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後堂休息片刻之後,便在鼓樂聲中來到大堂。

    皇帝的簡單儀仗已經陳設在大堂前的台階下邊。

    大堂正中的案子上蒙着黃緞,挂着黃緞繡龍圍幛。

    禦案兩邊一邊一個大銅香爐,香煙袅袅。

    一張太師椅上也蒙着黃緞,放着繡龍黃緞椅墊。

    椅子背後立着小小的精緻的可以折疊起來的八扇朱紅底黃漆描龍屏風。

    李自成在樂聲中升入臨時為他布置的禦座。

    如今沒有鴻胪寺官員了,隻好由吳汝義呼喚衆将官分批朝見。

    雖然吳汝義的呼喚不合鴻胪寺官員鳴贊的腔調,也沒有禦史糾儀,但衆将官還是肅然行禮。

    當然,武将因為介胄①在身,免去了俯伏叩拜。

    行禮以後,來獻策宣布: ①介胄--铠甲。

     “皇上念将士們忠勇骁戰,十分辛苦,今日禦駕親臨勞軍,特賞賜白銀萬兩,彩緞千匹。

    ” 将士們在袁宗第帶領下一齊山呼:“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随後,李自成問了問漢陽的防守部署情況,就命令衆将官各自回營,隻留下袁宗第和另外少數幾個高級将領以及漢陽府尹,一行人正要起身去大别山察看營壘,劉芳亮卻急匆匆地趕來了。

