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用飯,讓她休息,不得疏忽!” 劉香蘭躬身回答:“謹遵鈞命!” 吳汝義又忍不住向費珍娥的面孔上望了一眼,轉身走出,他邊走邊在心裡說: “到底找到了,皇上一定會十分滿意;不久回到長安,皇後看見了也會滿意!” 劉香蘭将吳汝義送出宮院門外,回來後吩咐宮女們有的去為費珍蛾打荷包蛋,有的去準備人參雞湯,還吩咐另外的宮女在費珍娥休息和吃了東西之後,幫助費珍娥梳洗更衣,等候新來的皇上召見。

    她對費珍娥悄悄地說: “珍娥妹妹,因為你命中注定是新朝貴人,我們壽甯宮的姐妹們都蒙了你的福,逢兇化吉。

    你一步登天之後,千萬不要忘記壽甯宮中的姐妹們,懇求新皇上早降天恩,放姐妹們平安出宮,回到父母身邊。

    ” 費珍娥對宮中姐妹們十分同情,但是她沒有做聲,隻是在心中說道: “哎,劉姐,我很快就會被逆賊們千刀萬剮!” 吳汝義知道李自成去萬歲山看崇祯的屍體,離開壽甯宮就趕快走出玄武門。

    他在萬歲山門前遇見李自成帶着幾位大臣走出,就在路旁跪下奏道: “啟禀陛下,在壽甯宮枯井中撈出的不是公主,是一位美貌宮女。

    ” 李自成問:“她為什麼要冒充公主?” “臣一再問她,她都不肯回答,說要見大順皇上當面陳奏。

    ” “怪事!你為何不嚴加審問?” 吳汝義吞吞吐吐地說:“這,這個女子非同一般,既有美貌,也有文才,并且是神态鎮靜,毫不害怕,不是用威逼可以屈服的。

    臣請陛下今晚萬幾之暇,務必召見她一次,當面一問,聽她對陛下吐出真情。

    ” 李自成搖搖頭,微笑說:“秦王府和晉王府都有上千宮女,兩府的宗室也都有衆多女子,都是你點名處置。

    你不是剛進城的鄉巴佬,沒有見過世面。

    這個宮女真的有出衆美貌?” 吳汝義說:“臣不敢有欺君的話。

    ” 李自成又問:“這宮女叫什麼名字?現年幾歲?” “她的名字叫費珍娥,虛歲十七。

    ” 李自成露出微笑,完全明白了吳汝義的用心。

    站在他身後的牛、宋和李岩也都心中明白,互相交換眼色,輕輕點頭。

    李自成年将“不惑”,尚無子嗣,不僅是李家的一件大事業是大順朝的一件大事。

    當李自成離西安東征之前,皇後高桂英曾經當面囑咐宋獻策和吳汝義,也通過紅娘子囑咐李岩,進北京後要留心為皇上物色一個妃子。

    但是李自成同張獻忠的性格完全不同,他聽了吳汝義的話也動了納費珍娥為妃的念頭,在表面上卻不肯流露出他急于召見的意思,先命吳汝義平身,然後以無動于衷的态度随便問道: “你剛才說,這個費珍娥還有文才,何以見得?” 吳汝義躬身回答:“臣不敢随便妄言,臣聽壽甯宮的管事宮女言講,崇祯很誇獎費珍娥的文才好,稱她是宮女中最好的女秀才。

    ”說到這裡,他将費珍娥的一卷仿書呈上。

     李自成雖然半生戎馬,不善書法,但他平日喜歡讀書,也喜歡欣賞别人的字,此刻看了費珍娥的娟秀字體,忍不住在心中暗暗點頭。

    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皇帝身份,所以他沒大聲說好,隻是看了兩張仿紙,含笑點頭,将一卷仿書遞給了牛金星,在心中默想:這個姓費的宮女既然容貌很美,又有文才,不妨召見一次,再作決定。

