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躬身立在面前,他吩咐大家坐下,但不是用“賜座”一詞,而是用的“請坐”。
太監們在心裡認為,新皇帝到底是草頭天子,不免心中暗笑。
文臣們因皇帝賜座而躬身謝恩。
等群臣坐定之後,太監們從簾子内外輕手輕腳地退出武英殿了。
李自成向群臣問道:“初六日登極的事,可已經準備就緒?” 牛金星站起來說:“文武臣工連日在文華殿演禮,已漸見熟悉,初六日陛下舉行登極大典,已經宣示中外①,一應所需,如儀仗。
法駕②,聖上及百官朝服,均已備就,鴻胪寺人員不足,又從民間選取相貌富态與聲音洪亮者二十人,日夜訓練唱禮,以備急需。
” ①中外--朝中或朝外。
或稱朝野。
②法駕--皇帝所乘坐的大辇或大辂,以及全部儀仗。
“登極大典在皇極殿舉行,何用法駕?” “陛下于皇極殿登極,受百官朝賀之後,接着就是行祈天之禮,故需要法駕鹵簿。
不但如此,初五日就得沿路用黃沙鋪地,每一街口要備好松柏彩緞牌樓。
從初五日夜就得用三千騎兵沿途警跸,禁絕行人。
到初六一早,沿途家家關門閉戶,門外擺好香案,任何人不許私自隔着門窗窺看。
” “祈天禮選在南郊何處?” “臣與禮政府請臣商議,拟請陛下在天壇圜丘上舉行祈天之禮。
天壇院内,在圜丘西邊不足半裡處,前朝為皇帝建有齋宮,有宮牆環繞,護以禦溝。
前朝皇帝如舉行祭天祈年之禮,總是前一天就駐跸齋宮,沐浴齋戒。
臣與禮政府諸臣商議,目前江南未定,江山草創,尚非平常時候,軍國政務繁忙,皇上可以不必前一日去齋宮駐跸,隻在仁智殿寝宮齋戒即可。
” 李自成點頭同意。
他望着一位新降文臣,原任明朝少詹事①,新任大順朝禮政府左侍郎楊觀光,虛心地含笑問道: ①詹事--掌管東宮庶政和輔導太子讀書修養的衙門名叫詹事府。
詹事府的主管稱詹事,次官(副職)稱少詹事、另外有左中允,右中允等官。
“楊先生,祈天為何要齋戒,不茹葷,不飲酒,不近女色,不行刑?” 楊觀光趕快俯地叩頭,回答說:“為的是天人一氣相感,欲其志氣清明慈和,感格上天,故須如此。
” 李自成雖然對于楊觀光的帶有冬烘味道的回答并不十分了然,但是連聲稱好,命楊平身就坐。
李自成今日召見群臣以高層文臣為主,要詢問的是關于初六日登極大典的籌備工作,既然牛丞相扼要奏明,諸事順利,他完全放心了。
李自成的心情十分愉快,又向牛金星問道: “孤要親自看一看群臣演禮如何,先生可準備了麼?” 牛金星跪下說:“臣不敢蒙陛下以‘先生’相呼,使臣誠惶誠恐。
至于演禮之事,文臣們已經熟了,武臣們或有未熟的,再有一兩次演習也就行了。
臣昨夜與禮政府請臣商議,拟懇請陛下于明日上午親自觀看演禮,不知可否俯允所請。
” “孤倒很想親臨觀禮,隻怕臣工們因孤在一旁觀看,必會有的膽怯,有的心慌,容易出錯。
” “這一層,微臣與禮政府諸臣業已商讨,明日系正式演禮,儀仗齊全,地點在皇極門前。
拟請陛下于明日早膳後先去文華殿休息,已時前由文華殿出來,駕幸會極門樓上,憑窗臨觀,演禮群臣不會知道。
陪侍皇上身邊的隻有微臣、正副軍師、禮政府尚書鞏-……”,他忽然想到劉宗敏會不會行朝賀大禮的繁文褥節,停頓一下,接着說道:“汝侯劉總爺也不參加演禮,陪侍陛下身邊。
