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皇上說要張鼐夫婦跟随我去,我一百個不同意。

    皇上往湖廣去,前有左良玉攔路,後有滿洲人和吳三桂的大軍追趕,他的困難比我大得多啊!隻要皇上平安,咱們的大順就不會亡。

    讓能夠作戰的人都跟随皇上去吧。

    ” 皇後說了這一番話,忍不住低下頭,哽咽流淚。

     王長順也低頭流淚。

    他雖然官小位卑,但是他從李自成開始起義就給李自成當馬夫,生死不離。

    他的家早就毀了,無妻無子,别無親人,老八隊就是他的家,老八隊的忠勇将士全是他的親人。

    老八隊如何經曆多次挫Www.tianyashuKu.com敗,在潼關南原慘敗後如何在艱難困苦中重振旗鼓;如何從鄖陽以南的山中出來,奔人河南;如何到處受百姓歡迎,把闖王看成救星;如何破洛陽,殺福王,威震中原,所向無敵;後來如何破西安,建立大順國,攻進北京;後來又如何在山海關被殺得大敗,退出北京,猛然間由盛而衰,直到今日……看來是要亡國了,大順朝的末日到了。

    唉,這一部大順艱難創業和不幸的興亡史全壓在他的心頭。

    如今站立在皇後面前,皇後流淚,他也流淚,心如刀割,卻又無話安慰皇後。

    他明白如今大順軍士氣衰敗,見了敵人不逃即降,皇上和皇後離開長安後的吉兇難料。

    他在心中悲歎說: “我這條老命活夠了,死也要做大順的忠臣!” 尚炯又說了幾句勸慰皇後的話,反而更使皇後傷心。

    大順朝建立,隻有一年多時間,忽然由盛而衰,到了今天這種地步,竟然使高桂英同李自成夫妻分離,叫誰能夠不難過呢?忽然宮女禀報,有太平伯吳汝義奉旨來坤甯宮求見皇後。

    皇後說道: “命他進來吧。

    ” 吳汝義進來跪下,對皇後說道:“請左右回避。

    ” 皇後向宮女們揮一下手,要她們全都退出正殿。

    尚炯和王長順也要回避,但她用眼色把他們留下。

    她認為處此危急存亡時刻,有困難不應該瞞着他們。

    她定睛望着吳汝義,心中十分吃驚:天呀!又有了什麼可怕的軍情禀報?果然吳汝義小聲奏道: “皇上同劉宗敏離開潼關時,給馬世耀留了七千精兵,囑咐他死守潼關險要地方,拖住敵人,能夠拖多久就拖多久,以便長安城中軍民從容退出……” 皇後趕緊問道:“如今馬世耀如何了?” 吳汝義的心情過于緊張,聲音有點打顫地接着說:“不料馬世耀沒有聽從皇上的密谕,将潼關城外董杜原一帶的守軍全都撤了,斂兵城内,使滿洲兵不戰而占領了董杜原要地,一直到潼關西南的金盆坡,都駐了軍。

