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麼一說,朱慈-忽然捶胸大恸,哭出聲來“這是什麼話!豈有兒子能口中稱父親的名、手寫父親的名的?我幼讀聖賢之書,深知聖賢之禮。
我甯可死,中國之禮儀不可毀,不學你這種無父無君、寡廉鮮恥的人!” 晉王滿臉通紅,可是不肯就此罷休,又說道:“你在刑部獄中,有人問你一些宮内的事,你答不上來。
前幾天在堂上審問的時候,找來一些原在宮中的宮女、太監叫你認。
你或說不認識,或說叫不出名字,可見你是假的,假的,休要冒充!” 太子又是一陣冷笑,不再說話。
滿洲尚書向錢鳳覽問道:“錢主事,我看晉王說的很有道理。
這少年無法回言,強作冷笑。
我看這案子可以定了。
”他又向堂下準備作證的降臣們問道:“晉王說的話很有道理,這少年是假太子無疑。
你們有何話說?” 錢鳳覽忽然向吳達海大聲說道:“萬萬不可聽信晉王片面之詞,草率定案。
” 吳達海問道:“晉王所說的話怎麼是片面之詞?” 錢鳳覽說:“太子今日身處危地,生死之權完全操在朝廷。
這些天,從供詞來看,又據内監和錦衣侍衛作證來看,太子是真,并無可疑。
他在獄中,悲憤痛哭,一言一行,絕無虛假之情,此皆人所共見。
人在十三四歲以前,身材單弱幼小,待到十五六歲,頓然長高長壯,這情形比比皆是,有何奇怪?至于說太子的字寫得不好,所以不是真太子,請想一想,東宮素來沒有能書之名,何況他在宮中窗明幾淨,案頭香煙缭繞,用的是斑管冬毫,寫字何等舒适!到了獄中,無桌無椅,秃筆惡紙,加上心情煩亂,衆人圍觀,雖善書者亦不能展其能,況十六歲之太子乎?太子自三月十九日以來颠沛流竄,驚魂未安。
俗話說:三日不寫手生。
一時寫得不好,有何奇怪?人在富貴時,平日所經之事,多不留意。
試問今日坐在堂下的各位朝官,每次朝賀跪拜時,未聽鴻胪寺官員之贊禮,誰能在倉猝之中将禮數記得清楚?太子在宮中時,未寒而衣,未饑而食,随侍者衆,安能個個記得清楚?又安能盡呼其名?試問你們各位官員,你們各人衙門中的書吏、皂役有多少人?你們能夠将他們的姓名、面貌都記得一清二楚麼?” 吳達海神色嚴厲地說:“大臣小臣之中,指太子為假的人很多,敢證明太子是真的人很少。
你不要偏袒這個假太子,為他處處争辯,将會後悔莫及。
” 錢鳳覽說:“今日之事,對此亡國太子,大臣不認則小巨瞻顧;内員不認則外員也隻好鉗口不言。
然而天地祖宗不可欺,世間良心正氣不可滅。
下官受命審理此案,願以一死争之。
縱然為此而死,千秋是非自有公論在。
” 二門内外擁擠的士民,聽見錢鳳覽高聲陳詞,不禁紛紛點頭,對那些貪生怕死、不敢說太子是真的人咬牙切齒。
太子朱慈-聽了錢鳳覽的慷慨陳詞,當然比别人更加感動和欽佩。
他正在不知道如何接着錢風覽的話往下說,忽然看見舊日的老臣、建極殿大學士謝升也默默地坐在作證的官員們中間,低頭不敢看他。
于是他心中産生了一線希望:倘若謝升能證明他是真太子,還有誰敢說他是冒充的呢?于是他突然向謝升叫道:“謝先生,你難道不認識我了?” 謝升身子一顫,不得已擡起頭來,動作十分遲緩,顯得老态龍鐘,而且十分恐怖。
他望着太子,不敢說話。
太子又說道: “從前謝先生為我講書,我還記得清楚。
有一次先生講《論語-泰伯》中的幾句話,講得很好,後來我父皇知道了,十分高興,當面誇獎了先生,賞賜彩緞四正。
先生還記得麼?” 謝升滿面通紅,不敢回答,又低下頭去,雪白的長須在胸前輕輕顫抖。
太子接着說:“你講的幾句是:‘子日: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文章。
’先生在講這幾句書時,要我日後繼承江山之後,要做堯舜之君,使百姓得享太平之福。
你還說老人擊壤而歌的故事,先生可記得麼?” 謝升的長胡子抖得更兇,嘴唇動了幾動,但沒有說出話來。
