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隻怕萬一有誰不慎,無意中說出皇後的行蹤,不惟皇後難保安全,也會壞了皇後此行的大事。
” 皇後說道:“崇祯十一年冬天,在潼關南原戰敗突圍的時候,我同皇上分手,敵人尚且不奈我何。
今日滿洲人和吳三桂,又能将我奈何!” 獻策說:“今日情勢與數年前完全不同。
娘娘此去,身邊兵微将寡。
大約十多天後,才能有數萬得力人馬趕到娘娘身邊,倘若在十天之内洩露了皇後行蹤,敵人隻用三五千精騎窮追不舍,不惟皇後一身安危可優,所圖謀的大事業也将壞了。
” 皇後默然,心頭更加沉重。
宋獻策從懷中取出一個封套,從裡邊抽出一張紙,攤在桌上。
皇後一看,原來是一張草草畫成的地圖,心中開始明白。
宋獻策指着地圖,小聲解釋。
原來這一張地圖,标出了許多地名,什麼地方有什麼将領,現在手頭有多少人馬,都寫在上邊。
宋獻策說:“如今主要是靠一功和補之兩位将軍,靠他們從榆林撤回的人馬,另外從此往西往南,許多地方都還有駐防的人馬。
有些地方三千五千,有些地方一千兩千,也有隻剩下幾百人的。
我已經分頭派人星夜傳皇上密旨,火速向兩個地方收攏。
一個地方,”說到這裡,宋獻策用指頭在圖上指一指,“是皇後要去的地方。
皇後到了這裡,不要聲張,不要當地文臣武将恭迎,秘密地住下來,等候補之和一功的大軍來到。
估計半月之後,人馬可以有六七萬。
然後皇後從這一條路往這裡走。
到了這裡,離漢中已經不遠了,另外一批人馬分散在挑州、天水各處,都會奉命到這裡同娘娘的人馬會合。
如今賀珍駐守漢中,張獻忠派一支人馬同他打了一仗。
他把張獻忠的人馬打跑了。
皇後到了漢中,就把賀珍的人馬也帶在身邊,把糧食多收集一些,然後就往湖廣。
千萬要機密,不使胡人知道消息,也不要同張敬軒糾纏。
到湖廣同皇上會師是最緊要的一件事。
” 皇後指着地圖說:“從漢中、保康往湖廣去,不是有王光恩兄弟的人馬在鄖陽一帶擋住了路麼?除非把他們打敗,否則如何能夠同皇上會師?” 宋獻策低聲說:“臣正要說出這以後怎麼走法。
千萬不能走鄖陽這條路,不能同王光恩兄弟作戰,那樣一則會耽誤時間,二則會損傷我們的人馬。
萬一在鄖陽一帶糾纏起來,就會壞了大事。
請皇後看,從這裡有一條路,走太平縣……” 皇後吃了一驚,說:“張敬軒在瑪瑙山吃過一次敗仗,不是在太平縣附近嗎?” 宋獻策點頭說:“是的,這裡是太平縣,這裡是瑪瑙山。
可是如今這裡既沒有明朝人馬,也沒有張敬軒的人馬,請娘娘從這裡進川,然後走這條線,到這,再到這,從這裡出川,就到了湖廣。
” 皇後問道:“倘若我收集到了衆多人馬,按這條路走,到了湖廣,與皇上在何處會師?” 宋獻策說:“現在很難說定,反正是要在湖廣某地。
” 皇後心中一驚,又問:“皇上前去湖廣到底能帶去多少人馬?” 宋獻策說:“原來守潼關的不過十來萬人,除了給馬世耀留下數千,全都回到長安,加上長安守軍,合起來大概有十二三萬。
” 皇後說道:“從商州出武關,經過南陽府的内鄉、鄧州,再到襄陽府,人了湖廣。
這些府、州、縣原是熟地方,從前百姓多麼擁戴皇上,稱他是救星、救命恩人。
如今胡人人關,要滅亡中國,能不能沿途号召百姓,重新集合成一支大軍?” 宋獻策搖頭說:“如今百姓離心,恐怕很難。
” “既然不能号召百姓,如何能在湖廣立足?” “目前趕快離開長安要緊,能否在湖廣立住腳跟,到襄陽後看情況再說。