    滿洲的豫親王多铎親自駐在金盆坡上,居高臨下,從西南邊包圍了潼關城。

    馬世耀害怕敵人,所以才出此下策……” 皇後又問道:“如今潼關城怎樣了?” 吳汝義說:“馬世耀見孤城難守,就獻出潼關城,投降了敵人。

    ” 皇後恨恨地說道:“該死!忘恩負義的畜牲!馬世耀現在何處?” 吳汝義說:“已經被滿洲人殺了。

    ” 皇後吃驚道:“啊?!投降之後又被殺了?” “不但馬世耀被敵人殺了,留給他的幾千人馬全都被敵人殺了,沒有一點反抗。

    ” “為什麼不反抗?幾千人也可以殺開一條血路,逃回長安,為什麼白白地就被殺光了呢?” “皇後不知。

    馬世耀投降之後,心中又覺得不甘,就寫了一封密書派人送往長安來,半路被清兵抓到。

    原來是他求皇上率領大軍反攻,他從潼關城中作内應。

    清兵見到這封密書,就在金盆坡以吃酒為名,請他前去,當場将他綁了起來,又命他将手下人馬全部召集到金盆坡點名,不許攜帶武器。

    他的幾千将士在金盆坡被包圍,徒手就擒,都被當天殺死。

    如今滿洲大軍已經向長安殺來,皇上決定于明天五更離開長安。

    他現在正在忙碌,命臣進宮來将情況禀奏皇後,請皇後務必在二更之前動身,不可稍有耽誤。

    ” 皇後問道:“子直,皇上說他有重要話親自囑咐我,不知他何時回後宮來?” 吳汝義說:“臣不知道。

    皇上正在部署退出長安的事,千頭萬緒,怕一時不能回來。

    ” 皇後點點頭,說道:“你退下去吧。

    ” 原來高桂英還以為,幾天之内,滿洲兵不會過撞關前來長安。

    現在突然得到這個禀報,想從容退出長安的計劃被打亂了。

    盡管她是身經百戰的巾帼英雄,但在此時此刻,她亦不禁神色沉重,望着尚神仙和王長順,不覺歎一口氣,說道: “事情越來越困難了!” 尚炯說道:“軍情險惡,實在令人擔憂。

    天已經開始下雪,北風刺骨,望娘娘路上多多保重。

    ” 皇後說:“我自己不用擔心,最叫人擔心的是皇上自己攜帶大批老弱眷屬,遇着這樣的風雪天氣,後有追兵,如何行軍?過七盤嶺路途險惡,風大天寒,如何是好?” 尚炯問道:“娘娘與皇上分路離開長安,将在何處何時會師?” 皇後哽咽回答:“倘若天不亡我大順,事情順利,逢兇化吉,預計幾個月後在湖廣會師。

    ” 尚炯說:“臣擔心敵人占領長安以後,會窮追不止,使我軍無處立腳。

    湖廣前有左良玉,盤踞武昌;在均州、鄖陽一帶還有王光恩兄弟,死心同我們作對;後邊又有胡人的精銳大軍,乘勝追趕……” 一個宮女進來禀報:“内廷教師鄧夫人已經來到,等候傳見。

    ” 盡管高桂英同鄧太妙有君臣之分,然而她一向隻把鄧太妙作為師傅看待,不作為女官看待,對鄧太妙十分尊重。

    今晚本是她将鄧夫人緊急宣召進宮的,此時卻忽然不想接見了。

    因為她的心中壓着不免亡國的不幸預感,十分悲痛和焦急,許多往事,許多問題,一古腦兒湧上了心頭。

    最使她不能不後悔的是破了長安之後,連她自己也糊塗了,好像天下已經定局了。

    那時聽說李岩不贊成急于去攻占北京,主張先把河南、湖廣、陝西、山東、山西各地治理好,一二年以後再攻取北京。

    可是皇上一意占北京,聽不進别的意見,李岩自然也不敢多言,緻有今日!南征北戰了十七年,竟沒有一片立腳之地!她想同尚炯、王長順二位老夥伴談一談她心中的話,卻沒有時間了!遲疑片刻,她擡起頭來說: “老神仙,長順,咱們以後說吧!你們快回去,晚飯以後帶着你們手下執事官員、親兵、仆人速到紫禁城後門等候,随我離開京城。

    ” 二人跪下磕頭。

    王長順臨出坤甯宮正殿時,突然忍不住痛心地哭了起來。

    高桂英心中也十分難過,深深地歎一口氣,随即将淚揩去,向宮女們說: “請鄧夫人到偏殿談話。

    ” 高桂英走出坤甯宮正殿,忽然一陣冷風從宮院中刮過,檐際銅鈴發出紛亂的叮咚聲,同時鵝毛般大雪片猛撲到她臉上,她不由得自言自語說: “偏遇着這樣天氣!” 一進偏殿,正在肅立恭候的女詩人鄧太妙立即跪下接駕。

    她将鄧太妙攙起,哽咽說: “鄧夫人,今晚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見。

    今晚隻作一家人随便談幾句話,免了君臣之禮吧。

    ” 鄧太妙等高桂英面南坐下以後,又跪下叩頭。

    高桂英說道:“我已經吩咐過,今晚免了君臣之禮,你怎麼又要行禮?” 鄧太妙說:“正因為今晚君臣相别,所以巨妾必須行禮,不忘厚恩!” 高桂英說:“快點坐下,今晚時間無多,說幾句話你就應該出宮了。

    明日你必須離開長安,已經準備好了麼?” 鄧大妙從座位上站起來說:“臣妾已經準備停當,姜家文府也算是長安名門世家,并不缺少錢用。

    目今國家十分困難,蒙皇後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