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關燈
兵營中養老。

    你這番好意,我看見她時向她禀報,你就不必再提了。

    ” 中午,他們沒有留勸降的使者吃飯,就讓他們走了。

    黃昏之前,從清營中果然來了一名軍官,說所提的各項條款,清兵主帥完全允準。

    出降的人可按既定的時間,前往清營。

     第二天中午,在李來亨的老營中擺了許多筵席,大小将領和所有的文臣都被請來赴宴。

    高夫人和慧英坐在上席,大家恭恭敬敬地向高夫人行了禮。

    然後李來亨站起來說道: “我們今日之宴,雖然沒有多的菜,肉是殺的兩匹馬,酒也不多,但這是我們在一起舉行的最後一次酒宴。

    吃過這一頓後,該走的就要走了,留下的一心一意固守九蓮坪,同敵人血戰到底。

    不管走或不走的,我們都是親人,不要以仇人的眼光相看。

    今日我奉太後之命準備酒宴,現在就請太後訓話。

    ” 人們都站了起來,肅立無聲。

    高夫人望望大家,慢慢說道: “往年酒宴,都是在勝利的時候,慶祝大捷。

    今日這樣的酒宴,我起義幾十年,還是第一次碰見。

    可是我心中并不難過。

    自從跟随先皇帝起義,我随時都準備死在沙場上,死在敵人手中,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今日我們還有兩三萬人馬,還可以厮殺些日子。

