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去,暗暗灑淚。

    停了片刻,李自成接着說道: “你們不知,眼下有兩件事我很擔心:一是皇後的行蹤倘若被敵人知道,輕騎追趕,如何是好?此事朕十分放心不下。

    二是澤侯倘若從長安退出稍遲,滿洲兵截斷灞橋,他率領的一萬将士就沒法同我們的大軍會師了。

    ” 宋獻策說:“皇後英明多智,必不會落入敵人之手。

    至于澤侯,戎馬半生,娴于韬略,且深受将士愛戴,縱然在灞橋遇到敵人,必能繞道别處,來找陛下。

    請陛下處此軍心驚慌時刻,一切事應當坦然處之,不必過分擔憂,憂形于外,徒使将土滋生疑懼。

    ” 李自成點點頭,不再言語。

     正如宋獻策所料,清兵果然直驅長安,不曾向南追趕,所以大順軍在十分狼狽之後,能夠在商州城郊停下來休息數日。

    高皇後仍無一點音信,可是田見秀率領一萬人馬趕到了。

     李自成将商州城内的州衙門作為行宮,将州衡的大堂作為正殿。

    三四天後,得到禀報,知道田見秀全師退出長安,正在向商州趕來,尚有一日路程。

    李自成心中大喜,命吳汝義和張鼐前去迎接。

    田見秀将部隊留在後邊,随吳汝義與張鼐快馬趕來。

    李自成正在正殿中與群臣議事,立刻傳見。

    田見秀向他行了叩頭禮之後,他命回趕快坐下,問道: “澤侯,你沒有遇到滿洲兵麼?” 田站起來回答;“啟奏皇上,胡人于十八日下午進城,臣于上午從長安退出,約摸在巳時以前就全軍過了灞橋,轉向藍田路上,所以不曾與胡人相遇。

    ” “噢,你是一直到十八日早晨才從長安退出的。

    可聽到皇後的音信麼?” “一點兒沒有聽說。

    ” “長安城中可有人在背後談論皇後的行蹤麼?” “百姓中已有謠言,說皇後沒有同陛下一道,是在十三日夜間單獨往西去了。

    ” 李自成的心中一驚,不覺暗暗地說:“皇後險了!”随即他又問道: “留在長安的軍糧你都燒光了麼?” “臣未燒光。

    ” 李自成又一驚,問道:“為何不統統燒掉?” 田見秀分明在思想上早有準備,躬身回答:“為着長安城中的貧苦百姓,臣未遵旨燒糧,請治臣以該死之罪!” 李自成瞪大眼睛,怒視澤侯,說道:“你瘋了?你說的什麼?在這樣幹系重大的事情上你如何敢擅作主張,違背我離開長安時一再對你叮囑的話?你是朕的心腹舊臣,長安事完全交你處分,十分信任于你,為什麼竟敢如此大膽抗旨,将衆多軍糧留給敵人?你說!快說!” 田見秀趕快跪下,低頭不語。

    自從李岩兄弟被殺之後,他已經從許多事情上看清楚大順皇帝因為兵敗國危,變得暴躁多疑。

    但是他并不為自己分辯,隻等候對他從嚴治罪。

    李自成看見田既不做聲,也不惶恐,更加惱火,大聲說道: “你是怎麼了?難道你鐵了心抗旨到底,以為你同我共過多年患難,立過汗馬功勞,國法可以不管你麼?” 田見秀終于擡起頭來。

    坐在左邊的牛金星、宋獻策、喻上猷、顧君恩,坐在右邊的劉宗敏、袁宗第、劉芳亮、郝搖旗、劉體純、張鼐和吳汝義等文臣武将,都看清楚田見秀的那久經風霜的、在武将群中顯得特别善良和敦厚的面孔上仍然保持着鎮靜,隻是花白的胡須有點兒顫抖。

