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李自成說:“不必着急,等全軍将士退走以後,朕再退出不遲。
” 宋獻策和李岩都勸李自成早點退出北京,不可遲誤。
李自成說:“據朕看來,吳三桂人馬今夜還不敢貿然來到北京,朕明天四更時候退走不遲。
” 牛金星說:“如今天明得早,四更時候天已快明了,未免太遲。
請皇上三更退出北京,千萬不要耽誤。
” 李自成說:“你趕快出京吧,率領中央各政府衙門,往平陽駐紮。
我自己何時退出北京,心中自有斟酌,不必為朕操心。
你現在立刻出宮。
” 牛金星隻好叩辭出宮。
李自成又對宋獻策、李岩說:“退出北京後,你們都跟朕一道,随時商議。
如今軍師也可以出宮去,務必使各部人馬部伍整肅,四更以前退幹淨。
獻策你走吧。
” 宋獻策也出宮了。
李自成望着李岩說:“林泉,如今身邊隻有你一個人了。
有一件事情,我在往山海關去時,曾經囑咐你辦。
你辦了沒有?” 李岩恭敬地回答說:“臣已經辦了。
” 李自成沉吟說:“沒有想到大局變得如此之快。
那一件事既然你辦了,眼下很有用處,隻是不可不守機密。
二更時候,你派一支最親信的人馬,不要太多,二十個人就差不多了,帶領三乘民間用的青布小轎,前來武英殿院中。
要派一個最可靠的軍官,最好是你自己管事的家人前來。
” 李岩心中明白,說道:“遵旨,請皇上放心。
”他又問道:“不過恐怕日久仍會洩露出去,如何是好?” 李自成說:“日久之後,當然會洩露出去。
但朕想隻是十天八天的事情。
她們再換一個地方好了。
這麼大一座北京城,千家萬戶,難道無處可藏?如今人馬倥偬,看來退向固關路上會有惡戰,倘若敵人追得緊,帶着眷屬,難免中途抛棄,如今隻好走這一着棋了,你去安排去吧。
” 晚膳草草用過,李自成心中極其混亂。
這武英殿要不要放火燒毀呢?後來他想,留下這一座宮殿不燒吧。
一面想着一面走出武英門,回過頭來又望一望,昨天剛剛在這裡舉行登極大典,今天夜間就要退走了,如此匆匆,以後還能不能回來呢?他忽然又想還是應該把武英殿燒毀,正要吩咐将士們去準備柴草,忽然又改變了主意,歎口氣說: “不燒吧,說不定幾個月後朕會回來的,那時候還需要到這裡來處理國家大事。
不燒吧!” 他退回武英殿,在西暖閣中坐了一陣,看着手下人将一些文書都完全收拾幹淨,有一些不帶走的都銷毀了。
今天夜間的武英殿,雖然蠟燭也點了好多,但是他不知怎麼總感到到處陰森森的,十分凄涼。
一些宮女、太監,也都是愁容滿面,特别是許多宮女,更是神色凄慘。
到了二更時候,李岩派自己最親信的二十個兵丁,由一位半老的官員帶領,來到武英門外。
李自成得到禀報,立刻将這官員叫到面前,親自問話。
官員跪在地上磕了頭,不敢起來。
李自成仔細望了一眼,覺得面孔很熟,問道: “你叫什麼名字?” 跪着的官員不敢擡頭,回答說:“小臣姓鄭名德成,原是李公子府上的夥計,随李公子起義,投奔陛下。
” 李自成恍然想起來,認為此人确實可靠,不覺點了點頭,又問道:“你帶了幾個人來?” 鄭德成回答說:“小臣帶了二十個弟兄,三乘青布小轎。
” 李自成又問道:“去的地方你知道麼?” 鄭德成說:“小臣知道。
房子原是小臣前去借的。
” 李自成又說:“你這二十個弟兄,可都是李府上的舊人麼?” 鄭德成說:“有的原是李府家人,李公子起義時候,将賣身的契約都當場交給他們燒毀了。
也有的是李府上的家丁。
這都是最心腹的人,請陛下放心。
” 李自成說:“你們走在街上時,務必小心,不可驚動街巷内的百姓,要暗暗送到那地方,辦妥之後,悄悄走掉,随大軍出城。
” 鄭德成磕頭說:“遵旨。
” 李自成說:“你去武英門外等候吧。
