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馬拉進終南山中,等朕的氣消了以後,再來見我。
你不肯,說朕正需要人馬,拱衛京城的人馬比較精銳,你必須将這支人馬交還給朕,不問你自己吉兇。
單你這個忠心,朕還有什麼話說?不能怪你不燒糧,隻應該怪朕自己不該将燒糧的事交付你辦,你是個有菩薩心腸的人!” 宋獻策想使空氣輕松一些,也笑着說:“玉峰畢竟是陛下的忠臣,明知會受陛下治罪,還是趕快回來。
” 田見秀向宋獻策笑着說:“除非回到陛下身邊,我能到哪兒去?現在還不是我躲到終南山當和尚的時候!” 李自成問:“你日後還要出家麼?” 田見秀回答說:“崇祯十二年在興山境内,有一天往白羊山寨張敬軒的營中赴宴,半路上遇到一座古寺,停下來閑看風景,那時陛下已經答應臣日後出家了。
” “啊?”李自成愣了片刻,忽然笑道:“你還記得!” “臣記得很清楚,日後出家也算是欽準出家。
” 屋裡的空氣活潑了,李自成心上的愁雲散去了。
他又笑着問: “你倘若日後出家,打算用什麼法名?” “臣表字玉峰,就自号玉和尚,不必另起法名。
” 宋獻策說:“玉和尚這三個字倒有趣,隻是不像是佛門法号。
” 李自成也說:“是的,不像和尚名字。
” 田見秀說:“臣縱然能遂平生之願,出家為僧,也不會忘記陛下。
到那時,我索性自稱欽準出家玉和尚。
” 宋獻策搖頭說:“不妥,不妥。
更不像和尚法名了。
” 李自成哈哈大笑,随即說道:“不談了,不談了。
我們君臣間談笑風生,已經許久沒有了。
你們去休息吧,明日一早我們就要啟程了。
” 宋獻策和田見秀叩頭辭出,李自成帶着略微輕松的心情就寝了。
但是他很快又心思沉重起來,披衣下床,想到皇後的下落不明,想到滿洲兵即将來争奪荊、襄,他深深悔恨自己失計,對前途感到絕望,頹然向椅子上坐下去,仰望屋梁,心中歎道: “天乎!天乎!茫茫中國,竟沒有我大順朝立足之地!” 李自成到了襄陽以後,以襄王府作為行宮,當日就召集一部分最親信的文武重臣開禦前會議,讨論應付滿洲兵南下之策。
讨論半天,吃過晚飯又讨論,直到深夜,竟沒有一個人能想出一條妙計,都看見士氣低落,各地老百姓又不與大順一心,差不多敗局已定。
加上沒有大炮,想固守襄陽也不可能。
在沒有辦法之中,決定立刻差王四夫婦攜帶一大批貴重禮物和李自成的一封書信,前往武昌,勸說左良玉與大順聯兵抗滿。
當天夜間李自成就宣召王四夫婦進宮,将這緊急使命對他們說明,要他們連夜準備,明日一早動身,路上不可耽誤,越快越好,并說應帶去的諸色禮物都由宮中準備,不用他們操心。
左夢梅多年沒有見到養父,養母又早已死在河南,得到這機會自然是喜出望外。
王四想着大順軍已經打了敗仗,料想他此去未必能說動左良玉,也許不能夠平安回來。
但他是孩兒兵出身的将領,對大順皇帝有無限忠心,甯肯死在左營也不會皺皺眉頭。
他沒有将他對這一差事的擔心在神色上流露絲毫,臉上反而顯出高興的神色,對皇上奏道: “臣妻左氏,一向思念養父之恩,不能歸甯,常常夢見養父。
陛下派臣夫妻前去武昌辦事,臣夫妻不但會盡忠效力,也将深感聖恩。
” 皇上望着左夢梅說:“左小姐,你到了武昌,見了你的父帥和兄長夢庚将軍,一定要代朕傳言:如今胡人勢強,朕與左帥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況且胡人志在滅我中國,并非隻與朕一人為敵。
胡人若打敗了朕,下一個被消滅的就是左帥。
當今急務是左帥與我聯兵作戰,共救中國。
目前朕手下有三十多萬精兵,皇後又招集了二十多萬精兵正在日夜趕路前來,不日可到湖廣會師。
倘若左帥不以中國為重,一味與朕為仇,我大順軍迫不得已,隻好先取武昌,再回師與胡人決戰。
為着救我中國,先來個兄弟相鬥,此是下策。
除非萬不得已,我決不對左帥再動幹戈。
朕的苦心,你一定要記住,傳給左帥知道!” 左夢梅回答說:“臣妾謹遵聖旨,不敢遺忘!” 第二天清早,天色剛亮,王四來宮中辭行。
李自成已經起床,對他小聲囑咐說: “小四兒,你是跟随我長大的孩子,我才将這樣差事交付于你。
不管成功與否,你都要趕快想辦法送回消息。