    宋獻策已經猜想到田見秀不肯燒糧食的原因,私下頗為同情。

    他決定一旦皇上要斬田見秀,他就趕快跪下求情,并使眼色要牛金星也替澤侯求情。

    他又悄悄地望了皇上一眼,看見皇上的臉色鐵青,神情十分嚴峻,眼睛裡充滿忿怒,露出殺機。

    他的心涼了半截,輕輕用肘彎碰了牛金星一下。

    牛金星明白了他的意思,回給他一個同意的眼色。

     全場人都看見皇上的忿怒,都意識到老将田見秀犯了大罪,馬上會大禍臨頭,但是沒有誰敢做聲,都在屏息等候。

    作為行宮正殿的州衙大堂上好像密雲不雨,顯出可怕的肅靜。

     突然,李自成将“禦案”一拍,厲聲問道:“田見秀!你究竟為什麼不肯遵旨行事,将軍糧留給敵人?快說!我等你說清楚以後再将你斬首!” 田見秀又伏地叩頭,然後回奏道:“臣明知不遵旨燒去軍糧,罪無可道,可是遵旨燒糧,臣心實在不忍。

    長安平民無力逃跑的尚有兩三萬人,另有一兩萬人隻是逃出城外,無處可去,隻在近郊躲避。

    當留在城中的百姓聽說我軍都将撤走,不能帶走的糧食将要放火燒掉,便在天色黎明時成群結隊地來到糧倉外邊,将糧倉大院圍得水洩不通,哀求将糧食分給百姓救命。

    臣得守護糧倉的遊擊将軍田成禀報,趕快親自騎馬前往察看,勸谕百姓散去,說聖上有旨,這糧食必須燒掉,以免落入敵手。

    衆百姓起初是跪在雪地上向臣哀求,繼而向巨痛哭。

    臣見百姓們滿面菜色,十分可憐,答應了百姓們的懇求。

    為怕衆百姓在紛亂中踏傷老弱,又派了五百将士,維持秩序,按人按戶發放糧食。

    到了前半晌,那躲避在近郊的百姓們聽到消息,都回城了,請求發放糧食。

    直到滿洲兵到了臨潼,城中窮百姓仍在分糧。

    臣下令趕快放火,但老百姓拚死圍着糧倉,不讓放火。

    臣又一次騎馬趕到,一面勸谕百姓,一面下令放火。

    可是老百姓有的堵住糧倉的院落大門,有的跪在地上,阻止臣和親兵們不能向前,成百上千的老百姓,驅趕不散,求臣救命,哭聲震天。

    百姓哭,臣也哭。

    可憐長安和關中父老……” 田見秀忽然說不下去,熱淚奔流。

    李自成沒有做聲,他的面前仿佛出現了伏地哀求的百姓影子,又仿佛聽見了成百上千的百姓的震天哭聲。

    他向群臣掃了一眼,看見大家都很感動,有的噙着眼淚。

     “陝西是我們桑梓之地,”田見秀接着說,“我朝定都長安,卻沒有使長安和關中百姓享一天太平之福,所以臣對着饑餓百姓,不能不哭。

    後來,有十來個父老被推舉出,向臣擔保:當胡人過了灞橋往西,由老百姓自己放火,燒了糧倉,決不使糧食落入敵人之手。

    臣無可奈何,便隻好暫不燒糧,趕快将人馬撤出長安。

    後來聽說,胡人到了灞橋以後,派了一千精銳騎兵,疾馳人長安,殺了十幾個正在放火的百姓,滅了火勢。

    臣要奏明的事情原委,就是這樣。

    臣違抗聖旨,未燒糧食,罪該萬死。

    處此軍心渙散、紀律懈怠時候,請皇上趕快殺臣,以振軍律。

    臣來看皇上,明知罪重,縱然斬首,也将歡樂歸陰,決不求皇上降恩寬恕。

    ”說畢,他從腰間取出來用黃緞包着的澤侯金印,膝行向前,将金印奉置“禦案”,伏地等候發落。

     李自成對如何處分田見秀,一時沒了主意。

    雖然他深恨田見秀違旨,贻誤軍國大事,但是他也理解田見秀當時面對着長安饑民的心情。

    他想借此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