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憑着半生的戎馬生涯,百戰經驗,李自成對大順軍已經缺乏戰鬥力的情況心中清楚,所以他匆匆地退出襄陽,馳往鄂中。
但是他希望留下一支士氣較好的部隊,憑借襄陽堅城和春汛開始到來的滔滔襄江,能夠将清兵阻止十天以上,使他有機會在江漢平原的富庶州縣短期停留,征集糧草,看一看左良玉在武昌的動靜,再作計較。
如今他完全處于十分不利的被動局面,前有左軍,後有清兵,隻剩下荊州和承天兩府是他暫時可以回旋的餘地。
為着要進行最後掙紮,李自成派遣郝搖旗、袁宗第和劉芳亮率領一部分人馬由襄陽南去,占據荊州,經營上遊。
他同牛金星、宋獻策、顧君恩以及心腹大将劉宗敏等秘密商議,決定在目前情況下不同左良玉進行大戰,争奪武昌。
倘若清兵越過襄陽窮追,就命占據荊州一帶的人馬出兵牽制,他同劉宗敏率領主力部隊和婦女老弱以及辎重,從沙市和仙桃鎮一帶渡過長江,進人湖南,使清兵與左軍互相厮殺。
為着荊州和夷陵形勢重要,他命牛金星、牛-父子将襄陽防務部署完畢之後,趕往荊州。
牛金星以丞相之尊坐鎮上遊,喻上猷和牛-作他的輔佐。
喻上猷已經随袁宗第先走了。
李自成快到承天時候,得到牛金星的飛馬奏報,說他謹遵聖谕,已經過了宜城,等候牛-一到,便一同奔往荊州。
李自成到達承天城内的這一天,天氣晴朗,十分暖和,連日的陰雲消散了。
在城郊附近,他看到了許多盛開的李花和快開敗的桃花,還有許多他叫不出名字的雜花。
空氣中飄蕩着花香。
各種鳥兒,有的是百靈,有的是畫眉,都在樹林中歌唱。
特别常見的是黃莺,在柳樹間穿來穿去,十分快活。
在池塘和小溪中,也有鴛鴦成對地遊泳,小魚在淺水中遊來遊去。
這一切在陝西和中原都不多見。
但李自成的心情依然煩躁,而且灰暗,與南方的春景很不調和。
他決定在這裡休息幾天,等候袁宗第和牛金星父子到荊門以後的消息。
休息了兩三天,體力得到了一些恢複。
前些日子,由于鞍馬勞頓,加上為軍國大事苦惱,睡眠少,這給他的身體很大折磨。
他今年才三十九歲,因為一年來的挫折,從心情到外貌,都已比往日蒼老多了。
第四天,忽然接到袁宗第從前往荊門的路上派來飛騎禀報,說牛丞相仍然停留在宜城附近鄉間,等候襄陽府尹牛-;不日前來荊門。
他忽然改變主意,希望牛金星不再去荊門而到他的身邊來,以便随時顧問。
于是趕快派官員帶領騎兵往宜城一路迎接。
可是他們卻沒有迎到丞相,不知丞相父子何往。
這派去的官員從宜城又向襄陽探詢,一直到襄陽城附近,不能再往前走。
不料丞相父子竟然蹤迹全無,連一句話也沒有留下。
李自成得到禀報,心中大驚。
從西安到襄陽,大順的重要文臣,如宋企郊、張遴然等一二百人陸續逃走。
如今倘若牛氏父子逃走,大順朝文武大臣就完全人心渙散,無法維系。
李自成雖然十分氣憤,但頭腦還算冷靜,他嚴令左右親信不許将這一消息外傳,同時立即命劉體純率領五百騎兵出發,連夜奔往宜城和襄陽一帶繼續尋找丞相。
他猜想牛金星父子是被背叛大順朝的鄉勇或鄉宦捉去,藏在山中什麼地方,或者已經殺害,或者等候清兵來到時獻給清兵。