還有,你到左營,處處小心,一定要說我大順雖然暫時戰敗,兵力仍很強大,還有皇後率領的二十多萬人馬,都是精銳,不日即到湖廣。
去吧,盼望你平安回來!” 王四同左夢梅攜帶許多貴重禮物,挑選了二百騎兵跟随,向武昌星夜趕路。
李自成希望左良玉不要同他為敵,但又覺得毫無把握,在襄陽一面等待武昌消息,一面部署對抗從商州南來的滿洲兵。
奇怪的是,這一支從商州進人河南的滿洲兵并不是來追趕他的,竟然從内鄉境内往東,經南陽府城轉向東北,向許昌的方向去了。
到了三月初,又有一支滿洲兵從商州進人内鄉,人數很多,确實是追趕他的。
根據幾處探子禀報,李自成才明白滿洲朝廷去年秋天原來任命豫親王多鋒為定遠大将軍,專征江南;英親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将軍,專征陝西。
後來攝政王多爾衮因見大順的人馬仍然衆多,不可輕視,才臨時改變進兵方略,命多擇暫緩南征,從孟津渡黃河進攻潼關和西安。
如今多铎奉命将陝西交給了阿濟格,全軍分道出陝,自河南趨淮揚,從揚州下江南。
阿濟格奉了攝政王的嚴命,要對他窮追不放,直到将他消滅。
面對着這非常嚴重的新情況,李自成同親信文武們密商對付方略。
大家認為必須保全退人湖廣的兵力,決不浪戰,不死守一個地方與敵人硬拼,而應該将人馬退到從承天到長江邊上,随時可以退到長江以南。
為着容易退往長江以南,必須在荊州、沙市駐紮重兵,一則牽制敵人,二則保護長江暢通。
李自成下令駐守鄧州的人馬迅速退過襄江,隻留下兩千人稍事抵抗,又起到滞遲敵人的作用。
什麼人退往荊州,什麼人退往承天,都在這一次會議上決定了。
大将中劉芳亮和袁宗第退往荊州,文臣中牛金星、喻上猷和牛-同去,經營上遊。
李自成和劉宗敏率領大順軍主力退往鄂中,相機與左良玉聯合或奪取武昌。
當滿洲兵占領鄧州,繼續向襄、樊進兵時,襄陽的撤退計劃已經完成,隻留下幾千人守襄江南岸,掩護百姓出城,逃往南山。
牛-是襄陽府尹,最後退出,與牛金星從宜城一路退走。
李自成也同牛金星一起最後退出。
他回望襄陽城,然後東望襄江岸,感到前途茫茫,無限心酸……
你不肯,說朕正需要人馬,拱衛京城的人馬比較精銳,你必須将這支人馬交還給朕,不問你自己吉兇。
單你這個忠心,朕還有什麼話說?不能怪你不燒糧,隻應該怪朕自己不該将燒糧的事交付你辦,你是個有菩薩心腸的人!” 宋獻策想使空氣輕松一些,也笑着說:“玉峰畢竟是陛下的忠臣,明知會受陛下治罪,還是趕快回來。
” 田見秀向宋獻策笑着說:“除非回到陛下身邊,我能到哪兒去?現在還不是我躲到終南山當和尚的時候!” 李自成問:“你日後還要出家麼?” 田見秀回答說:“崇祯十二年在興山境内,有一天往白羊山寨張敬軒的營中赴宴,半路上遇到一座古寺,停下來閑看風景,那時陛下已經答應臣日後出家了。
” “啊?”李自成愣了片刻,忽然笑道:“你還記得!” “臣記得很清楚,日後出家也算是欽準出家。
” 屋裡的空氣活潑了,李自成心上的愁雲散去了。
他又笑着問: “你倘若日後出家,打算用什麼法名?” “臣表字玉峰,就自号玉和尚,不必另起法名。
” 宋獻策說:“玉和尚這三個字倒有趣,隻是不像是佛門法号。
” 李自成也說:“是的,不像和尚名字。
” 田見秀說:“臣縱然能遂平生之願,出家為僧,也不會忘記陛下。
到那時,我索性自稱欽準出家玉和尚。
” 宋獻策搖頭說:“不妥,不妥。
更不像和尚法名了。
” 李自成哈哈大笑,随即說道:“不談了,不談了。
我們君臣間談笑風生,已經許久沒有了。
你們去休息吧,明日一早我們就要啟程了。
” 宋獻策和田見秀叩頭辭出,李自成帶着略微輕松的心情就寝了。
但是他很快又心思沉重起來,披衣下床,想到皇後的下落不明,想到滿洲兵即将來争奪荊、襄,他深深悔恨自己失計,對前途感到絕望,頹然向椅子上坐下去,仰望屋梁,心中歎道: “天乎!天乎!茫茫中國,竟沒有我大順朝立足之地!” 李自成到了襄陽以後,以襄王府作為行宮,當日就召集一部分最親信的文武重臣開禦前會議,讨論應付滿洲兵南下之策。
讨論半天,吃過晚飯又讨論,直到深夜,竟沒有一個人能想出一條妙計,都看見士氣低落,各地老百姓又不與大順一心,差不多敗局已定。
