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大順朝的六政府和文谕院等中央衙門都駐在平陽府城内。

    牛金星的天佑閣大學士府即丞相府,也駐在平陽城内。

    從關中火速調來的兩三萬人馬以及從北京退回的敗殘部隊都駐在城外。

    城内隻有一兩千拱衛皇帝的親軍,俗稱禦林軍。

    李岩手下的部隊經過慶都之戰隻剩下六七百人。

    健婦營隻從長安來了一部分,沒有想到井陉一戰死傷了二三百,如今不足五百人。

    紅娘子從固關回來後,健婦營同李岩的殘餘部隊都駐在平陽城南大約十裡的一個地方。

     李岩回到駐地,立刻将李作找來,也将紅娘子從後帳請出來,一起商議向皇上寫奏本的事。

    自從退入山西以後,他度日如年,眼看着局勢一天不如一天,他身為大順朝巨子,卻無力挽救國運。

    如此下去,國家會有滅亡之險,而他兄弟和紅娘子将要白白地死在這種一籌莫展的局勢之下。

    今天得到皇上同意,要他寫一奏本,詳細陳明收拾河南的方略。

    他一面十分高興,覺得這個請求終于得到皇上允準了,一面又感到心思沉重,因為目前回河南去,困難确實很多很大。

    如果他剛回去,立腳未穩,而南京的人馬就進入河南,胡人也從山東和畿輔來到河南,李際遇、劉鳳起這些人再不聽勸告,決心與大順為敵,那麼,能不能憑着他兄弟的力量,拯救河南的局面呢?對此,他心中并沒有很大的把握。

    但是,如果他不回去肩此重任,又如何收拾河南?還有誰能夠為大順收拾危局? 當他把事情告訴李侔和紅娘子後,大家在一起商量了好久,決定不顧一切,甯死也死在河南,為大順鞏固中原,不惜肝腦塗地。

    回去,沒有兵當然不行,要向皇上請求多少兵呢?請求的兵太多,如今,皇上也沒有多的人馬給他。

    請求的兵太少,回河南很難站穩腳步。

    他們又把李俊也找來,一起參加意見。

    商量的結果,決定向皇上要兩萬精兵。

    聽說袁宗第率五萬精兵前來,幾天内就會到達平陽。

    估計請兩萬精兵,皇上還可以答應,再多就不會答應了。

     紅娘子問道:“你打算請皇上派哪一位大将同你一起往河南去?” 李岩說道:“大将不必要,一則皇上目前在平陽也沒有得力的大将,許多人在山海關和慶都死了,有的負了重傷。

    袁宗第沒有到山海關去,皇上将會另有派遣。

    何況,”他放低聲音說,“最好不要有大将同我們一起去河南,免得我們做起事來掣肘。

    我隻請求給我兩萬精兵,不提請派大将前往。

    ” 紅娘子不放心地說道:“如今接連吃了敗仗,人心惶惶,到處叛亂,有些地方已經叛亂了,有些地方雖然沒有叛亂,看起來這局面也不會撐持多久。

    在這種時候,宋軍師不在此地,萬一皇上對你兄弟多心,牛丞相又不肯竭力擔保,豈不徒然惹禍?” 李岩說道:“不請兵,不去河南,國家亡了,我們也要為國盡節。

    與其那個時候白白地盡節而死,何如此時盡我們的力量為皇上收拾河南局面?” 紅娘子說道:“倘若大順國亡,我們自然都要為國盡節,戰死沙場。

    與其被皇上疑心,死得不明不白,倒不如将來在兩軍陣上與敵人厮殺一番,死個明明白白。

    ” 李岩望望紅娘子,說:“怎麼你們婦道人家比我們男子漢還要疑心重?” 紅娘子說:“我不是疑心皇上有什麼懷疑你的地方,而是看今日局勢,人心不穩,難免不互相猜疑。

    倘若皇後在此,我可以先向皇後奏明,問問皇後的意思,事情就好辦一些。

    如今皇後不在此地,宋軍師也不在此地。

    牛丞相同你雖是鄉試同年,他被下在獄中的時候,你為搭救他也出過力氣。

    可是你兩個這些年來貌合神離,到了危急關頭,他能擔保你嗎?能在皇上面前替你認真說好話嗎?” 李岩心中也猛一沉重,琢磨了片刻,說:“事到如今,回頭是不行的。

    幾次請求皇上派我回河南,今日皇上面允了,牛丞相也贊同。

    皇上命我回來寫一奏本,詳陳方略,我難道突然變卦,說自己不願回河南了?那怎麼敢呢?如今正如古人說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瞻前顧後,何能成事!隻要我們自己問心無愧,赤膽忠心保大順、保皇上,其他一切,在所不計。