他對劉體純說: “你隻要打聽到丞相消息,就趕快将他接來,告他說我身邊不能一日沒有他,他不必往荊州去了。
倘若你們無力救他,可火速派人回奏,我要派幾千精兵前去,一定要救他回來。
” 李自成在承天苦苦地等候了六七天,直到劉體純回來,告訴他牛金星父子沓無蹤影,他才斷定他們是背叛他逃走了。
他恨恨地頓腳罵道: “身為丞相,背君潛逃,忘恩負義,抓到後決不饒他!” 這時劉體純跪在地上,劉宗敏、宋獻策、顧君恩坐在下邊,沒有人敢說一句話。
而宋獻策和顧君恩更害怕皇上疑心,幾乎連呼吸也停止了。
李自成又向劉體純問道:“二虎,你是個細心人,所以我差你前去。
你想,奇怪不奇怪,牛金星身邊有很多親兵和仆人跟随,牛-身為襄陽府尹,自然也有衆多仆人和親兵相随,加上他們的眷屬、親戚和門客,至少有二三百人,還攜帶着一大批金銀細軟,少說也需要十來匹騾子馱運,如何能逃走得神不知鬼不覺,沒有留下來一點兒蛛絲馬迹?” “是的,陛下,在宜城境内,直到襄陽城外,臣都找遍了。
處處向百姓打聽,都說不知道牛丞相父子的行蹤。
” “是不是他們暗回襄陽城内,投降了胡人?” “襄陽留有我軍的得力細作數人。
臣派人進人襄陽城内,詢問城内細作,也說沒有聽說牛丞相投降的事。
” 李自成歎口氣,又問道:“可聽說鄖陽和均州方面有什麼消息?” “傳說王光思兄弟已經投降了胡人,看來是真。
” “如今皇後的行蹤……一點都沒有聽到麼?” “沒有。
” “胡人有什麼動靜?” “胡人到襄陽的已經有兩三萬,後邊還有很多後續部隊。
眼下他們正在征集糧草、船隻,很快就要從水陸兩路追趕我軍。
” 李自成揮手使劉體純退出,然後對劉宗敏、宋獻策、顧君恩三人說道: “就趕快按原計劃行動,不可耽誤了。
前天白旺見我,他很想我将他留在德安,與敵人周旋,牽制敵人。
我同意了他的主意,催促他即回德安,依計而行。
今晚我軍就要離開承天,水陸齊下,不作聲張,使左良玉措手不及。
捷軒,你率領這支大軍,先到潛江與沔陽之間待命。
君恩,你是承天人,又在沙市住過,對鄂中和荊江沿岸的地理熟悉,不要離開汝侯左右,以便随時策劃。
” 顧君恩雖然聽到牛金星父子逃走,已經在心中另有打算,但是趕快回答說:“微臣道旨,決不離開汝侯左右,以備随時咨詢。
以微臣愚見,不妨先遣一支人馬渡過荊江,占據要害之地,以作江北大軍後盾,好與胡人周旋江漢之間。
” “你說得很是,務要與汝侯見機而行。
”李自成默默想了一陣,心頭上産生了一些渺茫的僥幸思想,接着說道:“朕馬上要馳往荊州,這一帶軍事統歸捷軒主持。
胡人即将從襄陽出動,你們的擔子可不輕啊!” 顧君恩的心中一動,明白清兵如來窮追,大勢已沒法支持多久,擡頭問道: “陛下要往荊州?” 李自成點頭說:“江漢之間将是我們與胡人決戰之地。
荊州與夷陵,位居上遊,自古為兵家必争之地,十分重要。
牛金星逃走了,袁營、郝營必将軍心動搖,叫我放心不下。
我同軍師率領少數騎兵星夜馳往荊州,親自部署。
倘若左良玉有心與胡人作戰,左軍東據武昌,我兵西據荊州,共倚靠長江天險拒敵,就可以站穩腳跟。
我們先求立住腳跟,再謀恢複中原,重回關中。
