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跪在他的面前,口呼“萬歲”!盡管他不是皇帝,可是他是攝政王,年幼的皇帝是要他輔佐的,他是中國人敬仰的“周公”!不過他也沒有忘記,他不應稱“萬歲”,以後要禁止。

    從今天起他要辦的事情更多,許多困難都擺在面前。

    他進入武英殿以後,回頭對跪在丹墀上的明朝文武百官吩咐了幾句“各安職守,盡心效忠”的話後,就命大家退出。

    他也走到暖閣中暫時休息。

     這一天北京城内仍然很亂。

    盡管多爾衮進了北京,也有一些滿洲兵将進了城,但多爾衮為着不使他們騷擾百姓,就命他們在城上安營駐紮。

    所以城裡邊許多地方還是有人借口“抓捕”留下的“餘賊”,互相告評,互相搶劫。

    人們都在擔心家人的生命财産,處處充滿驚疑氣氛。

    至于清兵進入北京,都不相信是永久占領,紛紛打聽或心中自問:“胡人占領北京能夠長遠麼?吳三桂是否暫時向胡人借兵,以後仍要退出?”過了兩天以後,北京的社會秩序就漸漸地好了。

    多爾衮命幾十支小隊人馬在街上巡邏,那些自命為五城禦史的官吏也出來禁止告讦和誣陷,禁止搶劫。

    曾經惶惶不可終日的人心開始安定下來。

     卻說李自成退出北京的那天夜間,二更時分,窦妃乘上一乘青布小轎,兩個宮女乘上另外兩乘,離開了武英殿宮院。

    她在轎中實在忍耐不住,不住地小聲痛哭,一邊哭一邊從西華門出了紫禁城。

    她不知道李自成日後是吉是兇,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同大順皇上重新見面,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平安活下去。

    轎子走得很快,轉了許多彎,有時路上十分冷清,有時聽見有人馬從街上走過,但轎子并不停頓,也無人詢問轎夫這轎中坐的何人。

    轎簾遮住了視線,她無法看清外面的情形,隻是透過轎簾的縫兒看到街上十分昏暗。

    她慢慢地停止了哭泣,想着自己兩個月來雙重的亡國之痛。

    一個月前,大明皇上和皇後雙雙殉國,她原先的主人天啟娘娘也在李自成進北京後懸梁自盡。

    當時她也有意自盡,可是不知為什麼竟然又活下來了,後來被大順皇上看中,成為大順皇上在北京最寵愛的一個人,在宮中稱為窦妃。

    她原以為大順皇上能夠牢牢地坐天下,沒想到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竟然大敗,匆匆忙忙退出北京。

