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自李自成駐跸武英殿宮院以後,竟沒有再走出紫禁城看一看北京的市容,甚至連皇城内那宛如仙境的太液池,瓊華島,傳說是蕭太後梳妝的廣寒殿,以及西苑中各處碧波仙島,亭台樓閣,他都沒有去遊玩一次。

    但他決不是每日對着美人,鮮花,在悠閑中消磨日子。

    做皇帝有皇帝的忙碌,何況他剛到北京! 許多新的事務突然來到他的面前,所謂做帝王的要“日理萬機”,就是說有辦不完的事項堆在身上,例如,他要在武英殿接見京師父老,詢問疾苦,宣布新朝德意。

    這本是表面文章,“父老”是指定的,跪在他的面前說的都是些空洞的頌揚話,他所宣布的新朝德意也不能見諸實行。

    然而據牛金星說,漢高祖初入鹹陽,還軍灞上,召集諸縣父老豪傑,發表了一番重要講話,傳頌千古。

    所以就建議他效法漢高祖,在武英殿召見京師的父老。

    花去了半天時間,李自成除召見京師“父老”之外,還召見了許多明朝舊臣,有的決定錄用,李自成以禮相待;有的并不錄用,也被召見;有的是自己懇求谒見。

    還有的是被捉送到李自成的面前,這些人受到斥責後送交劉宗敏處關押起來,嚴刑追贓。

     許多瑣碎問題,都得由牛金星和六政府大臣呈報禦前,經李自成批準,才能執行。

    原來在西安時以牛金星為首的文臣們草拟了一部《大順禮制》,如今作了充實,改稱《大順彙典》。

    因為關系登極典禮諸事,必須經李自成逐條細閱,批準頒行。

    天子要建立太廟,追尊七代祖宗,稱為“七廟”,這七代祖宗的名字都得避諱。

    開國皇帝本人的名字當然更要避諱。

    但李自成自稱是“十世務農”,往上隻能追查到六代祖宗的名字,所以大順包括開國皇帝李自成本人在内,要避諱的隻有七個字,即:“自、務、明、光、安、令、成”,“成”字要寫為“晟”。

    此事在西安已經通谕各地臣民,如今他到了北京,還得由禮政府奏明皇上,通谕北京及新歸順的各地臣民知曉。

    另外的事情,看似瑣事,卻很重要。

    例如改大明門為大順門,皇極殿為天佑殿,又将乾清宮的匾額“敬天法祖”改為“勤政愛民”。

    這些事,都由禮政府拟就意見呈奏,經李自成批準,再由禮政府将善書文臣新寫的匾額恭請皇上審閱同意,才能制匾懸挂。

     總之,大順朝的皇帝和文臣們在北京并未閑過。

    以牛金星為首的文臣們,最主要的活動是準備新皇帝的登極大典,還要按照《大順彙典》加緊準備新的朝服朝冠。

    群臣每逢三。

    六、九日上表功進,大家競相在勸進表文上下功夫,有人不惜以厚禮請京師四六名手①代筆,力求頌揚的話别出心裁,不落陳套,而且要文辭典雅,對仗工穩。

    大家都在等着四月初六日舉行新皇上的登極大典,從此大順朝就算是正式開國,而大順皇帝也成為正統的天下共主。

    大家原來唯一顧慮的是吳三桂曾受崇祯殊恩,世為遼東鎮将②,新近又封為平西伯,兼為山海關總鎮,手握重兵,會有不臣之心。

    但是大家想着皇上于十天前已經欽差定西伯唐通等赴山海關招降,攜有白銀四萬兩和黃金一千兩的犒軍巨款,還帶有吳襄的一封懇切谕降家書和李自成的許以世襲高爵的手诏,而吳三桂如今困處山海關彈丸之地,饷源斷絕,父母和全家在北京成為人質,在此情況之下必來投降,至少會有賀表送來。

    在北京新投降的文臣,都慶幸自己被新朝錄用,競相将自己的新官銜用館閣體濃墨正楷書寫在大紅紙上,貼于大門。

    有的新降官員,為着夤緣求進,遞上門生帖子,拜牛金星為座師③。

    牛金星有時也出門拜客,乘坐八擡綠呢亮紗大轎,鳴鑼開道,前邊是兩個衙役手執一對虎頭牌,一個上邊寫着“回避”,一個上邊寫着“肅靜”,然後是一對紗燈,上寫“天佑閣”三字,然後是兩行護轎的軍士,簡單的儀仗,四個衙役手執水火棍,兩個衙役擡着檀香爐,然後是一個人騎在馬上,擎着一柄藍色傘蓋,然後是四個貼身仆人,鮮衣駿馬,其中一個奴仆拿着紅錦拜帖子……總之,如今進了北京,天佑閣大學士偶然出門拜客,俨然是太平宰相氣派,好不威風! ①四六名手--擅怔寫骈體文的名手,四六體即骈體文。

