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就在左良玉為何騰蛟的投江而死深深歎息之時,何騰蛟正躺在一隻小船上,昏昏沉沉地睡着。
原來他投江以後,隻在滾滾濁浪中漂流了十餘裡,便被一隻打魚的小船救了起來。
漁夫把他擡進艙中,給他脫去一身濕衣服,又給他蓋上棉被暖着。
良久,在水中本已昏死過去的何騰蛟終于睜開了眼睛。
他茫然四顧,最後把目光落在了守護在他身邊的漁夫身上,用眼神向漁夫發出詢問。
漁夫見何騰蛟醒過來了,很高興,擡手指點着遠處岸上,告訴他那邊有一座關帝廟,說是關帝爺救了他的性命。
何騰蛟微微颔首,兩顆淚珠随即滾落下來。
漁夫還想同他說什麼,他卻閉上眼睛,很快又昏睡過去了。
這一切,左良玉自然不會想到;而他更不會想到的是:何騰蛟投水不死,自謂是因忠誠而得神明佑護,于是改變以身殉國的初衷,乃從甯州轉浏陽抵長沙,招集屬下堵允錫等痛哭盟誓,矢志堅守湖廣。
至順治二年五月,何騰蛟受封為南明重臣,向南明隆武皇帝獻招撫義軍聯手抗清計策,得欽準後親自派人進行招撫,将李自成昔日之部将郝搖旗、袁宗第等均招至他的麾下。
當然,這是後話。
原來,左良玉意欲脅迫湖廣總督何騰蛟同他一起到南京,本是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為他的“清君側”之舉增加号召力量,使他的這一舉動更加名正言順;二是萬一押在南京獄中的北來太子果然非真,他就要走第二步棋,即速将楚世子立為皇帝。
而若走到這一步,則更需要借助湖廣總督的一臂之力。
不料何騰蛟不惟拒不合作,甚而至于以投水自盡相抗議。
這實在出乎左良玉意料之外。
懊悔之餘,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希望在路過九江的時候,能将駐節九江的江西總督袁繼成帶往南京。
袁繼鹹曾經做過鄖陽巡撫,同他原是故人。
就在最近,袁繼鹹還幫過他的忙--左良玉曾擔心李自成的人馬會從黃陂、孝感東進,去進攻蕲春一帶,從而截斷順江而下之路,便向袁繼成告急。
袁繼成果然派了一支人馬從九江過江,進人黃梅、蕲春一帶,面向黃岡布防,以抵禦李自成可能東來的人馬。
想到這些,左良玉不覺微笑,心裡說:故人就是故人,同袁繼鹹共商國是,謀求合作,恐怕要比勸說何騰蛟容易一些吧? 他哪裡料到,就在他正打着袁繼鹹的主意時,袁繼鹹卻做着提防他的準備。
比起何騰蛟來,袁繼鹹離南京要近一些,在南京朝廷裡的熟人要多一些,關系也更密切一些,所以有些何騰蛟無法知道的朝中内幕,袁繼鹹卻能知道。
何騰蛟的手頭沒有兵,隻能受制于人;而袁繼鹹的手中還有兩三萬可靠的人馬在駐守九江,救左良玉之急派往黃梅、蕲春一帶的人馬,如今也都已經撤回。
十天前,當袁繼鹹獲悉李自成的人馬從-洲鎮偷渡長江,武昌和嶽陽吃緊時,他判斷李自成一定會避重就輕,向南去奪取嶽陽,占領長沙。
于是他趕快準備離開九江,率全部人馬去增援嶽陽。
正準備登舟的時候,忽然得到左良玉全軍東下的消息,他隻好改變主意,留在九江作守城打算,以防左良玉的人馬占領九江,殘害地方。
這時候左良玉還沒有來到,從安慶到九江的江面上已經很亂,到處有流氓無賴假借左良玉之名往來搶劫,殺人越貨。
九江士民人心惶惶,雞犬不甯。
因懼怕遭遇屠城災難,他們推舉有名望的士紳前來谒見袁繼鹹,懇求他放棄守城打算。
有人說:“衆寡不敵,戰則必敗。
倘若激怒了甯南侯,禍不可測。
”有人說:“甯南侯救皇太子這題目也不謂不正,總督如果一味兵戎相向,将置先帝于何處?不如斂兵城中,相機行事。
”有人說:“制台素與甯南侯相善,何不等其到來之時,當面勸戒其禁止将士騷擾九江?”凡此種種,袁繼成一概拒不允諾,隻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針,将人馬部署在城外,而将諸将士家屬移人城中。
部署方定,左良玉到了。
這是四月初一日的下午,左良玉将船泊系于九江北岸,便立即派官員給袁繼成送去一封書信,說明他往南京救太子的用心。
他在信的結尾處寫道: 此系大事,亟須當面請教。
仆意即為皇太子死,又何足報先帝隆恩于萬一! 九江士民恐慌萬分,再三請求袁繼成去船上同左良玉一見,免得一城盡遭洗劫。
在士民們的堅請之下,袁繼成隻好放棄原來的打算。
他對前來求情的士民代表們說: “好吧,就聽你們的,我去走這一遭。
然而沒有用處的,日後你們不要說我不智就是了。
