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到處都遇到零星抵抗。
京畿士民一天比一天不再害怕大順軍了。
大家對李自成在北京的所作所為愈來愈不滿,思念明朝的心也愈來愈深。
最使他震動的是來自關外的消息。
他知道幾天前滿洲開始火速地将人馬向沈陽集中,顯然是準備南來。
這既使他振奮,也使他有些擔心。
因為滿洲的意圖,他并不清楚。
如果是想來争奪山海關,他将如何是好呢? 這時不斷地有細作回來禀報北京情況,也帶來不少謠言和傳聞。
譬如拷掠追贓的事,就被人們大大地誇大了,好像北京成了一座恐怖的城市。
譬如說李自成根本沒有當皇帝的命,他隻要一坐皇帝的寶座,便立刻看見有一丈多高的人穿着白衣服在他面前走動,使他感到陰森可怕。
他也不能戴皇帝的冠冕,一戴上就頭疼。
還有謠傳,說李自成進城後要在北京鑄造永昌錢,結果失敗了。
用黃金鑄造禦玺,也鑄造不成。
這些都增加了吳三桂和将士們對李自成的蔑視,而自信他們總有機會能把李自成趕出北京,恢複明朝江山。
吳三桂也曾派出人去打探他北京的家中情況。
可是胡同口有兵丁把守,不準閑雜人出進。
所以他對父親和一家人的情況一直搞不清楚。
隻有一點他明白:他們已經被軟禁了,被拘留了。
自從到了玉田,知道北京失守,皇上殉國以後,吳三桂的心中常常有一種亡國之痛,而現在這種國亡家破的痛苦比前幾天更要加倍。
前幾天他還存着許多僥幸心理,現在這僥幸心理差不多已成過去,眼前明擺着的是他的父母性命難保。
想到這些,他的腦際不覺浮現出父母雙鬓斑白的影子。
同時他也想到他的結發妻子。
盡管最近幾年他對她很冷淡,但畢竟是結發夫妻,她曾經替他生兒育女。
還有許多親屬,也都跟父母在一起。
想着所有這些親人和他的父母都将被殺害,他心中感到刺痛,就這樣,他思前想後,揣摸着各種情況,有時暗暗地揩去眼淚,有時歎一口氣,有時又忍不住咬咬牙說: “一不做,二不休,如今隻好與流賊周旋到底了。
” 這天晚飯以後,吳三桂吩咐速速傳知參将以上将領和重要文官,四更以後前來大帳議事。
會議開始後,吳三桂先把近幾天的情況向大家介紹了一遍,然後說道:“我們人馬雖然很能打仗,可是畢竟人數不多,不能前去北京,也不能留在這裡。
前去北京是孤軍深人,而賊軍以逸待勞,對我們顯然不利。
留在此地,賊兵來打,他們人多,我們人少,容易受他包圍。
為今之計,隻有迅速撤軍,一部分撤到山海關,大部分撤到永平待命。
” 一個将領問道:“是否準備在永平與流賊決一死戰?” 吳三桂說:“臨時再定。
要是我們全部去山海關,流賊會認為我們膽怯逃走,他就會于四月上旬在北京僭号登極。
我們大部分人馬暫駐永平,他知道我們無意撤退,心中就要掂量掂量。
說不定他就不敢馬上登極。
倘若他到永平同我們作戰,我們就要看看他出兵的人數。
如果他全師而來,人馬衆多,我們可以再退到山海關。
” 又一個将領問道;“山海衛是一個小城,流賊哄傳有二十萬人,少說也有十幾萬,我們能否在山海衛城下作戰,請大人再考慮。
” 吳三桂冷冷一笑:“本鎮自有良策。
戰争打起來,我們必勝,流賊必敗。
流賊一敗,将不可收拾,那時北京就可以收複了。
” 有人似乎明白了吳三桂的用兵方略,有人還不甚明白,互相交換眼色。
吳三桂知道他們心中存疑,接着說道: “我已經派人探知,北朝正在集中兵力。
想來他們獲知北京失陷,必會傾巢出動。
倘若李自成來到山海關與我們決戰,我們隻要堅持數日,北朝人馬将從某個長城缺口直搗北京。
彼時北京城内空虛,李自成必定倉皇退兵。
而西邊既有清兵攔頭痛擊,東邊又有我軍追趕,流賊豈能不敗?即使北朝不從長城缺口南下,而在長城以外駐紮,我們也可差人前去借兵。
曆史上向外人借兵的事并不少見。
我們常聽說古人有一個申包胥,吳國滅了楚國後,他就向秦國借兵,結果把吳國打敗,楚國又恢複了。
難道我吳三桂就不能做申包胥麼?何況我有數萬精兵在手,比申包胥強百倍。
隻要有北朝出兵,我們定可驅逐流賊,恢複明室。
事後也不過以金銀報答北朝罷了。
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可立于不敗之地,隻等李自成前來自投羅網。
” 将領和幕僚們聽了吳三桂的用兵方略,都十分佩服,連聲說:“好,好,這樣我們準能打勝仗!” 吳三桂接着說:“倘若李自成親自率領人馬到山海衛城外作戰,我們會打他個人仰馬翻!” 衆人十分振奮,紛紛說:“這樣用兵,十分妥當。
” 當天五更以後,吳三桂将什麼人退駐永平,什麼人退守山海關都部署好了。
命令一到,關甯人馬立刻到處搶劫,奸淫婦女,放火燒毀村落。
百姓在睡夢中驚醒,亂紛紛地往曠野中逃命。
逃不及的,男的被殺死,女的被強奸。
天明後,關甯兵退走了,玉田縣剩下一座空城,隻見四野到處都是火光和濃煙,哭聲和咒罵……
