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崇祯自缢殉國以後,既不命三軍缟素,為身殉社稷的君父發喪,也不傳檄遠近,号召天下義師,共同讨賊,而是坐待山海,模棱兩可。
就此一事而言,豈是明朝忠臣!所以臣同意洪學士的看法,吳三桂目前向我朝借兵,聲稱要同我合力消滅流賊,恢複明朝江山,萬不可信。
實際上他要保存他自己與數萬關甯将士不被流賊消滅耳。
” 洪承疇馬上接着說:“臣請攝政王立即率大軍直取山海關,搶在流賊之前占領山海城。
今夜即給吳三桂寫封回書,明日交楊-與郭雲龍帶回。
書中大意,一則申明我朝聞賊攻陷京師,明主慘亡,不勝發指,所以率仁義之師,沉舟破釜,義無反顧,剿滅流賊,出民水火;書中第二層意義要寫明吳三桂往日雖與我大清為敵,今日不必因往年舊事,尚複懷疑。
昔日管仲射桓公中鈎,後來桓公重用管仲,稱為仲父,以成霸業。
今伯若率衆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一則國仇得報,二則身家可保,世世子孫,長享富貴,如山河之永。
” 多爾衮問道:“吳三桂已經率将士離開甯遠,還要封以故土?” 範文程趕快解釋:“洪學士思慮周密,這句話用意甚深,必能打動甯遠将士之心。
” “啊?”攝政王向洪承疇看了一眼,“封到甯遠?” 洪承疇說道:“臣聞吳三桂的親信将領不僅在甯遠一帶有祖宗墳墓,還占了大量土地,交給佃戶耕種。
如今由攝政王答應封以故土,吳三桂手下的衆多親信将領必更傾心歸順。
” 攝政王恍然醒悟,心中稱贊洪承疇果然不凡。
他又問道:“要将吳三桂晉封藩王?” 洪承疇說:“王爺今日不是輔政王,而是攝政王,有權晉封藩王。
不妨将吳三桂晉封藩王的話,先寫在書子中,随後由盛京正式辦好皇上敕書,火速送來。
” 多爾衮馬上向坐在帳殿中參加議事的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大臣說道: “今晚的會議到此為止,不再耽擱。
你們各回駐地,傳下軍令:四更用餐,五更起營,直奔山海關,兩白旗在前,其他滿、蒙、漢随征各旗,仍按原來的行軍序列不變。
”稍停一停,他又補充吩咐:“各旗人馬,都要輕裝前進。
運送辎重的駝、馬,随後趕上……你們速回駐地去吧!” 參與議事的文武大臣懷着激動的心情,紛紛離開帳殿,乘馬而去。
多爾衮又吩咐兩位官員連夜動身,轉往錦州,命駐紮在該地的漢軍旗将士,火速攜帶兩尊紅衣大炮趕往山海關。
因為原來沒料到據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會差造使者前來借兵,考慮到從薊州和密雲附近進長城,道路艱險,所以 65不曾攜帶紅衣大炮。
現在情況大變,紅衣大炮用得上了。
洪承疇和範文程被多爾衮用眼色留下,沒有同群臣一起離開。
等吩咐兩位官員連夜去錦州向山海關運送紅衣大炮之後,多爾衮對洪承疇說: “天聰十年春天,太宗爺将國号後金改稱大清,改年号為崇德,受滿、蒙、漢各族臣民及朝鮮屬邦擁戴,在南郊祭告天地,廢除汗号,改稱皇帝,也就是登天子之位。
當時洪學士尚是明朝總督大臣,在四川、陝西一帶忙于剿賊,對遼東事知道很少,範學士深受先帝信任,遼東的局勢變化,全都親自目睹。
從太祖創業,到太宗繼承汗位,我朝國運興盛,不但統一了滿洲各部,而且北至黑龍江以外,招撫了使犬使鹿之邦,将那裡一部分人民遷到遼河流域,從事農耕,不願遷移的仍留在原地方靠漁獵為生。
當太祖爺起事時,滿洲分成了許多小部落,每一個城寨就是一個國家,靠遊牧為生。
