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說:“還有個消息更叫我害怕。
” 窦妃問道:“還有什麼消息,舅舅?” 王義仁說:“攝政王今天下了一個嚴厲曉谕,不許隐匿明朝的宮女及‘流賊’遺留的婦女。
如有隐匿不報的,嚴加懲處,全家抄斬。
聽說這宮女和婦女都要賞賜滿洲官兵。
” 窦妃聽了這話,渾身一顫,幾乎站立不穩。
她原來還指望李自成平安回陝,重整人馬,再來北京。
沒想到在慶都、真定又吃了兩次敗仗,受了箭傷,生命吉兇很難說。
更沒有想到馬上要搬出西城,往哪兒去呢?如何隐藏呢?特别使她害怕的是,不許隐匿宮女……她不敢想下去,隻是低聲地痛哭。
舅舅、舅母也同她相對哭泣。
兩個宮女也感到絕望。
哭了一陣,窦妃哽咽說道: “我已經作好了死的打算,但望在死之前,能見到父母一面。
請舅舅派人速去告我父母,催他們趕快進京。
這兩個随我出宮的宮女,請舅舅無論如何給她們找一個落腳的地方,免遭胡人毒手。
” 兩個宮女說道:“娘娘自盡,我們也跟着自盡,甯死不能受胡人侮辱。
” 王義仁說道:“你們都不要急,我馬上去打聽消息,或能在外城尋找一座宅子,趕緊搬去。
我絕不能獻出自己的外甥女。
甯肯全家砍頭,我們要死死在一起。
” 舅母在神前燒香禮佛,然後又剪了一個紙人,作為吳三桂,在心口和身上釘了許多釘子,埋在後院糞坑邊,恨恨地咒罵幾句。
回到屋中,看見窦妃和兩個宮女仍在哭泣,她對她們說: “唉,不用哭,天無絕人之路!……” 多爾衮到北京以後,采納了一些漢族文臣尤其是範文程和洪承疇的建議,接連發出谕令:凡是投降的明朝官吏,一律照舊任職,立功的官升一級。
這樣,一些在野大臣,有的是同閣黨有牽連的,有的是貪污犯罪的,有的是降過李自成、授了高官的,有的是因朝中門戶之争而丢了官職的,不管什麼人物,隻要有人推薦,多爾衮就馬上任命;有的人因為确有聲望,則給予重要官職。
像涿州的馮栓,因閹黨的關系,廢居家中,如今也做了内院大學士。
滿洲文臣中有不少人對此私下紛紛議論,但沒有人敢對多爾衮公然說出。
新降的漢人中倒有一個文臣,名叫柳寅東,現任順天巡按禦史①,他出于對新主子的一片忠心,也知道滿洲文臣中對多爾衮的用人有不少議論,就給多爾衮上了一封“啟”,其中有幾句很懇切的話: ①順天府管轄北京城郊及周圍五州十九縣,其地位等于一個重要行省故清初因襲明制,特設巡按禦史,不久廢除。
近見升除各官,凡前犯贓除名,流賊僞官,一概錄用。
雖雲寬大為治,然流不清,奸欺得售,非慎加選擇之道,其為民害,不可勝言!…… 一天,多爾衮在武英殿東暖閣召集滿漢大學士等商議軍國大事,滿漢吏部尚書也參加了會議。
多爾衮先問他們對柳寅東的建議有何意見。
滿漢大臣中有人贊同柳寅東的意見,有人在揣度攝政王的心思,不肯說話。
多爾衮就問洪承疇。
洪承疇因為自己也推薦了一些人,其中包括閹黨的馮铨,所以也不肯多說話,隻說: “柳寅東的建言不無道理,但此系非常之時,不能在用人上過于講求‘正本清源’四字。
近來範學士常同臣議論此事,都是同一個想法。
” 多爾衮立刻轉向範文程,問他有什麼意見,範文程侃侃而談,談到目前用人不必講究“正本清源”的話,要講究對開國創業有沒有幫助。
他先從漢高祖談起。
漢高祖用人隻講究能幫他打天下,不講小節。
像陳平這樣的人,有人在漢高祖面前說他的壞話,但是漢高祖依然重用陳平,得了大濟。
漢武帝用人也不講究細行。
曹操下數“令”征求治國人才,不論出身,也不顧小節。
範文程平日十分留心曆史上的治亂往事,明白如何用人是目前清朝開國建業的極其重大的問題,所以趁此機會,從西漢講起,一代代講下來,一直講到朱元璋的用人之道。
