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滅口。
你趕快去辦,千萬要機密!” 吳三桂休息到四更天氣,便又率領人馬前進。
路過範家莊時,他的父親已經由仆人們找到一具棺材裝殓了。
他撫着棺材痛哭一陣,草草祭奠。
留下一名家将和一百名親兵,護送吳襄的靈柩去山海關海甯城中停放。
由于多爾衮催促進兵很急,當他祭奠父親的時候,豫郡王多铎已經率領清兵西去,所以他不敢在範家莊多停留,繼續前進。
走到玉田和通州之間時,遇到了從北京逃出來的一名家人,知道他母親以及他一家主仆三四十口都在李自成退回北京的當天被斬了。
他放聲大哭,幾乎栽下馬來。
但是這事情也在他意料之中,所以哭過之後他便吩咐一個中軍副将率領三百将士,另外再派一名會辦事的贊畫,趕往北京去料理全家的後事。
遵照多爾衮的令旨,吳三桂不敢多派将士進入北京城。
他自己必須趕快率領關甯兵星夜追趕李自成。
大軍繞過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和廣渠門,直奔盧溝橋,加上滿蒙騎兵、漢軍步騎兵,但見北京城外黃塵蔽天,馬蹄動地,日夜不停地向真定①方面追去。
①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自從李自成退出北京以後,明朝的一群投降李自成的官僚自動地出來,以五城禦史的名義維持城中秩序,等待關甯兵馬到來。
城中到處以搜捕“餘賊”為名,互相告讦。
士民們都在盼望吳三桂大軍速來,擁立太子登極。
四月三十日下午,忽然滿城哄傳吳平西伯的關甯兵已經來到北京城外,并說吳三桂有牌谕要京城官民明日上午出朝陽門接駕。
實際上誰也沒看到牌谕,但是以訛傳訛,好像千真萬确是吳三桂護送太子返京,從此要恢複大明江山了。
城中父老百姓本來對于明朝的二百七十多年江山就很留戀,加上李自成進北京之後的許多措施使他們大為不滿,如今一旦聽說太子将要返回京來繼承皇位,重建大明江山,很多人喜極而悲,不覺哭了起來。
大家紛紛地趕制白色頭巾,準備好正式為先帝後戴孝。
東城禦史也趕緊派兵丁保護吳三桂的住宅。
還有些士民相約,一起一起地到吳公館為死了的吳家人焚化錢紙,點燃蠟燭,送去供香。
大家都把吳三桂當作了大大的忠臣。
此外,這兩天來京城一片混亂,許多有錢人家一天到晚驚驚惶惶,也希望吳三桂來恢複秩序。
還有一些人,在李自成大軍退出北京後,他們趕快向鄉下逃去,害怕吳三桂進京以後懲辦他們投降李自成的罪。
可是一逃到郊外,特别是逃到西山一帶,被搶劫的很多。
有真正的盜賊,也有老百姓裝扮成盜賊的,看見這些做官的平時作威作福,李自成來了趕快投降,李自成一走又逃到鄉下,自然要乘機搶劫一番。
逃下鄉來的官紳人家嬌妻美妾遭到強奸和戲弄的事也屢有發生。
這些官紳們隻好又趕快逃回北京,想辦法找門路,以便太子回京後能對他們寬大處理,仍然給他們官做。
總之,人們是懷着各種不同的心情,迎接吳三桂護送太子回京。
直到此時,大家仍誤以為吳三桂是向滿洲借兵複國,報君父之仇,并且哄傳太子在吳軍中,明日将擁護太子登極。
有人知道吳三桂在山海關投降滿洲的事,但不敢亂說,半信半疑,他們總覺得吳三桂不是真降,隻是向滿洲人借兵。
吳三桂擁立太子是真的,投降滿洲是假的。
五月初一日,人們等了整整一天,沒有等到盼望中的太子。
初二日,天色剛剛明,朝陽門大開,官紳士民便紛紛擁出城去,一個個衣冠整齊,在五裡外的路旁擺了香案。
老百姓不能同官紳站在一起,分成一團一團,在曠野路邊恭候。
雖然早晨有嚴霜,還刮着冷風,天色陰沉,可是許多人心裡倒是愉快的,因為太子畢竟還活在人間,馬上就要登極了。