” 劉宗敏想着自己應該作文武百官的表率,說道:“俺也跟着大家一塊兒演禮吧。
” 金星說:“總爺是絕頂聰明的人,你明日陪侍陛下在會極門樓上看一看就行了,用不着跟大家一塊兒演禮。
你以前負過傷,要随着鴻胪官的鳴贊,許多次跪拜興①,我擔心近日天陰多雨,你舊日創傷疼痛,還是以不跟随大家演禮為宜。
” ①興--行跪拜禮時,贊禮人鳴贊“興”,即是起立。
李自成明白牛金星的心中真意,他也擔心劉宗敏不習慣對他行三跪九叩之禮,笑着說道:“捷軒,你跟我一起觀看群臣演禮吧。
還有,唐通與張若麒去吳三桂那裡勸降,原定今日返回,至遲明日返回。
你和兩位軍師同孤在一起觀禮,一旦吳三桂那裡有了消息,我們立時可以商議。
”停一停,他又說:“啟東也留在孤的身邊才是,等候唐通與張若麒回來。
” 明日什麼大臣陪侍李自成在會極門樓上觀看群臣演禮,他的一句話就決定了。
等明日他觀看過正式演禮之後,如有不滿意處,還可以再演習一次,務使初六日的登極典禮十分圓滿,然後風聲所至,四海歸心,大順萬世一統之業就此奠基。
今日召見一部分文武群臣,可以說是李自成在事業上感到志得意滿的時候,他向面前的群臣微笑着掃了一眼,說道: “去年十一月,孤在長安,是否即出師幽燕,原未決定。
大臣中也有人主張持重,勸孤緩期東征。
孤後來雖然決計遠征,但也沒料到果然一路勢如破竹,除甯武一地之外,到處迎降。
崇祯并非昏庸之主,不料竟然如此容易亡國!” 禮政府侍郎梁兆陽站起來躬身說道:“主上救民于水火,自秦入晉,曆恒代①抵幽燕,兵不血刃,百姓簟食壺漿以迎五師,真神武不殺②,比隆堯舜,若湯武不足道也。
臣遭逢聖上,當精白一心③以報主恩。
” ①恒代--大同、忻縣等地,即晉北一帶,占為恒州和代州,為大順軍來北京途經之地。
②神武不殺--語出《易-系辭》,頌揚得天下是靠聰明睿智的真正神武,不靠刑殺。
③精白一心--古代成語,意為純潔的忠心。
李自成大為高興,不覺拱手,連說:“先生請坐,先生請坐。
” 文谕院大學士顧君恩趁機會站起來說道:“主上睿智神武,兵不血刃而進入燕京,海内望風,江南翹首,不久即将統一中國,威服四夷。
近日群臣中有些勸進表寫得很好,可以傳之千古,微臣與丞相不禁點首欣賞,不知陛下可曾留意一間?” “孤每一勸進表都浏覽過了,不知你們最稱贊的是哪些表文,不妨讀幾句讓大家聽聽。
” 顧君恩說道:“臣記得有一功進表中有這樣句子:‘獨夫授首,四海歸心。
比堯舜而多武功,邁湯武而無慚德’。
這四句對仗工整,頌揚得體。
” 李自成點頭微笑,環視群臣,意氣舒展。
顧君恩又說道:“新降臣前明長蘆鹽運使①王孫惠的功進表中有句雲:‘燕地既歸,宜歸河山而受-②;江南一下,當羅子女以承恩’。
他寫出如此頌揚文字,既表明忠心擁戴,亦足證才學優長。
” ①長蘆鹽運使--長蘆鎮在今河北省滄州市境内,明永樂初,設管理海鹽專賣事務的都轉運使于此,下設二十四個轉運使。
由長蘆都轉運使轄區(半在山東)運出的海鹽稱為長蘆鹽。
清代移長蘆鹽運使署于天津。
②受---“-”是符命之書。
從東漢以後,開國帝王都要僞造上天符命,證明他的得天大下是受了上天的冊命,合理合法。
李自成接受宋獻策的“谶記”,也屬于“受-”之類。
李自成含笑點頭。