加上沒有大炮,想固守襄陽也不可能。
在沒有辦法之中,決定立刻差王四夫婦攜帶一大批貴重禮物和李自成的一封書信,前往武昌,勸說左良玉與大順聯兵抗滿。
當天夜間李自成就宣召王四夫婦進宮,将這緊急使命對他們說明,要他們連夜準備,明日一早動身,路上不可耽誤,越快越好,并說應帶去的諸色禮物都由宮中準備,不用他們操心。
左夢梅多年沒有見到養父,養母又早已死在河南,得到這機會自然是喜出望外。
王四想着大順軍已經打了敗仗,料想他此去未必能說動左良玉,也許不能夠平安回來。
但他是孩兒兵出身的将領,對大順皇帝有無限忠心,甯肯死在左營也不會皺皺眉頭。
他沒有将他對這一差事的擔心在神色上流露絲毫,臉上反而顯出高興的神色,對皇上奏道: “臣妻左氏,一向思念養父之恩,不能歸甯,常常夢見養父。
陛下派臣夫妻前去武昌辦事,臣夫妻不但會盡忠效力,也将深感聖恩。
” 皇上望着左夢梅說:“左小姐,你到了武昌,見了你的父帥和兄長夢庚将軍,一定要代朕傳言:如今胡人勢強,朕與左帥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況且胡人志在滅我中國,并非隻與朕一人為敵。
胡人若打敗了朕,下一個被消滅的就是左帥。
當今急務是左帥與我聯兵作戰,共救中國。
目前朕手下有三十多萬精兵,皇後又招集了二十多萬精兵正在日夜趕路前來,不日可到湖廣會師。
倘若左帥不以中國為重,一味與朕為仇,我大順軍迫不得已,隻好先取武昌,再回師與胡人決戰。
為着救我中國,先來個兄弟相鬥,此是下策。
除非萬不得已,我決不對左帥再動幹戈。
朕的苦心,你一定要記住,傳給左帥知道!” 左夢梅回答說:“臣妾謹遵聖旨,不敢遺忘!” 第二天清早,天色剛亮,王四來宮中辭行。
李自成已經起床,對他小聲囑咐說: “小四兒,你是跟随我長大的孩子,我才将這樣差事交付于你。
不管成功與否,你都要趕快想辦法送回消息。
還有,你到左營,處處小心,一定要說我大順雖然暫時戰敗,兵力仍很強大,還有皇後率領的二十多萬人馬,都是精銳,不日即到湖廣。
去吧,盼望你平安回來!” 王四同左夢梅攜帶許多貴重禮物,挑選了二百騎兵跟随,向武昌星夜趕路。
李自成希望左良玉不要同他為敵,但又覺得毫無把握,在襄陽一面等待武昌消息,一面部署對抗從商州南來的滿洲兵。
奇怪的是,這一支從商州進人河南的滿洲兵并不是來追趕他的,竟然從内鄉境内往東,經南陽府城轉向東北,向許昌的方向去了。
到了三月初,又有一支滿洲兵從商州進人内鄉,人數很多,确實是追趕他的。
根據幾處探子禀報,李自成才明白滿洲朝廷去年秋天原來任命豫親王多鋒為定遠大将軍,專征江南;英親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将軍,專征陝西。
後來攝政王多爾衮因見大順的人馬仍然衆多,不可輕視,才臨時改變進兵方略,命多擇暫緩南征,從孟津渡黃河進攻潼關和西安。
如今多铎奉命将陝西交給了阿濟格,全軍分道出陝,自河南趨淮揚,從揚州下江南。
阿濟格奉了攝政王的嚴命,要對他窮追不放,直到将他消滅。
面對着這非常嚴重的新情況,李自成同親信文武們密商對付方略。
大家認為必須保全退人湖廣的兵力,決不浪戰,不死守一個地方與敵人硬拼,而應該将人馬退到從承天到長江邊上,随時可以退到長江以南。
為着容易退往長江以南,必須在荊州、沙市駐紮重兵,一則牽制敵人,二則保護長江暢通。
李自成下令駐守鄧州的人馬迅速退過襄江,隻留下兩千人稍事抵抗,又起到滞遲敵人的作用。
什麼人退往荊州,什麼人退往承天,都在這一次會議上決定了。
大将中劉芳亮和袁宗第退往荊州,文臣中牛金星、喻上猷和牛-同去,經營上遊。
李自成和劉宗敏率領大順軍主力退往鄂中,相機與左良玉聯合或奪取武昌。
當滿洲兵占領鄧州,繼續向襄、樊進兵時,襄陽的撤退計劃已經完成,隻留下幾千人守襄江南岸,掩護百姓出城,逃往南山。
牛-是襄陽府尹,最後退出,與牛金星從宜城一路退走。
李自成也同牛金星一起最後退出。
他回望襄陽城,然後東望襄江岸,感到前途茫茫,無限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