太祖起兵之後,一面同明兵作戰,一面同滿洲各部落作戰,真是艱難創業,才建立了後金國。
到太宗繼承皇位,又打了許多仗,平定了蒙古各部,除在太祖時建立的滿洲八旗之外,又建立了漢軍八旗、蒙古八旗。
所以太宗要改國号大清,改年号崇德,登天子之位,立志進入中原,在中國合滿、漢、蒙各族建立統一國家。
太宗辛苦創業十七年,豐功偉業,照耀千載,可惜他懷此鴻圖遠略,未得成功,于去年八月初九夜間無疾駕崩。
我們繼承他的遺志,才決意出兵入關,誓滅流賊,救民水火。
恰遇吳三桂差人前來請兵,真是天意興我大清,才有如此機緣巧合!” 範文程說道:“先皇帝生前不曾遇此良機,這也是上天有意使攝政王建立不世功業。
先皇帝平生最仰慕大金世宗,喜讀《金史-世宗本紀》,稱之為小堯舜。
臣記得,崇德元年十一月某日,先皇帝禦翔鳳樓,召集諸親王、郡王、貝勒、固山額真、都察院官員,聽内弘文院大臣讀大金《世宗本紀》。
可見先皇帝對金世宗一生功業的仰慕。
然而以臣今日看來,攝政王秉承太宗遺志,佐幼主進入中原,蕩平流賊,進而統一南方,君臨華夏,将來功業應非金世宗可以比肩。
” 多爾衮心情振奮,微笑點頭:“等進入北京以後再看。
金世宗雖然很值得尊敬,但畢竟隻能割據北方數省之地。
我們第一步是打敗流賊,進入北京。
至于下一步,以後看,以後看。
你們今夜要多辛苦一點,命随征的文臣們連夜準備好給吳三桂的回書,你們看過以後,命筆帖式用黃紙繕寫清楚,明日一早我再親自斟酌,然後在大軍啟程前我接見吳三桂差來的使者,叫他們火速将書子帶回山海。
” 範文程和洪承疇退出帳殿以後,攝政王也很疲倦,趕快在兩位随侍包衣的服侍下在柔軟的、鋪着貂皮褥子的地鋪上就寝。
但是他太興奮了,因而久久地不能入睡。
輾轉反側中,不自禁地想到馬上來到的輝煌勝利,也想到年輕美貌的…… 次日,四月十六日黎明,天色還不很亮,各營用過早餐,原野上号角不停,戰馬嘶鳴,旗旗飄揚,人馬正準備啟程。
攝政王也已經用過早餐,站在他的戰馬旁邊,一邊看着十幾個巴牙喇兵迅速地拆掉帳殿,連同帳中什物,綁紮妥當,又分綁在駱駝身上,一邊等候吳三桂的兩位使者前來。
過了片刻,楊-和郭雲龍被攝政王的侍衛官員引至攝政王前。
他們雖然是大明平西伯差遣來的使者,一個是明朝武将二品,一個是武将三品,但是一則明朝已亡,他們是奉命前來乞師,二則平日震于多爾衮的聲威,到了多爾衮的面前立即跪下,不敢擡頭,齊聲說道: “參見王爺!” 多爾衮向年紀稍長的問道:“你們誰是明朝的副将楊-?” “末将就是。
” 多爾衮将目光移向另一邊:“你的名字?” “末将是遊擊将軍郭雲龍。
” “啊,啊。
”多爾衮微露笑容,接着說道,“你們送來的平西伯的緊急書信,昨晚我已經看了。
我備了回書一封,四更時候我将回書看了一遍,看見有幾句話沒有将本攝政王的意思說清。
因這封書子關系重大,已命随征内弘文院文臣将書稿修改,命漢文筆帖式在今日路上停駐時候抓緊謄寫清楚。
大軍今晚要在奔往山海關的路上有一www.tianyashukU.com個叫西拉塔拉的地方休息,到時将蓋好攝政王印玺的回書交給你們。
你們可星夜兼程,奔回山海,向平西伯複命。
” 楊-雖然已經知道清朝大軍今日要往山海關去,但聽了攝政王的話仍然吃驚。
他大膽地擡起頭來,說道: “攝政王爺!末将雖然不知道我家伯爺在書子中怎麼寫的,但末将在山海衛動身的時候,我家伯爺對末将面谕:你見了大清國攝政王,說我關甯将士将堅守山海衛,對流賊迎頭痛擊,務請攝政王率大軍從中協、西協--也就是從薊州與密雲一帶進入長城,與我關甯兵對流賊李自成前後夾擊,穩操勝券。
山海城中的兵将已經夠多……” 多爾衮沉下臉色,說道:“此是重要戎機,不是你應該知道的。
