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
最後才給她自己的丈夫斟酒。
她給吳三桂斟酒時,不說一個字,隻是從嘴角若有意若無意地綻開了一朵微笑,同時又向他傳過來多情的秋波。
她不再說一句話,帶着青春的容光、娴雅的風度、清淡的芬芳、啊娜的身影。
環佩的叮咚聲和甜甜的一絲微笑,從書房離開了。
唐通本來很關心滿洲兵南下的消息,剛剛向吳三桂詢問一句,正待回答,不料陳圓圓進來斟酒,将對話打斷。
陳圓圓走後,唐通的心思已亂,不再關心清兵的南下問題,對吳三桂舉起酒杯笑着說: “月所兄,你真有豔福,也真聰明,令愚弟羨殺!幸而你去年一得到如花似玉的陳夫人,馬上将她帶回甯遠。
倘若将她留在北京,縱然她能得免一死,也必會被劉宗敏搶去,霸占為妾。
” 張若房間感到唐通說這話很不得體。
他馬上接着說道: “此言差矣。
目前,平西伯的令尊吳老将軍,令堂祖夫人,以及在北京的全家三十餘口,已為李王看管,成為人質。
陳夫人雖是江南名媛,但是其重要地位怎能同父母相比,也不能同發妻曹夫人相比!” 唐通趕快說:“是,是。
請恕我失言,失言。
” 張若麒又說:“退一步說,倘若陳夫人被劉宗敏搶去,李王為要在北京登極,也一定早已将陳夫人盛為妝飾,用花轎鼓吹,送來山海!何待差你我攜重金前來犒軍!” 吳三桂怕唐通下不了台,需要趕快用話岔開,便向張若麒說道:“張大司馬,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我如何救我的父母不死于李賊之手?” 張若麒略微沉吟,向吳三桂說道:“我同唐将軍來時,攜帶令尊老将軍給你的家書一封,盛稱李王德意,勸你投降。
聽說令尊的這封家書是出自牛丞相的手筆,至少是經過他親自修改,足見李王對這封勸降書信的重視。
我昨晚問你如何給令尊回信的事,你說兩天以後再寫回信,另外派專人送往北京。
我并不傻。
我心中明白,你不肯馬上寫好回書由我們帶到北京,也是你知道了清兵快要大舉南下的消息,不過是為了拖延李王興兵前來的時間罷了。
Www.Tianyashuku.com平西伯,你是不是這個用意?” 吳三桂有片刻沉默,望望楊。
楊-昨天從談話中明白兩位從北京來的欽差與李自成并不一心,他已經悄悄向吳三桂建議要利用兩位欽差,反過來為我所用。
他看見吳玉桂此刻想利用唐通和張若麒,但仍不敢向深處說話,他隻好用眼色鼓勵吳三桂膽大一點。
吳三桂又向兩位客人舉杯敬酒,然後說道: “常言道,對真人不說假話。
據我看來,你們二位,雖然已經投降李王,但是還沒有成為李王的真正心腹,李王也不肯把你們作為他自己的人。
李王不是漢高祖和唐太宗那樣的開國之主,他隻信任陝西同鄉,隻相信從前老八隊的舊人。
後來跟随他的人物,那麼隻是他才進河南、艱苦創業時的兩三個人。
我明白這種實情,所以你們奉李王之命光臨山海犒軍,我在心中并不把你們二人看成是李王的人,隻看你們是我的故人,在松山戰役中的患難之交,曾經是風雨同舟。
”他看看楊-問道:“子玉,他們二位光臨山海衛之前,我是不是對你這樣說的?” 楊-向貴賓們舉杯敬酒,趕快說道:“我家伯爺所說的全是肺腑之言。
” 唐通突然說道:“月所仁兄,我們一回北京,李王見你不肯投降,必然把你當成他的心腹之患,派兵前來,你的兵力可不是他的對手!你知道滿洲兵何時南下?” “愚弟實在一點不知。
自從北京失陷以後,我隻關心北京的消息,不關心沈陽消息。
” 唐通和張若麒同時在心中罵道:“鬼話!” 吳三桂接着說:“至于我的兵力不敵流賊,這一點我不害怕。
進關來的甯遠百姓,其中有許多丁壯,我隻要一聲号召,兩三萬戰士馬上就有。
” 唐通問道:“這我相信,可是糧食呢?” “糧食我有,至少可以支持半年。
我從甯遠撤兵之前,明朝不管如何困難,為支撐關外屏障,糧食源源不斷地從海路運到甯遠海邊的覺華島,我臨撤兵時全數從覺華島運到了山海衛的海邊。