隻是在香案上不能寫明大明字樣,這是錦衣衛使和五城禦史一再囑咐的,這使歡迎的百姓心中又生出一個疑問:到底是不是太子回來呢? 錦衣衛使吳孟明已經死了,接任的是羅養性。
經過崇祯的亡國和李自成的占領北京,東廠和錦衣衛的偵事機構全不存在,所以羅養性的消息也不靈通。
他風聞吳三桂投降了滿洲,但又聽說太子确實在吳三桂營中。
今天來北京的,既有大明太子,又有北朝諸王。
羅養性曾在李自成占領北京期間受到拷掠,逼出了許多銀子。
他盼望太子回來恢複大明江山以後,念他在李自成占據北京期間曾吃了很多苦,仍叫他做錦衣衛使。
但是他同時在心中也作了退一步的打算:若是滿洲人當了中原之主,他也要奉為主子,保住自己的前程,不再遭殃。
他滿心痛恨的是李自成,是“流賊”滅亡了他所依靠的大明江山,以後不管誰來做皇帝,他都決定老老實實地稱臣。
所以他昨天就吩咐手下一班官員們帶領重新招集的錦衣旗校和兵丁,連夜将鹵簿、龍辇都準備好。
今天天色一明,他就親自指揮錦衣旗校将這些東西陳列在朝陽門内,然後他自己去朝陽門同官紳們站在一起迎駕。
多爾衮用罷早飯,離開通州的駐地,動身赴京城。
在北京東郊迎接的官紳士民多數以為迎的是太子,是由吳三桂的軍隊護送前來的太子,于是大家伏地跪接,有的人落下眼淚,嗚咽出聲。
但也有人聽見前邊奏的樂聲中有海螺的聲音,覺得不是大明的音樂,心中詫異,偷偷擡起頭來,看見來人的裝束和打的旗幟都不是明朝關甯兵的裝束和旗幟,不禁在心中驚問:“怪啦,這是怎麼回事兒?吳平西伯盡管駐在山海關外,畢竟是大明的将軍啊,怎麼這服色不對?”再偷眼一打量,看得更清楚:原來這些新來到的将士和兵丁都刮了臉,剃了頭,有的辮子露在外面。
他們忽然在心中驚叫:“哎喲,我的天,這不是咱大明的人!”當多爾衮來到以後,大家不知他就是多爾衮,隻看見他留着發辮,袖子是馬蹄形的,威風凜凜。
大家十分驚駭,驚駭得簡直說不出話,隻是仍然跪在地上叩頭迎接。
多爾衮在馬上沒有說話,也不停止,一直來到朝陽門。
他隻叫一千護衛騎兵随他進城,其餘人馬留在城外,不許走進城門。
朝陽門内陳列着皇帝的龍辇、鹵簿,華美非凡,好不氣派,這是多爾衮從來沒有見過的,甚至想都不曾想到過。
那在朝陽門内的衆多官員跪地,請他上轎。
他用很不熟練的漢語回答說: “我不是皇帝,是攝政王,這皇帝的轎子我不能用。
” 一位很懂谄媚之道的文官在地上直起身子說道:“周公不稱王,也是南面受禮,不妨乘辇。
” 多爾衮對中國曆史已經知道不少,也懂得周公不稱王的典故,說道:“我是來定天下的,不可不受你們衆位的禮,好吧,我就乘辇吧!” 于是他下了馬,乘上龍辇,仍然以攝政王的儀仗開道,不用鹵簿,向皇城南門走去。
羅養性趕快命錦衣旗校從捷徑趕至紫禁城,将鹵簿陳設在皇極門外。
多爾衮坐在三十六人擡的非常豪華的龍辇上,一路鼓樂前導,進了承天門、午門,來到皇極門外、金水橋邊,然後下辇,來到皇極殿的丹墀上,在樂聲中對天行了三跪九叩頭的禮,然後換乘小辇,轉往武英殿。
一路上,到處是烈火焚燒後的慘淡景象,但到處都打掃得幹幹淨淨,也到處都有明朝官員向他行跪拜禮,口呼“萬歲!”多爾衮心中充滿驕傲www.tianyAshuku.com,也充滿勝利的喜悅。
多年來他的父兄就做着打敗明朝的夢。
他父親努爾哈赤沒有想到進入中原,隻是想割據關外,不再受明朝的統治。
他哥哥皇太極曾夢想到進入中原,但夢想沒有實現就突然死了。
如今他果然進了北京,而且如此順利,一戰就擊潰了李自成,人們竟然用皇帝的龍辇來迎接他,馬上他就要坐到武英殿的寶座上,接見明朝的舊臣啦!他的父兄一生都沒有辦到的事情,他辦到了,從此大清朝就成了中國一個新的朝代,而這正是他睿親王多爾衮的赫赫功勞!看,過去明朝的文武大臣,今天都