本攝政王已經決定将平西伯晉爵藩王,關甯将校一律晉升一級。
待消滅流賊之後,甯遠将士仍然鎮守甯遠,原來所占土地仍歸故主,眷屬們免得随軍遷徙之苦。
至于從何處進入長城,本攝政王自有決定。
昨夜本王已下令全軍從此向山海關去,馬上就啟程了,你們随本營一道走吧。
” 一位稱作包衣牛錄的官員捧來一包銀子,送到楊-和郭雲龍面前,說道: “你們帶有十名護衛,這是攝政王爺賞賜的二百兩銀子,快謝恩賞!” 郭雲龍雙手将銀子接住,大聲說道:“謝攝政王爺恩賞!” 楊-雖然心裡還有疙瘩,但也跟着說了一句:“謝攝政王爺恩賞!”與郭雲龍一起叩頭,起身離去。
此時,滿、蒙、漢八旗兵的步騎各營,已經按照昨日的行軍序列動身,原野上族旗飄揚,十分威武雄壯。
多爾衮今日沒有坐轎,騎馬趕路。
因為他昨晚睡眠很少,不久就在馬蹄有節奏的——聲中半入睡了。
當天趕到西拉塔拉地方宿營。
楊-、郭雲龍和他們的十名騎兵随着正白旗一起晚餐,又喂了馬匹,休息片刻,拿到密封的攝政王給吳三桂的回書,趕快登程,向山海關奔馳而去。
多爾衮休息到四更時候,指揮大軍出發。
為着搶在李自成之前到達山海城,他不顧身體不好,繼續乘戰馬,路上很少休息。
雖然他今年虛歲才三十二歲,正在青春年華,但是一則正如豪格在背後說的話,他是一個有病的人,不會久于人世,到底有什麼暗疾,至今是一個謎;二則自從在翁後地方見到吳三桂的借兵書信以後,他采取斷然決定,改變原來進兵方略,轉向甯遠和山海關前進,同時在複信中要吳三桂投降大清。
這是一着險棋。
萬一吳三桂不肯投降大清,他不僅贻誤戎機,而且在大清國中會大大地損傷他的威望。
他反複想過,李自成不僅有強大的兵力,拼死來搶奪山海城,而且将崇祯的太子和永、定二王以及吳三桂的父親都帶在身邊,準備了文武兩手,所以吳三桂拒絕投降清朝并非是不可能的。
多爾衮一邊騎馬趕路,不得休息,一面為他的這一着棋的成敗十分操心。
就此一事而言,豈是明朝忠臣!所以臣同意洪學士的看法,吳三桂目前向我朝借兵,聲稱要同我合力消滅流賊,恢複明朝江山,萬不可信。
實際上他要保存他自己與數萬關甯将士不被流賊消滅耳。
” 洪承疇馬上接着說:“臣請攝政王立即率大軍直取山海關,搶在流賊之前占領山海城。
今夜即給吳三桂寫封回書,明日交楊-與郭雲龍帶回。
書中大意,一則申明我朝聞賊攻陷京師,明主慘亡,不勝發指,所以率仁義之師,沉舟破釜,義無反顧,剿滅流賊,出民水火;書中第二層意義要寫明吳三桂往日雖與我大清為敵,今日不必因往年舊事,尚複懷疑。
昔日管仲射桓公中鈎,後來桓公重用管仲,稱為仲父,以成霸業。
今伯若率衆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一則國仇得報,二則身家可保,世世子孫,長享富貴,如山河之永。
” 多爾衮問道:“吳三桂已經率将士離開甯遠,還要封以故土?” 範文程趕快解釋:“洪學士思慮周密,這句話用意甚深,必能打動甯遠将士之心。
” “啊?”攝政王向洪承疇看了一眼,“封到甯遠?” 洪承疇說道:“臣聞吳三桂的親信将領不僅在甯遠一帶有祖宗墳墓,還占了大量土地,交給佃戶耕種。
如今由攝政王答應封以故土,吳三桂手下的衆多親信将領必更傾心歸順。
” 攝政王恍然醒悟,心中稱贊洪承疇果然不凡。
他又問道:“要将吳三桂晉封藩王?” 洪承疇說:“王爺今日不是輔政王,而是攝政王,有權晉封藩王。
不妨将吳三桂晉封藩王的話,先寫在書子中,随後由盛京正式辦好皇上敕書,火速送來。
” 多爾衮馬上向坐在帳殿中參加議事的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大臣說道: “今晚的會議到此為止,不再耽擱。
