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祭

關燈
立即會顧此失彼,手忙腳亂。

     事情必須要等到一個整體性*變革的來臨,才能出現根本性*的阻斷。

     終于,有了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

     終于,有了胡适之和白話文。

     終于,有了留學生和“煙土披裡純”。

    ① 終于,有了化學分子式和數學定理。

     ①英文“靈感”一詞的音譯,五四前後常見諸報刊,有人還把這5個字寫入白話 詩中。

     毛筆文化的一統世界開始動搖了。

    起初,誰也沒有想到新的時代會對遍灑中國 的無數枝毛筆過不去。

    大家先從文化的内容着眼,因内容而想到載體,于是提倡白 話文。

    毛筆隻是一種手段性*的工具,對它的去留人們不大在意。

     林琴南用文言文翻譯了大量的外國文藝作品,用的當然是毛筆。

    懂外文的助手 們捧着原著把文意口述給他聽,他的毛筆在紙頁上飛快地舞動着,一頁又一頁,一 疊又一疊,一本又一本,湧向書肆,散落到無數青年手上。

    這或許是中國毛筆文化 極成功的一次後期呈現,你看,就憑着毛筆和文言文,不是把城外的新文藝生動地 介紹了麼?它不是已經适應了新的時代和世界潮流了麼?誰說舊瓶不能裝新酒呢? 但是,喝了新酒的人漸漸上了瘾,他們開始用疑惑的眼光來打量這家專做二道 生意的林氏酒坊。

    他們發現了原裝酒,一喝,勁兒大多了,他們不再滿足林琴南手 上那隻古色*古香的小酒壇。

     許多新文化的迷醉者因林譯小說的啟蒙而學了外文,因學外文而放棄了毛筆。

     毛筆之外的天地是那麼廣闊,他們變得義無返顧。

     林琴南握着毛筆的手終于顫抖了。

    他停止了翻譯,用毛筆寫下了聲讨白話文兼 及整個新文化的憤怒檄文。

    他的文章,是對毛筆文化的一次系統維護。

    人們對這位 老人懷着一種複雜的情感:他是窗戶的開啟者,又是大門的把守者。

    他可以用毛筆 指點一些什麼,卻絕不允許讓毛筆文化的整體構架渙散。

     相比之下,當時新文化的鬥士們卻從容得多,除了蔡元培給林琴南寫了一封回 信,劉半農假冒“王敬軒”給他開了個玩笑,沒有再與這位老人多作争辯。

    他們洞 悉世界大潮和時代走向,信心十足,忙着幹許多更重要的事。

    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 與一種頑固的邏輯怪圈糾纏日久,對于他們自己也在用的毛筆,更不作任何攻難。

     新文化隊伍中的人士,寫毛筆字在總體上不如前代。

    他們有舊學根基,都能寫; 但當主要精力已投注到新的文化方式之後,筆墨的優劣已不是他們的價值系統中的 敏感部位。

    陳獨秀和胡适的毛筆字都寫得一般,魯迅、郭沫若、茅盾寫得較好,魯、 郭兩位或許還能跻身書法家的行列。

    對他們來說,毛筆字主要已成為一種并不強悍 的工具形态。

    “文房四寶”,已完全維系不住他們的人格構架。

     然而,事情又一次地出現了負面。

     毛筆文化既然作為一個完整的世界存在過數千年,它的美色*早已鍛鑄得極其燦 爛。

    隻要認識中國字,會寫中國字,即便是現代人,也會被其中溫煦的風景所吸引。

     吸引得深了,還會一步步登堂入室,成為它的文化圈中新的成員。

     五四文化新人與傳統文化有着先天性*的牽連,當革新的大潮終于消退,行動的 方位逐漸模糊的時候,他們人格結構中親近傳統一面的重新強化是再容易不過的。

     像一個渾身濕透的弄潮兒又回到了一個甯靜的港灣,像一個筋疲力盡的跋涉者走進 了一座舒适的庭院,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

    中國文化的帆船,永久載有這個港灣的 夢;中國文人的腳步,始終沾有這個庭院的土。

    因此,再壯麗的航程,也隐藏着回 歸的路線。

     我們很難疾言厲色*,說這種回歸是叛變。

    文化人格學的闡釋,要比社會進化論 達觀得多。

    中國的事情總是難辦,重要原因就在于有這一幅幅文化人格圖譜不易索 解。

     陳獨秀夠激進的了,但他在杭州遇到沈尹默時,卻首先批評了這位青年書法家 的字:“昨天看見你寫的一首詩,詩很好,字則其俗在骨。

    ”對這句話,沈尹默刻 骨銘心。

    沈尹默後來也寫寫白話詩,但主要精力卻投注在書法上,終身不懈。

    成了 中國現代毛筆文化的一個重要孑遺。

     周作人不失為五四前期頭腦特别清醒的鬥士之一,他竟能在本世紀初年就一把 抓住人的主題,提出“人的文學”的口号,在人文理性*品格上明顯地高人一籌。

    但 他後來卻深深地埋向毛筆文化而不可自拔,即便每天用毛筆抄一些古書古文也怡然 自得。

    他抄書為文當然也有一系列并不落後的文化哲學觀念在左右,但留給社會的 整體形象,已成為一個毛筆世界裡不倦的爬剔者。

    他寫于1936年2月的一篇散文《買 墨小記》,道盡了他所沉溺的那個天地,也展露了那個天地中的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