他不愧是清朝的開國名臣,引古證今,切合時勢,頗為精辟。
最後,範文程說: “目前,我大清初進中原,天下未定,隻要能幫助我大清平定天下,就不妨錄用。
有功者破格升賞。
投降之後,如再犯法,嚴加治罪。
” 多爾衮聽了以後,連連點頭,哈哈大笑,立即命筆帖式将這些話都記了下來,又命按照他的意思給柳寅東下一道谕示。
筆帖式先用滿文起稿,再譯為漢文,經範文程看過,略加潤色之後,即命謄寫在一張黃紙上,然後蓋了攝政工的印玺,即日發出。
這道攝政王谕有幾句重要的話,足以表現清朝開國時的用人政策: 經綸方始,治理需人。
凡歸順官員,既經推用,不必苛求。
此後官吏犯贓,審實立行處斬,鞭責似覺過寬。
自後問刑,準依明律。
談了用人政策之後,話題就轉到重大決策上。
一個重大問題是關于遷都北京的事。
近來他已多次将滿蒙漢諸王、公、貝勒、貝子等召到武英殿秘密商議,不久還要召集一次王公大臣會議,正式宣布遷都北京。
他現在也懂得一些漢族的說法,這叫做“定鼎燕京”或“定鼎中原”,以後真正的清朝就在中國開始了。
衆王公大臣會議之後,就要派專使去盛京迎駕。
現在要加緊遷都的準備,要趕快将李自成臨走時燒毀的宮殿修好,一時修不好的宮殿也要加緊準備,重新修建。
第二個重大問題是如何對付南京方面。
南京方面另立新主,看來勢在必行。
他必須趁熱打鐵,派兵進取江南,決不允許南京新立的朝廷站穩腳跟。
他自從進關以來就宣揚清兵的宗旨是平定中原,統一四海;它的江山是得自“流寇”之手,而不是得自明朝之手;它是為明朝報君父之仇來的,所以明朝臣民包括各處藩王都不許再另立君主。
他已經用他攝政王的名義給南京的兵部尚書、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去了一封書信,現在正等待南方消息。
第三個重大問題是繼續剿滅“流賊”的事。
已經決定目前暫時休兵,到炎熱過後,秋高馬肥,再命英郡王阿濟格從長城外向西進兵,先奪取榆林、米脂、延安,然後進攻西安;命豫郡王多铎遠征江南。
倘若李自成又召集人馬,敢于同大清對抗,多铎遠征江南的大軍就暫緩向南,先從懷慶府南下,渡過黃河,進占洛陽、陝州、潼關,與阿濟格兩路配合,互相合力,一舉把李自成徹底消滅。
這樣讨論之後,大臣們就從武英殿叩頭辭出。
多爾衮一個人留在東暖閣繼續思考。
他不禁想到幾日内福臨小皇上和宮眷們就要從盛京來到燕京,他自己的全部家眷也要來到,不由得滿懷喜悅。
他自己的攝政王府也正在修繕,以後的日子就不像現在這樣兵馬倥偬,一天到晚連一個令他滿意的女人也沒有。
忽然,永福官莊妃的影子又在他的眼前出現,他仿佛看到了她那似乎有情又分明莊重的神情,那對他深情望着的眼睛,聽到了她說話時十分動聽的聲音……她不但會滿語,而且會漢語,識漢字,真是了不起的女人啊!每當想起她的時候,他總不免為她的年輕美貌而心旌動搖,此刻又是這樣。
他趕快收斂起這種胡思亂想,重新思考用兵西安和南京的大事,思考如何修複宮殿、如何迎駕、如何确定留守盛京的人員。
這些事在平常時候他可以一個一個冷靜地思考,而這時他的心中很亂,許多事一古腦兒湧上心頭,使他不能有條有理地思考下去。
過了片刻,他又不能不想到女人的事。
他知道自從他下了嚴禁私藏宮女的命令以來,已經三天了,據禀報已經查到了六七十個宮女,尚未完全查清。
查清之後,一部分宮女将賞賜滿洲八旗官兵,一部分将仍回宮中。
他聽說李自成很寵愛一個姓窦的宮女,那宮女不但容貌美,而且粗通文墨。
李自成離京時并沒有将她帶走,為什麼尚未查到?他心中不高興地說: “一定得趕快替我查到,送進宮來!”