可惜,皇後的一支大軍,至今一點消息沒有!” 宋獻策說道:“近來選經挫折,士氣頹喪;牛金星身為首相,開國重臣,忽然逃走,必将使軍心更加動搖。
請陛下向衆将言明,今後進兵長江南岸,如左良玉不肯同心抗拒胡人,我軍就要進占武昌,順流東下,奪取南京為立足之地,然後出師兩淮,收複北方。
” 李自成輕輕拍手,說:“好,好,要這麼說才好,可以大振士氣。
” 随即他轉向顧君恩問道:“你的府上親眷都安頓好了麼?” 顧君恩回答說:“請陛下放心,兩天前臣已派妥當人将老母和妻子兒女送往遠鄉親戚處了。
那地方在大洪山的深山中,十分閉塞,人迹罕到,萬不會被敵人找到。
” 李自成又向劉宗敏說:“你趕快準備動身吧。
你的水陸大軍隻可逗留在潛江和沔陽之間,不可向武昌前進,等候我從荊州趕來。
” 劉宗敏和顧君恩走後,李自成因見劉宗敏剛才一直少言寡語,臉色沉重,心中分明有無限煩惱和憂慮;又想到牛金星的逃走,不禁在心中自問: “大順朝果真要完了麼?唉!” 于是他帶着陰暗的神色,忍不住向宋獻策小聲問道:“軍師,此刻并無别人,我想問你:牛啟東此刻舍我逃走,是看見我朝已經快要亡國了麼?” 宋獻策不敢說出“亡國”的話,隻好回答說:“自古一時勝敗乃兵家常事,臣料想牛啟東父子逃走,未必是斷定國家将亡。
” “那麼,究竟為了何故?” “他是畏懼皇上治罪。
” “他為何要怕朕治他的罪?” “他身為當朝丞相,人北京後不能谏阻皇上東征,此其一罪。
他雖然知道李岩兄弟并無背叛朝廷之心,卻不敢在陛下面前力保,反而由他将李岩兄弟殺死。
當時我軍新敗,朝廷上下正處于危疑之中……”
但是他希望留下一支士氣較好的部隊,憑借襄陽堅城和春汛開始到來的滔滔襄江,能夠将清兵阻止十天以上,使他有機會在江漢平原的富庶州縣短期停留,征集糧草,看一看左良玉在武昌的動靜,再作計較。
如今他完全處于十分不利的被動局面,前有左軍,後有清兵,隻剩下荊州和承天兩府是他暫時可以回旋的餘地。
為着要進行最後掙紮,李自成派遣郝搖旗、袁宗第和劉芳亮率領一部分人馬由襄陽南去,占據荊州,經營上遊。
他同牛金星、宋獻策、顧君恩以及心腹大将劉宗敏等秘密商議,決定在目前情況下不同左良玉進行大戰,争奪武昌。
倘若清兵越過襄陽窮追,就命占據荊州一帶的人馬出兵牽制,他同劉宗敏率領主力部隊和婦女老弱以及辎重,從沙市和仙桃鎮一帶渡過長江,進人湖南,使清兵與左軍互相厮殺。
為着荊州和夷陵形勢重要,他命牛金星、牛-父子将襄陽防務部署完畢之後,趕往荊州。
牛金星以丞相之尊坐鎮上遊,喻上猷和牛-作他的輔佐。
喻上猷已經随袁宗第先走了。
李自成快到承天時候,得到牛金星的飛馬奏報,說他謹遵聖谕,已經過了宜城,等候牛-一到,便一同奔往荊州。
李自成到達承天城内的這一天,天氣晴朗,十分暖和,連日的陰雲消散了。
在城郊附近,他看到了許多盛開的李花和快開敗的桃花,還有許多他叫不出名字的雜花。
空氣中飄蕩着花香。
各種鳥兒,有的是百靈,有的是畫眉,都在樹林中歌唱。
特别常見的是黃莺,在柳樹間穿來穿去,十分快活。
在池塘和小溪中,也有鴛鴦成對地遊泳,小魚在淺水中遊來遊去。
