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記
關燈
小
中
大
一、開封
它背靠一條黃河,腳踏一個宋代,像一位已不顯赫的貴族,眉眼間仍然器宇非凡。
省會在鄭州,它不是。
這是它的幸運。
曾經滄海難為水,老态龍鐘的舊國都,把忙忙颠颠的現代差事,灑脫地交付給鄰居。
陪同我的人說,宋史上記載的舊地名,都在今天開封地底下好幾公尺。
黃河經常決水,層層淤泥堆積,把宋代繁密的腳印深深潛藏。
龐貝古城潛藏得過于轟轟烈烈,中國人溫文爾雅,連自然力也入鄉随俗,一層層地慢慢來。
開封古都,用災難的刷把,一次次刷新。
人們逃了又來了,重新墾殖,重新營建,重新喚醒古都氣韻,重新召來街市繁榮。
開封最驕傲的繁榮,見之于《清明上河圖》。
開封就像我們整個民族,一再地在災難的大漠上重新站立,立誓恢複淤泥下的昔日繁華。
但是,淤泥下的一切屬于記憶,記憶像銀灰色*的夢,不會有其他色彩。
于是,開封成了一個褪色*的遺址。
隻有最高大、最堅牢的構建未曾掩埋。
台階湮沒了,殿身猶在;高塔被淤沒底層,仍然巍然不摧。
那天我與友人同去開封,不知爬了多少台階,古塔、古塔、古塔,宮殿、宮殿、宮殿。
我累了,上下環顧,對友人說:“我真想把荒草間的石階拍下來,題名時間。
”友人說:“别拍了,一端相機便成了現代。
” 倒也是。
時間的力量隻能靠着體力慢慢去爬、去體會,不能拿着一張照片輕松地去看。
一輕松,全都變味。
國内許多古塔已經禁止人們攀援,而開封古塔卻聽便。
不必過于擔心有無數的人在塔中擁擠,爬塔是一種體力和意志的考驗。
塔階很窄、很陡、也很暗,不拼力爬到每層的窗洞口你不可能停下,到了窗洞口又立即産生更上一層觀看的渴念。
爬塔心理可以構成一種強烈的懸念線,塔頂塔尖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召喚。
要麼不進塔。
進了它,爬了它,很少有人半途而返。
讓體力心力不濟的人們靜靜仰望吧,塔身中天天地進行着青春和生命的接力賽。
千年前建塔的祖先們,不經意地留下了物理上和心理上的兩個制高點,來俯瞰一代代的子孫是否有點出息、有點能耐。
當我爬到最後一層,我真想氣喘籲籲地叫一聲:“我報到,我的祖先!” 是的,隻有遠遠高于現實的構建,才有能力召喚後代。
二、南京 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況它還有明、清兩代的政治大潮,還有近代和 現代的殷殷血火。
許多事,本來屬于全國,但一到南京,便變得特别奇崛,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豔”,那樣具有文化素養和政治見識, 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豔麗色*彩?曆代農民起義多得很,哪像葬身紫金山 的朱元璋和把南京定都為天京的洪秀全,那樣叱咤風雲,鬧成如此氣象?曆代古都 多得很,哪像南京,直到現代還一會兒被外寇血洗全城,一會兒在炮火中作曆史性* 永訣,一次次搞得地覆天翻? 中華民族就其主幹而言,挺身站起于黃河流域。
北方是封建王朝的根基所在, 一到南京,受到楚風夷習的侵染,情景自然就變得怪異起來。
南京當然也要領受黃 河文明,但它又偏偏緊貼長江,這條大河與黃河有不同的性*格。
南京的怪異,應歸 因于兩條大河的強力沖撞,應歸因于一個龐大民族的異質聚彙。
這種沖撞和聚彙,激浪喧天,聲勢奪人。
因此,南京城的氣魄,無與倫比,深 深銘刻着南北交戰的宏大的悲劇性*體驗。
玄武湖邊上的古城牆藤葛拂拂,明故宮的 遺址仍可尋訪,雞鳴寺的鐘聲依稀能聞,明孝陵的石人石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 水未曾枯竭,夫子廟的店鋪重又繁密,栖霞山的秋葉年年飄落,紫金山的架勢千載 不移,去中山陵、靈谷寺的林蔭道,永遠是那樣令人心醉。
别的故都,把曆史濃縮到宮殿;而南京,把曆史溶解于自然。
在南京,不存在 純粹學術性*的參觀,也不存在可以舍棄曆史的遊玩。
北京是過于鋪張的聚集,杭州 是過于擁擠的沉澱,南京既不鋪張也不擁擠,大大方方地暢開一派山水,讓人去讀 解中國曆史的大課題。
我多次對南京的朋友說,一個對山水和曆史同樣寄情的中國 文人,恰當的歸宿地之一是南京。
除了夏天太熱,語言不太好聽之外,我從不掩飾 對南京的喜愛。
心中珍藏的千古名詩中,有不少與南京有關,其中尤以劉禹錫的《石頭城》為 最: 山圍故國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牆來。
