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大順軍馬不停蹄,兩日夜奔走五百裡,于二十六日早晨到了通州以西。

    望見北京城樓,大軍暫停,随後一部分人馬留在城外紮營,抵禦追兵;大部分人馬從東直、朝陽二門人城。

    李自成依靠宋獻策占蔔,率領少數人馬和親将,繞過東直門、安定門,特意由德勝門人城。

    牛金星事前接到通知,率領李岩等文武官員在德勝門内跪着迎接。

    但禮儀草草。

     李自成仍然是出京時的裝束,馬前邊仍然有一把黃傘,但是面色黧黑,滿臉塵垢。

    烏龍駒顯然連日過分疲勞,瘦骨棱棱。

    由于跑出一身大汗,黃塵落在濕潤的毛上,使它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神采,毛色黯然無光,兩個眼角也堆着眼屎。

     窦氏于昨日已經得到了消息,知道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大駕将于今日午時回京。

    自從李自成離宮以後,她每日焚香祈禱,希望上天與諸神保佑李自成平安無事。

    如今果然回來了,她的心放下了一半。

    她想着縱然在山海關打了敗仗,也不過是一時戰敗,頂多不過退出北京。

    她完全沒有料到這一仗會影響大順國的存亡。

    所以她命宮女們為迎接大駕回它作好準備。

    她自己昨晚在宮女們的伺候下,通體沐浴,今日午膳後又用龍誕香将衣服和床單、被褥統統熏了一遍。

    她想,縱然失去了北京,随皇上退到長安,她仍然安享富貴,她父母一家人也可接去長安居住。

    聽見傳呼聖駕口宮,她趕緊率領宮女們在宮外跪着等候接駕。

    牛金星、李岩和六政府尚書、侍郎将李自成護送到新華門内。

    李自成命他們各自回衙門辦事,隻命牛金星、宋獻策、李岩未末申初進宮議事。

     窦氏将李自成迎進寝宮,望見他一臉風塵,神情憔悴,眼中神色憂郁,不禁大為吃驚。

    對軍國大事她不敢詢問一句,但是她明白李自成确實戰敗了,這不僅是大順朝的不幸,也是她的不幸。

    她同宮女們服侍李自成洗臉梳頭,從李自成頭上蓖下來許多虱子和虮子。

    窦氏出身于城市小康之家,自幼入宮,多年沒有看見過這些讨厭的小東西,不禁為皇上的戎馬辛苦感到難過。

    李自成心中正想着極其重大的軍國大事,看見窦氏的神情,又看見篦頭的宮女用大拇指、食指将蓖下的虱子和虮子輕輕擠死,發出微小的響聲,便對窦妃笑一笑,說: “你嫌髒麼?” 窦妃躬身回答:“皇爺從馬上得天下,如此辛苦,臣妾萬分感動,豈有嫌髒之理?” 李自成說:“打仗行軍的時候,常常連铠甲縫裡都會生虱子虮子。

    ” 窦氏說:“是的,書上說‘铠甲生虮虱’,妾雖然沒有見過,也可以想到那種辛苦,但願子孫萬代永遠不要忘記皇爺創業艱難。

    ” 李自成聽了窦氏的話,忽然想着他的江山不知是否能夠坐定,傳之子子孫孫,不覺心中更加沉重,歎了一口氣。

     窦氏說:“宮女們已經準備了溫水,請皇爺沐浴更衣。

    ” 李自成像一般北方邊塞人一樣,沒有洗澡的習慣,可是現在一則身上确有不少虱子、虮子正在咬他,咬得皮膚很癢,二則馬上要換通身裡外的衣服,召見群臣,所以就立刻同意沐浴。