吏政府尚書宋企郊已經受到王孫蕙的拜托,此刻看見皇上高興,趕快起立說道:“像王孫蕙這樣新降文臣,似應予以美缺,不知聖意如何?” 李自成說:“隻要是真有才學,自然錄用,你的吏政府可以斟酌拟定,奏孤知道。
” 他又以愉快的眼光向群臣掃視一遍,當看見李岩和宋獻策神色冷靜,不似衆人聞聽勸進表中頌揚佳句時的興奮動容,他的心中打個問詢:“他們為何與衆不同?”在片刻間,他始而在心中感到不快,繼而想到他們二人剛才來到較遲,可能是新得到了什麼不好的軍情探報,故而他們的神色與衆不同。
他在心中問道: “是不是他們已經得到探報,山海關方面有了變故?” 雖然李自成在表面上仍然保持着愉快神色,但是他的心中卻忽然涼了一半。
吳三桂已經進入山海關,可以說近在咫尺,威逼北京,這使他不能不嚴重關切。
此刻兩位軍師的臉上神色異于衆人,莫非吳三桂抗拒不降,公然為敵? 他吩咐文武群臣退下,盡心為明日皇極門的正式演禮和初六日的登極大典做準備,獨将宋獻策和李岩留下。
當群臣叩頭退出以後,他正要向兩位軍師詢問山海關有什麼新的消息,忽然聽見一陣紛亂的腳步聲從右邊丹陛登上丹揮,同時聽見一個青年人的膽怯的聲音懇求: “你老莫要急,讓我到陛下面前傳禀!” 一個蒼老的聲音罵道:“閃開!你再攔我,我會一拳将你這個胎毛未退的傳事官兒打倒在丹墀上!” 李自成大吃一驚,向外怒喝道:“什麼人如此大膽,替我拿了!” 因為李自成不許前朝的太監在身邊侍候,在武英殿東暖閣和前檐下共有四個太監以備皇上随時呼喚。
這時一齊奔到武英殿門口,看見三個官員踉跄奔來,搶在前邊的是雙喜将軍。
他們不敢攔阻,趕快驚慌地從門檻邊避開。
李自成聽見腳步聲進來,怒目注視西暖閣的房門,而
太監們在心裡認為,新皇帝到底是草頭天子,不免心中暗笑。
文臣們因皇帝賜座而躬身謝恩。
等群臣坐定之後,太監們從簾子内外輕手輕腳地退出武英殿了。
李自成向群臣問道:“初六日登極的事,可已經準備就緒?” 牛金星站起來說:“文武臣工連日在文華殿演禮,已漸見熟悉,初六日陛下舉行登極大典,已經宣示中外①,一應所需,如儀仗。
法駕②,聖上及百官朝服,均已備就,鴻胪寺人員不足,又從民間選取相貌富态與聲音洪亮者二十人,日夜訓練唱禮,以備急需。
” ①中外--朝中或朝外。
或稱朝野。
②法駕--皇帝所乘坐的大辇或大辂,以及全部儀仗。
“登極大典在皇極殿舉行,何用法駕?” “陛下于皇極殿登極,受百官朝賀之後,接着就是行祈天之禮,故需要法駕鹵簿。
不但如此,初五日就得沿路用黃沙鋪地,每一街口要備好松柏彩緞牌樓。
從初五日夜就得用三千騎兵沿途警跸,禁絕行人。
到初六一早,沿途家家關門閉戶,門外擺好香案,任何人不許私自隔着門窗窺看。
” “祈天禮選在南郊何處?” “臣與禮政府請臣商議,拟請陛下在天壇圜丘上舉行祈天之禮。
天壇院内,在圜丘西邊不足半裡處,前朝為皇帝建有齋宮,有宮牆環繞,護以禦溝。
前朝皇帝如舉行祭天祈年之禮,總是前一天就駐跸齋宮,沐浴齋戒。
臣與禮政府諸臣商議,目前江南未定,江山草創,尚非平常時候,軍國政務繁忙,皇上可以不必前一日去齋宮駐跸,隻在仁智殿寝宮齋戒即可。
” 李自成點頭同意。
他望着一位新降文臣,原任明朝少詹事①,新任大順朝禮政府左侍郎楊觀光,虛心地含笑問道: ①詹事--掌管東宮庶政和輔導太子讀書修養的衙門名叫詹事府。