” 鄭德成走後,李自成回到寝宮,對窦妃說:“三乘小轎已經來到,停在武英門。
你帶着兩個宮女上轎去吧,東西也由宮女們擡送出去。
” 窦妃伏地叩頭,痛哭起來。
李自成心中也很難過,催着說: “不要哭,不日我們就會相見的。
” 可是窦妃怎麼能夠不哭呢?盡管她希望日後能夠相見,或者李自成把敵人打跑,收複北京;或者暗暗派人将她從北京接往長安。
可是這一切又很渺茫。
她現在必須離開李自成,躲藏起來。
躲藏的地方,她并不清楚,一切聽從皇上安排,能不能躲藏得住,她也覺得兇多吉少。
萬一别人知道,她的性命很難保住。
敵人進來之後,她也很難不被搜查出來,今晚的離别也就是死别了。
盡管她同李自成相處日子很淺,但是她忘不下大順皇上對她的恩情,把她個人的幸福、一家人的幸福都寄托在大順朝的興旺方面。
而現在大順皇上要退出北京了,将她單獨留下,也許要不了多久,她就要為大順皇上盡節了,所以她哭着不能起來。
李自成也被她哭得心中疼痛,忍着眼淚,連連催促。
窦妃知道不能再耽擱時間,磕了一個頭,由宮女扶着從地上起來,眼淚汪汪地又望了李自成一眼,說道: “皇爺保重,臣妾去了。
” 李自成點頭說:“我送你上轎吧。
” 窦妃一面哭,一面由宮女攙着上了小轎,另外兩個心腹宮女也都上了小轎。
她們所帶的金銀和衣服用品都放在小轎裡邊。
當轎子擡起的時候,窦妃想從轎門向外看一看,可是轎子已經走動了,隻聽見她在轎子裡邊悲聲說道: “皇爺保重,皇爺保重。
” 兩乘小轎剛剛出去,宋獻策來到,向李自成禀奏:“已經派飛騎往山西向陳永福傳旨,囑咐他鎮守太原,不可疏忽。
其餘在山西的人馬,能夠抽調的盡量抽調,出固關迎接聖駕。
” 奏報以後,他忙着要照料全軍退出北京的事,又出宮去了。
李自成在武英殿院中徘徊,等候着随時還有重要事情向他禀報請示。
果然到三更時候,吳汝義送來了陳永福從太原來的十萬火急塘報。
塘報上說,山西情況很不穩,上黨一帶已經有了叛亂,大同的姜-也不可靠,謠言說他準備投降滿洲,許多地方原來投降的官吏士紳和躲起來的官吏士紳如今紛紛圖謀叛變。
塘報中又說,健婦營已經到了太原,由于現在兵力缺乏,護送晉王宗室去西安的事暫緩,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李自成看了塘報,大為吃驚。
他原以為秦晉是一家,山西也等于是他的故鄉。
所以當初他過了黃河,從平陽一直到太原,兵不血刃。
到太原也隻打了一個小仗就進去了。
全晉處處迎降。
沒有想到因為他在山海關打了敗仗,消息很快傳到晉省,而山西竟然也要背叛他,他怎能不生氣和震驚呢? 随即他又接到禀報,說是吳三桂的人馬已經到了通州,正在休息,說不定明天一早會從通州啟程,向北京進兵。
三更過後,宋獻策同李岩一起進宮,催促李自成趕快出城。
李自成說: “何必那麼急呢?将士們全都退出以後,朕再離開北京不遲。
” 宋獻策說:“如今在城内的人都走了,隻有皇上的禁衛未動,另外有兩千騎兵還在朝陽門外,防備吳三桂的人馬突然來到。
” 李岩接着說:“倘若吳三桂連夜進兵,這兩千人馬也抵擋不住,請陛下不必耽誤,此刻就出城吧。
” 李自成走出武英門,看見他的烏龍駒已經牽在金水橋外,他的親軍站滿了金水橋外的空地。
王長順也在那裡等候。
李自成看見他,問道: “你年紀大,經不起辛苦,為什麼還不出城?” 王長順回答說:“皇上未走,我怎能出城?” 李自成不再說話,向午門走去,一面回頭吩咐:“趕快放火!” 果然,當他走到皇極門的時候,回頭一看,皇極殿下邊的柴草已經點着,烈焰騰騰。
他停下不動,站在皇極門繼續觀看。
不過片刻,皇極殿的門窗以及房檐上的椽子全都點着了。
同時後宮中也是火光通天,他知道乾清宮、坤甯宮也都已經放火,于是他向午門走去。