    盡管說是以後還能重新回到北京,可是這希望在她看來也十分渺茫。

    她痛感到自己又經曆了一次亡國之變。

    她今年二十歲,在深宮中生活了八年,今後能不能活下去,很難說。

    現在是指靠父母和舅舅能把她暫時隐藏起來,但遲早總會露出馬腳;萬一被别人查出,她隻有為大順皇上盡節,決不能貪生怕死,留在人間,受人侮辱。

    想到這裡,她幾乎已經抱着一個必死的念頭,隻希望能夠同父母再見一面,也不枉她在宮中日日夜夜地盼望了八年。

     轎子在一個冷清清的胡同裡邊停住,放到地上。

    她在轎中聽到輕輕的叩門聲,随即後邊兩乘小轎裡的宮女先出了轎子,來到前邊将窦妃的轎簾揭開,将她扶出小轎。

    這時大門開了,有男女三人迎出大門,大家都沒有說話。

    她的東西由兩個擡轎士兵送進内院上房,然後這些士兵和那個軍官都跪下向她行了禮,便又擡起三乘空轎在昏暗中離開了。

     迎出來的是她的舅舅王義仁和舅母以及一個年老的女仆。

    等擡轎的人一走,他們馬上回頭将大門關好,上了兩道闩,又加了一條腰杠。

    窦妃對舅父母的面孔已經記不清楚,在昏暗的燈光下更是認不出來,但她知道這是親人。

    她從十二歲進紫禁城,幽居深宮至今,人世滄桑,重新看見親人,她真想放聲大哭。

    但是她害怕驚動了鄰人,不敢出聲,隻好讓悲痛的熱淚往肚裡奔流。

    一個宮女看見她渾身打戰,趕快攙着她走。

    前院的鄰居聽見了叩門聲,也從門縫裡邊看見有人向内宅走去,但都回避露面,隻在掩着的門縫裡向外偷偷張望。

    窦妃随着親人們進了二門;将二門關牢了,又往裡走,進到上房。

    窦妃趕快跪下去,向舅父母磕頭,叫了一聲“爹,媽”,就再也說不出話,哭了起來。

    舅母趕緊攔住她,不讓她行禮,哽咽着說: “娘娘,我們不是你父母,是你的舅舅和舅媽。

    我們天天在等着你的消息,今天到底看見娘娘了,親眼看見了。

    ” 窦妃繼續哭泣,詢問她的父母在哪裡。

    舅舅告訴她,她父母曾來北京打聽過她的消息,想知道能不能同她見一面。

    那是兩年以前的事了。

    隻因宮中禮法森嚴,宮女們莫說不能出宮,就是想在西華門内與父母見一面也很不容易,所以父母沒有見到她又回家鄉去了。

    現在已托人給他們帶消息,要他們趕快進京。

    隻是如今兵荒馬亂,路途不甯,所以還沒有來到。

    舅母接着說道: “盡管你是我們外甥女,但終究是李王妃子,我們隻能把你當貴人看待,以後這上房就歸你住了,随娘娘來的兩位姑娘也同你住在上房。

    我同你舅舅住在西偏房裡。

    ” 窦妃哽咽說:“見了舅舅舅媽,也同見了爹媽差不多。

    你們是我的長輩,我住西偏房吧!” 舅舅說:“那怎麼行?盡管大順皇帝退出北京,你還是貴人。

    大禮必須得講。

    不能因為李王打了敗仗,就不把你當貴人看待。

    ” 他們讓窦妃坐在上邊,老夫妻在下邊陪着。

    燈影下互相望了一會兒,窦妃突然又哽咽說道: “這好像又是做了一場大夢。

    到底我是真的同親人見了面,還是在做夢?” 舅母流着眼淚說:“娘娘,你不是做夢。

    我們正坐在一起叙話呢!” 這時兩個宮女站在窦妃身旁,被眼前的情景所感動,又不知自家的親人現在何處,禁不住頻頻擦淚,低下頭去。

     窦妃向舅舅問道:“這房子可是你們原來就住在這裡?前邊住的人家可靠不可靠?” 舅舅說:“我們原來是在離廣渠門不遠的一個小胡同住。

    你來北京之前,我就在那裡行醫。

    你父母來京兩次,都跟我們住在一起,就是打聽不出你在宮中的消息。

    後來還是李王進了北京,向你問起家中有些什麼人,你告他說,有個舅父在京行醫,隻記得住在外城,又把我的名字也告訴了李王。

    李王就把這件事囑咐了李公子,務必尋到我們。

    後來李公子的手下人找到了我,看見我住得過于簡陋,房子很破,又是一個大雜院,亂糟糟的,這才安置我們搬到這個地方,關照我不要說出有外甥女在宮中,隻說我有一個親生女兒就要來到,要住在這兒。

    也不要我說出曾在南城行醫,隻說在太醫院中做事。

    就憑着這樣安排,我們這屋裡才像了樣兒,就像住着個小京官一樣。

    ” 窦妃聽了,恍然明白,在心中暗暗地感激大順皇上。

     舅父接着說:“那前邊住的是河南省陳留縣人氏,姓陳名豫安。

    因為杞縣和陳留相距很近,所以與李公子算是小同鄉。

    這陳豫安二十年前到北京,原是投親靠友,沒想到自己後來竟開了一個河南酒樓,在西單左近,專賣河南酒菜,生意很是興隆。

    他兒子現在已經長大了,替他在酒樓管事。

    他自己每天在家,有時下茶館,一坐半天。

    他為人十分耿直,很講義氣。

    據他告我說,李公子有一同鄉好友叫作陳子山的舉人,是他的本家。

    所以李公子住在北京時,他就跟李公子手下人拉上了同鄉瓜葛。

    李公子有個叔伯兄弟,名叫李俊,字子傑,常在他館子裡請客吃飯。

    後來他同二公子李侔也認識了,李公子也知道了。

    我呢,因為行醫,也到他家裡去過幾次,也算是認識。

    這樣,李公子就把為我找房子的事情托付了他。

    現在這一座大院裡隻有兩家。

    陳豫安是十分謹慎的,同周圍鄰居都沒有什麼來往。

    聽他說,左右幾家鄰居都是陝西人,同李王算是同鄉,雖然沒有什麼來往,心裡到底同李王親近。

    ” 窦妃聽了,感到放心,就對舅舅說:“我出宮的時候帶了一些銀子,明天交給舅舅,生活上不用舅舅操心。

    ” 舅舅趕快說:“娘娘不用為此操心,李公子除了将這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