詹事府的主管稱詹事,次官(副職)稱少詹事、另外有左中允,右中允等官。
“楊先生,祈天為何要齋戒,不茹葷,不飲酒,不近女色,不行刑?” 楊觀光趕快俯地叩頭,回答說:“為的是天人一氣相感,欲其志氣清明慈和,感格上天,故須如此。
” 李自成雖然對于楊觀光的帶有冬烘味道的回答并不十分了然,但是連聲稱好,命楊平身就坐。
李自成今日召見群臣以高層文臣為主,要詢問的是關于初六日登極大典的籌備工作,既然牛丞相扼要奏明,諸事順利,他完全放心了。
李自成的心情十分愉快,又向牛金星問道: “孤要親自看一看群臣演禮如何,先生可準備了麼?” 牛金星跪下說:“臣不敢蒙陛下以‘先生’相呼,使臣誠惶誠恐。
至于演禮之事,文臣們已經熟了,武臣們或有未熟的,再有一兩次演習也就行了。
臣昨夜與禮政府請臣商議,拟懇請陛下于明日上午親自觀看演禮,不知可否俯允所請。
” “孤倒很想親臨觀禮,隻怕臣工們因孤在一旁觀看,必會有的膽怯,有的心慌,容易出錯。
” “這一層,微臣與禮政府諸臣業已商讨,明日系正式演禮,儀仗齊全,地點在皇極門前。
拟請陛下于明日早膳後先去文華殿休息,已時前由文華殿出來,駕幸會極門樓上,憑窗臨觀,演禮群臣不會知道。
陪侍皇上身邊的隻有微臣、正副軍師、禮政府尚書鞏-……”,他忽然想到劉宗敏會不會行朝賀大禮的繁文褥節,停頓一下,接着說道:“汝侯劉總爺也不參加演禮,陪侍陛下身邊。
” 劉宗敏想着自己應該作文武百官的表率,說道:“俺也跟着大家一塊兒演禮吧。
” 金星說:“總爺是絕頂聰明的人,你明日陪侍陛下在會極門樓上看一看就行了,用不着跟大家一塊兒演禮。
你以前負過傷,要随着鴻胪官的鳴贊,許多次跪拜興①,我擔心近日天陰多雨,你舊日創傷疼痛,還是以不跟随大家演禮為宜。
” ①興--行跪拜禮時,贊禮人鳴贊“興”,即是起立。
李自成明白牛金星的心中真意,他也擔心劉宗敏不習慣對他行三跪九叩之禮,笑着說道:“捷軒,你跟我一起觀看群臣演禮吧。
還有,唐通與張若麒去吳三桂那裡勸降,原定今日返回,至遲明日返回。
你和兩位軍師同孤在一起觀禮,一旦吳三桂那裡有了消息,我們立時可以商議。
”停一停,他又說:“啟東也留在孤的身邊才是,等候唐通與張若麒回來。
” 明日什麼大臣陪侍李自成在會極門樓上觀看群臣演禮,他的一句話就決定了。
等明日他觀看過正式演禮之後,如有不滿意處,還可以再演習一次,務使初六日的登極典禮十分圓滿,然後風聲所至,四海歸心,大順萬世一統之業就此奠基。
今日召見一部分文武群臣,可以說是李自成在事業上感到志得意滿的時候,他向面前的群臣微笑着掃了一眼,說道: “去年十一月,孤在長安,是否即出師幽燕,原未決定。
大臣中也有人主張持重,勸孤緩期東征。
孤後來雖然決計遠征,但也沒料到果然一路勢如破竹,除甯武一地之外,到處迎降。
崇祯并非昏庸之主,不料竟然如此容易亡國!” 禮政府侍郎梁兆陽站起來躬身說道:“主上救民于水火,自秦入晉,曆恒代①抵幽燕,兵不血刃,百姓簟食壺漿以迎五師,真神武不殺②,比隆堯舜,若湯武不足道也。
臣遭逢聖上,當精白一心③以報主恩。
” ①恒代--大同、忻縣等地,即晉北一帶,占為恒州和代州,為大順軍來北京途經之地。