1000多年前的詩人已把懷古的幽思開拓到如此氣派,再加上1000年,南
省會在鄭州,它不是。
這是它的幸運。
曾經滄海難為水,老态龍鐘的舊國都,把忙忙颠颠的現代差事,灑脫地交付給鄰居。
陪同我的人說,宋史上記載的舊地名,都在今天開封地底下好幾公尺。
黃河經常決水,層層淤泥堆積,把宋代繁密的腳印深深潛藏。
龐貝古城潛藏得過于轟轟烈烈,中國人溫文爾雅,連自然力也入鄉随俗,一層層地慢慢來。
開封古都,用災難的刷把,一次次刷新。
人們逃了又來了,重新墾殖,重新營建,重新喚醒古都氣韻,重新召來街市繁榮。
開封最驕傲的繁榮,見之于《清明上河圖》。
開封就像我們整個民族,一再地在災難的大漠上重新站立,立誓恢複淤泥下的昔日繁華。
但是,淤泥下的一切屬于記憶,記憶像銀灰色*的夢,不會有其他色彩。
于是,開封成了一個褪色*的遺址。
隻有最高大、最堅牢的構建未曾掩埋。
台階湮沒了,殿身猶在;高塔被淤沒底層,仍然巍然不摧。
那天我與友人同去開封,不知爬了多少台階,古塔、古塔、古塔,宮殿、宮殿、宮殿。
我累了,上下環顧,對友人說:“我真想把荒草間的石階拍下來,題名時間。
”友人說:“别拍了,一端相機便成了現代。
” 倒也是。
時間的力量隻能靠着體力慢慢去爬、去體會,不能拿着一張照片輕松地去看。
一輕松,全都變味。
國内許多古塔已經禁止人們攀援,而開封古塔卻聽便。
不必過于擔心有無數的人在塔中擁擠,爬塔是一種體力和意志的考驗。
塔階很窄、很陡、也很暗,不拼力爬到每層的窗洞口你不可能停下,到了窗洞口又立即産生更上一層觀看的渴念。
爬塔心理可以構成一種強烈的懸念線,塔頂塔尖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召喚。
要麼不進塔。
進了它,爬了它,很少有人半途而返。
讓體力心力不濟的人們靜靜仰望吧,塔身中天天地進行着青春和生命的接力賽。
千年前建塔的祖先們,不經意地留下了物理上和心理上的兩個制高點,來俯瞰一代代的子孫是否有點出息、有點能耐。
當我爬到最後一層,我真想氣喘籲籲地叫一聲:“我報到,我的祖先!” 是的,隻有遠遠高于現實的構建,才有能力召喚後代。
二、南京 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況它還有明、清兩代的政治大潮,還有近代和 現代的殷殷血火。
許多事,本來屬于全國,但一到南京,便變得特别奇崛,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豔”,那樣具有文化素養和政治見識, 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豔麗色*彩?曆代農民起義多得很,哪像葬身紫金山 的朱元璋和把南京定都為天京的洪秀全,那樣叱咤風雲,鬧成如此氣象?曆代古都 多得很,哪像南京,直到現代還一會兒被外寇血洗全城,一會兒在炮火中作曆史性* 永訣,一次次搞得地覆天翻? 中華民族就其主幹而言,挺身站起于黃河流域。
北方是封建王朝的根基所在, 一到南京,受到楚風夷習的侵染,情景自然就變得怪異起來。
南京當然也要領受黃 河文明,但它又偏偏緊貼長江,這條大河與黃河有不同的性*格。
南京的怪異,應歸 因于兩條大河的強力沖撞,應歸因于一個龐大民族的異質聚彙。
這種沖撞和聚彙,激浪喧天,聲勢奪人。
因此,南京城的氣魄,無與倫比,深 深銘刻着南北交戰的宏大的悲劇性*體驗。
玄武湖邊上的古城牆藤葛拂拂,明故宮的 遺址仍可尋訪,雞鳴寺的鐘聲依稀能聞,明孝陵的石人石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 水未曾枯竭,夫子廟的店鋪重又繁密,栖霞山的秋葉年年飄落,紫金山的架勢千載 不移,去中山陵、靈谷寺的林蔭道,永遠是那樣令人心醉。
别的故都,把曆史濃縮到宮殿;而南京,把曆史溶解于自然。
在南京,不存在 純粹學術性*的參觀,也不存在可以舍棄曆史的遊玩。
北京是過于鋪張的聚集,杭州 是過于擁擠的沉澱,南京既不鋪張也不擁擠,大大方方地暢開一派山水,讓人去讀 解中國曆史的大課題。
我多次對南京的朋友說,一個對山水和曆史同樣寄情的中國 文人,恰當的歸宿地之一是南京。
除了夏天太熱,語言不太好聽之外,我從不掩飾 對南京的喜愛。
心中珍藏的千古名詩中,有不少與南京有關,其中尤以劉禹錫的《石頭城》為 最: 山圍故國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牆來。
1000多年前的詩人已把懷古的幽思開拓到如此氣派,再加上1000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