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為大順開國創業,是我分内應做的事。

    縱然肝腦塗地,絕不後悔。

    但是,今日陷于進退兩難之境,細想起來,感到痛心。

    自從崇祯十三年李公子來到叔父身邊,就建議每到一地,設官理民,恢複農桑,先鞏固宛、洛,占據中原,然後向四處發展。

    林泉确是難得的文武全才,極有眼光。

    他始終不主張早占北京,現在看來,他的意見是對的。

    ”李過忍不住露出來憤慨情緒,接着說:“去年十二月,商議大軍如何渡河,北伐幽燕,攻占北京。

    這當然是一件好事,最擁護皇上率大軍北征幽燕的是牛丞相和近兩三年來新歸順的一批明朝文臣。

    牛金星在新朝中已經笃定是開國宰相,官職稱号是天佑閣大學士,那許多新降文臣,根本不想着自己在明朝有過功名,吃過俸祿,同崇祯有君臣之誼,沒有一個人想到做明朝忠臣,他們所想的是盼望明朝速亡,崇祯身殉杜稷,他們好順利地做了新朝的‘從龍之臣’,得到高官厚祿。

    皇上,請恕臣直言!臣看得很清楚:倘若明日我軍打了勝仗,凱旋回京,一切都會照樣;倘若不能戰勝敵人,損兵折将,倉皇退回北京,再從北京退走,那時就會看見樹倒猢狲散,用繩子拴也控不住!自三月十九日我大順軍進京以後,他們每日忙于演禮,忙于拜客,忙于納妾,沒有一個人進過一句有關整頓軍紀、收攬民心的話,也沒有一句有關如何治國平天下的忠言!” 李自成聽着李過的句句話都是對他和劉宗敏說的,有些語言帶刺兒,但是處在目前局面,他不但沒有動怒,反而害怕劉宗敏同李過頂撞起來,不利于同心對敵。

    他露出一絲苦笑,輕輕點頭,用平緩的口氣說道: “補之呀,你說的衆多文臣的情況,孤何嘗不知?自從破了襄陽,接着又破了鐘祥,破了荊州,破了德安,單就湖廣行省說,長江北邊的土地都歸了我們,随後改襄陽府為襄京,建立新順朝廷。

    到了此時,氣候已成,湖廣各地的明朝文臣,有的是宦海失意,有的是見我新順朝必得天下,紛紛投降。

    其中難免魚龍混雜,說不上都是治國經邦之才,更說不上都是真心效順。

    俗話說,老鴉野雀旺處飛,打天下的形勢也是如此。

    去年十月,消滅了孫傳庭,進入長安,局面更不同啦。

    不僅明朝的衆多武将相繼投降,文臣們更是一批一批地歸順,直到過平陽,破太原,一路勝利到北京。

    俗話說,運氣來的時候,用門闆擋也擋不住。

    大家都來捧場,熱熱鬧鬧,共建新朝,總是一件好事,這也是衆人添柴火焰高的意思。

    我們既然順應天心,建國大順,就該有衆多的文臣武将歸順。

    總不能在登極大典時冷冷清清,也不能在以後上朝時候,靜鞭響後,鴻胪寺官員高聲鳴贊,丹墀上的文臣武将稀稀拉拉,不成體統。

    所以進了北京以後,明朝的舊臣紛紛投降,這是大勢所趨,不能怪牛金星,也不能怪孤用人太濫。

    補之,眼下不是細論朝政的時候,最要緊的是退兵還是決戰,其他的事以後再說。

    在退兵與對敵決戰的大事上,必須趕快決定,你有什麼主張?” 李過說:“臣認為,滿洲大軍今夜必然進關,明日之戰是決定生死存亡大戰。

    是否進行決戰,臣不敢妄作建議,請軍師拿出主張。

    倘若認為不能取勝,走為上策,臣主張皇上先走,劉爺指揮全軍分批穩步撤退,臣願意擔任斷後,除非我手下兵将全部死光,決不許敵兵追犯禦營!臣的話到此完了,是否迅速退兵,懇求皇上決斷!” 李自成雖然知道明日的敗局已定,也很害怕大軍崩潰在撤退之時,一敗不可收拾。