你趕快去辦,千萬要機密!” 吳三桂休息到四更天氣,便又率領人馬前進。
路過範家莊時,他的父親已經由仆人們找到一具棺材裝殓了。
他撫着棺材痛哭一陣,草草祭奠。
留下一名家将和一百名親兵,護送吳襄的靈柩去山海關海甯城中停放。
由于多爾衮催促進兵很急,當他祭奠父親的時候,豫郡王多铎已經率領清兵西去,所以他不敢在範家莊多停留,繼續前進。
走到玉田和通州之間時,遇到了從北京逃出來的一名家人,知道他母親以及他一家主仆三四十口都在李自成退回北京的當天被斬了。
他放聲大哭,幾乎栽下馬來。
但是這事情也在他意料之中,所以哭過之後他便吩咐一個中軍副将率領三百将士,另外再派一名會辦事的贊畫,趕往北京去料理全家的後事。
遵照多爾衮的令旨,吳三桂不敢多派将士進入北京城。
他自己必須趕快率領關甯兵星夜追趕李自成。
大軍繞過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和廣渠門,直奔盧溝橋,加上滿蒙騎兵、漢軍步騎兵,但見北京城外黃塵蔽天,馬蹄動地,日夜不停地向真定①方面追去。
①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自從李自成退出北京以後,明朝的一群投降李自成的官僚自動地出來,以五城禦史的名義維持城中秩序,等待關甯兵馬到來。
城中到處以搜捕“餘賊”為名,互相告讦。
士民們都在盼望吳三桂大軍速來,擁立太子登極。
四月三十日下午,忽然滿城哄傳吳平西伯的關甯兵已經來到北京城外,并說吳三桂有牌谕要京城官民明日上午出朝陽門接駕。
實際上誰也沒看到牌谕,但是以訛傳訛,好像千真萬确是吳三桂護送太子返京,從此要恢複大明江山了。
城中父老百姓本來對于明朝的二百七十多年江山就很留戀,加上李自成進北京之後的許多措施使他們大為不滿,如今一旦聽說太子将要返回京來繼承皇位,重建大明江山,很多人喜極而悲,不覺哭了起來。
大家紛紛地趕制白色頭巾,準備好正式為先帝後戴孝。
東城禦史也趕緊派兵丁保護吳三桂的住宅。
還有些士民相約,一起一起地到吳公館為死了的吳家人焚化錢紙,點燃蠟燭,送去供香。
大家都把吳三桂當作了大大的忠臣。
此外,這兩天來京城一片混亂,許多有錢人家一天到晚驚驚惶惶,也希望吳三桂來恢複秩序。
還有一些人,在李自成大軍退出北京後,他們趕快向鄉下逃去,害怕吳三桂進京以後懲辦他們投降李自成的罪。
可是一逃到郊外,特别是逃到西山一帶,被搶劫的很多。
有真正的盜賊,也有老百姓裝扮成盜賊的,看見這些做官的平時作威作福,李自成來了趕快投降,李自成一走又逃到鄉下,自然要乘機搶劫一番。
逃下鄉來的官紳人家嬌妻美妾遭到強奸和戲弄的事也屢有發生。
這些官紳們隻好又趕快逃回北京,想辦法找門路,以便太子回京後能對他們寬大處理,仍然給他們官做。
總之,人們是懷着各種不同的心情,迎接吳三桂護送太子回京。
直到此時,大家仍誤以為吳三桂是向滿洲借兵複國,報君父之仇,并且哄傳太子在吳軍中,明日将擁護太子登極。
有人知道吳三桂在山海關投降滿洲的事,但不敢亂說,半信半疑,他們總覺得吳三桂不是真降,隻是向滿洲人借兵。
吳三桂擁立太子是真的,投降滿洲是假的。
五月初一日,人們等了整整一天,沒有等到盼望中的太子。
初二日,天色剛剛明,朝陽門大開,官紳士民便紛紛擁出城去,一個個衣冠整齊,在五裡外的路旁擺了香案。
老百姓不能同官紳站在一起,分成一團一團,在曠野路邊恭候。
雖然早晨有嚴霜,還刮着冷風,天色陰沉,可是許多人心裡倒是愉快的,因為太子畢竟還活在人間,馬上就要登極了。
隻是在香案上不能寫明大明字樣,這是錦衣衛使和五城禦史一再囑咐的,這使歡迎的百姓心中又生出一個疑問:到底是不是太子回來呢? 錦衣衛使吳孟明已經死了,接任的是羅養性。