” 皇後悲憤地說:“從前你們隻看見打仗,隻求軍事上步步勝利,并沒有想到老百姓亂久思治,盼望過溫飽的日子,你們隻一心想着勝利,卻沒有想到,萬一受到挫折怎麼辦。
自古用兵,要做到能進能退,能攻能守,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李公子建議據宛洛以争中原,據中原以争天下,那意見多好,就是不聽!唉,掏錢難買後悔藥,如今隻落得個天子蒙塵,君臣無計!” 宋獻策趕快跪下說:“臣身為軍師,辜負了國恩,萬死不足塞責。
” 皇後說:“國家到此地步,京城不能守,天子要出走,不能說全是你做軍師的責任。
皇上從北京回來以後,脾氣大變,十分焦躁,容易暴怒,所以我沒有抱怨他一句話,總是幫助他想主意,指望能夠挽救敗局。
可是以陝西一省之力實在無法支撐危局,所以敗局也就未能挽回。
當時如果聽一聽李岩的話,每占領一個地方,就趕快設官理民,撫輯流亡,獎勵農桑,豈不很容易站住腳跟?百姓苦了多年,隻要使他們有一天好日子過,誰不感恩戴德?當日急着占領北京,好像隻有在北京登極才算數。
難道在長安登極就不一樣麼?我雖然讀書少,可是我知道漢、唐君主就是在長安登極的!倘若你們一班做大臣的,有學問的,像牛金星那樣當朝首相,都敢谏淨,皇上不急着去北京,先将河南、陝西、山西、湖廣、山東各地治理出一個眉目,然後派兵去占領北京,再下江南,豈不是可攻可守,立于不敗之地?唉,軍師呀!如今我大順國的土地在哪裡?人民在哪裡?在哪裡呀,你回答我的話!”她不禁以袖掩面,小聲痛哭。
宋獻策趕快說:“請皇後寬心,如今隻是一時間國步艱難,必将否極泰來,重整江山。
” 皇後揩去眼淚,憤憤地說:“軍師,我從來沒有像這樣當面責備過你。
今晚我同你君臣離别,各奔東西,再見很難,所以我忍耐不住對你說了這麼多氣憤的話,但望你繼續給皇上盡忠竭力,做一名好軍師。
不管遇到千難萬險,你不要離開皇上左右。
” 宋獻策流出熱淚,聲音打戰地說:“除非臣死于敵人之手,決不會離開皇上。
” 皇後說道:“皇上從山海關戰敗,退出北京之後,有許多事做得不好,章法已經亂了。
如今悔之已晚。
倘若你們能夠在湖廣站住腳步,千萬不能再走從前的老路,不能再做那種隻打仗不管百姓的錯事!” 宋獻策說:“今後倘若能在湖廣站住腳步,當然一定不再像以前那樣。
” 皇後說:“既然你這麼說了,我再明白說吧。
獻策,以後每到一個地方,站住了腳步,千萬不要忘記小百姓最關心的頭等大事是吃飯穿衣,生兒育女。
連老馬夫王長順都知道如今百姓怕繼續亂下去。
已經亂了多年,到處死亡流離,人心是亂久思治。
尚神仙也是這麼說。
隻是他們一個是太醫,一個是掌牧馬的官兒,不在其位,不敢妄言。
你們做丞相的、做軍師的是皇上的股肱大臣,為什麼不向皇上進言?獻策,國亡家破,我身為大順皇後,随時準備為國殉節,以後能不能再見到你,隻有老天爺知道。
我再叮咛一句話:倘若清兵不窮追,咱大順軍到湖廣能夠立腳,喘息喘息,你們千萬要想着幫助老百姓過一天好日子,讓老百姓有些盼頭。
獻策,我的話你要記住!”說畢,想着今夜一别,生死難說,猛然淚如泉湧,泣不成聲。
宋獻策也深為感動,哽咽說:“請娘娘寬心。
隻要我軍能固守荊襄,大局尚有可為。
皇後适才口谕,臣一生銘記在心!” 停了片刻,高桂英止住嗚咽,揩去熱淚,接着說道:“我還要囑咐一條:每逢皇上因為事不遂心,對臣不能容忍時候,你要多多直言苦谏。
比如說吧,殺李岩大不應該……” 宋獻策趕快說:“當時臣已經回到長安,不在平陽。
