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大聲說: “劉将爺,我們甯可全部戰死,絕不讓吳三桂這狗漢奸奔上河岸!請問将爺,你有什麼禦敵良策?” 這時,一輪明月開始從海面升起,繼續冉冉上升。

    過了不久,從西羅城中驚起了一群宿鳥,亂紛紛飛往别處。

    又過片刻,從西羅城傳出來戰馬嘶鳴。

    這一突然發生的情況,使劉體純略感吃驚,他停止說話,遙望石河東岸,繼續傾聽。

     再過片刻,從西羅城傳過來一陣炮聲,以後就炮聲不斷。

    每次炮聲響時,都看見月色的陰影處紅光一閃,然後才聽見隆隆炮聲向四面滾來。

    但這并不是遠程火器,炮彈打不到石河西岸。

     李過的軍帳就設在離禦帳不遠處的石河西岸。

    這時由李過的老營中派出一股部隊,大約一百多人,由一軍官率領,向石河東岸方面跑去,偵察敵情,同時也差人來告訴劉體純,西羅城中的情況很快就會探明,要劉體純安心部署保護禦營的軍事。

     劉體純繼續向手下的将領們說道:“滿洲兵的先頭部隊已經進關,到了西羅城中。

    大部隊和東虜頭目多爾衮随後進來。

    西羅城不斷打炮,不是敵人現在要向我進攻。

    他們亂打炮,是為着不讓我們注意西羅城中的鳥飛馬嘶。

    我估計,滿洲人馬與多爾衮今夜進關,在西羅城安營紮寨,休息一夜,明日與吳三桂的關甯兵合兵對我作戰。

    宋軍師向皇上建議,将羅虎原來統帶的三千精兵撥歸禦營,也是為着明日的大戰。

    有幾件事,我現在向各位将領說出,要你們立刻照辦,然後休息,不可耽誤!” 接着,劉體純将新撥歸禦營的原來由羅虎率領的三千将士,連同原有的禦營親軍,共有五千精銳騎兵,重新部署。

    據劉體純與宋獻策的估計,明日開戰之初,多爾衮必然令吳三桂的關甯兵首先出戰,一則要看一看吳三桂的關甯将士是不是實心降清;二則要關甯兵同李自成的人馬先殺一陣,雙方都有死傷,然後埋伏在小樹林中的大清兵突然沖出,取得勝利。

    根據這樣估計,劉體純遵照軍師的授意,對禦營的五千人馬作了兩三種準備,最重要的一種準備是戰事不利,保護禦營迅速撤退,不僅要保護皇上平安,還要保護吳襄和崇祯的太子和永、定二王不被敵人奪走。

     劉體純從明日會遇到的最壞的情況考慮,對手下将領們作了部署,看着将領們走掉以後,他自己正要回帳中休息,軍師陪侍皇上從禦帳走出來了。

    日夜守護在禦帳外邊的李雙喜趕快從一座小帳篷中出來,小心地跟在李自成的背後。

     李自成的心中一直十分沉重,壓着明日戰事會不利的預感。

    晚膳以後,他同劉宗敏等幾位心腹大将又談了一陣,進一步商量好明日的作戰方略。

    等幾位大将走後,李自成因為預感到明日大戰不利,心憂如焚,不能睡覺,留下來獻策繼續密談。

    來獻策幾年來對李自成的許多重大失誤看得清楚,他明白李自成雖然高過張獻忠、羅汝才等許多同輩起義的領袖人物,但畢竟是一位草莽英雄,所以步步失誤,倘若明日一戰失敗,前途不堪設想。

    但是他同李自成不是一般的朋友關系,而是君臣關系,所以他每次進谏,都隻能适可而止。

    他既怕當面觸怒皇上,又怕皇上記在心頭,日後殺戮功臣時同他算賬。

    所以他雖然想到明日大戰失敗,退出北京,處處瓦解,繼續奔竄,将無立足之地,但當李自成向他詢問退出北京後萬一滿洲兵窮追不舍,有何妙策時,他隻是回答說,以後是漢、滿作戰,對各地人民以民族大義相号召,看情況再作計較,更具體的意見他避而不談。

     看見皇上同軍師從禦帳出來,劉體純趕快迎了上去,禀報說剛才西羅城中群鳥驚飛,戰馬嘶鳴,補之将軍已經派人去西羅城外偵察去了。

     李自成不動聲色地說道:“我們在禦帳中都聽見了。

    今夜無事,大戰是在明日。

    二虎,你趕快回你的帳中休息吧,準備明日與敵人決一死戰,打下去滿洲敵人的銳氣。

    獻策,我們趕快到崗頭上看看!” 這時月亮已升得很高,還在繼續上升。

    月光皎潔,如同白晝。

    李雙喜馬上召集了二十名護衛親兵,幾個人先跑上崗頭,四面警戒,其餘的跟随在皇上和軍師的左右和背後,一個個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不敢有半點疏忽。