京畿士民一天比一天不再害怕大順軍了。
大家對李自成在北京的所作所為愈來愈不滿,思念明朝的心也愈來愈深。
最使他震動的是來自關外的消息。
他知道幾天前滿洲開始火速地将人馬向沈陽集中,顯然是準備南來。
這既使他振奮,也使他有些擔心。
因為滿洲的意圖,他并不清楚。
如果是想來争奪山海關,他将如何是好呢? 這時不斷地有細作回來禀報北京情況,也帶來不少謠言和傳聞。
譬如拷掠追贓的事,就被人們大大地誇大了,好像北京成了一座恐怖的城市。
譬如說李自成根本沒有當皇帝的命,他隻要一坐皇帝的寶座,便立刻看見有一丈多高的人穿着白衣服在他面前走動,使他感到陰森可怕。
他也不能戴皇帝的冠冕,一戴上就頭疼。
還有謠傳,說李自成進城後要在北京鑄造永昌錢,結果失敗了。
用黃金鑄造禦玺,也鑄造不成。
這些都增加了吳三桂和将士們對李自成的蔑視,而自信他們總有機會能把李自成趕出北京,恢複明朝江山。
吳三桂也曾派出人去打探他北京的家中情況。
可是胡同口有兵丁把守,不準閑雜人出進。
所以他對父親和一家人的情況一直搞不清楚。
隻有一點他明白:他們已經被軟禁了,被拘留了。
自從到了玉田,知道北京失守,皇上殉國以後,吳三桂的心中常常有一種亡國之痛,而現在這種國亡家破的痛苦比前幾天更要加倍。
前幾天他還存着許多僥幸心理,現在這僥幸心理差不多已成過去,眼前明擺着的是他的父母性命難保。
想到這些,他的腦際不覺浮現出父母雙鬓斑白的影子。
同時他也想到他的結發妻子。
盡管最近幾年他對她很冷淡,但畢竟是結發夫妻,她曾經替他生兒育女。
還有許多親屬,也都跟父母在一起。
想着所有這些親人和他的父母都将被殺害,他心中感到刺痛,就這樣,他思前想後,揣摸着各種情況,有時暗暗地揩去眼淚,有時歎一口氣,有時又忍不住咬咬牙說: “一不做,二不休,如今隻好與流賊周旋到底了。
” 這天晚飯以後,吳三桂吩咐速速傳知參将以上将領和重要文官,四更以後前來大帳議事。
會議開始後,吳三桂先把近幾天的情況向大家介紹了一遍,然後說道:“我們人馬雖然很能打仗,可是畢竟人數不多,不能前去北京,也不能留在這裡。
前去北京是孤軍深人,而賊軍以逸待勞,對我們顯然不利。
留在此地,賊兵來打,他們人多,我們人少,容易受他包圍。
為今之計,隻有迅速撤軍,一部分撤到山海關,大部分撤到永平待命。
” 一個将領問道:“是否準備在永平與流賊決一死戰?” 吳三桂說:“臨時再定。
要是我們全部去山海關,流賊會認為我們膽怯逃走,他就會于四月上旬在北京僭号登極。
我們大部分人馬暫駐永平,他知道我們無意撤退,心中就要掂量掂量。
說不定他就不敢馬上登極。
倘若他到永平同我們作戰,我們就要看看他出兵的人數。
如果他全師而來,人馬衆多,我們可以再退到山海關。
” 又一個将領問道;“山海衛是一個小城,流賊哄傳有二十萬人,少說也有十幾萬,我們能否在山海衛城下作戰,請大人再考慮。
” 吳三桂冷冷一笑:“本鎮自有良策。
戰争打起來,我們必勝,流賊必敗。
流賊一敗,将不可收拾,那時北京就可以收複了。
” 有人似乎明白了吳三桂的用兵方略,有人還不甚明白,互相交換眼色。
吳三桂知道他們心中存疑,接着說道: “我已經派人探知,北朝正在集中兵力。
想來他們獲知北京失陷,必會傾巢出動。
倘若李自成來到山海關與我們決戰,我們隻要堅持數日,北朝人馬将從某個長城缺口直搗北京。
彼時北京城内空虛,李自成必定倉皇退兵。
而西邊既有清兵攔頭痛擊,東邊又有我軍追趕,流賊豈能不敗?即使北朝不從長城缺口南下,而在長城以外駐紮,我們也可差人前去借兵。
曆史上向外人借兵的事并不少見。
我們常聽說古人有一個申包胥,吳國滅了楚國後,他就向秦國借兵,結果把吳國打敗,楚國又恢複了。
難道我吳三桂就不能做申包胥麼?何況我有數萬精兵在手,比申包胥強百倍。
隻要有北朝出兵,我們定可驅逐流賊,恢複明室。
事後也不過以金銀報答北朝罷了。
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可立于不敗之地,隻等李自成前來自投羅網。
” 将領和幕僚們聽了吳三桂的用兵方略,都十分佩服,連聲說:“好,好,這樣我們準能打勝仗!” 吳三桂接着說:“倘若李自成親自率領人馬到山海衛城外作戰,我們會打他個人仰馬翻!” 衆人十分振奮,紛紛說:“這樣用兵,十分妥當。
” 當天五更以後,吳三桂将什麼人退駐永平,什麼人退守山海關都部署好了。
命令一到,關甯人馬立刻到處搶劫,奸淫婦女,放火燒毀村落。
百姓在睡夢中驚醒,亂紛紛地往曠野中逃命。
逃不及的,男的被殺死,女的被強奸。
天明後,關甯兵退走了,玉田縣剩下一座空城,隻見四野到處都是火光和濃煙,哭聲和咒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