你們各回駐地,傳下軍令:四更用餐,五更起營,直奔山海關,兩白旗在前,其他滿、蒙、漢随征各旗,仍按原來的行軍序列不變。
”稍停一停,他又補充吩咐:“各旗人馬,都要輕裝前進。
運送辎重的駝、馬,随後趕上……你們速回駐地去吧!” 參與議事的文武大臣懷着激動的心情,紛紛離開帳殿,乘馬而去。
多爾衮又吩咐兩位官員連夜動身,轉往錦州,命駐紮在該地的漢軍旗将士,火速攜帶兩尊紅衣大炮趕往山海關。
因為原來沒料到據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會差造使者前來借兵,考慮到從薊州和密雲附近進長城,道路艱險,所以 65不曾攜帶紅衣大炮。
現在情況大變,紅衣大炮用得上了。
洪承疇和範文程被多爾衮用眼色留下,沒有同群臣一起離開。
等吩咐兩位官員連夜去錦州向山海關運送紅衣大炮之後,多爾衮對洪承疇說: “天聰十年春天,太宗爺将國号後金改稱大清,改年号為崇德,受滿、蒙、漢各族臣民及朝鮮屬邦擁戴,在南郊祭告天地,廢除汗号,改稱皇帝,也就是登天子之位。
當時洪學士尚是明朝總督大臣,在四川、陝西一帶忙于剿賊,對遼東事知道很少,範學士深受先帝信任,遼東的局勢變化,全都親自目睹。
從太祖創業,到太宗繼承汗位,我朝國運興盛,不但統一了滿洲各部,而且北至黑龍江以外,招撫了使犬使鹿之邦,将那裡一部分人民遷到遼河流域,從事農耕,不願遷移的仍留在原地方靠漁獵為生。
當太祖爺起事時,滿洲分成了許多小部落,每一個城寨就是一個國家,靠遊牧為生。
太祖起兵之後,一面同明兵作戰,一面同滿洲各部落作戰,真是艱難創業,才建立了後金國。
到太宗繼承皇位,又打了許多仗,平定了蒙古各部,除在太祖時建立的滿洲八旗之外,又建立了漢軍八旗、蒙古八旗。
所以太宗要改國号大清,改年号崇德,登天子之位,立志進入中原,在中國合滿、漢、蒙各族建立統一國家。
太宗辛苦創業十七年,豐功偉業,照耀千載,可惜他懷此鴻圖遠略,未得成功,于去年八月初九夜間無疾駕崩。
我們繼承他的遺志,才決意出兵入關,誓滅流賊,救民水火。
恰遇吳三桂差人前來請兵,真是天意興我大清,才有如此機緣巧合!” 範文程說道:“先皇帝生前不曾遇此良機,這也是上天有意使攝政王建立不世功業。
先皇帝平生最仰慕大金世宗,喜讀《金史-世宗本紀》,稱之為小堯舜。
臣記得,崇德元年十一月某日,先皇帝禦翔鳳樓,召集諸親王、郡王、貝勒、固山額真、都察院官員,聽内弘文院大臣讀大金《世宗本紀》。
可見先皇帝對金世宗一生功業的仰慕。
然而以臣今日看來,攝政王秉承太宗遺志,佐幼主進入中原,蕩平流賊,進而統一南方,君臨華夏,将來功業應非金世宗可以比肩。
” 多爾衮心情振奮,微笑點頭:“等進入北京以後再看。
金世宗雖然很值得尊敬,但畢竟隻能割據北方數省之地。
我們第一步是打敗流賊,進入北京。
至于下一步,以後看,以後看。
你們今夜要多辛苦一點,命随征的文臣們連夜準備好給吳三桂的回書,你們看過以後,命筆帖式用黃紙繕寫清楚,明日一早我再親自斟酌,然後在大軍啟程前我接見吳三桂差來的使者,叫他們火速将書子帶回山海。
” 範文程和洪承疇退出帳殿以後,攝政王也很疲倦,趕快在兩位随侍包衣的服侍下在柔軟的、鋪着貂皮褥子的地鋪上就寝。
但是他太興奮了,因而久久地不能入睡。
輾轉反側中,不自禁地想到馬上來到的輝煌勝利,也想到年輕美貌的…… 次日,四月十六日黎明,天色還不很亮,各營用過早餐,原野上号角不停,戰馬嘶鳴,旗旗飄揚,人馬正準備啟程。
攝政王也已經用過早餐,站在他的戰馬旁邊,一邊看着十幾個巴牙喇兵迅速地拆掉帳殿,連同帳中什物,綁紮妥當,又分綁在駱駝身上,一邊等候吳三桂的兩位使者前來。