” 唐通又問:“你認為倘若李王率領大軍來攻,你在山海衛這座孤城能夠固守多久?” 吳三桂說:“第一,我有數萬關甯精兵,效忠明朝,萬衆一心;第二,我有從覺華島運來的糧食,可以支持數月;第三,我是以逸待勞;第四,甯遠所存的火器很多,還有紅衣大炮,我都全數運來了。
所以,我但願李王不要來攻,同我相安無事。
倘若來找我打仗……” 唐通突然問道:“你打算向滿洲借兵麼?” “這事我決不會做。
我是明朝的邊防大将,與滿洲一向為敵,此時雖然亡國,但我仍然要為大明朝守此山海孤城,等待南方各地勤王複國的義師。
” 張若麒心中明白,吳三桂愈是回避談清兵南下的消息,愈可以證明清兵南下的事如箭在弦上,決不會久。
但是他願意與吳三桂保持朋友關系,說不定日後對自己很有用處。
他說: “平西伯,我們兩年前在松山戰場上風雨同舟,今天仍然以故人相待。
我請問,你有沒有需要我們幫忙之處?” 吳三桂趕快說:“有,有。
正需要請二位賜予幫助。
” 唐通問:“什麼事?” 吳三桂說:“從昨天到今天,我對你們二位一再說出我決不投降,這是因為你們是我的患難之交,我對真人不說假話。
可是你們回到北京向李玉禀報時不要說得這麼直爽,不妨婉轉一點。
” 唐通:“我們怎麼說?” 吳三桂:“你們不要說我決無降意,隻說我尚在猶豫不定,兩天後我吳三桂會在給我父親的回書中清楚說明。
” 張若麒心中大驚,想道:“啊,他隻是希望緩兵兩天!清兵南下的日子近了!”但是他不點破這張紙,回答說: “這很容易,我們按照你的要求辦吧。
隻說你答應繼續同衆将領們再作仔細商量,降與不降,兩天後派專人送來書子說明,決不耽誤。
” 吳三桂趕快說:“我隻給家嚴老将軍寫封家書,禀明我甯肯肝腦塗地,粉身碎骨,誓為大明忠臣,決不降順流賊,留下千古罵名。
” 二位勸降欽差,心中一動,臉色一寒,半天不再說話。
他們已經看明白李自成未必是真正的開國創業之主,倘若清兵南下,恐怕難免失敗。
為着兩位欽差下午還要趕路,結束了送行午宴,轉入内間坐下,換上香茶,略談片刻。
張若麒向吳三桂問道:“伯爺關于不肯向李王投降的事,打算在家書中如何措辭?口氣上是否要寫得婉轉一點?” 吳
最後才給她自己的丈夫斟酒。
她給吳三桂斟酒時,不說一個字,隻是從嘴角若有意若無意地綻開了一朵微笑,同時又向他傳過來多情的秋波。
她不再說一句話,帶着青春的容光、娴雅的風度、清淡的芬芳、啊娜的身影。
環佩的叮咚聲和甜甜的一絲微笑,從書房離開了。
唐通本來很關心滿洲兵南下的消息,剛剛向吳三桂詢問一句,正待回答,不料陳圓圓進來斟酒,将對話打斷。
陳圓圓走後,唐通的心思已亂,不再關心清兵的南下問題,對吳三桂舉起酒杯笑着說: “月所兄,你真有豔福,也真聰明,令愚弟羨殺!幸而你去年一得到如花似玉的陳夫人,馬上将她帶回甯遠。
倘若将她留在北京,縱然她能得免一死,也必會被劉宗敏搶去,霸占為妾。
” 張若房間感到唐通說這話很不得體。
他馬上接着說道: “此言差矣。
目前,平西伯的令尊吳老将軍,令堂祖夫人,以及在北京的全家三十餘口,已為李王看管,成為人質。
陳夫人雖是江南名媛,但是其重要地位怎能同父母相比,也不能同發妻曹夫人相比!” 唐通趕快說:“是,是。
請恕我失言,失言。
” 張若麒又說:“退一步說,倘若陳夫人被劉宗敏搶去,李王為要在北京登極,也一定早已将陳夫人盛為妝飾,用花轎鼓吹,送來山海!何待差你我攜重金前來犒軍!” 吳三桂怕唐通下不了台,需要趕快用話岔開,便向張若麒說道:“張大司馬,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我如何救我的父母不死于李賊之手?” 張若麒略微沉吟,向吳三桂說道:“我同唐将軍來時,攜帶令尊老将軍給你的家書一封,盛稱李王德意,勸你投降。
聽說令尊的這封家書是出自牛丞相的手筆,至少是經過他親自修改,足見李王對這封勸降書信的重視。
我昨晚問你如何給令尊回信的事,你說兩天以後再寫回信,另外派專人送往北京。
我并不傻。
我心中明白,你不肯馬上寫好回書由我們帶到北京,也是你知道了清兵快要大舉南下的消息,不過是為了拖延李王興兵前來的時間罷了。
