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的結果如何!倘若敵酋多铎到長安後派一騎兵向西猛追,不惟皇後從西北收兵南下之謀會成為泡影,說不定連她自身都有很大兇險。

    她走後,朕一直放心不下。

    ” 田見秀雖然對皇後的安危抱有同感,但是他不能不安慰說:“皇後智謀出衆,又素為大順将士們忠心擁戴,必能逢兇化吉,縱有追兵在後,也會平安無事。

    何況補之和一功兩将軍接到陛下密谕之後,必能趕快從榆林突圍,星夜趕至指定地方與皇後會師。

    不過十幾天時間,皇後的身邊就有數萬之衆了。

    ” “可是,倘若圍攻榆林的敵酋阿濟格窮追不放,使一功和補之無法到達指定地方與皇後會師,豈不糟了?” “不。

    陛下太過慮了。

    我大順堅守榆林之師,頗為精悍,一功和補之又是兩員名将,必能利用三邊險要地形阻擋追兵。

    豈能使敵人長驅前進,如入無人之境?” 李自成的心情很亂,幾乎是茫然無計。

    稍停片刻,他又望着田見秀囑咐說:“我們原想着有黃河與潼關之險,榆林又是用兵重鎮,可以憑借地利人和,固守陝西,等待局勢變化,所以不管陝西百姓多苦,在各州縣強迫征糧。

    甯招民怨,不缺軍饷……” 田見秀說:“是的,陛下,我們建都長安之後,關中父老并沒有得到好處,反而日子更苦了。

    ” 李自成知道田見秀本來與李岩一樣,不贊成他急于去攻破北京,擔心有意外挫折,退不能守。

    當時他輕視田見秀過于瞻前顧後,持重有餘而進取之心不足。

    如今他猛然想起來當時田見秀和李岩的意見,悔恨交集。

    然而他此刻更覺心中難受的是想着對不起關中百姓,甚至是無面目再見家鄉父老,不覺歎一口氣,聲音打戰地接着說: “玉峰,陝西父老都期待我坐穩江山,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我也是這樣想的。

    後來在山海關戰事失利,退出北京,又失去山西,我還想固守陝西,等待時機反攻。

    唉,不料到我們大順的國運竟然如此不濟:黃河不能守,潼關不能守,延安和榆林也不能守,如今連京城也丢給胡人!長安存的糧食,能夠帶走的都帶了,餘下的還有很多。

    怎麼辦呢?玉峰,你明天下午務必退出長安,從七盤嶺這條路追趕大軍。

    你臨退出長安時,再帶走一部分糧食,其餘的,放火燒掉,不要留給敵人!……玉峰,這是一件大事!” “臣遵旨!此是大事,決不敢誤!” 李自成又擡頭向長安的方向望一眼,不再說一句話,勒轉馬頭,将鞭一揚,在一大群扈從親兵親将的簇擁中往七盤嶺的方向奔去。