    他是前天到孝感一帶部署軍事,昨日夜間回到漢川,尚未及休息,就接到軍師的通知,要他今日來漢陽見駕。

    他緊趕慢趕,不料還是遲了,沒來得及在碼頭上迎接皇上。

    他向李自成行禮以後,李自成看他十分疲勞,且比往日瘦了許多,便問他道: “有什麼緊急軍情麼?” 劉芳亮回答:“臣請單獨向皇上奏聞。

    ” 一聽這話,宋獻策就使個眼色,讓袁宗第同他一起避出去,其他人自然都相跟着肅靜地退出。

    劉芳亮快步走到李自成面前,低聲說了一陣話。

    李自成連連點頭,臉色陰沉地說道: “明遠,朕原想讓你在此地好好休息休息,現在看來不行了。

    你還是趕快回去吧,部署軍事要緊。

    你那裡朕發去一萬兩銀子、一萬匹彩緞,你代朕犒勞将士們。

    朕這裡沒有别的事情了,你趕快回漢川去吧。

    ” 劉芳亮又行了禮,退了出去。

    見到立在大堂外的宋獻策和袁宗第,他點點頭,說道: “西邊的事情,我已經向皇上禀明。

    如今不能夠在此停留了,必須馬上趕回去。

    ” 說完,拱手作别。

     李自成在宋獻策、袁宗第和少數武将以及漢陽府尹簇擁之下,帶了數百名親軍,離開漢陽城,登臨大别山。

    到了半山腰,一般武将都奉命留下,隻有宋獻策、吳汝義、袁宗第和少數儀仗跟随。

    所到之處,都有将士們恭迎,氣氛莊嚴肅穆。

    李自成的表情非常冷漠,就連聽到将士們呼喊“萬歲”時,臉上也不露一絲笑容,也很少說話,隻管悶着頭朝前走。

    大别山上的營壘星羅棋布,各個山頭和山下江邊陸地上也都就着地勢部署了兵馬。

    李自成走到大别山西頭,來到一座營壘前。

    營壘下邊是一片湖水。

    宋獻策告訴他: “這地方叫作月湖。

    月湖岸上的那一處高地相傳為春秋時伯牙彈琴之處,叫作琴台。

    ” 李自成點點頭,小聲說道: “守住這一帶營壘要緊哪!” 一隊将士在營壘外列隊恭迎。

    他看出其中兩員将領都是在商洛山中參加義軍的,當時還都是二十挂零的毛頭小夥子。

    他至今還記得他們的名字;記得他曾經拍着他們的肩膀問長問短;記得他在得勝寨練兵的時候,他們都已經當上了小頭目,他曾經親自射箭給他們看。

    今天,這兩員将領見他駕臨,都非常激動,眼睛裡都閃現着瑩瑩淚光。

    但是他沒有再呼喚他們的名字,沒有再拍打他們的肩膀,更不要說向他們問長問短了。

    他隻是淡淡地、冷冷地看了他們一眼,便從他們面前走過去了。

     從大别山下來之後,李自成沒有再回漢陽城,而是在鼓樂聲中上了船。

    船隊快到江心時,他望見在江岸上恭送的官員們已經散去,不由得一陣惆怅湧上心頭。

    他想:這大别山,這漢陽城,大概是沒有機會再來了。

     李自成回到武昌行宮,心中十分煩悶。

    他留下來獻策一起用了午膳,然後屏退左右,問道: “獻策,李過、高一功和皇後的人馬至今尚在四川境内,遠水救不了近火。

    清兵正從水陸兩路追來,大約不日即會大兵壓境。

    今日去漢陽勞軍,自始至終,朕心裡沒有一刻輕松。

    據你看來,我軍在武昌能夠支持多久?倘若武昌失守,該退往何處?” 宋獻策神色嚴重地說道: “臣隻考慮如何固守待援,沒有想過要離開此地。

    ” 李自成心中一震,微微颔首。

     宋獻策接着說道:“陛下,我大順當前面對的敵人,除了滿洲人和吳三桂之外,還有尚可喜和耿仲明等漢奸的隊伍,總計人馬至少也在二十萬以上。

    我軍因為屢遭挫折,士氣不振,害怕與敵作戰。

    所以雖據地利,卻不可倚恃。

    惟有陛下自己鎮靜,示将士以必守之心,方能望将士戮力同心,為陛下保住這一片立足之地。

    今日執皇帝威儀漢陽勞軍,其目的正在于此。

    ” 李自成點頭微笑說: “獻策,你的話讓朕想起來宋真宗駕幸澶州的故事,看來你是要學寇準呀!” 宋獻策突然跪下去,以頭觸地,說道: “請陛下恕臣死罪,使臣得進一言。

    ” 李自成大為詫異,說道: “獻策,你這是幹什麼?有話快說,何必如此?” 見軍師仍然跪在地上,李自成親自去拉他,說道: “因目前人心危疑,朕有時候就容易動怒,所以連你也不敢有話直說。

    可是我一向祝你甚近,倚為心腹,你還有什麼話不能直言呢?起來,快起來說話!” 宋獻策仍不肯起來,流着眼淚說道: “臣蒙陛下知遇之恩,由江湖布衣擢到軍師高位,如此機遇,曠世少有。

    臣身為軍師,每日服侍陛下左右,而國家陷于今日地步,實在罪不容誅。

    ” 李自成松開手,歎一口氣,說道: “再不要提這些了。

    往山海關去的事,你也曾幾次谏阻,是朕不肯采納。

    此系天意,非你做軍師的計慮不周,不能怪你。

    ” “雖說是大意,究竟也是人謀不臧。

    ” “獻策,這幾年來讓朕後悔的事情很多,都過去了,說也無益。

    還是說說眼前吧。

    你起來,坐下去,對朕直言無妨。

    ” 宋獻策又叩了一個頭,才站起身坐在椅子上,恭敬地欠着身子,聲音微微打顫地說道: “陛下,今日形勢緊迫,臣不能不直言無隐。

    倘若觸犯天威,也是出自一片忠心,急不擇言……” “獻策,我的軍師呀,朕什麼時候疑心過你不是忠臣?快說你要說的話吧,朕急着聽呢!” “陛下,我大順朝不算放出去的府、州、縣官,單說朝廷上的重要文臣,也得有數百,如今全逃光了。

    牛金星與微臣在陛下初人河南時就來到陛下左右……” “你趕快說要緊的話吧,别繞圈子了。

    ” “臣與牛金星,一個做了丞相,一個是陛下的軍師。

    如今牛金星逃走了,隻剩下臣一個人仍然待罪陛下身邊。

    處此萬分危難之時,臣又是牛金星引見的……” 李自成截斷他的話,說道: “牛金星父子辜負皇恩,背君潛逃,這是他們的事情,與你無幹。

    你今天到底有什麼話要對朕說?别再這樣吞吞吐吐的好不好?” 宋獻策又一次跪下去說道: “陛下,臣要冒死直言了。

    剛才陛下提到未真宗駕幸澶州的故事,以其比陛下今日之去漢陽勞軍。

    無奈以臣看來,陛下今日處境,不及宋真宗萬分之一。

    陛下如今時時優形于色,由此一端,正可見出陛下仍在作不切實際的僥幸之想。

    萬望陛下抛卻一切他念,抱定在此與敵決一死戰的決心。

    ” 聽罷此言,李自成不覺冒出一身冷汗,眼睛直直地望着軍師。

     來獻策流着眼淚說道: “倘若陛下鼓舞士氣,憑此地險要江山,拼死與敵一戰,縱不能全勝,隻要能稍稍挫敵銳氣,局勢便有轉機。

    否則,逃離此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