是個殘廢,結婚第二年就生了個孩子。

    她隻得呆呆地坐在七隊的馬圈前面,像日晷似的看着自己慢慢移動的影子。

     “郭蹁子”中午提着水壺回馬圈灌開水,知道了她的情況,就把一群馬扔在草場上,挨家挨戶地為她尋找出路。

    七隊現在隻有三個單身漢子,他們一個一個到馬圈前面觀看了一番,可是這個身體幹瘦的矮個子姑娘引不起他們的興趣。

    最後,“郭蹁子”想起了已經有三十四五歲的靈均。

     他就是這樣結的婚。

    這就是他的羅曼史!“‘老右’結婚了!”這在生産隊竟成了大事。

    這些疲于“抓革命”的人也樂于從派性糾纏中暫時解脫出來,全都對這個從來也不屬于哪一派的、對誰也沒有損害的、一直老老實實的“促生産”的“右派分子”表示了同情。

    人畢竟是有人性的,他們在給靈均的溫暖中自己也悄悄地感到了溫暖,覺得自己還沒有在“損失最小最小”的革命中損失掉全部的人性。

    他們有的給他一口鍋,有的給他幾斤糧,有的給他幾尺布票……而且又由一個年輕的獸醫發起:每家送五毛錢,給他湊出一筆安家的基金。

    甚至支部會議上也出現了自“文化大革命”以來從未出現過的統一,一緻通過了一項決議—— 按制度給了他三天婚假。

    人,畢竟是美好的,即使在那黑暗的日月裡!他們倆就靠人們施舍的這點同情開始建立自己的家庭。

     秀芝原來是個樂觀的、勤快的女人。

    她隻在家鄉壩上的小學讀過兩年書,不能對生活抒發出詩意的感受。

    她來的第二天晚上,放映隊在曬場上放映了《列甯在一九一八》。

    從此,華西裡的一句台詞就成了她的口頭禅。

    “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

    ”她老是笑嘻嘻地這樣說。

    她生得細眉小眼,一笑起來,眼睛會眯成一條像月牙兒似的彎彎的細縫,再配上她那兩個小小的酒窩,倒也有一種特别的動人之處。

     靈均放馬,白天不在家。

    她一個人在中午頂着烈日又和泥又掌模子,脫了一千多塊土坯。

    然後,把曬幹的土坯一車車拉回來,在他們門前圍起三面圍牆,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