” 窦妃問道:“還有什麼消息,舅舅?” 王義仁說:“攝政王今天下了一個嚴厲曉谕,不許隐匿明朝的宮女及‘流賊’遺留的婦女。
如有隐匿不報的,嚴加懲處,全家抄斬。
聽說這宮女和婦女都要賞賜滿洲官兵。
” 窦妃聽了這話,渾身一顫,幾乎站立不穩。
她原來還指望李自成平安回陝,重整人馬,再來北京。
沒想到在慶都、真定又吃了兩次敗仗,受了箭傷,生命吉兇很難說。
更沒有想到馬上要搬出西城,往哪兒去呢?如何隐藏呢?特别使她害怕的是,不許隐匿宮女……她不敢想下去,隻是低聲地痛哭。
舅舅、舅母也同她相對哭泣。
兩個宮女也感到絕望。
哭了一陣,窦妃哽咽說道: “我已經作好了死的打算,但望在死之前,能見到父母一面。
請舅舅派人速去告我父母,催他們趕快進京。
這兩個随我出宮的宮女,請舅舅無論如何給她們找一個落腳的地方,免遭胡人毒手。
” 兩個宮女說道:“娘娘自盡,我們也跟着自盡,甯死不能受胡人侮辱。
” 王義仁說道:“你們都不要急,我馬上去打聽消息,或能在外城尋找一座宅子,趕緊搬去。
我絕不能獻出自己的外甥女。
甯肯全家砍頭,我們要死死在一起。
” 舅母在神前燒香禮佛,然後又剪了一個紙人,作為吳三桂,在心口和身上釘了許多釘子,埋在後院糞坑邊,恨恨地咒罵幾句。
回到屋中,看見窦妃和兩個宮女仍在哭泣,她對她們說: “唉,不用哭,天無絕人之路!……” 多爾衮到北京以後,采納了一些漢族文臣尤其是範文程和洪承疇的建議,接連發出谕令:凡是投降的明朝官吏,一律照舊任職,立功的官升一級。
這樣,一些在野大臣,有的是同閣黨有牽連的,有的是貪污犯罪的,有的是降過李自成、授了高官的,有的是因朝中門戶之争而丢了官職的,不管什麼人物,隻要有人推薦,多爾衮就馬上任命;有的人因為确有聲望,則給予重要官職。
像涿州的馮栓,因閹黨的關系,廢居家中,如今也做了内院大學士。
滿洲文臣中有不少人對此私下紛紛議論,但沒有人敢對多爾衮公然說出。
新降的漢人中倒有一個文臣,名叫柳寅東,現任順天巡按禦史①,他出于對新主子的一片忠心,也知道滿洲文臣中對多爾衮的用人有不少議論,就給多爾衮上了一封“啟”,其中有幾句很懇切的話: ①順天府管轄北京城郊及周圍五州十九縣,其地位等于一個重要行省故清初因襲明制,特設巡按禦史,不久廢除。
近見升除各官,凡前犯贓除名,流賊僞官,一概錄用。
雖雲寬大為治,然流不清,奸欺得售,非慎加選擇之道,其為民害,不可勝言!…… 一天,多爾衮在武英殿東暖閣召集滿漢大學士等商議軍國大事,滿漢吏部尚書也參加了會議。
多爾衮先問他們對柳寅東的建議有何意見。
滿漢大臣中有人贊同柳寅東的意見,有人在揣度攝政王的心思,不肯說話。
多爾衮就問洪承疇。
洪承疇因為自己也推薦了一些人,其中包括閹黨的馮铨,所以也不肯多說話,隻說: “柳寅東的建言不無道理,但此系非常之時,不能在用人上過于講求‘正本清源’四字。
近來範學士常同臣議論此事,都是同一個想法。
” 多爾衮立刻轉向範文程,問他有什麼意見,範文程侃侃而談,談到目前用人不必講究“正本清源”的話,要講究對開國創業有沒有幫助。
他先從漢高祖談起。
漢高祖用人隻講究能幫他打天下,不講小節。
像陳平這樣的人,有人在漢高祖面前說他的壞話,但是漢高祖依然重用陳平,得了大濟。
漢武帝用人也不講究細行。
曹操下數“令”征求治國人才,不論出身,也不顧小節。
範文程平日十分留心曆史上的治亂往事,明白如何用人是目前清朝開國建業的極其重大的問題,所以趁此機會,從西漢講起,一代代講下來,一直講到朱元璋的用人之道。
他不愧是清朝的開國名臣,引古證今,切合時勢,頗為精辟。