Www.Tianyashuku.com平西伯,你是不是這個用意?” 吳三桂有片刻沉默,望望楊。
楊-昨天從談話中明白兩位從北京來的欽差與李自成并不一心,他已經悄悄向吳三桂建議要利用兩位欽差,反過來為我所用。
他看見吳玉桂此刻想利用唐通和張若麒,但仍不敢向深處說話,他隻好用眼色鼓勵吳三桂膽大一點。
吳三桂又向兩位客人舉杯敬酒,然後說道: “常言道,對真人不說假話。
據我看來,你們二位,雖然已經投降李王,但是還沒有成為李王的真正心腹,李王也不肯把你們作為他自己的人。
李王不是漢高祖和唐太宗那樣的開國之主,他隻信任陝西同鄉,隻相信從前老八隊的舊人。
後來跟随他的人物,那麼隻是他才進河南、艱苦創業時的兩三個人。
我明白這種實情,所以你們奉李王之命光臨山海犒軍,我在心中并不把你們二人看成是李王的人,隻看你們是我的故人,在松山戰役中的患難之交,曾經是風雨同舟。
”他看看楊-問道:“子玉,他們二位光臨山海衛之前,我是不是對你這樣說的?” 楊-向貴賓們舉杯敬酒,趕快說道:“我家伯爺所說的全是肺腑之言。
” 唐通突然說道:“月所仁兄,我們一回北京,李王見你不肯投降,必然把你當成他的心腹之患,派兵前來,你的兵力可不是他的對手!你知道滿洲兵何時南下?” “愚弟實在一點不知。
自從北京失陷以後,我隻關心北京的消息,不關心沈陽消息。
” 唐通和張若麒同時在心中罵道:“鬼話!” 吳三桂接着說:“至于我的兵力不敵流賊,這一點我不害怕。
進關來的甯遠百姓,其中有許多丁壯,我隻要一聲号召,兩三萬戰士馬上就有。
” 唐通問道:“這我相信,可是糧食呢?” “糧食我有,至少可以支持半年。
我從甯遠撤兵之前,明朝不管如何困難,為支撐關外屏障,糧食源源不斷地從海路運到甯遠海邊的覺華島,我臨撤兵時全數從覺華島運到了山海衛的海邊。
” 唐通又問:“你認為倘若李王率領大軍來攻,你在山海衛這座孤城能夠固守多久?” 吳三桂說:“第一,我有數萬關甯精兵,效忠明朝,萬衆一心;第二,我有從覺華島運來的糧食,可以支持數月;第三,我是以逸待勞;第四,甯遠所存的火器很多,還有紅衣大炮,我都全數運來了。
所以,我但願李王不要來攻,同我相安無事。
倘若來找我打仗……” 唐通突然問道:“你打算向滿洲借兵麼?” “這事我決不會做。
我是明朝的邊防大将,與滿洲一向為敵,此時雖然亡國,但我仍然要為大明朝守此山海孤城,等待南方各地勤王複國的義師。
” 張若麒心中明白,吳三桂愈是回避談清兵南下的消息,愈可以證明清兵南下的事如箭在弦上,決不會久。
但是他願意與吳三桂保持朋友關系,說不定日後對自己很有用處。
他說: “平西伯,我們兩年前在松山戰場上風雨同舟,今天仍然以故人相待。
我請問,你有沒有需要我們幫忙之處?” 吳三桂趕快說:“有,有。
正需要請二位賜予幫助。
” 唐通問:“什麼事?” 吳三桂說:“從昨天到今天,我對你們二位一再說出我決不投降,這是因為你們是我的患難之交,我對真人不說假話。
可是你們回到北京向李玉禀報時不要說得這麼直爽,不妨婉轉一點。
” 唐通:“我們怎麼說?” 吳三桂:“你們不要說我決無降意,隻說我尚在猶豫不定,兩天後我吳三桂會在給我父親的回書中清楚說明。
” 張若麒心中大驚,想道:“啊,他隻是希望緩兵兩天!清兵南下的日子近了!”但是他不點破這張紙,回答說: “這很容易,我們按照你的要求辦吧。
隻說你答應繼續同衆将領們再作仔細商量,降與不降,兩天後派專人送來書子說明,決不耽誤。
” 吳三桂趕快說:“我隻給家嚴老将軍寫封家書,禀明我甯肯肝腦塗地,粉身碎骨,誓為大明忠臣,決不降順流賊,留下千古罵名。
” 二位勸降欽差,心中一動,臉色一寒,半天不再說話。
他們已經看明白李自成未必是真正的開國創業之主,倘若清兵南下,恐怕難免失敗。
為着兩位欽差下午還要趕路,結束了送行午宴,轉入内間坐下,換上香茶,略談片刻。
張若麒向吳三桂問道:“伯爺關于不肯向李王投降的事,打算在家書中如何措辭?口氣上是否要寫得婉轉一點?” 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