     李自成登上崗頭,可以看見駐紮西邊數裡遠的人馬尚在向石河西岸移營,人馬雜沓,燈火零亂。

    他對于這情況很不滿意。

    從前打仗,說走就走,十分迅速。

    哪有像今天這樣遲慢!然而如今軍心不固,人懷怯戰之心,他沒有對移營将士說出一句責備的話,目光向山海關和西羅城的方向望去。

     巍峨的山海關城樓連同末段長城,以及關裡邊的山海城(清代改為臨榆縣城),李自成在崗頭上都不能看見,隻看見無邊的茫茫月色。

    倒是在西羅城中,常有燈籠晃動,也有幾處燒水煮飯的火光出現在幽暗的林木中間。

    從西羅城中不時傳來忿怒的馬嘶。

    宋獻策回頭對站在身後不遠的李雙喜說: “雙喜,滿洲的騎兵已經有一部分先頭部隊來到西羅城了。

    多爾衮與大隊人馬大概在三更以後進關。

    ” 雙喜感到奇怪,恭敬地小聲問道:“軍師,你如何聽出來是滿洲騎兵來到了西羅城中?” 宋獻策神色略顯沉重,解釋說:“倘若都是吳三桂手下的關甯騎兵,兩馬相遇,可以發出高昂的歡快叫聲,就是人們常說的蕭蕭長鳴。

    滿洲的騎兵同吳三桂的騎兵到了一起,原不相識,氣味不同,關甯騎兵中有的公馬情性暴躁,為保護本隊中的母馬不被勾引,所以發出忿怒的叫聲。

    我們聽見的就是吳三桂的騎兵中一兩匹公馬的叫聲。

    ” 雙喜聽軍師說得有趣,想笑一笑。

    但是看見軍師表情嚴肅,毫無笑容,他也想到滿洲兵開始進關,一場生死存亡的大戰就在明天,他的心情也馬上變得沉重了。

     由于多年養成的職業習慣,宋獻策上到崗頭以後,先仰首向北極星方向的天空望了一眼,沒看見異常天象。

    他在随駕東征的路上曾看天狼星犯紫微垣,預示大順皇帝所居住的北京城或長安城都将有受敵兵侵犯之禍。

    他沒有對别人說出,但自己的心中很不愉快。

    天狼星犯紫微垣的不吉天象,同他今日午間所看見的白虹貫日天象,正相符合,不禁在心中歎道:幾個月前,他同李岩認為國家根基未固,都不同意過早地北伐幽燕,幾乎因此獲罪,如今看來他同李岩的意見是對的,可惜他二人空有忠心,無力“回天”! 宋獻策陪着皇上在崗頭上又站了一陣,傾聽從西羅城中傳來的各種聲音,遙看樹林中的燈光與火光,判斷敵人的活動情況。

    西羅城中和城邊的樹林中,因為今夜有重要而繁忙的軍事活動,不斷向石河灘中打炮,一則掩蓋林中的馬嘶人語,二則對摸到附近處偵探軍情的大順軍士兵起震懾作用。

    那時,才進入十七世紀中葉,火炮的發展大體在一個低水平上,都是前膛裝藥,後膛火門點火,炮膛沒有來複線,所以除威力強大的紅衣大炮的射程能打到十裡以外,一般的火器隻能打到一裡左右。

    今夜,西羅城中和城外樹林所打的火炮都不能打到石河西岸,隻是相當熱鬧罷了。

     不知道李自成同宋獻策在崗頭上站立多久,隻見月到中天,已經在三更時候了。

    如今是初夏季節,崗頭上沒有一點涼風,反而有些悶熱。

    李自成忽然想到,大隊滿洲兵該到進關的時候了,多爾衮本人也該到進關的時候了。

    去年十二月底,在西安決定渡黃河東伐幽燕時候,他根本沒有考慮過滿洲人會乘機南犯,也沒有把滿洲人看得有多麼重要,所以隻以為攻破了北京,滅了明朝,舉行了登極大典,天下就算定了,南方和全國,可以傳檄而定,不須要再有大戰。

    在北京住了一段時間,他才知道,天下大勢,根本不是他所想像得那麼簡單,才知道滿洲人在關外遼東地方建立了一個大清國,勢力強盛,後來又知道如今的清朝的皇帝是一個小孩子,他的叔父多爾衮任攝政王,很有智謀,不可輕視。

    想着今夜多爾衮就要進入關内,明日将親自指揮滿漢大軍對他作戰。

    他本來就感到有點悶熱,此刻不禁出了一身冷汗,連本來非常皎潔的月光也忽然暗了。

     宋獻策因地上月色忽暗,趕快仰視天空。

    他看見有一大片浮雲正在向西飄去,遮住了月亮,而月亮帶着風圈。

    他想起将近中午時候,當他看見“白虹貫日”的不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