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長安士民,因為風雪太大,拖延到正月十三日下午,天氣放晴,才擁擁擠擠,喊喊叫叫,哭哭啼啼,扶老攜幼,紛亂異常,從各城門逃出。
大部分士民向終南山一帶逃命,也有一些人家因為渭北和西邊戶縣一帶有親戚故舊可以投奔,不往終南山逃。
由于積雪太大,天氣嚴寒,行走困難,許多人家無力逃走,甯死不出長安。
經大順軍一再敲鑼傳令,挨門催促,直到十五日這天,又有兩三萬人哭着逃出長安。
李自成知道滿洲兵已經過了華陽,正在向渭南前進,十分擔心老百姓留在長安會遭到奸淫和殺戮,除命日見秀派人催促百姓速選外,他親自騎着烏龍駒,在扈從們的簇擁中來到鼓樓外邊,立馬街旁觀看。
往日,他每次出官都要敲鑼靜街,稱作“警跸”,今天免了。
往日,當他經過長安街上時,士民們如果來不及回避,一望見他的黃傘就趕快在街邊跪下。
可是今天,這種自古傳下來的士民對待皇上的禮儀不再講究了。
有的跪下去磕個頭,随即站起來又走。
有的連見他下跪的簡單禮節也不講了,隻是低着頭肅然走過。
李自成雖然已經做了皇帝,在思想上、感情上、生活上都起了不小變化,但是他稱皇帝并不很久,而且一直在征戰,沒有機會養尊處優于深宮之中,所以他的思想和感情都沒有同百姓完全割斷。
現在他望着逃難的士民們成群結隊地從他的面前走過,不能不滿心酸楚,噙着兩眶熱淚,竭力忍耐着才不曾滾落。
一個老婆婆兩鬓斑白,拄着拐棍,當走近他時,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因為想偷偷看他一眼,冷不妨滑了一跤,差點兒跌倒,拐杖抛出老遠。
在這刹那間,李自成的心頭猛然一驚,來不及命扈從們去攙扶老人,他自己突然從馬上跳下。
但是老人的兒媳婦已經将老人扶好,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從地上拾起拐杖,交給老人。
老人明白皇上為什麼猛然跳下馬來,大膽地望望他,滾出熱淚,然後随着人流走了。
李自成目送着老人的艱難的、顫巍巍的背影,聽到了一聲歎息。
李自成感到奇怪,覺得這老婆婆曾見過,心中問道: “難道是她麼?……不會吧?” 李自成正要去追上老婆婆詢問,有一位逃難的老人向他的面前走來。
皇上的扈從這時都已下馬,有一個人正要去攔住老人,不讓他走近皇上,可是李自成立刻揮退了這個貼身扈從,向老頭問道: “你對我有何話說?” 老頭趕快向幹雪地跪下去,磕了頭,擡起頭來說道:“皇上,請陛下不要灰心,趕快到湖廣招集大軍,戰勝胡人,返回長安!” 李自成一邊攙老頭起來一邊感動地說;“是的,我要回長安來的,我要回長安來的!” 老頭又說;“胡人不能夠占領秦、晉,望皇上莫看一時勝敗。
關中百姓都盼望皇上回來!” “可是我沒有使桑梓父老享一日太平之福。
” “雖說如此,可是百姓都認為等到陛下趕走了胡人,天下百姓必會有太平日子。
” “唉,但願朕不再辜負關中父老的這一片好心好意!” 老頭又大膽地望了皇上一眼,分明還要說什麼話,但沒有說出口來。
李自成看見他要跪下叩頭辭行,趕快揮手阻止,說道: “現在不用講君臣之禮,你快出城走吧!” 李自成望着老頭在家人的照料下向南門走去,邊走邊用袖子揩淚。
他忽然想起來剛才的那位老婆婆,趕快從街邊大踏步向前追去,扈從們牽着馬緊緊跟随。
追了兩箭之地,追上了那位老婆婆,攔住她說: “老大娘,你可是商州西鄉的人麼?” 老婆婆回答:“是的,皇上的記性真好!已經快滿六個年頭啦,聖上還能把我這個窮老婆子記在心!” “你怎麼來到了長安城中?” “唉,大劫之年,老百姓像遊魂一樣,到處逃荒。
長安城中有我一家至親,因此兩年前逃來這兒。
滿以為聖上一坐上金銮殿就天下太平了,誰知如今又要逃難!” “你的小兒子華來兒已經長大了,怎麼沒跟你一起出城?” 老婆婆硬咽說:“皇上,他已經為咱們大順朝盡忠啦!” 李自成猛一驚:“啊!” “去年在山海關盡忠了!” 李自成歎了口氣,命一扈從掏出五兩銀子送給老婆婆。
老婆婆命一家人趕快謝恩,她自己也艱難地跪下去,傷心嗚咽。
李自成說道: “日後趕走了胡人,凡是大順朝陣亡的将士,朕都從優撫恤。