    他先看了看劉宗敏的神色,接着又看一看軍師的神色,向他們說道: “獻策,你是開國軍師;捷軒,你是北伐大軍的提營首總,代孤指揮全軍。

    到底如何決定,望你們從速拿定主張!” 劉宗敏已經想好了重要主張,但是他知道宋獻策已經想好了全盤計劃,向獻策催促說: “軍師,你快說吧,我等着你一錘定音!” 李自成也望着宋獻策:“好吧,軍師快說!” 此時禦帳中氣氛緊張,六萬大軍的行動就要決定于宋獻策的幾句話了。

    大帳内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宋獻策的臉上,鴉雀無聲。

     宋獻策看見建議李自成今晚退回北京的時機已經成熟,再不建議就晚了。

    他輕輕幹咳一聲,清清喉嚨,正要說話,忽見李雙喜快步進帳,向皇上跪下說: “啟奏父皇……” 宋獻策斷定必有意外事故出現,将吐到口邊的話咽了下去。

     大家都将視線轉向跪在地上的雙喜。

     李自成望着雙喜:“有什麼情況?快說!” “啟奏父皇,”雙喜接着剛才的話頭說,“有三個騎馬的人從西羅城中出來,走下河灘,正在向這邊走來。

    在後邊騎白馬的顯然是一位軍官,一前一後騎紅馬的都是随從。

    那走在前邊的随從一邊走一邊揮着小的白旗。

    ” 李自成向軍師望了一眼,輕聲問:“獻策,你看,此是何意?” 宋獻策對雙喜說:“速去傳令我軍,不許放箭,不許打炮,隻許那騎白馬的軍官來到石河西岸,讓他坐下休息,不可對他無禮,别的事你不用多管,隻不讓他随便走動就行。

    ” 雙喜向皇上叩了個頭,起身走出禦帳。

     李自成向軍師問道:“你想,吳三桂差人來是為了何事?” 宋獻策說:“如今多爾衮率滿洲大軍來到,吳三桂不但對戰争有恃無恐,反而會氣焰嚣張。

    他必是為救他父親和全家性命,差人前來下書。

    至于書中如何措辭,一看便知。

    看了書子後将計就計,再作回複。

    ” 宋獻策随即起身,招呼劉體純走出禦帳,又将李雙喜叫到面前。

    因為已經是初夏時候,天氣晴暖,又無勁風,所以禦帳的簾子敞開着。

    李自成和劉宗敏、李過、谷英都暫時停止讨論作戰計劃,等待着宋獻策處理吳三桂差人來下書的突發事件。

    李自成是面南而坐,可以清楚地望到帳外。

    坐在旁邊椅子上的劉宗敏、李過和谷英三人隻須略微側轉臉孔,都可看見禦帳前邊的情況。

     大家看見宋獻策用右手拄着一根短粗的、下端帶有鐵箍的藤術手杖,左手擡起來比畫着,對劉體純和李雙喜低聲吩咐。

    雖然坐在禦帳内的人們聽不見他說的什麼話,但可以看見劉體純和李雙喜立刻分頭走開,不敢耽誤。

     宋獻策回到帳中,在原處坐下,雖然情緒不兔緊張,但裝作若無其事的口氣說道: “吳三桂必是看見戰局對我不利,差人前來下書。

    ” 劉宗敏忙問:“難道這小子敢勸我們投降?!” “那他不敢。

    據我猜想,他定是為着多爾衮尚未進關,憑着滿洲兵的wWw.tianyashuku.com聲勢,狐假虎威,與我私下商議,交出他的父親吳襄,釋放他的母親及一家三十餘口,他在戰場上讓我半棋。

    ” 李自成向軍師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