過了片刻,楊-和郭雲龍被攝政王的侍衛官員引至攝政王前。
他們雖然是大明平西伯差遣來的使者,一個是明朝武将二品,一個是武将三品,但是一則明朝已亡,他們是奉命前來乞師,二則平日震于多爾衮的聲威,到了多爾衮的面前立即跪下,不敢擡頭,齊聲說道: “參見王爺!” 多爾衮向年紀稍長的問道:“你們誰是明朝的副将楊-?” “末将就是。
” 多爾衮将目光移向另一邊:“你的名字?” “末将是遊擊将軍郭雲龍。
” “啊,啊。
”多爾衮微露笑容,接着說道,“你們送來的平西伯的緊急書信,昨晚我已經看了。
我備了回書一封,四更時候我将回書看了一遍,看見有幾句話沒有将本攝政王的意思說清。
因這封書子關系重大,已命随征内弘文院文臣将書稿修改,命漢文筆帖式在今日路上停駐時候抓緊謄寫清楚。
大軍今晚要在奔往山海關的路上有一www.tianyashukU.com個叫西拉塔拉的地方休息,到時将蓋好攝政王印玺的回書交給你們。
你們可星夜兼程,奔回山海,向平西伯複命。
” 楊-雖然已經知道清朝大軍今日要往山海關去,但聽了攝政王的話仍然吃驚。
他大膽地擡起頭來,說道: “攝政王爺!末将雖然不知道我家伯爺在書子中怎麼寫的,但末将在山海衛動身的時候,我家伯爺對末将面谕:你見了大清國攝政王,說我關甯将士将堅守山海衛,對流賊迎頭痛擊,務請攝政王率大軍從中協、西協--也就是從薊州與密雲一帶進入長城,與我關甯兵對流賊李自成前後夾擊,穩操勝券。
山海城中的兵将已經夠多……” 多爾衮沉下臉色,說道:“此是重要戎機,不是你應該知道的。
本攝政王已經決定将平西伯晉爵藩王,關甯将校一律晉升一級。
待消滅流賊之後,甯遠将士仍然鎮守甯遠,原來所占土地仍歸故主,眷屬們免得随軍遷徙之苦。
至于從何處進入長城,本攝政王自有決定。
昨夜本王已下令全軍從此向山海關去,馬上就啟程了,你們随本營一道走吧。
” 一位稱作包衣牛錄的官員捧來一包銀子,送到楊-和郭雲龍面前,說道: “你們帶有十名護衛,這是攝政王爺賞賜的二百兩銀子,快謝恩賞!” 郭雲龍雙手将銀子接住,大聲說道:“謝攝政王爺恩賞!” 楊-雖然心裡還有疙瘩,但也跟着說了一句:“謝攝政王爺恩賞!”與郭雲龍一起叩頭,起身離去。
此時,滿、蒙、漢八旗兵的步騎各營,已經按照昨日的行軍序列動身,原野上族旗飄揚,十分威武雄壯。
多爾衮今日沒有坐轎,騎馬趕路。
因為他昨晚睡眠很少,不久就在馬蹄有節奏的——聲中半入睡了。
當天趕到西拉塔拉地方宿營。
楊-、郭雲龍和他們的十名騎兵随着正白旗一起晚餐,又喂了馬匹,休息片刻,拿到密封的攝政王給吳三桂的回書,趕快登程,向山海關奔馳而去。
多爾衮休息到四更時候,指揮大軍出發。
為着搶在李自成之前到達山海城,他不顧身體不好,繼續乘戰馬,路上很少休息。
雖然他今年虛歲才三十二歲,正在青春年華,但是一則正如豪格在背後說的話,他是一個有病的人,不會久于人世,到底有什麼暗疾,至今是一個謎;二則自從在翁後地方見到吳三桂的借兵書信以後,他采取斷然決定,改變原來進兵方略,轉向甯遠和山海關前進,同時在複信中要吳三桂投降大清。
這是一着險棋。
萬一吳三桂不肯投降大清,他不僅贻誤戎機,而且在大清國中會大大地損傷他的威望。
他反複想過,李自成不僅有強大的兵力,拼死來搶奪山海城,而且将崇祯的太子和永、定二王以及吳三桂的父親都帶在身邊,準備了文武兩手,所以吳三桂拒絕投降清朝并非是不可能的。
多爾衮一邊騎馬趕路,不得休息,一面為他的這一着棋的成敗十分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