” 皇後說:“是的,我知道你不在平陽,這件事丞
” 皇後說道:“崇祯十一年冬天,在潼關南原戰敗突圍的時候,我同皇上分手,敵人尚且不奈我何。
今日滿洲人和吳三桂,又能将我奈何!” 獻策說:“今日情勢與數年前完全不同。
娘娘此去,身邊兵微将寡。
大約十多天後,才能有數萬得力人馬趕到娘娘身邊,倘若在十天之内洩露了皇後行蹤,敵人隻用三五千精騎窮追不舍,不惟皇後一身安危可優,所圖謀的大事業也将壞了。
” 皇後默然,心頭更加沉重。
宋獻策從懷中取出一個封套,從裡邊抽出一張紙,攤在桌上。
皇後一看,原來是一張草草畫成的地圖,心中開始明白。
宋獻策指着地圖,小聲解釋。
原來這一張地圖,标出了許多地名,什麼地方有什麼将領,現在手頭有多少人馬,都寫在上邊。
宋獻策說:“如今主要是靠一功和補之兩位将軍,靠他們從榆林撤回的人馬,另外從此往西往南,許多地方都還有駐防的人馬。
有些地方三千五千,有些地方一千兩千,也有隻剩下幾百人的。
我已經分頭派人星夜傳皇上密旨,火速向兩個地方收攏。
一個地方,”說到這裡,宋獻策用指頭在圖上指一指,“是皇後要去的地方。
皇後到了這裡,不要聲張,不要當地文臣武将恭迎,秘密地住下來,等候補之和一功的大軍來到。
估計半月之後,人馬可以有六七萬。
然後皇後從這一條路往這裡走。
到了這裡,離漢中已經不遠了,另外一批人馬分散在挑州、天水各處,都會奉命到這裡同娘娘的人馬會合。
如今賀珍駐守漢中,張獻忠派一支人馬同他打了一仗。
他把張獻忠的人馬打跑了。
皇後到了漢中,就把賀珍的人馬也帶在身邊,把糧食多收集一些,然後就往湖廣。
千萬要機密,不使胡人知道消息,也不要同張敬軒糾纏。
到湖廣同皇上會師是最緊要的一件事。
” 皇後指着地圖說:“從漢中、保康往湖廣去,不是有王光恩兄弟的人馬在鄖陽一帶擋住了路麼?除非把他們打敗,否則如何能夠同皇上會師?” 宋獻策低聲說:“臣正要說出這以後怎麼走法。
千萬不能走鄖陽這條路,不能同王光恩兄弟作戰,那樣一則會耽誤時間,二則會損傷我們的人馬。
萬一在鄖陽一帶糾纏起來,就會壞了大事。
請皇後看,從這裡有一條路,走太平縣……” 皇後吃了一驚,說:“張敬軒在瑪瑙山吃過一次敗仗,不是在太平縣附近嗎?” 宋獻策點頭說:“是的,這裡是太平縣,這裡是瑪瑙山。
可是如今這裡既沒有明朝人馬,也沒有張敬軒的人馬,請娘娘從這裡進川,然後走這條線,到這,再到這,從這裡出川,就到了湖廣。
” 皇後問道:“倘若我收集到了衆多人馬,按這條路走,到了湖廣,與皇上在何處會師?” 宋獻策說:“現在很難說定,反正是要在湖廣某地。
” 皇後心中一驚,又問:“皇上前去湖廣到底能帶去多少人馬?” 宋獻策說:“原來守潼關的不過十來萬人,除了給馬世耀留下數千,全都回到長安,加上長安守軍,合起來大概有十二三萬。
” 皇後說道:“從商州出武關,經過南陽府的内鄉、鄧州,再到襄陽府,人了湖廣。
這些府、州、縣原是熟地方,從前百姓多麼擁戴皇上,稱他是救星、救命恩人。
如今胡人人關,要滅亡中國,能不能沿途号召百姓,重新集合成一支大軍?” 宋獻策搖頭說:“如今百姓離心,恐怕很難。
” “既然不能号召百姓,如何能在湖廣立足?” “目前趕快離開長安要緊,能否在湖廣立住腳跟,到襄陽後看情況再說。
” 皇後悲憤地說:“從前你們隻看見打仗,隻求軍事上步步勝利,并沒有想到老百姓亂久思治,盼望過溫飽的日子,你們隻一心想着勝利,卻沒有想到,萬一受到挫折怎麼辦。