這一切在陝西和中原都不多見。
但李自成的心情依然煩躁,而且灰暗,與南方的春景很不調和。
他決定在這裡休息幾天,等候袁宗第和牛金星父子到荊門以後的消息。
休息了兩三天,體力得到了一些恢複。
前些日子,由于鞍馬勞頓,加上為軍國大事苦惱,睡眠少,這給他的身體很大折磨。
他今年才三十九歲,因為一年來的挫折,從心情到外貌,都已比往日蒼老多了。
第四天,忽然接到袁宗第從前往荊門的路上派來飛騎禀報,說牛丞相仍然停留在宜城附近鄉間,等候襄陽府尹牛-;不日前來荊門。
他忽然改變主意,希望牛金星不再去荊門而到他的身邊來,以便随時顧問。
于是趕快派官員帶領騎兵往宜城一路迎接。
可是他們卻沒有迎到丞相,不知丞相父子何往。
這派去的官員從宜城又向襄陽探詢,一直到襄陽城附近,不能再往前走。
不料丞相父子竟然蹤迹全無,連一句話也沒有留下。
李自成得到禀報,心中大驚。
從西安到襄陽,大順的重要文臣,如宋企郊、張遴然等一二百人陸續逃走。
如今倘若牛氏父子逃走,大順朝文武大臣就完全人心渙散,無法維系。
李自成雖然十分氣憤,但頭腦還算冷靜,他嚴令左右親信不許将這一消息外傳,同時立即命劉體純率領五百騎兵出發,連夜奔往宜城和襄陽一帶繼續尋找丞相。
他猜想牛金星父子是被背叛大順朝的鄉勇或鄉宦捉去,藏在山中什麼地方,或者已經殺害,或者等候清兵來到時獻給清兵。
他對劉體純說: “你隻要打聽到丞相消息,就趕快将他接來,告他說我身邊不能一日沒有他,他不必往荊州去了。
倘若你們無力救他,可火速派人回奏,我要派幾千精兵前去,一定要救他回來。
” 李自成在承天苦苦地等候了六七天,直到劉體純回來,告訴他牛金星父子沓無蹤影,他才斷定他們是背叛他逃走了。
他恨恨地頓腳罵道: “身為丞相,背君潛逃,忘恩負義,抓到後決不饒他!” 這時劉體純跪在地上,劉宗敏、宋獻策、顧君恩坐在下邊,沒有人敢說一句話。
而宋獻策和顧君恩更害怕皇上疑心,幾乎連呼吸也停止了。
李自成又向劉體純問道:“二虎,你是個細心人,所以我差你前去。
你想,奇怪不奇怪,牛金星身邊有很多親兵和仆人跟随,牛-身為襄陽府尹,自然也有衆多仆人和親兵相随,加上他們的眷屬、親戚和門客,至少有二三百人,還攜帶着一大批金銀細軟,少說也需要十來匹騾子馱運,如何能逃走得神不知鬼不覺,沒有留下來一點兒蛛絲馬迹?” “是的,陛下,在宜城境内,直到襄陽城外,臣都找遍了。
處處向百姓打聽,都說不知道牛丞相父子的行蹤。
” “是不是他們暗回襄陽城内,投降了胡人?” “襄陽留有我軍的得力細作數人。
臣派人進人襄陽城内,詢問城内細作,也說沒有聽說牛丞相投降的事。
” 李自成歎口氣,又問道:“可聽說鄖陽和均州方面有什麼消息?” “傳說王光思兄弟已經投降了胡人,看來是真。
” “如今皇後的行蹤……一點都沒有聽到麼?” “沒有。
” “胡人有什麼動靜?” “胡人到襄陽的已經有兩三萬,後邊還有很多後續部隊。
眼下他們正在征集糧草、船隻,很快就要從水陸兩路追趕我軍。
” 李自成揮手使劉體純退出,然後對劉宗敏、宋獻策、顧君恩三人說道: “就趕快按原計劃行動,不可耽誤了。