    縱然死在茅廬山上,敵人會死得比我們更多。

    凡是留下的将領,我們還有見面的日子,我就不多說什麼了。

    對于要走的将領們,我想囑咐幾句話。

    現在你們離開我,出去投降,我不責備你們。

    但願你們出去之後,不要做胡人的官,更不要做胡人的鷹犬,回過頭來殺自己的兄弟。

    你們倘若能夠早早地回到各自的家鄉,做一個安分的老百姓,平安無事地過完這一生,這就是我的心願。

    回到家鄉,你們可以拿出一些銀子周濟同村的窮人,做一些好事。

    好在你們起義之後,都沒有在家鄉做過壞事,一直跟着闖王打仗,在家鄉無冤無仇,回去以後稍微做點好事,就容易同左鄰右舍處得很好。

    我說的是幾句實實在在的話,你們要好好記在心上。

    今日下午你們就要出去了,以後我們永遠不再見面了,我會時時想着你們,直到我戰死。

    你們看來也不會忘記我,不會忘記我們茅廬山這一帶的土地、百姓和往日的弟兄。

    ” 說到這裡,她自己禁不住落下淚來,全場不由得一片号啕,連李來亨也哭了。

    雖然酒宴繼續進行,可是不斷地有低聲抽泣之聲。

    席面上籠罩着悲壯的氣氛。

     酒宴之後,出降的人準備動身了。

    高夫人回到九蓮坪的臨時住所中。

    許多要出降的人前來向她辭行。

    她沒有說什麼話。

    那些跪在地下的人又一次痛哭起來,其中有些人表示堅決不再走了。

    最後是李來亨的親生母親前來辭行。

    高夫人這時忍不住嗚咽起來。

    李來亨的生母也痛哭起來。

    她舍不得高夫人,也舍不得李來亨。

    可是既已決定送她出寨,她隻得哭着上了兜子。

     這一天的事情過去了。

    高夫人将李來亨叫到面前,問道:“這些人出去後,看來胡兵馬上就要進攻了,你打算如何對敵?” 李來亨說:“請奶奶放心,這九蓮坪要守到最後一個人。

    ” 高夫人說:“也不要想得太容易,要随時想着困難,想着意外的變故。

    你可以在九蓮坪留下一些軍糧。

    還有些軍糧,一時用不上,從現在起就派人往山上運去。

    茅廬山也不能久守,我們能守多久就守多久,守一日就要殺死許多敵人。

    你準備搬運糧食吧,我同你忠嬸娘回山上去了。

    ” 李來亨說:“孫子遵命。

    ” 高夫人最後又說了一句:“我不打算再下山了。

    我要讓敵人知道:攻上茅廬山是多麼不容易!” 清兵知道明軍還有一些糧食,士氣也沒有完全衰敗,進攻九蓮坪,必然要遇到拚命抵抗,所以他們沒有馬上進攻。

    又過了幾天,到了八月中旬,估計明軍的糧食差不多吃完了,才開始大舉進攻。

     九蓮坪前邊面對清兵主攻的道路,有一道關口,地勢較高,明軍在那裡修有炮台、箭樓,挖了壕溝,設置了鹿角。

    清軍攻占這個關口,費了很大力氣。

    雙方都使用了炮火,大炮的聲音震動了大地,在群山中發出回聲。

    可是清軍的大炮多,人也吃得飽,又是步步為營,士氣很高,所以兩三天後差不多把李來亨的大炮、炮台都擊毀了。

     在炮戰的暫時間歇中,夾着白刃交鋒。

    清軍仗着人多,向關口蜂擁而來。

    有兩次當清兵攻到幾十步以内的時候,明軍的大炮突然又響起來,清軍大批倒下。

    可是明軍的火藥漸漸少了,大炮也終于完全被炸毀。

    于是白刃戰代替了炮戰。

     李來亨的将士們都處于半饑餓狀态。

    九蓮坪中所有的馬匹、耕牛、驢子都殺了,糧食也已吃完。

    盡管如此,他們的士氣并不低落。

    每個人如今并不是為着奪取勝利而戰,而隻是抱着死一個人要換上十幾個人的念頭,拼死決戰。

    他們互相鼓舞,戰鬥力始終很強。

    清兵幾次進攻關口,他們都憑借着箭樓猛烈地射箭,婦女兒童也在一旁投擲石塊。

    清兵盡管人多,還是一批一批地在鹿角和壕溝前面死傷,退了下去。

    這樣,又經過整整一天的苦戰,清兵才終于将鹿角燒毀,将壕溝填平,大隊人馬沖上了高坡。

    就在坡上,展開了白刃交鋒,雙方面死傷都很慘重。

    死屍和重傷的将士在高坡前面堆積起來,清兵就踏着死屍和半死的人繼續進攻,守關的弟兄也憑借着屍體放箭、投擲石頭,将剛剛越過屍體的清兵殺死。

    雙方的将士繼續不斷地倒下去,熱血順着不平的山坡向下奔流。

    又經過兩天苦戰,清兵才仗着人多奪取了關口。

     明軍退守寨樓。

    清軍也休息了一天,将疲憊不堪的将士撤下去,換上來生力軍,然後開始第二階段的進攻。

    清軍除主攻方向外,還派出許多人通過密林和艱險的道路從幾個方面對九蓮坪大寨作牽制性的進攻。

    大寨被攻破了,可是寨裡邊處處都有戰鬥,兩萬多明軍,還有數千婦女老弱,很少有人投降。

    他們有的幾百人一群,有的幾十人一群,與清兵厮殺。

    也有的單個逃進密林,或躲在石頭後面,向清軍繼續放箭、投擲石塊。