    沐浴之後,他吩咐免去平時用膳的禮儀,免去奏樂,隻叫窦氏陪侍,另有兩個宮女服侍,吃了簡單的午膳。

     他疲倦已極,一嗽完口,就脫掉外邊衣服,倒在禦榻上睡覺。

    剛躺下去時,背褥和枕上的香氣使他心旌搖動,看了看在榻前小心伺候的窦妃。

    窦妃看見他的眼神,趕快使眼色命宮女們退出,自己來到禦榻邊上坐下,同時放下一半帳門,懷着膽怯和含羞的心情,等候着李自成的一句話或一個暗示。

    李自成握着她的手,注目看她片刻,忽然想到在山海關的慘敗,大部分将士的傷亡,心中一陣刺痛。

    又想到幾天後就要退出北京,對眼前這一位美人如何安置…… 窦氏不知道如何是好,禁不住望着李自成的眼睛。

    随即她看出他眼神的變化:剛才那種溫存的愛憐的神采突然消逝,換成了冷冰冰的眼神。

    而且他好像非常困倦。

    她明白自己該走了,讓皇上安靜地睡一覺,休息精神。

    于是她強露微笑,輕輕抽出那一隻剛才被皇上緊握着的手。

    她又向李自成看一眼,發現他雙眼已經朦胧,不再望她。

    于是她輕輕站起來,離開禦榻。

    遵照李自成平日不喜歡放帳子的習慣,把剛才放下的半邊帳門重新挂起,不出一點聲音,悄悄地走出去。

    不料李自成忽然半睜開眼睛,說道: “記着,交申時将我叫醒。

    ” 窦妃趕快回身,恭敬地回答:“遵旨,交申時将陛下叫醒。

    ” 李自成很快地沉沉入睡。

     他做了許多兇夢:夢見崇祯十三年入豫以前的流竄生活;夢見慧梅跪在面前哭泣;夢見王長順進宮見他,勸他快走。

    他問道: “長順,我怎麼很久沒有看見你?” 王長順激動地說:“自從皇上做了文武大元帥,我就不容易見到皇上。

    後來皇上做了新順王,我這個老馬夫更不容易見到你了。

    現在你是皇上,我連進宮來也不容易。

    今日見到你是因為你在山海關打了敗仗。

    ” 李自成也覺得心中很不好過,說:“你勸我快走,什麼意思?難道我就不能再戰麼?” 王長順說:“如今你手下兵也少了,将也少了,千萬不能在這北京作戰,趕快走吧。

    ” 李自成問道:“長順,你是我的老人,十幾年忠心耿耿跟随着我。

    現在許多人都不敢跟我說實話了。

    你對我說句實話:我還能夠打勝仗麼?” 王長順噙着眼淚說:“皇上,你聽我說,局面不同了。

    以前老百姓盼着你救他們,可是自從你當了文武大元帥,老百姓沒有享過一天安生的日子。

    你到處打仗,征兵征糧,老百姓仍然是遍地荒蕪,原來盼望的好日子都落了空。

    你能不能再打敗敵人,我怎麼能說呢?總之在北京不要停留,趕快乘敵人沒有追到,你離開北京走吧,走吧。

    ” 說到這裡,王長順忽然哭了起來。

    李自成歎口氣,揮手讓他退走。

    王長順走出行宮,忽然又放聲痛哭。

    李自成大驚,大聲呼喊: “雙喜!雙喜!” 他聽見自己的喊聲,一乍醒來,仿佛雙喜渾身是血,依然站在面前。

    他睜大眼睛,這才看見是窦妃神色慌張地站在床前,向他叫道: “皇爺,皇爺,皇爺醒醒。

    ” 李自成完全醒了。

    他不願讓窦妃知道他做了兇夢,若無其事地伸個懶腰,說道: “睡得真香啊!”随即又問道:“交申時了麼?” “離申時還差二刻。

    ” “吳汝義來過麼?” “吳汝義剛剛來過,不敢驚動聖駕,又匆匆忙忙走了。

    ” 李自成“呼”地坐起。

    窦妃勸他再稍睡片刻。

    他一邊下床,一邊說道:“孤有重要事馬上要辦,現在不是貪睡的時候。