②神武不殺--語出《易-系辭》,頌揚得天下是靠聰明睿智的真正神武,不靠刑殺。
③精白一心--古代成語,意為純潔的忠心。
李自成大為高興,不覺拱手,連說:“先生請坐,先生請坐。
” 文谕院大學士顧君恩趁機會站起來說道:“主上睿智神武,兵不血刃而進入燕京,海内望風,江南翹首,不久即将統一中國,威服四夷。
近日群臣中有些勸進表寫得很好,可以傳之千古,微臣與丞相不禁點首欣賞,不知陛下可曾留意一間?” “孤每一勸進表都浏覽過了,不知你們最稱贊的是哪些表文,不妨讀幾句讓大家聽聽。
” 顧君恩說道:“臣記得有一功進表中有這樣句子:‘獨夫授首,四海歸心。
比堯舜而多武功,邁湯武而無慚德’。
這四句對仗工整,頌揚得體。
” 李自成點頭微笑,環視群臣,意氣舒展。
顧君恩又說道:“新降臣前明長蘆鹽運使①王孫惠的功進表中有句雲:‘燕地既歸,宜歸河山而受-②;江南一下,當羅子女以承恩’。
他寫出如此頌揚文字,既表明忠心擁戴,亦足證才學優長。
” ①長蘆鹽運使--長蘆鎮在今河北省滄州市境内,明永樂初,設管理海鹽專賣事務的都轉運使于此,下設二十四個轉運使。
由長蘆都轉運使轄區(半在山東)運出的海鹽稱為長蘆鹽。
清代移長蘆鹽運使署于天津。
②受---“-”是符命之書。
從東漢以後,開國帝王都要僞造上天符命,證明他的得天大下是受了上天的冊命,合理合法。
李自成接受宋獻策的“谶記”,也屬于“受-”之類。
李自成含笑點頭。
吏政府尚書宋企郊已經受到王孫蕙的拜托,此刻看見皇上高興,趕快起立說道:“像王孫蕙這樣新降文臣,似應予以美缺,不知聖意如何?” 李自成說:“隻要是真有才學,自然錄用,你的吏政府可以斟酌拟定,奏孤知道。
” 他又以愉快的眼光向群臣掃視一遍,當看見李岩和宋獻策神色冷靜,不似衆人聞聽勸進表中頌揚佳句時的興奮動容,他的心中打個問詢:“他們為何與衆不同?”在片刻間,他始而在心中感到不快,繼而想到他們二人剛才來到較遲,可能是新得到了什麼不好的軍情探報,故而他們的神色與衆不同。
他在心中問道: “是不是他們已經得到探報,山海關方面有了變故?” 雖然李自成在表面上仍然保持着愉快神色,但是他的心中卻忽然涼了一半。
吳三桂已經進入山海關,可以說近在咫尺,威逼北京,這使他不能不嚴重關切。
此刻兩位軍師的臉上神色異于衆人,莫非吳三桂抗拒不降,公然為敵? 他吩咐文武群臣退下,盡心為明日皇極門的正式演禮和初六日的登極大典做準備,獨将宋獻策和李岩留下。
當群臣叩頭退出以後,他正要向兩位軍師詢問山海關有什麼新的消息,忽然聽見一陣紛亂的腳步聲從右邊丹陛登上丹揮,同時聽見一個青年人的膽怯的聲音懇求: “你老莫要急,讓我到陛下面前傳禀!” 一個蒼老的聲音罵道:“閃開!你再攔我,我會一拳将你這個胎毛未退的傳事官兒打倒在丹墀上!” 李自成大吃一驚,向外怒喝道:“什麼人如此大膽,替我拿了!” 因為李自成不許前朝的太監在身邊侍候,在武英殿東暖閣和前檐下共有四個太監以備皇上随時呼喚。
這時一齊奔到武英殿門口,看見三個官員踉跄奔來,搶在前邊的是雙喜将軍。
他們不敢攔阻,趕快驚慌地從門檻邊避開。
李自成聽見腳步聲進來,怒目注視西暖閣的房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