你們快走吧,快出城吧!” www.tianyashukU.com盡管十五日這一天又逃走了兩三萬人,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逃走了。
長安城中仍有很多窮家小戶,生計困難,在鄉下沒有親故,實在無處可逃,也有的因家有親人患病或年老體弱、欲逃不能,總之有不少人家不得不留在長安城内,聽天由命。
大順軍的主力部隊攜帶眷屬和辎重已經陸續走了兩天,李自成同澤侯田見秀卻不急着走,為的是照料大順軍全軍撤退和長安百姓們出城逃難。
他明白,如今士氣十分不振,他如果先走,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軍心就會徹底瓦解。
因此他甯可冒些風險,也必須留在後邊。
由于他和田見秀的留下,穩定了軍心民心,所以盡管長安城中謠言很多,不斷哄傳滿洲人的先頭部隊已經到了什麼地方,如何殘暴等等,但是城内秩序始終很好,沒發生搶劫事件。
正月十六日,李自成知道滿洲兵來到長安還有兩天路程,便率領數千親軍向藍田方向出發了。
他留下田見秀和大約一萬人馬殿後,晚他一天撤走,以便安排尚未出城的長安百姓盡可能出城逃難。
田見秀将他送過灞橋,看見皇上的神色愁慘,他自己也深感大勢已去,沒有指望,但還不得不對自成勸解說: “請皇上務必寬心。
隻要到湖廣站穩腳步,收拾江山不難。
” 李自成屏退左右,歎了口氣小聲說:“唉,玉峰,前年十月,我們不放一箭,不動一刀,進入長安,士民放着鞭炮,夾道歡迎,不料竟有今日!關中父老原來都盼望我早日登極,建立統一大業,使天下蒼生得享太平之福。
今日落得這樣結果,使我無面目再見關中父老。
奈何!奈何!” “自古勝敗乃兵家常事。
今日仍然是勝負未決,陛下何必如此灰心!雖然從去年四月至今,我軍接連失利,可是剩下的多是陝西子弟,忠于皇上,也較精銳,遠非烏合之衆。
随皇上去湖廣的尚有十幾萬人。
皇後去西邊迎接從榆林撤退的數萬人馬,加上從甘、固、甯夏、西甯、臨洮等地召集到的駐軍,合起來也在十萬人以上,再加上漢中、安康一帶駐軍,将是一支不小的勁旅,與陛下會師湖廣……” 李自成不等他說完,搖搖頭,憂慮地說:“誰曉得皇後此行
大部分士民向終南山一帶逃命,也有一些人家因為渭北和西邊戶縣一帶有親戚故舊可以投奔,不往終南山逃。
由于積雪太大,天氣嚴寒,行走困難,許多人家無力逃走,甯死不出長安。
經大順軍一再敲鑼傳令,挨門催促,直到十五日這天,又有兩三萬人哭着逃出長安。
李自成知道滿洲兵已經過了華陽,正在向渭南前進,十分擔心老百姓留在長安會遭到奸淫和殺戮,除命日見秀派人催促百姓速選外,他親自騎着烏龍駒,在扈從們的簇擁中來到鼓樓外邊,立馬街旁觀看。
往日,他每次出官都要敲鑼靜街,稱作“警跸”,今天免了。
往日,當他經過長安街上時,士民們如果來不及回避,一望見他的黃傘就趕快在街邊跪下。
可是今天,這種自古傳下來的士民對待皇上的禮儀不再講究了。
有的跪下去磕個頭,随即站起來又走。
有的連見他下跪的簡單禮節也不講了,隻是低着頭肅然走過。
李自成雖然已經做了皇帝,在思想上、感情上、生活上都起了不小變化,但是他稱皇帝并不很久,而且一直在征戰,沒有機會養尊處優于深宮之中,所以他的思想和感情都沒有同百姓完全割斷。
現在他望着逃難的士民們成群結隊地從他的面前走過,不能不滿心酸楚,噙着兩眶熱淚,竭力忍耐着才不曾滾落。
一個老婆婆兩鬓斑白,拄着拐棍,當走近他時,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因為想偷偷看他一眼,冷不妨滑了一跤,差點兒跌倒,拐杖抛出老遠。
在這刹那間,李自成的心頭猛然一驚,來不及命扈從們去攙扶老人,他自己突然從馬上跳下。
但是老人的兒媳婦已經将老人扶好,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從地上拾起拐杖,交給老人。
老人明白皇上為什麼猛然跳下馬來,大膽地望望他,滾出熱淚,然後随着人流走了。
李自成目送着老人的艱難的、顫巍巍的背影,聽到了一聲歎息。
李自成感到奇怪,覺得這老婆婆曾見過,心中問道: “難道是她麼?……不會吧?” 李自成正要去追上老婆婆詢問,有一位逃難的老人向他的面前走來。