經過崇祯的亡國和李自成的占領北京,東廠和錦衣衛的偵事機構全不存在,所以羅養性的消息也不靈通。
他風聞吳三桂投降了滿洲,但又聽說太子确實在吳三桂營中。
今天來北京的,既有大明太子,又有北朝諸王。
羅養性曾在李自成占領北京期間受到拷掠,逼出了許多銀子。
他盼望太子回來恢複大明江山以後,念他在李自成占據北京期間曾吃了很多苦,仍叫他做錦衣衛使。
但是他同時在心中也作了退一步的打算:若是滿洲人當了中原之主,他也要奉為主子,保住自己的前程,不再遭殃。
他滿心痛恨的是李自成,是“流賊”滅亡了他所依靠的大明江山,以後不管誰來做皇帝,他都決定老老實實地稱臣。
所以他昨天就吩咐手下一班官員們帶領重新招集的錦衣旗校和兵丁,連夜将鹵簿、龍辇都準備好。
今天天色一明,他就親自指揮錦衣旗校将這些東西陳列在朝陽門内,然後他自己去朝陽門同官紳們站在一起迎駕。
多爾衮用罷早飯,離開通州的駐地,動身赴京城。
在北京東郊迎接的官紳士民多數以為迎的是太子,是由吳三桂的軍隊護送前來的太子,于是大家伏地跪接,有的人落下眼淚,嗚咽出聲。
但也有人聽見前邊奏的樂聲中有海螺的聲音,覺得不是大明的音樂,心中詫異,偷偷擡起頭來,看見來人的裝束和打的旗幟都不是明朝關甯兵的裝束和旗幟,不禁在心中驚問:“怪啦,這是怎麼回事兒?吳平西伯盡管駐在山海關外,畢竟是大明的将軍啊,怎麼這服色不對?”再偷眼一打量,看得更清楚:原來這些新來到的将士和兵丁都刮了臉,剃了頭,有的辮子露在外面。
他們忽然在心中驚叫:“哎喲,我的天,這不是咱大明的人!”當多爾衮來到以後,大家不知他就是多爾衮,隻看見他留着發辮,袖子是馬蹄形的,威風凜凜。
大家十分驚駭,驚駭得簡直說不出話,隻是仍然跪在地上叩頭迎接。
多爾衮在馬上沒有說話,也不停止,一直來到朝陽門。
他隻叫一千護衛騎兵随他進城,其餘人馬留在城外,不許走進城門。
朝陽門内陳列着皇帝的龍辇、鹵簿,華美非凡,好不氣派,這是多爾衮從來沒有見過的,甚至想都不曾想到過。
那在朝陽門内的衆多官員跪地,請他上轎。
他用很不熟練的漢語回答說: “我不是皇帝,是攝政王,這皇帝的轎子我不能用。
” 一位很懂谄媚之道的文官在地上直起身子說道:“周公不稱王,也是南面受禮,不妨乘辇。
” 多爾衮對中國曆史已經知道不少,也懂得周公不稱王的典故,說道:“我是來定天下的,不可不受你們衆位的禮,好吧,我就乘辇吧!” 于是他下了馬,乘上龍辇,仍然以攝政王的儀仗開道,不用鹵簿,向皇城南門走去。
羅養性趕快命錦衣旗校從捷徑趕至紫禁城,将鹵簿陳設在皇極門外。
多爾衮坐在三十六人擡的非常豪華的龍辇上,一路鼓樂前導,進了承天門、午門,來到皇極門外、金水橋邊,然後下辇,來到皇極殿的丹墀上,在樂聲中對天行了三跪九叩頭的禮,然後換乘小辇,轉往武英殿。
一路上,到處是烈火焚燒後的慘淡景象,但到處都打掃得幹幹淨淨,也到處都有明朝官員向他行跪拜禮,口呼“萬歲!”多爾衮心中充滿驕傲www.tianyAshuku.com,也充滿勝利的喜悅。
多年來他的父兄就做着打敗明朝的夢。
他父親努爾哈赤沒有想到進入中原,隻是想割據關外,不再受明朝的統治。
他哥哥皇太極曾夢想到進入中原,但夢想沒有實現就突然死了。
如今他果然進了北京,而且如此順利,一戰就擊潰了李自成,人們竟然用皇帝的龍辇來迎接他,馬上他就要坐到武英殿的寶座上,接見明朝的舊臣啦!他的父兄一生都沒有辦到的事情,他辦到了,從此大清朝就成了中國一個新的朝代,而這正是他睿親王多爾衮的赫赫功勞!看,過去明朝的文武大臣,今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