” 翌日,袁繼成偕同一位幕僚到了左良玉的船上,聽左良玉談了他為何往南京
原來他投江以後,隻在滾滾濁浪中漂流了十餘裡,便被一隻打魚的小船救了起來。
漁夫把他擡進艙中,給他脫去一身濕衣服,又給他蓋上棉被暖着。
良久,在水中本已昏死過去的何騰蛟終于睜開了眼睛。
他茫然四顧,最後把目光落在了守護在他身邊的漁夫身上,用眼神向漁夫發出詢問。
漁夫見何騰蛟醒過來了,很高興,擡手指點着遠處岸上,告訴他那邊有一座關帝廟,說是關帝爺救了他的性命。
何騰蛟微微颔首,兩顆淚珠随即滾落下來。
漁夫還想同他說什麼,他卻閉上眼睛,很快又昏睡過去了。
這一切,左良玉自然不會想到;而他更不會想到的是:何騰蛟投水不死,自謂是因忠誠而得神明佑護,于是改變以身殉國的初衷,乃從甯州轉浏陽抵長沙,招集屬下堵允錫等痛哭盟誓,矢志堅守湖廣。
至順治二年五月,何騰蛟受封為南明重臣,向南明隆武皇帝獻招撫義軍聯手抗清計策,得欽準後親自派人進行招撫,将李自成昔日之部将郝搖旗、袁宗第等均招至他的麾下。
當然,這是後話。
原來,左良玉意欲脅迫湖廣總督何騰蛟同他一起到南京,本是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為他的“清君側”之舉增加号召力量,使他的這一舉動更加名正言順;二是萬一押在南京獄中的北來太子果然非真,他就要走第二步棋,即速将楚世子立為皇帝。
而若走到這一步,則更需要借助湖廣總督的一臂之力。
不料何騰蛟不惟拒不合作,甚而至于以投水自盡相抗議。
這實在出乎左良玉意料之外。
懊悔之餘,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希望在路過九江的時候,能将駐節九江的江西總督袁繼成帶往南京。
袁繼鹹曾經做過鄖陽巡撫,同他原是故人。
就在最近,袁繼鹹還幫過他的忙--左良玉曾擔心李自成的人馬會從黃陂、孝感東進,去進攻蕲春一帶,從而截斷順江而下之路,便向袁繼成告急。
袁繼成果然派了一支人馬從九江過江,進人黃梅、蕲春一帶,面向黃岡布防,以抵禦李自成可能東來的人馬。
想到這些,左良玉不覺微笑,心裡說:故人就是故人,同袁繼鹹共商國是,謀求合作,恐怕要比勸說何騰蛟容易一些吧? 他哪裡料到,就在他正打着袁繼鹹的主意時,袁繼鹹卻做着提防他的準備。
比起何騰蛟來,袁繼鹹離南京要近一些,在南京朝廷裡的熟人要多一些,關系也更密切一些,所以有些何騰蛟無法知道的朝中内幕,袁繼鹹卻能知道。
何騰蛟的手頭沒有兵,隻能受制于人;而袁繼鹹的手中還有兩三萬可靠的人馬在駐守九江,救左良玉之急派往黃梅、蕲春一帶的人馬,如今也都已經撤回。
十天前,當袁繼鹹獲悉李自成的人馬從-洲鎮偷渡長江,武昌和嶽陽吃緊時,他判斷李自成一定會避重就輕,向南去奪取嶽陽,占領長沙。
于是他趕快準備離開九江,率全部人馬去增援嶽陽。
正準備登舟的時候,忽然得到左良玉全軍東下的消息,他隻好改變主意,留在九江作守城打算,以防左良玉的人馬占領九江,殘害地方。
這時候左良玉還沒有來到,從安慶到九江的江面上已經很亂,到處有流氓無賴假借左良玉之名往來搶劫,殺人越貨。
九江士民人心惶惶,雞犬不甯。
因懼怕遭遇屠城災難,他們推舉有名望的士紳前來谒見袁繼鹹,懇求他放棄守城打算。
有人說:“衆寡不敵,戰則必敗。
倘若激怒了甯南侯,禍不可測。
”有人說:“甯南侯救皇太子這題目也不謂不正,總督如果一味兵戎相向,将置先帝于何處?不如斂兵城中,相機行事。
”有人說:“制台素與甯南侯相善,何不等其到來之時,當面勸戒其禁止将士騷擾九江?”凡此種種,袁繼成一概拒不允諾,隻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針,将人馬部署在城外,而将諸将士家屬移人城中。
部署方定,左良玉到了。
這是四月初一日的下午,左良玉将船泊系于九江北岸,便立即派官員給袁繼成送去一封書信,說明他往南京救太子的用心。
他在信的結尾處寫道: 此系大事,亟須當面請教。
仆意即為皇太子死,又何足報先帝隆恩于萬一! 九江士民恐慌萬分,再三請求袁繼成去船上同左良玉一見,免得一城盡遭洗劫。
在士民們的堅請之下,袁繼成隻好放棄原來的打算。
他對前來求情的士民代表們說: “好吧,就聽你們的,我去走這一遭。
然而沒有用處的,日後你們不要說我不智就是了。
” 翌日,袁繼成偕同一位幕僚到了左良玉的船上,聽左良玉談了他為何往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