自古用兵,要做到能進能退,能攻能守,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李公子建議據宛洛以争中原,據中原以争天下,那意見多好,就是不聽!唉,掏錢難買後悔藥,如今隻落得個天子蒙塵,君臣無計!” 宋獻策趕快跪下說:“臣身為軍師,辜負了國恩,萬死不足塞責。
” 皇後說:“國家到此地步,京城不能守,天子要出走,不能說全是你做軍師的責任。
皇上從北京回來以後,脾氣大變,十分焦躁,容易暴怒,所以我沒有抱怨他一句話,總是幫助他想主意,指望能夠挽救敗局。
可是以陝西一省之力實在無法支撐危局,所以敗局也就未能挽回。
當時如果聽一聽李岩的話,每占領一個地方,就趕快設官理民,撫輯流亡,獎勵農桑,豈不很容易站住腳跟?百姓苦了多年,隻要使他們有一天好日子過,誰不感恩戴德?當日急着占領北京,好像隻有在北京登極才算數。
難道在長安登極就不一樣麼?我雖然讀書少,可是我知道漢、唐君主就是在長安登極的!倘若你們一班做大臣的,有學問的,像牛金星那樣當朝首相,都敢谏淨,皇上不急着去北京,先将河南、陝西、山西、湖廣、山東各地治理出一個眉目,然後派兵去占領北京,再下江南,豈不是可攻可守,立于不敗之地?唉,軍師呀!如今我大順國的土地在哪裡?人民在哪裡?在哪裡呀,你回答我的話!”她不禁以袖掩面,小聲痛哭。
宋獻策趕快說:“請皇後寬心,如今隻是一時間國步艱難,必将否極泰來,重整江山。
” 皇後揩去眼淚,憤憤地說:“軍師,我從來沒有像這樣當面責備過你。
今晚我同你君臣離别,各奔東西,再見很難,所以我忍耐不住對你說了這麼多氣憤的話,但望你繼續給皇上盡忠竭力,做一名好軍師。
不管遇到千難萬險,你不要離開皇上左右。
” 宋獻策流出熱淚,聲音打戰地說:“除非臣死于敵人之手,決不會離開皇上。
” 皇後說道:“皇上從山海關戰敗,退出北京之後,有許多事做得不好,章法已經亂了。
如今悔之已晚。
倘若你們能夠在湖廣站住腳步,千萬不能再走從前的老路,不能再做那種隻打仗不管百姓的錯事!” 宋獻策說:“今後倘若能在湖廣站住腳步,當然一定不再像以前那樣。
” 皇後說:“既然你這麼說了,我再明白說吧。
獻策,以後每到一個地方,站住了腳步,千萬不要忘記小百姓最關心的頭等大事是吃飯穿衣,生兒育女。
連老馬夫王長順都知道如今百姓怕繼續亂下去。
已經亂了多年,到處死亡流離,人心是亂久思治。
尚神仙也是這麼說。
隻是他們一個是太醫,一個是掌牧馬的官兒,不在其位,不敢妄言。
你們做丞相的、做軍師的是皇上的股肱大臣,為什麼不向皇上進言?獻策,國亡家破,我身為大順皇後,随時準備為國殉節,以後能不能再見到你,隻有老天爺知道。
我再叮咛一句話:倘若清兵不窮追,咱大順軍到湖廣能夠立腳,喘息喘息,你們千萬要想着幫助老百姓過一天好日子,讓老百姓有些盼頭。
獻策,我的話你要記住!”說畢,想着今夜一别,生死難說,猛然淚如泉湧,泣不成聲。
宋獻策也深為感動,哽咽說:“請娘娘寬心。
隻要我軍能固守荊襄,大局尚有可為。
皇後适才口谕,臣一生銘記在心!” 停了片刻,高桂英止住嗚咽,揩去熱淚,接着說道:“我還要囑咐一條:每逢皇上因為事不遂心,對臣不能容忍時候,你要多多直言苦谏。
比如說吧,殺李岩大不應該……” 宋獻策趕快說:“當時臣已經回到長安,不在平陽。
” 皇後說:“是的,我知道你不在平陽,這件事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