剛到午門,皇極門也放火了。
他從午門走向端門。
朝房沒有點火,可是午門城樓也開始放火了。
火光照耀,一片通紅。
他走出承天門,承天門也放火了。
他走出大順門,大順門也放火了。
而且城中許多地方都放火了。
他在一二千親軍保護下,一直走向廣安門。
到了廣安門,他停下來,立馬高處,回頭一望,裡城外城,許多地方,大火起來了,天上的雲彩被大火映得通紅。
同時,他聽見火光下邊有許多人的哭聲、叫聲和奔跑聲。
他的心中猛一沉重,忽然後悔起來: “何必放火呢?” 但這念頭隻是一閃而過,更大的後悔填滿了他的心頭。
他想:真不該匆匆忙忙來到北京。
當初在長安沒有動身的時候,宋獻策、李岩都曾建議,勸他先把河南、湖廣、關中各地都治理好,讓士民休養生息,一年半載,山西、山東、湖廣全都鞏固了,然後北伐不遲。
可是他沒有重視,人們也不敢深談了。
他又想起來,當他在長安封官賜爵、大賞将士的時候,聽說田見秀對同鄉們說過幾句話:“如今雖然打了江山,可是江山在哪裡呢?事情還要往前看一看。
”當時有人将這話傳進宮中。
皇後先知道了,告他說:“田将爺是個有心思的人,這話倒值得三思。
”他當然大不以為然,認為大功已經告成,北京唾手可得,從此席卷江南,也不費多大力氣,怎麼能說江山還不一定牢靠呢?然而今天卻落到了這步田地!他忽然又想到去年冬天,他回米脂縣祭祖,那時是多麼稱心如意,現在看來是把事情想得太容易了,沒有想到吳三桂會不投降,也沒想到滿洲人會出兵,更沒想到北京會不得不丢掉,各處會紛紛叛亂,真是吃了大意的虧!倘若當時能把事情多想一想,看得困難一些,不要那麼高興,何至于會有今日呢? 來獻策在一旁催促道:“皇上請起駕吧,朝陽門的二千騎兵已經退出來了。
” 這時天色開始亮了,他清楚地看到,遠處街道上有人影在奔跑,而哭叫聲更高了。
他輕輕地歎了口氣,在親軍的護衛中策馬出了廣安門,向西南方向疾馳而去。
” 宋獻策和李岩都勸李自成早點退出北京,不可遲誤。
李自成說:“據朕看來,吳三桂人馬今夜還不敢貿然來到北京,朕明天四更時候退走不遲。
” 牛金星說:“如今天明得早,四更時候天已快明了,未免太遲。
請皇上三更退出北京,千萬不要耽誤。
” 李自成說:“你趕快出京吧,率領中央各政府衙門,往平陽駐紮。
我自己何時退出北京,心中自有斟酌,不必為朕操心。
你現在立刻出宮。
” 牛金星隻好叩辭出宮。
李自成又對宋獻策、李岩說:“退出北京後,你們都跟朕一道,随時商議。
如今軍師也可以出宮去,務必使各部人馬部伍整肅,四更以前退幹淨。
獻策你走吧。
” 宋獻策也出宮了。
李自成望着李岩說:“林泉,如今身邊隻有你一個人了。
有一件事情,我在往山海關去時,曾經囑咐你辦。
你辦了沒有?” 李岩恭敬地回答說:“臣已經辦了。
” 李自成沉吟說:“沒有想到大局變得如此之快。
那一件事既然你辦了,眼下很有用處,隻是不可不守機密。
二更時候,你派一支最親信的人馬,不要太多,二十個人就差不多了,帶領三乘民間用的青布小轎,前來武英殿院中。
要派一個最可靠的軍官,最好是你自己管事的家人前來。
” 李岩心中明白,說道:“遵旨,請皇上放心。
”他又問道:“不過恐怕日久仍會洩露出去,如何是好?” 李自成說:“日久之後,當然會洩露出去。
但朕想隻是十天八天的事情。
她們再換一個地方好了。
這麼大一座北京城,千家萬戶,難道無處可藏?如今人馬倥偬,看來退向固關路上會有惡戰,倘若敵人追得緊,帶着眷屬,難免中途抛棄,如今隻好走這一着棋了,你去安排去吧。
” 晚膳草草用過,李自成心中極其混亂。
這武英殿要不要放火燒毀呢?後來他想,留下這一座宮殿不燒吧。