随後他站起身來,朝太子躬身一揖,退到後邊。
太子很為失望,說道:“你是前朝大臣,素有清望,身受國恩,如今竟然也不敢認我了!” 錢鳳覽望着謝升,用鼻孔冷笑一聲,說道:“謝大人,老前輩,自從你萬曆三十三年中了進士,數十年間一直食朝廷厚祿,官至建極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今日老前輩既不敢證明太子是僞,又不敢說太子是真,天下人對老大人将如何評說?當太子說到你為他講書時候,你心中慚愧,似覺無地自容,站起身來,躬身一揖,默然而退,可見明知道太子是真,隻是貪生怕死,不敢說話。
你已是垂暮之年,行将就木,縱然保命于一時,日後必受冥譴。
鬼神明明,能不受冥譴乎?” 謝升聽了這句話,渾身打顫,面色如土,深深地低下頭去。
吳達海揮手使錢鳳覽不再說話,吩咐将宮中證人帶上來。
随即有三位婦女從刑部大堂的屏風後被帶領出來。
因為尊重他們都是前朝宮眷,在朱慈-的前邊擺了三把椅子,叫她們坐下。
吳達海-一問了她們的姓氏和她們在前朝宮中的名号,知道一個是崇祯皇帝的選侍,一個是貴人,一個是才人。
吳達海問道: “你們在宮中時候,可都看見過太子麼?” 三個婦人齊聲回答:“見過,見過。
” “他是不是崇祯的太子?” “不是,他是假的。
” 吳達海向朱慈-問道:“她們都認識太子,說你不是太子。
你的系何人?為何冒充太子?是受何人主使?” 朱慈-憤然回答說:“我是真太子,她們究竟是什麼人,你們自己明白。
如此審訊,我何必再辯?” 吳達海說:“昨日審訊時候,我們請袁貴妃坐在後邊,她說你是假的。
” 朱慈-冷笑,說:“袁貴妃早已死了,除非她的陰魂出現。
” 吳達海說:“袁貴妃未死,現由我朝思養。
” 朱慈-說:“袁貴妃在宮中自缢未死,被内臣送出宮院,随後在她父母家中從容自盡。
貴妃是我庶母,倘若未死,何不請她來同我相見?” 滿洲人本來準備了一位美貌大方的年輕夫
我甯可死,中國之禮儀不可毀,不學你這種無父無君、寡廉鮮恥的人!” 晉王滿臉通紅,可是不肯就此罷休,又說道:“你在刑部獄中,有人問你一些宮内的事,你答不上來。
前幾天在堂上審問的時候,找來一些原在宮中的宮女、太監叫你認。
你或說不認識,或說叫不出名字,可見你是假的,假的,休要冒充!” 太子又是一陣冷笑,不再說話。
滿洲尚書向錢鳳覽問道:“錢主事,我看晉王說的很有道理。
這少年無法回言,強作冷笑。
我看這案子可以定了。
”他又向堂下準備作證的降臣們問道:“晉王說的話很有道理,這少年是假太子無疑。
你們有何話說?” 錢鳳覽忽然向吳達海大聲說道:“萬萬不可聽信晉王片面之詞,草率定案。
” 吳達海問道:“晉王所說的話怎麼是片面之詞?” 錢鳳覽說:“太子今日身處危地,生死之權完全操在朝廷。
這些天,從供詞來看,又據内監和錦衣侍衛作證來看,太子是真,并無可疑。
他在獄中,悲憤痛哭,一言一行,絕無虛假之情,此皆人所共見。
人在十三四歲以前,身材單弱幼小,待到十五六歲,頓然長高長壯,這情形比比皆是,有何奇怪?至于說太子的字寫得不好,所以不是真太子,請想一想,東宮素來沒有能書之名,何況他在宮中窗明幾淨,案頭香煙缭繞,用的是斑管冬毫,寫字何等舒适!到了獄中,無桌無椅,秃筆惡紙,加上心情煩亂,衆人圍觀,雖善書者亦不能展其能,況十六歲之太子乎?太子自三月十九日以來颠沛流竄,驚魂未安。
俗話說:三日不寫手生。
一時寫得不好,有何奇怪?人在富貴時,平日所經之事,多不留意。
試問今日坐在堂下的各位朝官,每次朝賀跪拜時,未聽鴻胪寺官員之贊禮,誰能在倉猝之中将禮數記得清楚?太子在宮中時,未寒而衣,未饑而食,随侍者衆,安能個個記得清楚?又安能盡呼其名?試問你們各位官員,你們各人衙門中的書吏、皂役有多少人?你們能夠将他們的姓名、面貌都記得一清二楚麼?” 吳達海神色嚴厲地說:“大臣小臣之中,指太子為假的人很多,敢證明太子是真的人很少。
