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院宅子給我,還給了我五百兩銀子,足夠我們在京城生活下去。
兩三年中大順朝一定會轉敗為勝,那時李王重新回到北京,還愁沒有我們享福的日子?” 舅母說道:“我們用了一個王嫂,也是鄉親,為人老成穩重,十分可靠。
我已經告她說,對别人隻說你是我們親生女兒,不許洩露機密。
” 窦妃說:“如今局勢混亂,我已經是李王身邊的人了,有一點風吹草動,我自己活不成,舅舅舅母也很危險。
盡管舅舅舅母待我如同親生女兒,到萬不得已時,我甯可自己以身殉節,不使舅舅舅母受累。
” 舅母說:“倘若萬不得已,娘娘一旦為李王殉節,我們也絕不偷生,說起來一家三口……”她說不下去了。
旁邊兩個宮女聽了也一起流淚。
窦妃仍然不肯住在上房。
舅舅舅母又勸了半天,說他們心裡也是擁戴李王的,所以雖是甥舅關系,不能不講君臣之禮。
窦妃聽了勸說,不再堅持。
這時王媽送來消夜的東西。
大家誰也沒有心思吃下去。
窦妃站到窗前,看見空中到處火光照耀,知道大順軍已經退出北京。
她又一次深深地感到亡國的悲痛。
過了片刻,她拿出二百兩銀子遞給兩個宮女,說道: “出宮時給你們的銀子是皇上賞賜的,現在我再每人給你們一百兩,為的是找到你們父母後,好各自為生,免得窩在一起不安全。
” 宮女們勉強收下,仍按照宮中禮節,叩頭謝恩。
窦妃馬上托付舅舅,設法打聽這兩個姑娘父母的下落,讓她們早日與家人團圓。
這一晚,大家幾乎都不曾合眼。
天明之後,二門上有敲門聲。
舅舅王義仁聽見聲音,趕快出去。
片刻之後,回到上房,對窦妃說: “大順皇上已經在五更離京了。
” 窦妃問:“有北兵嗎?” 舅舅說:“聽說北兵在夜間到了通州。
如今謠言紛紛,都說吳三桂借了北兵,準備迎接太子登極,明日回京。
” 窦妃擔心北兵追趕李自成,默默地走到佛前燒香,祝大順皇帝平安無事;不知為什麼,她也視太子平安。
在她燒香之後,兩個宮女也上前跪下燒香。
舅舅王義仁搬了個小方桌,放在天井院中,擺上香爐,老夫妻一前一後跪下去磕了頭,禱告上蒼,求老天爺保佑大順皇上平安回到陝西,保佑外甥女和一家人平安無事,渡過這次劫運。
從大順軍退出北京這一天起,城中秩序很亂。
王義仁整天提心吊膽,憂形于色,擔心有人上門搶劫。
幸而陳豫安一向人緣很好,江湖上也有許多朋友,所以附近街道盡管發生了敲詐勒索,乘機報複的事,卻沒有人來到他家門口。
所以他一再安慰王義仁,請他放心。
有一天他還特意留在家裡,準備萬一有地痞流氓上門,他好親自應付,使王義仁一家免遭毒手。
他的兒子一天兩次從酒樓回到家中,把外邊的消息帶回。
所以盡管王義仁沒有出門,許多外邊的事情都明白。
他們知道吳三桂和滿洲兵人馬衆多,追趕李自成很緊;明日城中富紳士民要出朝陽門迎接太子。
五月初二日,果然消息來到,說官紳們、士民們去朝陽門迎接太子。
結果迎來的并非太子,卻是滿洲的一個什麼攝政王,住進了武英殿,受群臣朝賀。
窦妃和兩個宮女一聽說這個消息,忍不住痛哭起來。
武英殿的往事曆曆如在眼前,而如今居然被胡人占領,漢人的江山竟然亡于胡人之手,這真是亡國之痛啊。
王義仁本來沒有食國家俸祿,如今也嗚咽落淚,并且為太子下落不明而十分擔心。
半月以前,他們還以為吳三桂是明朝的大忠臣,現在卻痛恨他是個勾引胡人的賣國賊。
到了五月初三日,城中秩序漸漸恢複。
多爾衮曉谕:凡是投降的,仍舊照樣給官做,有功的還要重用,不許再借口搜捕“餘賊”,殺戮搶劫。
那些逃出北京,躲在鄉下的官宦們聽到多爾衮的曉谕,都懷着七上八下的僥幸心情,陸續回到城中,希望被新朝錄用。