皇上的扈從這時都已下馬,有一個人正要去攔住老人,不讓他走近皇上,可是李自成立刻揮退了這個貼身扈從,向老頭問道: “你對我有何話說?” 老頭趕快向幹雪地跪下去,磕了頭,擡起頭來說道:“皇上,請陛下不要灰心,趕快到湖廣招集大軍,戰勝胡人,返回長安!” 李自成一邊攙老頭起來一邊感動地說;“是的,我要回長安來的,我要回長安來的!” 老頭又說;“胡人不能夠占領秦、晉,望皇上莫看一時勝敗。
關中百姓都盼望皇上回來!” “可是我沒有使桑梓父老享一日太平之福。
” “雖說如此,可是百姓都認為等到陛下趕走了胡人,天下百姓必會有太平日子。
” “唉,但願朕不再辜負關中父老的這一片好心好意!” 老頭又大膽地望了皇上一眼,分明還要說什麼話,但沒有說出口來。
李自成看見他要跪下叩頭辭行,趕快揮手阻止,說道: “現在不用講君臣之禮,你快出城走吧!” 李自成望着老頭在家人的照料下向南門走去,邊走邊用袖子揩淚。
他忽然想起來剛才的那位老婆婆,趕快從街邊大踏步向前追去,扈從們牽着馬緊緊跟随。
追了兩箭之地,追上了那位老婆婆,攔住她說: “老大娘,你可是商州西鄉的人麼?” 老婆婆回答:“是的,皇上的記性真好!已經快滿六個年頭啦,聖上還能把我這個窮老婆子記在心!” “你怎麼來到了長安城中?” “唉,大劫之年,老百姓像遊魂一樣,到處逃荒。
長安城中有我一家至親,因此兩年前逃來這兒。
滿以為聖上一坐上金銮殿就天下太平了,誰知如今又要逃難!” “你的小兒子華來兒已經長大了,怎麼沒跟你一起出城?” 老婆婆硬咽說:“皇上,他已經為咱們大順朝盡忠啦!” 李自成猛一驚:“啊!” “去年在山海關盡忠了!” 李自成歎了口氣,命一扈從掏出五兩銀子送給老婆婆。
老婆婆命一家人趕快謝恩,她自己也艱難地跪下去,傷心嗚咽。
李自成說道: “日後趕走了胡人,凡是大順朝陣亡的将士,朕都從優撫恤。
你們快走吧,快出城吧!” www.tianyashukU.com盡管十五日這一天又逃走了兩三萬人,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逃走了。
長安城中仍有很多窮家小戶,生計困難,在鄉下沒有親故,實在無處可逃,也有的因家有親人患病或年老體弱、欲逃不能,總之有不少人家不得不留在長安城内,聽天由命。
大順軍的主力部隊攜帶眷屬和辎重已經陸續走了兩天,李自成同澤侯田見秀卻不急着走,為的是照料大順軍全軍撤退和長安百姓們出城逃難。
他明白,如今士氣十分不振,他如果先走,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軍心就會徹底瓦解。
因此他甯可冒些風險,也必須留在後邊。
由于他和田見秀的留下,穩定了軍心民心,所以盡管長安城中謠言很多,不斷哄傳滿洲人的先頭部隊已經到了什麼地方,如何殘暴等等,但是城内秩序始終很好,沒發生搶劫事件。
正月十六日,李自成知道滿洲兵來到長安還有兩天路程,便率領數千親軍向藍田方向出發了。
他留下田見秀和大約一萬人馬殿後,晚他一天撤走,以便安排尚未出城的長安百姓盡可能出城逃難。
田見秀将他送過灞橋,看見皇上的神色愁慘,他自己也深感大勢已去,沒有指望,但還不得不對自成勸解說: “請皇上務必寬心。
隻要到湖廣站穩腳步,收拾江山不難。
” 李自成屏退左右,歎了口氣小聲說:“唉,玉峰,前年十月,我們不放一箭,不動一刀,進入長安,士民放着鞭炮,夾道歡迎,不料竟有今日!關中父老原來都盼望我早日登極,建立統一大業,使天下蒼生得享太平之福。
今日落得這樣結果,使我無面目再見關中父老。
奈何!奈何!” “自古勝敗乃兵家常事。
今日仍然是勝負未決,陛下何必如此灰心!雖然從去年四月至今,我軍接連失利,可是剩下的多是陝西子弟,忠于皇上,也較精銳,遠非烏合之衆。
随皇上去湖廣的尚有十幾萬人。
皇後去西邊迎接從榆林撤退的數萬人馬,加上從甘、固、甯夏、西甯、臨洮等地召集到的駐軍,合起來也在十萬人以上,再加上漢中、安康一帶駐軍,将是一支不小的勁旅,與陛下會師湖廣……” 李自成不等他說完,搖搖頭,憂慮地說:“誰曉得皇後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