你不要偏袒這個假太子,為他處處争辯,将會後悔莫及。
” 錢鳳覽說:“今日之事,對此亡國太子,大臣不認則小巨瞻顧;内員不認則外員也隻好鉗口不言。
然而天地祖宗不可欺,世間良心正氣不可滅。
下官受命審理此案,願以一死争之。
縱然為此而死,千秋是非自有公論在。
” 二門内外擁擠的士民,聽見錢鳳覽高聲陳詞,不禁紛紛點頭,對那些貪生怕死、不敢說太子是真的人咬牙切齒。
太子朱慈-聽了錢鳳覽的慷慨陳詞,當然比别人更加感動和欽佩。
他正在不知道如何接着錢風覽的話往下說,忽然看見舊日的老臣、建極殿大學士謝升也默默地坐在作證的官員們中間,低頭不敢看他。
于是他心中産生了一線希望:倘若謝升能證明他是真太子,還有誰敢說他是冒充的呢?于是他突然向謝升叫道:“謝先生,你難道不認識我了?” 謝升身子一顫,不得已擡起頭來,動作十分遲緩,顯得老态龍鐘,而且十分恐怖。
他望着太子,不敢說話。
太子又說道: “從前謝先生為我講書,我還記得清楚。
有一次先生講《論語-泰伯》中的幾句話,講得很好,後來我父皇知道了,十分高興,當面誇獎了先生,賞賜彩緞四正。
先生還記得麼?” 謝升滿面通紅,不敢回答,又低下頭去,雪白的長須在胸前輕輕顫抖。
太子接着說:“你講的幾句是:‘子日: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文章。
’先生在講這幾句書時,要我日後繼承江山之後,要做堯舜之君,使百姓得享太平之福。
你還說老人擊壤而歌的故事,先生可記得麼?” 謝升的長胡子抖得更兇,嘴唇動了幾動,但沒有說出話來。
随後他站起身來,朝太子躬身一揖,退到後邊。
太子很為失望,說道:“你是前朝大臣,素有清望,身受國恩,如今竟然也不敢認我了!” 錢鳳覽望着謝升,用鼻孔冷笑一聲,說道:“謝大人,老前輩,自從你萬曆三十三年中了進士,數十年間一直食朝廷厚祿,官至建極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今日老前輩既不敢證明太子是僞,又不敢說太子是真,天下人對老大人将如何評說?當太子說到你為他講書時候,你心中慚愧,似覺無地自容,站起身來,躬身一揖,默然而退,可見明知道太子是真,隻是貪生怕死,不敢說話。
你已是垂暮之年,行将就木,縱然保命于一時,日後必受冥譴。
鬼神明明,能不受冥譴乎?” 謝升聽了這句話,渾身打顫,面色如土,深深地低下頭去。
吳達海揮手使錢鳳覽不再說話,吩咐将宮中證人帶上來。
随即有三位婦女從刑部大堂的屏風後被帶領出來。
因為尊重他們都是前朝宮眷,在朱慈-的前邊擺了三把椅子,叫她們坐下。
吳達海-一問了她們的姓氏和她們在前朝宮中的名号,知道一個是崇祯皇帝的選侍,一個是貴人,一個是才人。
吳達海問道: “你們在宮中時候,可都看見過太子麼?” 三個婦人齊聲回答:“見過,見過。
” “他是不是崇祯的太子?” “不是,他是假的。
” 吳達海向朱慈-問道:“她們都認識太子,說你不是太子。
你的系何人?為何冒充太子?是受何人主使?” 朱慈-憤然回答說:“我是真太子,她們究竟是什麼人,你們自己明白。
如此審訊,我何必再辯?” 吳達海說:“昨日審訊時候,我們請袁貴妃坐在後邊,她說你是假的。
” 朱慈-冷笑,說:“袁貴妃早已死了,除非她的陰魂出現。
” 吳達海說:“袁貴妃未死,現由我朝思養。
” 朱慈-說:“袁貴妃在宮中自缢未死,被内臣送出宮院,随後在她父母家中從容自盡。
貴妃是我庶母,倘若未死,何不請她來同我相見?” 滿洲人本來準備了一位美貌大方的年輕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