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天一閣

關燈
的侄子範大澈。

    範大澈從小受叔父影響,不少方面很像範欽,例如他為官很有能力,多次出使國外,而内心又對書籍有一種強烈的癖好;他學問不錯,對書籍也有文化價值上的裁斷力,因此曾被他搜集到一些重要珍本。

    他藏書,既有叔父的正面感染,也有叔父的反面刺激。

    據說有一次他向範欽借書而範欽不甚爽快,便立志自建藏書樓來悄悄與叔父争勝,曆數年努力而樓成,他就經常邀請叔父前去作客,還故意把一些珍貴秘本放在案上任叔父随意取閱。

    遇到這種情況,範欽總是淡淡的一笑而已。

    在這裡,叔侄兩位藏書家的差别就看出來了。

    侄子雖然把事情也搞得很有樣子,但背後卻隐藏着一個意氣性*的動力,這未免有點小家子氣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的終極性*目标是很有限的,隻要把樓建成,再搜集到叔父所沒有的版本,他就會欣然自|慰。

    結果,這位作為後輩新建的藏書樓隻延續幾代就合乎邏輯地流散了,而天一閣卻以一種怪異的力度屹立着。

     實際上,這也就是範欽身上所支撐着的一種超越意氣、超越嗜好、超越才情,因此也超越時間的意志力。

    這種意志力在很長時間内的表現常常讓人感到過于冷漠、嚴峻,甚至不近人情,但天一閣就是靠着它延續至今的。

     藏書家遇到的真正麻煩大多是在身後,因此,範欽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把自己的意志力變成一種不可動搖的家族遺傳。

    不妨說,天一間真正堪稱悲壯的曆史,開始于範欽死後。

    我不知道保住這座樓的使命對範氏家族來說算是一種榮幸,還是一場延綿數百年的苦役。

     活到80高齡的範欽終于走到了生命盡頭,他把大兒子和二媳婦(二兒子已亡故)叫到跟前,安排遺産繼承事項。

    老人在彌留之際還給後代出了一個難題,他把遺産分成兩份,一份是萬兩白銀,一份是一樓藏書,讓兩房挑選。

     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遺産分割法。

    萬兩白銀立即可以享用,而一樓藏書則除了沉重的負擔沒有任何享用的可能,因為範欽本身一輩子的舉止早已告示後代,藏書絕對不能有一本變賣,而要保存好這些藏書每年又要支付一大筆費用。

    為什麼他不把保存藏書的責任和萬兩白銀都一分為二讓兩房一起來領受呢?為什麼他要把權利和義務分割得如此徹底要後代選擇呢? 我堅信這種遺産分割法老人已經反複考慮了幾十年。

    實際上這是他自己給自己出的難題:要麼後代中有人義無返顧、别無他求地承擔艱苦的藏書事業,要麼隻能讓這一切都随自己的生命煙消雲散!他故意讓遺囑變得不近情理,讓立志繼承藏書的一房完全無利可圖。

    因為他知道這時候隻要有一絲摻假,再隔幾代,假的成分會成倍地擴大,他也會重蹈其他藏書家的覆轍。

    他沒有絲毫意思想譏刺或鄙薄要繼承萬兩白銀的那一房,誠實地承認自己沒有承接這項曆史性*苦役的信心,總比在老人病榻前不太誠實的信誓旦旦好得多。

    但是,毫無疑問,範欽更希望在告别人世的最後一刻聽到自己企盼了幾十年的聲音。

    他對死神并不恐懼,此刻卻不無恐懼地直視着後輩的眼睛。

     大兒子範大沖立即開口,他願意繼承藏書樓,并決定撥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充當藏書樓的保養費用。

     就這樣,一場沒完沒了的接力賽開始了。

    多少年後,範大沖也會有遺囑,範大沖的兒子又會有遺囑……,後一代的遺囑比前一代還要嚴格。

    藏書的原始動機越來越遠,而家族的繁衍卻越來越大,怎麼能使後代衆多支脈的範氏世譜中每一家每一房都嚴格地恪守先祖範欽的規範呢?這實在是一個值得我們一再品味的艱難課題。

    在當時,一切有曆史跨度的文化事業隻能交付給家族傳代系列,但家族傳代本身卻是一種不斷分裂、異化、自立的生命過程。

    讓後代的後代接受一個需要終生投入的強硬指令,是十分違背生命的自在狀态的;讓幾百年之後的後裔不經自身體驗就來沿襲幾百年前某位祖先的生命沖動,也難免有許多憋氣的地方。

    不難想象,天一閣藏書樓對于許多範氏後代來說幾乎成了一個宗教式的朝拜對象,隻知要誠惶誠恐地維護和保存,卻不知是為什麼。

    按照今天的思維習慣,人們會在高度評價範氏家族的豐功偉績之餘随之揣想他們代代相傳的文化自覺,其實我可肯定此間埋藏着許多難以言狀的心理悲劇和家族紛争,這個在藏書樓下生活了幾百年的家族非常值得同情。

     後代子孫免不了會産生一種好奇,樓上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到底有哪些書,能不能借來看看?親戚朋友更會頻頻相問,作為你們家族世代供奉的這個秘府,能不能讓我們看上一眼呢? 範欽和他的繼承者們早就預料到這種可能,而且預料藏書樓就會因這種點滴可能而崩坍,因而已經預防在先。

    他們給家族制定了一個嚴格的處罰規則,處罰内容是當時視為最大屈辱的不予參加祭祖大典,因為這種處罰意味着在家族血統關系上亮出了“黃牌”,比杖責鞭笞之類還要嚴重。

    處罰規則标明:子孫無故開門入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