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從獲鹿往西便進入了太行山,一直到平定州,山勢才緩下來。

    這中間要經過井陉、固關,都十分險要。

    李自成到了平定州,心境稍微松了一點。

    一則想着敵人要打進固關并不容易,那裡有紅娘子的健婦營在抵禦追兵。

    二則他也産生了一個希望,希望憑借太行山的天險,固守山西,然後力圖恢複。

    隻要山西不失守,他大順江山就不至于失去,一旦創傷養好,就可以重新進入畿輔,奪取北京。

    但在這種使自己寬心的想法後面也埋藏着一種深深的憂慮。

    他不能忘記半個月來他所經曆的失敗,這是他以前沒有料想到的。

    山海關一戰幾乎使他的将士死傷了三分之二,剩餘下來的也變成了士氣不振的部隊。

    更不料在慶都、真定又連着兩次敗北,他自己受傷不算,與他多年出生入死的親信将領一批一批死去,最後死去的一個重要将領是谷可成。

    這些事使他想起來就十分難過,也十分害怕。

    他擔心山西如遭敵人進攻,或許無法死守。

    山西倘若失去,關中也無法固守。

    還有一件事情也使他感到吃驚和害怕的,是他沒有想到如今的百姓竟然那樣反對他,夜間燒毀自己的房屋,在曠野裡呐喊,騷擾他的部隊;又把路邊的水井都填了,使他的人馬都渴得要死。

    一到平定州,他就獲悉山西、河南、山東各處都在叛亂,幾乎不可收拾。

    他不覺自己問道: “難道我大順江山就要完了麼?” 這時他才完全清楚,他的真正敵人并不是崇祯,而是滿洲人。

    崇祯好像一隻負傷快死的老虎,很容易打死,反撲也沒有力量;倒是這個半死的老虎背後還有一隻真正的老虎,突然竄了出來,十分兇猛。

    如果早知滿洲人是真正的敵人,他進兵北京的時候就應該多帶人馬作為後備,如今後悔死也晚了。

    想到這裡,他對宋獻策、牛金星這一批人暗暗地心懷不滿,為什麼他們事先都沒有估計到這一層,向他建議?好像宋獻策提到過滿洲人的事情,但是沒有說得很嚴重,所以他就不曾認真地放在心上。

    想着滿洲人這麼兇猛,而吳三桂很快就向滿洲人投降了,力量這麼大,下一步怎麼辦呢?倘若滿洲人步步進攻,他能夠守住關中麼?他在心中擔憂,一種亡國的預感壓上心頭。

     他在路上不敢耽誤,一直來到太原。

    鎮守太原的文水伯陳永福到郊外迎接他進城,将晉王府作為行宮。

    第二天黃昏,李岩也趕到了。

    當天夜間,李自成在宮中召集一次很機密的禦前會議,讨論固守山西的方略。

    他心中完全清楚,自古以來太原是兵家必争之地,能夠守住太原,守住上黨,守住河東,就可以使全晉鞏固。

    全晉鞏固,就可以鞏固陝西。

    當然,河南洛陽一帶也十分重要,但如何守住全晉,是最關鍵的一着棋。

    可惜現在手中無兵,大約在山西隻有二萬人,分布在平陽、潞州、壽陽與澤州各處。

    如今到處不穩,幾乎是無地可守。

    陳永福手下隻有四千人,加上新投降的三千人,不過七千之衆。

    死守太原之外,還要分出一部分人馬分守代州、雁門、介休、壽陽等地,鎮壓叛亂,而駐在太原城中的隻有一千多人、這情況确實不穩。

    另外,駐在大同的姜-本來很不可靠,據傳已與滿洲人暗中勾結。

    這使李自成很為李過擔心。

    李過離開北京後,出居庸關去大同,打算與姜-協守大同、陽和一帶,如今李過到了沒有?萬一姜-叛變,李過豈不要吃大虧?還有,山海關戰事之後,唐通的下落不明,看來多半已經投降滿洲。

    唐通和姜-平日關系密切,倘若唐通已經投降滿洲,則姜-投降滿洲的事也就更不可免。

     大家分析了當前形勢,都覺得大順的處境十分不利。

    現在首先要使山西全省安定下來,才能夠防備滿洲人前來進攻。

    大同是一個門戶。

    姜-如果投敵,整個晉北就落入敵人之手,太原北邊就空虛了。

    不惟三關不能守,太原不能守,平陽也不能守,就連千裡黃河都失去了屏障,處處可渡河。

     陳永福建議,差人密谕姜-前來太原議事,以觀動靜。

    如果姜-肯來,證明他心中無鬼,不會馬上投降,也不會與李過為難。

     宋獻策搖搖頭說:“這事情千萬不要做。

    如今對姜-隻能暗中防備,表面上裝作信任,絕不要露出不信任的意思。

    如果現在派人以皇上密旨召他前來議事,他害怕不敢前來,豈不是逼他速反?他抗旨不來,下一步如何處置?” 牛金星也說:“萬不要打草驚蛇,暫時隻能睜隻眼合隻眼,暗中防備,最為上策。