     大順軍走藍田向商州撤退。

    當走過七盤嶺時,因為山高路險,積雪很深,風大天寒,許多婦女和老弱沒有馬騎,有的凍死在山上,有的滾落懸崖。

    李自成追上大軍,親眼看見這種情形,十分痛心。

    全軍的士氣比退出長安時更壞了。

    有的将士因翻過七盤嶺時失去了親人,忍不住一邊走一邊哭泣,還說些怨天怨地的話。

    幸而牛金星和宋獻策一直在部隊中間,分派一些将領抽出上千匹騾馬,專力救助那些特别困難的眷屬,尋找在路上失散和失蹤的人。

    李自成和他的七千名禦營親軍全部下了戰馬,步行在山路上,用他們的馬匹救助别人。

    李自成的這種行為,凡是看到的将士和眷屬都深受感動。

    人們說: “自古以來,哪有這樣好的皇上!” 下了七盤嶺以後,已經黃昏。

    李自成被吳汝義帶進一個背風的小小的山村休息,禦營親軍在周圍搭起了帳篷,燃起了火堆。

    軍師宋獻策和丞相牛金星都來了。

    皇上免去了朝廷上君臣之禮,命他們陪着他烤火休息。

    退出長安已經三天,李自成第一次得到休息,臉色顯得十分憔悴,眼眶深陷,一雙眼睛也顯得格外大了。

     直到現在,李自成才完全明白,在關中和山西投順的衆多文臣,有的做了侍郎,有的做了尚書,退出長安後都逃跑了。

    原在湖廣投順的文臣如顧君恩和喻上猷,如今還留在軍中。

    當李自成明白這種情況以後,立刻命侍臣給喻上猷和顧君思各送去五百兩銀子,傳谕他們好生休息,不必前來謝恩。

    他意識到牛金星在有些事情上是有責任的,譬如對他的匆匆東征幽燕持慫恿态度,進了北京後沒有替他考慮到滿洲兵的進關,在錯殺李岩的事情上也沒有谏阻。

    但此刻看見牛金星并未逃走,在艱難的行軍路上幫他做了許多安定軍心的工作,便将暗中抱怨的情緒抛在一邊了。

    他望望十分辛苦的牛金星和來獻策,在心中歎息說: “唉,如今大順朝群臣星散,隻剩下這兩位股肱之臣!” 李自成很擔心目前士氣低落,不堪再戰,倘若滿洲兵從臨潼轉向南來,窮追不放,他的大順軍很可能一戰即潰,前途不堪設想。

    他神色憂愁地向牛、宋問道: “你們想想,滿洲人必然知我帶着人馬向商州奔去,多铎會不會隻派少數人馬進長安,他親率大軍對我窮追不放?” 宋獻策說:“請陛下放心,多铎最關心的是趕快進長安,絕不會向我窮追。

    ” “何以見得?” 宋獻策回答說:“崇祯年間,滿洲兵共有四次進入長城,每次都是攻城破寨,肆意擄掠,滿載而歸。

    可見夷狄之人,殺擄成性。

    今多铎知長安無兵防守,必将長驅攻占長安,盡掠子女玉帛。

    況長安原為陝西省會,今為我大順京城,攻占長安即是立了大功,可以向北京告捷。

    故臣以為,多铎必在西安一邊休兵,一邊飽掠,然後再議如何南追。

    ” 皇上問:“丞相如何看法?” 牛金星說:“軍師之見甚是。

    再說,滿洲兵作戰日久,也需休息。

    七盤嶺山路險惡,多铎害怕中計,必待雪化之後,探明我軍行蹤,方敢向我追趕。

    ” 李自成略感松了口氣,希望到了鄧州、襄陽一帶,有一個月休兵整頓,就有在湖廣立腳的機會了。

    想到目前的困難處境,他不覺歎道: “倘若上天佑我,能夠重振旗鼓,轉敗為勝,當不忘以前謀劃之失!” 宋獻策趕快說:“陛下聖明,能夠明察前車之鑒,重振旗鼓不難。

    ” 牛金星接着說:“臣吞為丞相,輔弼無方,緻有今日國都不守,主上蒙塵,實在罪該萬死。

    每次想到這裡,臣心中惶恐慚愧,深覺無地自容。

    ” 皇上說:“你這話不用說了。

    過去之失,都怪我謀慮不周,不聽林泉的話,後悔已遲。

    今後隻要我們君臣一心,共濟時艱,大順定不會亡。

    許多文臣,在朕一帆風順時為要做官,為要做大順開國時的從龍之臣,紛紛前來投順,争先恐後。

    看見我連遭挫折,國将不國,一個個溜走了。

    你們二人始終患難相随,忠心可感。

    日後國基穩固,我不會忘記今日之事!” 皇上情緒激動,不覺眼圈發紅。

    牛、宋見此情形,深受感動,也不禁低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