陳豫安趕快把這消息告訴王義仁,王義仁告訴了窦妃,并說那個自封的西城禦史名叫光時亨,在崇祯朝專意攻汗别人,有臭嘴烏鴉之名,如今搖身一變,做事十分認真。
聽到這個名字,窦妃心中一動,好像很熟悉,但她沒有心情去細想,也就放過一邊不問。
到了五月初四日。
忽然傳說大清國的攝政王多爾衮,下令全城男人都要剃發,剃得像滿洲人一樣,以後還要改換衣服,也要改得像滿洲人一樣。
這改換衣服還沒有什麼,惟獨剃發,使漢人大為震驚。
陳豫安匆匆而來,站在院中同王義仁商量此事。
王義仁說: “古人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這頭發決不能剃,胡俗決不能依。
你想,這頭剃了一半,梳一條辮子,像豬尾巴一樣,死了以後,怎麼能見祖宗于地下?” 陳豫安歎息一聲說:“義仁兄,倘若不剃頭發,惟有自盡而已。
我看,你老兄也不要死心眼兒,大家都剃,我們也剃。
都說多爾衮下了狠心,曾說,不管什麼漢人,哪怕小孩子,或七八十歲老頭子,不剃頭就是不願擁戴大清。
這叫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
” 當他們在院中議論的時候,窦妃在屋中聽得一清二楚,更加感到大禍臨頭。
她想,不要幾天,舅舅就得遵命剃頭,否則隻好自盡,怎麼辦呢?正在這時,又聽見王義仁說: “我自己想自盡十分容易,可是我的老伴,還有我的……女兒在這裡,叫我死不瞑目啊!” 又挨過幾天,到了五月十二日,追趕李自成的清兵和吳三桂的關甯兵已有大批人馬返回北京。
王義仁将新得到的戰事消息告訴了窦妃。
他說,在慶都打了一次大仗,李王的人馬又吃了一個敗仗,大将谷可成陣亡。
吳三桂用谷可成等大順将領首級在慶都祭奠了他的父母,然後又同清兵一起繼續窮追。
李自成在真定境内勒兵還戰,親自督陣,不幸中箭落馬,差點被清兵捉到。
幸而身邊将士拚死相救…… 剛說到這裡,二門上有叩門聲音。
他趕快走出二門,窦妃隻聽他在前院與陳豫安小聲嘀咕了一陣,心裡想,一定又有什麼不好的事兒。
等舅父回來後,隻見他臉色沉重,緊閉嘴唇。
她急于要知道李自成的情況,趕快問道: “大順皇上的吉兇如何?” 王義仁說:“大順皇上雖然中箭落馬,但傷勢不重,被将士們搶救去了,晚上住在真定郊外,到了半夜就起駕走了。
清兵雖說打了大勝仗,可是也損傷了不少人馬,所以沒有窮追,隻有一兩千人繼續向井隆追趕,想趁機會奪取婦女、騾馬、财物。
大順軍因為戰敗,逃命要緊,果然沿路丢下很多婦女、财物。
清兵為了奪取人财,眼睛都紅了。
沒有想到在固關外邊大約二十裡處,忽然遇到埋伏,截殺一陣,清兵死傷過半,剩下的狼狽逃回。
” 窦妃又問道:“你還聽到些什麼消息?” 王義仁雖然聽到些對李自成很不利的消息,但是不願說出來增加外甥女兒的憂愁和悲傷。
他搖搖頭,表示沒有别的消息,但是他不肯離開,分明仍有話說。
窦妃看在眼裡,心中十分狐疑,又忍不住問道: “大順皇上的傷勢到底重不重?” 舅舅說:“我聽到的都是謠傳,有的說很重,有的說不重。
我剛才說傷勢不重,是怕你為他操心。
這事情我也不清楚。
” 窦妃又問:“剛才你在二門外邊,那位陳先生對你說的什麼事情?” 舅舅深深歎了口氣,回答說:“這消息我說出來,你可千萬不要驚駭。
” 窦妃問道:“到底什麼事情?” 王義仁說:“今天攝政王出了曉谕,東城、中城、西城這三城的住戶,不論勳戚、官紳、士民,自今日未時起,統限于十日内遷走,所有房屋都騰出來供滿洲兵居住;王侯深宅大院供滿洲王、公、貝勒、貝子、固山額真們居住。
你說這怎麼好呢?往哪兒遷呐?” 窦妃臉色如土,低頭不言,不知如何辦好。