最後,範文程說: “目前,我大清初進中原,天下未定,隻要能幫助我大清平定天下,就不妨錄用。
有功者破格升賞。
投降之後,如再犯法,嚴加治罪。
” 多爾衮聽了以後,連連點頭,哈哈大笑,立即命筆帖式将這些話都記了下來,又命按照他的意思給柳寅東下一道谕示。
筆帖式先用滿文起稿,再譯為漢文,經範文程看過,略加潤色之後,即命謄寫在一張黃紙上,然後蓋了攝政工的印玺,即日發出。
這道攝政王谕有幾句重要的話,足以表現清朝開國時的用人政策: 經綸方始,治理需人。
凡歸順官員,既經推用,不必苛求。
此後官吏犯贓,審實立行處斬,鞭責似覺過寬。
自後問刑,準依明律。
談了用人政策之後,話題就轉到重大決策上。
一個重大問題是關于遷都北京的事。
近來他已多次将滿蒙漢諸王、公、貝勒、貝子等召到武英殿秘密商議,不久還要召集一次王公大臣會議,正式宣布遷都北京。
他現在也懂得一些漢族的說法,這叫做“定鼎燕京”或“定鼎中原”,以後真正的清朝就在中國開始了。
衆王公大臣會議之後,就要派專使去盛京迎駕。
現在要加緊遷都的準備,要趕快将李自成臨走時燒毀的宮殿修好,一時修不好的宮殿也要加緊準備,重新修建。
第二個重大問題是如何對付南京方面。
南京方面另立新主,看來勢在必行。
他必須趁熱打鐵,派兵進取江南,決不允許南京新立的朝廷站穩腳跟。
他自從進關以來就宣揚清兵的宗旨是平定中原,統一四海;它的江山是得自“流寇”之手,而不是得自明朝之手;它是為明朝報君父之仇來的,所以明朝臣民包括各處藩王都不許再另立君主。
他已經用他攝政王的名義給南京的兵部尚書、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去了一封書信,現在正等待南方消息。
第三個重大問題是繼續剿滅“流賊”的事。
已經決定目前暫時休兵,到炎熱過後,秋高馬肥,再命英郡王阿濟格從長城外向西進兵,先奪取榆林、米脂、延安,然後進攻西安;命豫郡王多铎遠征江南。
倘若李自成又召集人馬,敢于同大清對抗,多铎遠征江南的大軍就暫緩向南,先從懷慶府南下,渡過黃河,進占洛陽、陝州、潼關,與阿濟格兩路配合,互相合力,一舉把李自成徹底消滅。
這樣讨論之後,大臣們就從武英殿叩頭辭出。
多爾衮一個人留在東暖閣繼續思考。
他不禁想到幾日内福臨小皇上和宮眷們就要從盛京來到燕京,他自己的全部家眷也要來到,不由得滿懷喜悅。
他自己的攝政王府也正在修繕,以後的日子就不像現在這樣兵馬倥偬,一天到晚連一個令他滿意的女人也沒有。
忽然,永福官莊妃的影子又在他的眼前出現,他仿佛看到了她那似乎有情又分明莊重的神情,那對他深情望着的眼睛,聽到了她說話時十分動聽的聲音……她不但會滿語,而且會漢語,識漢字,真是了不起的女人啊!每當想起她的時候,他總不免為她的年輕美貌而心旌動搖,此刻又是這樣。
他趕快收斂起這種胡思亂想,重新思考用兵西安和南京的大事,思考如何修複宮殿、如何迎駕、如何确定留守盛京的人員。
這些事在平常時候他可以一個一個冷靜地思考,而這時他的心中很亂,許多事一古腦兒湧上心頭,使他不能有條有理地思考下去。
過了片刻,他又不能不想到女人的事。
他知道自從他下了嚴禁私藏宮女的命令以來,已經三天了,據禀報已經查到了六七十個宮女,尚未完全查清。
查清之後,一部分宮女将賞賜滿洲八旗官兵,一部分将仍回宮中。
他聽說李自成很寵愛一個姓窦的宮女,那宮女不但容貌美,而且粗通文墨。
李自成離京時并沒有将她帶走,為什麼尚未查到?他心中不高興地說: “一定得趕快替我查到,送進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