一面想着一面走出武英門,回過頭來又望一望,昨天剛剛在這裡舉行登極大典,今天夜間就要退走了,如此匆匆,以後還能不能回來呢?他忽然又想還是應該把武英殿燒毀,正要吩咐将士們去準備柴草,忽然又改變了主意,歎口氣說: “不燒吧,說不定幾個月後朕會回來的,那時候還需要到這裡來處理國家大事。
不燒吧!” 他退回武英殿,在西暖閣中坐了一陣,看着手下人将一些文書都完全收拾幹淨,有一些不帶走的都銷毀了。
今天夜間的武英殿,雖然蠟燭也點了好多,但是他不知怎麼總感到到處陰森森的,十分凄涼。
一些宮女、太監,也都是愁容滿面,特别是許多宮女,更是神色凄慘。
到了二更時候,李岩派自己最親信的二十個兵丁,由一位半老的官員帶領,來到武英門外。
李自成得到禀報,立刻将這官員叫到面前,親自問話。
官員跪在地上磕了頭,不敢起來。
李自成仔細望了一眼,覺得面孔很熟,問道: “你叫什麼名字?” 跪着的官員不敢擡頭,回答說:“小臣姓鄭名德成,原是李公子府上的夥計,随李公子起義,投奔陛下。
” 李自成恍然想起來,認為此人确實可靠,不覺點了點頭,又問道:“你帶了幾個人來?” 鄭德成回答說:“小臣帶了二十個弟兄,三乘青布小轎。
” 李自成又問道:“去的地方你知道麼?” 鄭德成說:“小臣知道。
房子原是小臣前去借的。
” 李自成又說:“你這二十個弟兄,可都是李府上的舊人麼?” 鄭德成說:“有的原是李府家人,李公子起義時候,将賣身的契約都當場交給他們燒毀了。
也有的是李府上的家丁。
這都是最心腹的人,請陛下放心。
” 李自成說:“你們走在街上時,務必小心,不可驚動街巷内的百姓,要暗暗送到那地方,辦妥之後,悄悄走掉,随大軍出城。
” 鄭德成磕頭說:“遵旨。
” 李自成說:“你去武英門外等候吧。
” 鄭德成走後,李自成回到寝宮,對窦妃說:“三乘小轎已經來到,停在武英門。
你帶着兩個宮女上轎去吧,東西也由宮女們擡送出去。
” 窦妃伏地叩頭,痛哭起來。
李自成心中也很難過,催着說: “不要哭,不日我們就會相見的。
” 可是窦妃怎麼能夠不哭呢?盡管她希望日後能夠相見,或者李自成把敵人打跑,收複北京;或者暗暗派人将她從北京接往長安。
可是這一切又很渺茫。
她現在必須離開李自成,躲藏起來。
躲藏的地方,她并不清楚,一切聽從皇上安排,能不能躲藏得住,她也覺得兇多吉少。
萬一别人知道,她的性命很難保住。
敵人進來之後,她也很難不被搜查出來,今晚的離别也就是死别了。
盡管她同李自成相處日子很淺,但是她忘不下大順皇上對她的恩情,把她個人的幸福、一家人的幸福都寄托在大順朝的興旺方面。
而現在大順皇上要退出北京了,将她單獨留下,也許要不了多久,她就要為大順皇上盡節了,所以她哭着不能起來。
李自成也被她哭得心中疼痛,忍着眼淚,連連催促。
窦妃知道不能再耽擱時間,磕了一個頭,由宮女扶着從地上起來,眼淚汪汪地又望了李自成一眼,說道: “皇爺保重,臣妾去了。
” 李自成點頭說:“我送你上轎吧。
” 窦妃一面哭,一面由宮女攙着上了小轎,另外兩個心腹宮女也都上了小轎。
她們所帶的金銀和衣服用品都放在小轎裡邊。
當轎子擡起的時候,窦妃想從轎門向外看一看,可是轎子已經走動了,隻聽見她在轎子裡邊悲聲說道: “皇爺保重,皇爺保重。
” 兩乘小轎剛剛出去,宋獻策來到,向李自成禀奏:“已經派飛騎往山西向陳永福傳旨,囑咐他鎮守太原,不可疏忽。
其餘在山西的人馬,能夠抽調的盡量抽調,出固關迎接聖駕。
” 奏報以後,他忙着要照料全軍退出北京的事,又出宮去了。
李自成在武英殿院中徘徊,等候着随時還有重要事情向他禀報請示。
果然到三更時候,吳汝義送來了陳永福從太原來的十萬火急塘報。
塘報上說,山西情況很不穩,上黨一帶已經有了叛亂,大同的姜-也不可靠,謠言說他準備投降滿洲,許多地方原來投降的官吏士紳和躲起來的官吏士紳如今紛紛圖謀叛變。