王義仁又
兩三年中大順朝一定會轉敗為勝,那時李王重新回到北京,還愁沒有我們享福的日子?” 舅母說道:“我們用了一個王嫂,也是鄉親,為人老成穩重,十分可靠。
我已經告她說,對别人隻說你是我們親生女兒,不許洩露機密。
” 窦妃說:“如今局勢混亂,我已經是李王身邊的人了,有一點風吹草動,我自己活不成,舅舅舅母也很危險。
盡管舅舅舅母待我如同親生女兒,到萬不得已時,我甯可自己以身殉節,不使舅舅舅母受累。
” 舅母說:“倘若萬不得已,娘娘一旦為李王殉節,我們也絕不偷生,說起來一家三口……”她說不下去了。
旁邊兩個宮女聽了也一起流淚。
窦妃仍然不肯住在上房。
舅舅舅母又勸了半天,說他們心裡也是擁戴李王的,所以雖是甥舅關系,不能不講君臣之禮。
窦妃聽了勸說,不再堅持。
這時王媽送來消夜的東西。
大家誰也沒有心思吃下去。
窦妃站到窗前,看見空中到處火光照耀,知道大順軍已經退出北京。
她又一次深深地感到亡國的悲痛。
過了片刻,她拿出二百兩銀子遞給兩個宮女,說道: “出宮時給你們的銀子是皇上賞賜的,現在我再每人給你們一百兩,為的是找到你們父母後,好各自為生,免得窩在一起不安全。
” 宮女們勉強收下,仍按照宮中禮節,叩頭謝恩。
窦妃馬上托付舅舅,設法打聽這兩個姑娘父母的下落,讓她們早日與家人團圓。
這一晚,大家幾乎都不曾合眼。
天明之後,二門上有敲門聲。
舅舅王義仁聽見聲音,趕快出去。
片刻之後,回到上房,對窦妃說: “大順皇上已經在五更離京了。
” 窦妃問:“有北兵嗎?” 舅舅說:“聽說北兵在夜間到了通州。
如今謠言紛紛,都說吳三桂借了北兵,準備迎接太子登極,明日回京。
” 窦妃擔心北兵追趕李自成,默默地走到佛前燒香,祝大順皇帝平安無事;不知為什麼,她也視太子平安。
在她燒香之後,兩個宮女也上前跪下燒香。
舅舅王義仁搬了個小方桌,放在天井院中,擺上香爐,老夫妻一前一後跪下去磕了頭,禱告上蒼,求老天爺保佑大順皇上平安回到陝西,保佑外甥女和一家人平安無事,渡過這次劫運。
從大順軍退出北京這一天起,城中秩序很亂。
王義仁整天提心吊膽,憂形于色,擔心有人上門搶劫。
幸而陳豫安一向人緣很好,江湖上也有許多朋友,所以附近街道盡管發生了敲詐勒索,乘機報複的事,卻沒有人來到他家門口。
所以他一再安慰王義仁,請他放心。
有一天他還特意留在家裡,準備萬一有地痞流氓上門,他好親自應付,使王義仁一家免遭毒手。
他的兒子一天兩次從酒樓回到家中,把外邊的消息帶回。
所以盡管王義仁沒有出門,許多外邊的事情都明白。
他們知道吳三桂和滿洲兵人馬衆多,追趕李自成很緊;明日城中富紳士民要出朝陽門迎接太子。
五月初二日,果然消息來到,說官紳們、士民們去朝陽門迎接太子。
結果迎來的并非太子,卻是滿洲的一個什麼攝政王,住進了武英殿,受群臣朝賀。
窦妃和兩個宮女一聽說這個消息,忍不住痛哭起來。
武英殿的往事曆曆如在眼前,而如今居然被胡人占領,漢人的江山竟然亡于胡人之手,這真是亡國之痛啊。
王義仁本來沒有食國家俸祿,如今也嗚咽落淚,并且為太子下落不明而十分擔心。
半月以前,他們還以為吳三桂是明朝的大忠臣,現在卻痛恨他是個勾引胡人的賣國賊。
到了五月初三日,城中秩序漸漸恢複。
多爾衮曉谕:凡是投降的,仍舊照樣給官做,有功的還要重用,不許再借口搜捕“餘賊”,殺戮搶劫。
那些逃出北京,躲在鄉下的官宦們聽到多爾衮的曉谕,都懷着七上八下的僥幸心情,陸續回到城中,希望被新朝錄用。
陳豫安趕快把這消息告訴王義仁,王義仁告訴了窦妃,并說那個自封的西城禦史名叫光時亨,在崇祯朝專意攻汗别人,有臭嘴烏鴉之名,如今搖身一變,做事十分認真。