    ” 剛交申時,李自成來到武英殿東暖閣,傳見等候在武英門内的牛金星、宋獻策、李岩、李過。

    等大家進來,向他行了磕頭禮後,他吩咐大家都在面前坐下,說道: “目前局勢緊急,你們都不必講禮,趕快商議事情吧。

    ” 他又轉向來獻策問道:“捷軒能夠來嗎?” 宋獻策告訴他:劉宗敏雖然負傷,但今天必來議事。

    隻是他不能騎馬,坐轎子要比騎馬稍慢。

    李自成馬上要吳汝義傳知東華門把門的親軍:劉宗敏不必在東華門下轎,轎子可以一直擡進武英門。

     牛金星說:“這恐怕有礙宮中禮制……” 話沒有說完,李自成截斷說:“不妨破例嘛!” 在等候劉宗敏時,李自成忽然想起來一件事情,向李過問道:“你從範家莊退走時候,吳三桂派來的那六個行緩兵之計的士紳都殺了麼?” 李過回答說:“殺了五個。

    有一個拼死逃脫。

    弟兄們射了幾箭,有一箭射中,但沒有射到要害,随即吳三桂的騎兵趕到,把那個人救走了。

    ” 李自成回過頭來向李岩問道:“京城情況如何?” 李岩說:“京城人心浮動,謠言甚多,臣已經作了守城準備。

    ” 李自成點頭說:“這我已經知道了。

    ”又轉望牛金星。

    牛金星告他說: “這幾天來諸降臣也是各式各樣都有。

    有的人等待皇上回京來登極;也有人原已把門上貼的官銜撕掉,今日知道皇上回京,又重新貼了上去。

    像光時亨這個人,原來勸進的時候,他上過兩次表章,十分熱心。

    前天他也把門銜撕掉,躲了起來;今日聽說皇上要回北京,又趕快回到家中,重新貼上門銜。

    ” 李過說:“像這樣心懷二心之臣,請皇上嚴加懲辦。

    ” 李自成搖搖頭,說道:“如今是什麼時候,不必管這許多了。

    ” 宋獻策禀報說:“剛才我接到探報,追兵有滿洲人,也有蒙古人,共有數萬。

    吳三桂的關甯兵走在前邊,大約兩天内就會來到北京。

    或走或守,今日必須決定……” 他的話剛剛說到這裡,劉宗敏來到。

    大家停止議論,等待他進來。

    劉宗敏進來,已經不能躬身行禮。

    李自成說道: “捷軒,不必行禮了。

    你趕快坐下,商議大事要緊。

    ” 劉宗敏坐下說:“敵人二三日内就要追到北京,皇上如何決定?” 李自成沉默不語,雖然他念念不忘登極大典,但是眼下即将退出北京,人心惶惶。

    文武百官,更是各有打算。

    将士們死傷慘重,哪有歡快的心情?想到這些情況,他不能不猶豫了。

     一個太監跪在簾子外邊奏道:“啟禀皇爺,禮政府右侍郎楊觀光、光祿寺卿李元鼎等偕六個詹翰與光祿寺臣工多人來到武英門,請求召見。

    ” 李自成心中猜到這些人為何前來請求召見,但是他沒有說出來,望着牛金星問道: “這般新降之臣,這時候請求召見,見也不見?” 牛金星說:“大概是為勸進來的,足見諸臣一片忠心,擁戴至誠。

    ” 李自成向外吩咐太監傳旨:“諸臣不必觐見,可将奏書呈進,回到各自衙門候旨。

    ” 随即他向宋獻策等詢問:“你們有何主張?” 宋獻策、李岩都說應該迅速登極,不令天下失望。

    李自成又問李過,李過說道: “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不登極會使天下臣民失望,各處弟兄灰心。

    何況事到如今,已經宣布在北京登極。

    不登極就退出北京,豈不是空來一趟,白白地逼死了崇祯,滅亡了明朝,結果替滿洲人做了一件好事,落一個啥聲名?” 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