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者們

關燈
這個變化是那麼大,又發生在他晚年。

    他一生 告别過太多的東西,最後靜靜地守着這座人丁稀少的島嶼。

    現在要他告别這種甯靜 了,他的魚塘,他的海灘小屋,他的家庭動物園,也許都會失去。

    他會受得了的, 作為漂泊者,他已習慣于告别。

     那好,我也要與他告别了。

    船碼頭那三兩間店鋪有點熱鬧,原來已到了吃午飯 的時分。

    老人真誠地邀我們在一家小吃店坐下,要請我們吃飯。

    店鋪裡的人有點惶 恐,好像總統突然宣布要在這裡舉辦國宴。

    老人大聲地對他們說:“這是中國客人!” 衆人一律笑臉,唯唯稱諾。

     我們婉謝了老人的好意,雇船解纜。

    半晌,老人還站在岸邊揮手。

     其二 一天,我和一位朋友在一個鬧市區遊逛,朋友突然想要去銀行取款,我懶得陪 他過馬路,就在這邊街口等。

    剛等一會兒就覺得無聊,開始打量起店鋪來了。

    身後 正好是一家中藥店,才探頭,一股甘草、薄荷和其他種種藥材相交糅的香味撲鼻而 來。

     這是一種再親切不過的香味。

    在中國,不管你到了多麼僻遠的小鎮,總能找到 一兩家小小的中藥店。

    都是這股氣味,一聞到就放心了,好像長途苦旅找到了一個 健康保證,盡管并不去買什麼藥。

    這股氣味,把中國人的身體狀況、-陰-陽氣血,組 織成一種共通的旋律,在天涯海角飄灑得悠悠揚揚。

    我覺得,沒有比站在中藥店裡 更能自覺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的了。

    站在文物古董商店也會有這個感覺,但那太高 雅,太脫離世俗。

    不像在中藥店,幾乎和一切中國人有關,而那股味道又是那樣真 切,就像直接從無數同胞的身心中散發出來的,整個兒把你籠罩。

     很想多聞一會兒,但新加坡商店的營業員都很殷勤,你剛有點駐足的意思他們 就迎過來打招呼了,因此我得找一點什麼由頭。

    正好,藥店深處有一堵短牆,牆側 放一張桌子,有一老人正坐在邊上翻書,他頭旁的牆上貼着字幅,說明他是“随堂 中醫”。

    這種在一家藥店擺張桌子行醫的醫生,過去中國也很多,後來不知怎麼取 消了。

    我想,如果有重病,當然還是到醫院去妥當,但大數的小毛小病請這種随堂 醫生看看倒是十分方便的,犯不着堂而皇之地到大醫院去挂号、預檢、排隊、問診、 配藥、付款,一關一關走得人真地生起病來。

    我在這位老醫生身邊的一張椅子上坐 下,用輕松的口氣說:“醫生,我沒什麼病,隻是才來南洋幾個月,總覺得有點内 熱。

    ” 這是真的,我所說的“熱”不是西醫裡的fever,體溫很正常,根本沒有發燒。

     如果說給西醫聽,多半會被趕出來,隻能說給中醫聽,他們才懂。

    這位老中醫會怎 麼做我也知道,不等他要求,我已伸出手去讓他按脈,并且張開嘴讓他看舌苔。

     “是啊是啊,是有點熱。

    ”他說。

    于是開藥方,他用握毛筆的手法握着鋼筆直 行書寫,故意在撤捺之間發揮一下,七分認真三分陶醉。

    一切上了年紀的中醫都是 這樣的,在這種時候,你的目光應該既贊歎又佩服地看着他的那枝筆,這比說任何 感謝的話都強。

     正事很快辦完了,我拿起藥方要去取藥,老醫生用手把我按住了,說:“不忙, 過會兒我去取。

    先生從國内來?府上在哪裡?”這裡年老的華人不習慣說“從中國 來”,而是說“從國内來”,光這麼一個說法就使得我想多坐一會兒了。

    他顯然也 是想與我聊一會兒。

    我轉頭看看店外街口,朋友正在東張西望找我,趕緊出去說明 情況。

    朋友說:“那你們就好好談一會兒吧,我正好可以在隔壁超級市場買點東西。

    ” 老醫生是客家人,年輕時離開中國大陸,曾在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等地行醫, 晚年定居新加坡。

    “人就是怪,青年時東問西闖不在乎,年紀一過50就沒完沒了地 想起老家來。

    ”他說,“變成一個長長的夢,越做越離奇,也越做越好看。

    到了這 時候,要是不回去,就會變成一種煎熬。

    ” “10多年前,可以回去了,你知道我有多緊張。

    那些天也不行醫了,成天扳着 手指回憶村子裡有哪些人家,那麼多年沒回去,禮物一家也不能漏。

    中國人嘛,一 村就像一個大家。

    ” “我就這樣肩扛、手提、背馱,拖拖拉拉地帶着一大批禮物回去了,可是在中 國海關遇到了麻煩,因為太像一個走私犯了。

    我與幾個年輕的海關人員說了半天, 說我不是走私犯,而是聖誕老人,分發禮物去了。

    海關人員愕愕地看着我。

    ” “我又說,其實這些禮物送給誰,我也不知道。

    村子裡的人我還能認識幾個? 你們收下也可以,我的心盡了。

    我說的是真話,但海關人員以為我在諷刺他們,非 常生氣。

    ” “我知道我錯了。

    他們這麼年輕,哪會理解老華僑瘋瘋癫癫的一片癡心?最後 我隻得與他們商量,有沒有年老的負責人出來與我談一談。

    他們真的找來一位,沒 談幾句,全都理解了。

    很快辦了手續,放了我這位聖誕老人。

    ” “接着是一路轉車換船,好不容易摸回到了村裡。

    奇怪的是,那些老鄉不知怎 麼回事,拿了禮物掂量着,連聲謝謝也不太願意說,我腆着臉想與他們叙家常,卻 總也叙不起來。

    ” “屋後那座山,應該是翠綠的,卻找不到幾棵像樣的樹了。

    我左看右看,有點 疑惑,也許原來就是這個樣子。

    反正幾十年翠綠色*的夢褪了顔色*了,我該回來了。

    ” “但回來剛安定下幾個月,又想念了。

    夢還在做,變成了瓦灰色*,瓦灰色*也牽 腸挂肚。

    于是再籌劃回去一次。

    不瞞你說,這些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