聽到這個名字,窦妃心中一動,好像很熟悉,但她沒有心情去細想,也就放過一邊不問。
到了五月初四日。
忽然傳說大清國的攝政王多爾衮,下令全城男人都要剃發,剃得像滿洲人一樣,以後還要改換衣服,也要改得像滿洲人一樣。
這改換衣服還沒有什麼,惟獨剃發,使漢人大為震驚。
陳豫安匆匆而來,站在院中同王義仁商量此事。
王義仁說: “古人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這頭發決不能剃,胡俗決不能依。
你想,這頭剃了一半,梳一條辮子,像豬尾巴一樣,死了以後,怎麼能見祖宗于地下?” 陳豫安歎息一聲說:“義仁兄,倘若不剃頭發,惟有自盡而已。
我看,你老兄也不要死心眼兒,大家都剃,我們也剃。
都說多爾衮下了狠心,曾說,不管什麼漢人,哪怕小孩子,或七八十歲老頭子,不剃頭就是不願擁戴大清。
這叫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
” 當他們在院中議論的時候,窦妃在屋中聽得一清二楚,更加感到大禍臨頭。
她想,不要幾天,舅舅就得遵命剃頭,否則隻好自盡,怎麼辦呢?正在這時,又聽見王義仁說: “我自己想自盡十分容易,可是我的老伴,還有我的……女兒在這裡,叫我死不瞑目啊!” 又挨過幾天,到了五月十二日,追趕李自成的清兵和吳三桂的關甯兵已有大批人馬返回北京。
王義仁将新得到的戰事消息告訴了窦妃。
他說,在慶都打了一次大仗,李王的人馬又吃了一個敗仗,大将谷可成陣亡。
吳三桂用谷可成等大順将領首級在慶都祭奠了他的父母,然後又同清兵一起繼續窮追。
李自成在真定境内勒兵還戰,親自督陣,不幸中箭落馬,差點被清兵捉到。
幸而身邊将士拚死相救…… 剛說到這裡,二門上有叩門聲音。
他趕快走出二門,窦妃隻聽他在前院與陳豫安小聲嘀咕了一陣,心裡想,一定又有什麼不好的事兒。
等舅父回來後,隻見他臉色沉重,緊閉嘴唇。
她急于要知道李自成的情況,趕快問道: “大順皇上的吉兇如何?” 王義仁說:“大順皇上雖然中箭落馬,但傷勢不重,被将士們搶救去了,晚上住在真定郊外,到了半夜就起駕走了。
清兵雖說打了大勝仗,可是也損傷了不少人馬,所以沒有窮追,隻有一兩千人繼續向井隆追趕,想趁機會奪取婦女、騾馬、财物。
大順軍因為戰敗,逃命要緊,果然沿路丢下很多婦女、财物。
清兵為了奪取人财,眼睛都紅了。
沒有想到在固關外邊大約二十裡處,忽然遇到埋伏,截殺一陣,清兵死傷過半,剩下的狼狽逃回。
” 窦妃又問道:“你還聽到些什麼消息?” 王義仁雖然聽到些對李自成很不利的消息,但是不願說出來增加外甥女兒的憂愁和悲傷。
他搖搖頭,表示沒有别的消息,但是他不肯離開,分明仍有話說。
窦妃看在眼裡,心中十分狐疑,又忍不住問道: “大順皇上的傷勢到底重不重?” 舅舅說:“我聽到的都是謠傳,有的說很重,有的說不重。
我剛才說傷勢不重,是怕你為他操心。
這事情我也不清楚。
” 窦妃又問:“剛才你在二門外邊,那位陳先生對你說的什麼事情?” 舅舅深深歎了口氣,回答說:“這消息我說出來,你可千萬不要驚駭。
” 窦妃問道:“到底什麼事情?” 王義仁說:“今天攝政王出了曉谕,東城、中城、西城這三城的住戶,不論勳戚、官紳、士民,自今日未時起,統限于十日内遷走,所有房屋都騰出來供滿洲兵居住;王侯深宅大院供滿洲王、公、貝勒、貝子、固山額真們居住。
你說這怎麼好呢?往哪兒遷呐?” 窦妃臉色如土,低頭不言,不知如何辦好。
王義仁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