    至于李過将軍,手下有三千精兵,看來姜-還不敢對他動手。

    ” 陳永福又說:“既然如此,我們許多人都受了大順的封爵,姜-還沒有受封。

    如今可否封他一個伯爵,以籠絡他的心?” 李自成輕輕搖頭說:“兩個月前我們才到大同,那時候沒有封他為伯,如今再封,已經不能滿足他了。

    ” 陳永福說:“雖然晚了一步,也不妨試一試。

    ” 李自成又搖搖頭說:“如今我們連吃敗仗,姜-如果有心忠于大順,暫時不封他,他也會忠于大順。

    如果他已決定投降滿洲,封伯封侯都不能阻止他,反而顯出我們沒有辦法。

    此事不妨等一等再說。

    ” 經過商議,決定陳永福專守太原,将散在附近各州縣的人馬都調回太原,各州縣的治安由各州縣官自理。

    李自成對陳永福說: “我們相處時間不久,可是将軍的忠義之心,我早有所聞,所以對将軍特别倚重。

    如今國家有困難,又遇着胡人出兵關内,望将軍努力保衛太原,能夠撐持多久就撐持多久。

    朕駐在平陽,作将軍後援。

    隻要關中人馬過河東來,朕親自率軍馳救太原,望将軍戮力殺敵,為國立功,名垂青史。

    ” 陳永福躬身說道:“臣從前守開封,與陛下為敵,使陛下精兵戰将多有損傷,陛下亦曾在開封城下受了箭傷。

    後來陛下不念舊怨,對臣以禮相待,又封為文水伯。

    臣聞前朝曾有君臣魚水之說,不意親自遇到聖主,如此恢宏大度,不念舊惡。

    臣自投誠陛下之時,已經對天發誓,此生此世就是肝腦塗地,也要報答陛下知遇之恩。

    我軍雖然在山海關戰敗,胡人十分猖獗,但勝敗兵家常事,請陛下不必過憂。

    臣縱然兵力甚微,也決心死守太原。

    目前敵人并非明朝,而是滿洲胡人。

    古人說:漢賊不兩立。

    想當初楊令公同遼國打仗盡節,長享千秋美名,臣也願意效法。

    倘若敵兵前來,固關不能守,雁門不能守,臣願同将士們血戰城頭。

    隻要臣不死,太原絕不會失守。

    ” 他的話說得慷慨真誠,李自成、宋獻策等都十分感動。

    陳永福當即叩辭,傳令府州縣人馬向太原集合。

     李自成繼續與牛金星、宋獻策、李岩等商量大計,直到深夜。

    據他們推測,滿洲人首先要統一畿輔,進占山東、山西,進兵河南,建立像金朝那樣的局面。

    在此同時,江南也會很快建立朝廷。

    福王已先到南京,按倫序大概會成為南明小朝廷之主。

    将來的形勢将是三分天下:滿洲人在北邊,南明在南邊,大順在西邊。

    這樣的結果是李自成所不甘心的,所以目前必須趕快下手,除山西之外,還要争奪河南。

    倘若河南失去,不惟關中難保,甚且連三分天下也不能維持。

     他們一直商量到天色将明的時候,才決定宋獻策迅速趕回長安,征集大軍,進援山西。

    等劉宗敏傷愈之後,讓他率領二三十萬精兵到懷慶、彰德,威脅畿南,使清軍不能南下河南,也不能進攻山西。

     李自成聽李岩說,紅娘子的健婦營在井陉一帶也損失了幾百人,慧劍陣亡,心中很難過。

    盡管最近這一個月來,親信将領死傷甚多,但想到慧劍是黑虎星的妹妹,初到大順軍時隻十五六歲,深得他和高夫人歡喜,看成義女一般,沒想到竟然會死在井陉。

    他為此事沉默了片刻,然後叫宋獻策另外安排人馬去守固關,将紅娘子的健婦營換回,開到平陽休息。

    原來紅娘子來山西的差事是護送晉王府男女宗室和一些大戶人家遷往關中。

    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