    ” 李侔同紅娘子聽了這話,覺得也隻好如此了,于是大家繼續讨論。

    李侔問道: “大哥,如果南京人馬和滿洲人馬也到了河南,如何應付?” 李岩歎口氣說:“倘若隻有滿洲人馬來到河南,我們會号召河南父老與胡人作戰,不讓他們在河南輕易站穩腳步。

    如今擔心的是,南京已經立了福王,如果史可法率領大軍北進,到了河南,老百姓以前雖曾擁戴闖王,可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闖王進入河南後,沒有設官理民,沒有恢複農桑,沒有撫輯流亡,以至于頗失百姓之心。

    而明朝開國到今天,将近三百年,突然wWw.tianyashuku.com亡國,要說老百姓完全不思念故君,那是不合情理的。

    所以我擔心史可法率大軍來河南後,如果我們号召百姓同史可法作戰,百姓未必響應。

    可是不作戰又如何呢?我們退一步,史可法就進一步,河南就不是大順的河南了。

    所以關于這一點,如今隻能說,等我們回到河南後,相機應付,另外條陳方略。

    今日身在此地,河南情況尚不清楚,事前拟定方略,反而不切實際。

    ” 李侔問道:“皇上倘若當面問起來,你如何答複?看起來這題目是非做不可的。

    ” 李岩也知道這個題目躲不過去,但是他又不願随便敷衍幾句,那樣就是對皇上不忠,不是為臣之道了。

    可這題目又确非三言兩語所能說清。

    他想了片刻,擡起頭來說: “這奏本上不必詳言,隻說我回河南以後,看了河南的真實情形,再迅速條陳方略,以釋陛下之憂。

    ” 紅娘子很不放心,說:“難道皇上當面問起來,你也這麼回答麼?你隻有當面說出實話,皇上才會放心。

    ” 李侔也說:“是啊,皇上是英明之主,馬虎不得。

    ” 紅娘子又說:“你把你準備當面回答的話,同我們講一講,我們聽一聽,覺得在理,你就當面去說。

    倘若不在理,你千萬不要出口,以免引起皇上疑心。

    自古伴君如伴虎,何況是這樣人心多疑的時候!須知一言出口,驷馬難追,那時後悔就遲了。

    ” 李岩的心情很沉重,說道:“如果皇上問我,我隻能剖析目前危局。

    倘若是滿洲兵南下,當然我們要号召河南父老兄弟,與敵周旋到底,決不允許胡人占領中原。

    如其不勝,我們兄弟戰死沙場,義無反顧。

    倘若是史可法率領江北四鎮人馬來到河南,我們就想辦法勸說史可法共同對付胡人。

    倘若史可法不肯聽從我們的勸告,我們将駐兵豫西,東守虎牢關,北守孟津,使南方人馬不能西來,胡人不能過黃河以南。

    稍微等待時日,胡人與南方的人馬必将在河南山東一帶互相火拼,到那時我們見機而行,方是上策。

    如果貿然打仗,或者在豫東、豫中與敵周旋,都必然要敗。

    因為我們剛到河南,兵力不足,民心未附,尚未站穩腳步,決不能既同南方打仗,又同胡人打仗,那樣将是自取滅亡。

    這是我的真正想法。

    這想法是不是符合實際,要到河南之後才能知道。

    我隻能這樣說我的實話,絕不敢有絲毫欺君之意。

    你們說這樣回答皇上的問話,行麼?” 紅娘子和李侔都覺得李岩的意見很是,必須向皇上當面奏明這些想法。

    至于皇上會不會聽從,大家誰也不敢逆料。

    作為忠臣,處于國家危亡之際,也隻能如此了。

    紅娘子說: “據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