塘報中又說,健婦營已經到了太原,由于現在兵力缺乏,護送晉王宗室去西安的事暫緩,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李自成看了塘報,大為吃驚。
他原以為秦晉是一家,山西也等于是他的故鄉。
所以當初他過了黃河,從平陽一直到太原,兵不血刃。
到太原也隻打了一個小仗就進去了。
全晉處處迎降。
沒有想到因為他在山海關打了敗仗,消息很快傳到晉省,而山西竟然也要背叛他,他怎能不生氣和震驚呢? 随即他又接到禀報,說是吳三桂的人馬已經到了通州,正在休息,說不定明天一早會從通州啟程,向北京進兵。
三更過後,宋獻策同李岩一起進宮,催促李自成趕快出城。
李自成說: “何必那麼急呢?将士們全都退出以後,朕再離開北京不遲。
” 宋獻策說:“如今在城内的人都走了,隻有皇上的禁衛未動,另外有兩千騎兵還在朝陽門外,防備吳三桂的人馬突然來到。
” 李岩接着說:“倘若吳三桂連夜進兵,這兩千人馬也抵擋不住,請陛下不必耽誤,此刻就出城吧。
” 李自成走出武英門,看見他的烏龍駒已經牽在金水橋外,他的親軍站滿了金水橋外的空地。
王長順也在那裡等候。
李自成看見他,問道: “你年紀大,經不起辛苦,為什麼還不出城?” 王長順回答說:“皇上未走,我怎能出城?” 李自成不再說話,向午門走去,一面回頭吩咐:“趕快放火!” 果然,當他走到皇極門的時候,回頭一看,皇極殿下邊的柴草已經點着,烈焰騰騰。
他停下不動,站在皇極門繼續觀看。
不過片刻,皇極殿的門窗以及房檐上的椽子全都點着了。
同時後宮中也是火光通天,他知道乾清宮、坤甯宮也都已經放火,于是他向午門走去。
剛到午門,皇極門也放火了。
他從午門走向端門。
朝房沒有點火,可是午門城樓也開始放火了。
火光照耀,一片通紅。
他走出承天門,承天門也放火了。
他走出大順門,大順門也放火了。
而且城中許多地方都放火了。
他在一二千親軍保護下,一直走向廣安門。
到了廣安門,他停下來,立馬高處,回頭一望,裡城外城,許多地方,大火起來了,天上的雲彩被大火映得通紅。
同時,他聽見火光下邊有許多人的哭聲、叫聲和奔跑聲。
他的心中猛一沉重,忽然後悔起來: “何必放火呢?” 但這念頭隻是一閃而過,更大的後悔填滿了他的心頭。
他想:真不該匆匆忙忙來到北京。
當初在長安沒有動身的時候,宋獻策、李岩都曾建議,勸他先把河南、湖廣、關中各地都治理好,讓士民休養生息,一年半載,山西、山東、湖廣全都鞏固了,然後北伐不遲。
可是他沒有重視,人們也不敢深談了。
他又想起來,當他在長安封官賜爵、大賞将士的時候,聽說田見秀對同鄉們說過幾句話:“如今雖然打了江山,可是江山在哪裡呢?事情還要往前看一看。
”當時有人将這話傳進宮中。
皇後先知道了,告他說:“田将爺是個有心思的人,這話倒值得三思。
”他當然大不以為然,認為大功已經告成,北京唾手可得,從此席卷江南,也不費多大力氣,怎麼能說江山還不一定牢靠呢?然而今天卻落到了這步田地!他忽然又想到去年冬天,他回米脂縣祭祖,那時是多麼稱心如意,現在看來是把事情想得太容易了,沒有想到吳三桂會不投降,也沒想到滿洲人會出兵,更沒想到北京會不得不丢掉,各處會紛紛叛亂,真是吃了大意的虧!倘若當時能把事情多想一想,看得困難一些,不要那麼高興,何至于會有今日呢? 來獻策在一旁催促道:“皇上請起駕吧,朝陽門的二千騎兵已經退出來了。
” 這時天色開始亮了,他清楚地看到,遠處街道上有人影在奔跑,而哭叫聲更高了。
他輕輕地歎了口氣,在親軍的護衛中策馬出了廣安門,向西南方向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