    唐宋以後的賀表多用骈體,以求華美,典雅。

     ②遼東鎮将--即甯遠(今遼甯興城)總兵。

    總兵稱為鎮将。

    崇祯末,吳三桂兼轄山海關防區,故又稱關甯總兵。

     ③座帥--在明、清的科舉制度下,每科鄉試考中的舉人和會試考中的進士,都以該科鄉、會試的主考官為座師,終身執弟子禮,遇事互相關照。

     劉宗敏以汝候之尊,職掌提營首總将軍,為大順朝文武群臣之首,連牛金星和宋獻策在重大軍政問題上也得向他通報,取得他的同意。

    他駐節田皇親府中,半條胡同都駐滿了他的親軍護衛,崗哨林立,戒備森嚴。

    大門前有一根三丈六尺高的杉木旗杆,上懸一藍綢大纛,旗中心繡一正紅“劉”字。

    大門外高高的青石台階前有一對鐵獅子,本是田府舊物,如今襯托着四名明盔亮甲、虎視眈眈的執槍守門武士,這一對鐵獅子比往日更加神态威武。

     田府共有數百間房屋,亭台樓閣,曲檻回廊,假山美池,無不應有盡有,田宏遇于崇祯十四年從江南買回來兩個美貌名妓,一個姓陳,一個姓顧。

    田宏遇死後,姓陳的由吳三桂用一千兩銀子買去,已經于去年春天到了甯遠。

    姓顧的仍留在田府居住,已經用私蓄贖身,但不願在北京嫁人,隻等運河通了,返回江南魚米之鄉。

    劉宗敏進來之後,這姓顧的名妓逃避不及,成了汝侯的手中“尤物”,與仆婢居住在一座有流水遊魚,花木扶疏的幽靜小院中。

    三天前,聽說被拷掠追贓的某一國公的兒媳年輕貌美,新近守寡,逼他獻出。

    這位美豔少婦帶來丫鬟仆婦二三十人,單獨居住在另一座院落,頗受汝侯寵愛。

     劉宗敏一進城就按照原定計劃,每天逮捕明朝的在京官吏,幾天之内逮捕了六百多人,有皇親、勳臣、朝中大臣,也有普通臣僚。

    原說隻逮捕六品以上的官吏,但很快打破這個限制。

    還有,原說有清廉之名的大臣不加逮捕,但是這一條也被打破了。

    被拘捕的官吏大部分關押在劉宗敏駐節的田皇親府的西偏院中,小部分關押在别的将領宅中,天天施用各種酷刑,進行追贓,不斷有人在拷掠中慘叫而死。

    大順軍進行的拷掠追贓政策,加上軍紀迅速敗壞,奸淫和搶劫的事不斷發生,在北京造成了極大的恐怖和民憤,使不同階層的北京人大失所望,認為大順軍果然是流賊的本性未改,重新想念崇祯皇帝,盼望吳三桂趕快率關甯兵來剿賊複國。

     在北京發生的重要情況,有些事李自成并不知道,有些事不完全知道。

    他最為關心的大事是如何盡快在北京舉行登極大典,然後勝利地返回長安,建立像唐朝那樣的偉大帝國。

    文臣們多是新降的前明官吏,隻希望在新朝中作為攀龍附鳳之臣,保住祿位,對大順軍内部的問題看到了也一字不談。

    李自成的大臣中如宋獻策和李岩二人,都比較頭腦清醒,但因為有種種顧慮,特别是事情牽涉到陝西将領,不敢向李自成直率進言。

    而且他們更擔心的是軍事方面,隻怕吳三桂抗拒不降,勾結滿洲人乘機向北京進兵。

    他們認為大順軍來北京本是孤軍遠征,人馬不多,進了北京後軍紀大壞,很難戰勝吳三桂的關甯邊兵和從滿洲入侵的強大敵軍。

     今日是四月初三,為着初六日舉行登極大典的日期臨近,李自成昨日傳旨,現在要在武英殿的西暖閣召見一部分文武群臣。

    他由四個宮女跟随,已經來到西暖閣,坐在龍椅上等候,一杯香茶随即放在禦案上了。

    他對一個宮女輕聲說: “叫雙喜将軍進來!” 片刻過後,在武英門辦公的李雙喜來到李自成的面前,跪下聽旨。

    李自成問道: “大臣們都來了麼?” 雙喜回答:“啟禀父皇,昨日傳谕的各位大臣都已在武英門恭候召見,隻有宋軍師和李公子尚未來到,所以牛丞相同大臣們都在武英門等候。

    另外,王長順昨夜就進宮一趟,說他有重要事求見陛下,兒臣因父皇已經安歇,叫他今日再來。

    他今日早早地來了,一定要面見皇上。

    ” 李自成的眉頭皺了一下:“叫他同丞相談談,不要見孤了。

    ” “父皇,兒臣已經說了,他執意非親自見皇上面奏不行。

    他說……他說牛丞相如今要做太平宰相,他的話說給牛丞相也是白搭,牛丞相未必會如實轉奏,所以他非要進宮來面奏不可。

    ” 李自成無可奈何地苦笑一下:“叫他等候一陣,等候召見了群臣之後你帶他來吧!” 過了一陣,宋獻策和李岩來到了武英門。

    文武群臣以劉宗敏為首,走在前邊,緊跟着是牛金星和宋獻策。

    李岩、六政府堂官,後邊是李過和吳汝義等幾位武将,魚貫進入武英殿的西暖閣,依次向李自成行叩頭禮。

    宮女們已經避開,有四個年輕的太監兩個在旁邊,兩個在簾外,垂手躬立侍候。

    劉宗敏隻是草草行禮,但文臣們都是畢恭畢敬地行常朝禮,不敢有一點馬虎。

    在大家行禮時候,李自成仍然不習慣端坐受禮,偶爾又情不自禁地拱手還禮。

    群臣行禮之後,李自成不像崇祯皇帝那樣使群臣都跪在地上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