    盡管他們已餓得沒有多少力氣,但在死亡之前都戰鬥得十分兇猛。

     最後有兩支明軍退到兩個大院子裡,這兩處都有較堅固的圍牆和高大的房子,戰鬥又進行了一天多時間,兩座宅院先後被清兵用炮火攻破了。

    宅院裡的明軍全部戰死,而清兵也死傷許多人,他們幾乎不敢一個人走進屋裡去,害怕會從地上、從血泊中突然爬起來一個明軍同他們厮殺。

     當整個九蓮坪大寨平定以後,清軍檢點俘虜,才發現抓到的人很少,而且大多數是身帶重傷的人。

    他們又去寨外的樹林中尋找,發現有許多婦女在樹林裡自缢死了。

    有一處懸崖,從崖上跳下去自盡的婦女就有幾十人。

    還有一些十來歲的男孩,也是戰鬥到最後,随着母親、嫂子一起跳下崖去。

    這種不屈的精神連清兵将士見了也不由得十分吃驚,心生敬佩。

     當九蓮坪被突破的時候,李來亨帶着少數将士退上茅廬山。

    因為上山的道路隻有一條,十分艱險,退去的人多了,一則路沒法走,二則山上的糧食也維持不了幾天。

    這情形将領們全都清楚。

    所以除李來亨本人和少數親兵親将外,大家都決心死在九蓮坪寨中,并不向山上退去。

    清兵在九蓮坪寨中沒有找到李來亨,知道他已經上了茅廬山。

     在九蓮坪休息了兩天,清兵才開始向茅廬山進攻。

    這次進攻,參加的多是四川和本地調來的将士,慣于爬山。

    他們作了許多準備,随身帶着鐵抓鈞,可以抓在石縫和樹根上。

    抓鈎上面系着繩子,隻要牢牢地抓緊繩子,哪怕受了輕傷,也不會落下山去。

    他們還在膝蓋上綁一塊皮子,皮子上面有小的鐵釘,這樣可以跪着爬山。

    另外還專門制作了一種登山的鞋,鞋掌上也有很小的鐵釘。

    事前清軍就知道攻茅廬山不容易,所以這批将士是到登山時才出動的,讓他們在最後一仗中出力。

     明軍方面對守茅廬山這最後陣地也做了些準備。

    在山坡上戰鬥,不可能有密集的敵人,自己也沒法密集在一起。

    基本上是人自為戰,各人在最險峻的地方,找一個能夠存身之處,阻擋敵人上山。

    唯一的山路并不難守,因為随時都可挖斷。

    有許多地方,隻要有一兩個人防守,敵人就很難攻上來。

    為了守茅廬山,李來亨事先也做了一些準備。

    他們制作了一批小弓小箭,箭隻有普通箭一半那麼長,箭頭帶有毒藥。

    他們還準備了許多彈弓,在短距離作戰中,彈弓十分方便,而且身上挂一個布袋,裡面可裝一二百泥丸。

    這些泥丸都是事先用粘土捏就,曬得繃幹,專門用來打面孔、打眼睛。

    打敵人的兩手。

    有些士兵平時就用慣彈弓,二十步以内幾乎是百發百中。

    還有一些士兵善于投石,二十步以内幾乎也是百發百中。

    最後他們還準備了一些小型火器,如鳥槍、短铳之類,裡邊裝着鐵砂,打出去便是一片。

     由于茅廬山的防守極其堅強,清兵一連攻了五天,才逐漸接近山頭。

    可是清兵的死傷十分慘重。

    進攻中,往往還沒有看見明軍,突然一塊石頭飛來就被打落懸崖。

    有時是突然中箭。

    還有些時候是剛剛在一處站穩,準備再往上爬,突然手上中了泥丸,手一松便跌落山下。

    有時個别清兵與守軍碰到一起厮殺,不是清兵被殺死,便是清兵被守軍抓住,一起滾下懸崖。

    所以盡管明軍人數很少,卻使清軍付出了巨大代價,直到第五天黎明時候,才終于攻到山頭附近。

     這時正值八月中旬,本來應是天朗氣清的季節,可是這天天上陰雲低沉,月色無光。

    清兵找不到最後登山的地方,暫時停頓下來,明朝的将士也看不清敵人在哪裡,雙方就這樣相持在離山頭不遠的地方,等待着天明。

     整個夜晚,李來亨和高夫人都在寨牆上,他們已連着幾天很少休息,至多在寨上靠着一塊石頭——片刻。

    他們明白,如今要使茅廬山多守一些時日,多殺傷一些敵人,不能光靠體力,因為将士已經十分疲累了,身體很衰弱。

    現在要靠他們同将士在一起,憑着一股正氣、一顆忠心,同敵人死戰到底。

    所以他們都不願回寨中去休息。

    李來亨曾多次勸高夫人回去,可是她不肯。

    她知道将士們看見她在寨上。

    縱然她不說話,他們也會勇氣百倍。

     這天早晨,趁着戰事稍微沉寂,李來亨對高夫人說道:“奶奶,請你回慈慶宮一趟,孫兒有重要事向奶奶啟禀。

    ” 高夫人不知他有什麼事,但發現周圍将領都在望着自己,她想:“是的,說不定今日白天這寨就要被攻破,如今趁這個時候聽聽他們有什麼話說也好。

    ”于是,她帶着慧英和男女親兵回到慈慶宮去。

     過了片刻,李來亨率領着許多将領都來了。

    李來亨的養母也扶病來到。

    高夫人覺得奇怪:這難道是臨死前特來訣别的麼?她還沒有說話,李來亨已在她面前跪下,說: “奶奶,雖然你忘記了,可是将士們沒有忘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