前天白旺見我,他很想我将他留在德安,與敵人周旋,牽制敵人。
我同意了他的主意,催促他即回德安,依計而行。
今晚我軍就要離開承天,水陸齊下,不作聲張,使左良玉措手不及。
捷軒,你率領這支大軍,先到潛江與沔陽之間待命。
君恩,你是承天人,又在沙市住過,對鄂中和荊江沿岸的地理熟悉,不要離開汝侯左右,以便随時策劃。
” 顧君恩雖然聽到牛金星父子逃走,已經在心中另有打算,但是趕快回答說:“微臣道旨,決不離開汝侯左右,以備随時咨詢。
以微臣愚見,不妨先遣一支人馬渡過荊江,占據要害之地,以作江北大軍後盾,好與胡人周旋江漢之間。
” “你說得很是,務要與汝侯見機而行。
”李自成默默想了一陣,心頭上産生了一些渺茫的僥幸思想,接着說道:“朕馬上要馳往荊州,這一帶軍事統歸捷軒主持。
胡人即将從襄陽出動,你們的擔子可不輕啊!” 顧君恩的心中一動,明白清兵如來窮追,大勢已沒法支持多久,擡頭問道: “陛下要往荊州?” 李自成點頭說:“江漢之間将是我們與胡人決戰之地。
荊州與夷陵,位居上遊,自古為兵家必争之地,十分重要。
牛金星逃走了,袁營、郝營必将軍心動搖,叫我放心不下。
我同軍師率領少數騎兵星夜馳往荊州,親自部署。
倘若左良玉有心與胡人作戰,左軍東據武昌,我兵西據荊州,共倚靠長江天險拒敵,就可以站穩腳跟。
我們先求立住腳跟,再謀恢複中原,重回關中。
可惜,皇後的一支大軍,至今一點消息沒有!” 宋獻策說道:“近來選經挫折,士氣頹喪;牛金星身為首相,開國重臣,忽然逃走,必将使軍心更加動搖。
請陛下向衆将言明,今後進兵長江南岸,如左良玉不肯同心抗拒胡人,我軍就要進占武昌,順流東下,奪取南京為立足之地,然後出師兩淮,收複北方。
” 李自成輕輕拍手,說:“好,好,要這麼說才好,可以大振士氣。
” 随即他轉向顧君恩問道:“你的府上親眷都安頓好了麼?” 顧君恩回答說:“請陛下放心,兩天前臣已派妥當人将老母和妻子兒女送往遠鄉親戚處了。
那地方在大洪山的深山中,十分閉塞,人迹罕到,萬不會被敵人找到。
” 李自成又向劉宗敏說:“你趕快準備動身吧。
你的水陸大軍隻可逗留在潛江和沔陽之間,不可向武昌前進,等候我從荊州趕來。
” 劉宗敏和顧君恩走後,李自成因見劉宗敏剛才一直少言寡語,臉色沉重,心中分明有無限煩惱和憂慮;又想到牛金星的逃走,不禁在心中自問: “大順朝果真要完了麼?唉!” 于是他帶着陰暗的神色,忍不住向宋獻策小聲問道:“軍師,此刻并無别人,我想問你:牛啟東此刻舍我逃走,是看見我朝已經快要亡國了麼?” 宋獻策不敢說出“亡國”的話,隻好回答說:“自古一時勝敗乃兵家常事,臣料想牛啟東父子逃走,未必是斷定國家将亡。
” “那麼,究竟為了何故?” “他是畏懼皇上治罪。
” “他為何要怕朕治他的罪?” “他身為當朝丞相,人北京後不能谏阻皇上東征,此其一罪。
他雖然知道李岩兄弟并無背叛朝廷之心,卻不敢在陛下面前力保,反而由他将李岩兄弟殺死。
當時我軍新敗,朝廷上下正處于危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