     牛金星和宋獻策、李岩共同觀看費珍娥的仿書,都對這仿書發出稱贊。

    宋獻策因看出來李自成已經有意将這個費宮人納為妃子,更是說出些“溢美”的話。

    當然他的稱贊話并不離譜,例如說費珍娥的字是以歐字為底,趙字為面,又說從她仿上填的小字看,顯然習過《靈飛經》①,這些話都使牛金星和李岩點頭同意。

    看過仿書,宋獻策向李自成躬身建議: ①《靈飛經》--唐朝書法家鐘紹京所書的小楷字帖。

     “既然這個費宮人自稱有話要向陛下面奏,請陛下回寝宮後召見一問。

    ” 李自成淡淡地回Www.tianyashuku.com答一句:“今日初進北京,諸事繁忙,等閑的時候召見她吧。

    ” 因為天色已将黃昏,李自成草草地看了一下三大殿,便命幾位大臣各回衙門去處理要務,又命吳汝義去劉宗敏處,将已經尋找到崇祯屍首的事告他知道,于是他在李雙喜和武士們的前後扈從下回武英殿去。

     宋獻策的軍師府設在明朝的戎政衙門①,所以他同李岩在内金水河南邊送李自成出歸極門(右順門)以後,再同牛金星拜别,然後轉身往東,步出會極門(左順門),從文華門的南邊出東華門蔔馬。

    當他們快出東華門時,宋獻策拉住李岩止步,小聲說道: ①--在東城燈市大街,戎政,明代宮職,掌京營操練之事。

     “林泉,皇上年近不惑,尚無太子,這是我大順朝臣民所關心的一件大事。

    适才皇上聽了吳子宜的禀奏,又看了一張價書,已動了采納費宮人為妃之意。

    此為我大順朝一大好事,足下位居副軍師,為朝廷密勿大臣①,理應勸皇上召見費氏,何以默無一言?” ①密勿大臣--參與密議的大臣。

    此處的“密勿”作“機密”解。

     李岩笑一笑,說道:“愚弟受陛下殊恩,謬蒙以國士相待,正患無以圖報,豈不關心陛下尚無太子的大事?況在長安啟程之時,關于為皇上物色妃子一事,賤内曾傳下皇後懿旨叮咛,愚弟豈敢忘懷?隻是……” “尊意如何?” “弟有一點淺見,隻敢對老兄說出,望勿使同僚聞知,也莫讓皇上知道。

    ” “你我多年知己,無話不談,請足下快說出來吧。

    ” “以弟碌碌淺見,皇上初來北京,應以安邦建業為急務,首先昭示天下,廢除前朝一切苛政,更要緊的是從今廢除三晌①,永不再征;其次是号召京師及各地前明官吏,隻要誠心投順,照舊錄用,但對貪官污吏一定嚴懲不貸,以其家财赈濟饑民。

    北京雖為明朝皇都所在,但辇毂之下,貧民甚多。

    平日江南财賦與米糧,賴漕運源源供應北京。

    近來漕運已斷,北京官家尚可支撐一時。

    貧窮小民,家無積糧,馬上就有饑馑之憂_如何平抑糧價,救濟貧民,安定人心,雖然困難甚多,但亦刻不容緩。

    還有,欲求安國定邦,建立百世基業.必須廣羅人才。

    自古英雄創業,可以馬上得天下,而不能以馬上治之。

    北京為天下視聽所系,亦是人才荟萃之地,陛下到北京後首先急務應是招納賢士,正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②,今日陛下一到北京便留意選妃,雖出自臣下忠心……” ①三響--萬曆末年因為對滿洲用兵,三次共增加田賦520萬兩,稱為遼饷,至崇祯朝因“剿賊”軍興,相繼增派剿饷330萬兩,又為練兵,增加練饷730多萬兩。

    合稱三饷。

     ②吐哺……歸心--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

    古書上寫周公勤于接待賢士,有所謂“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連吃飯和洗頭發都受影響。

     宋獻策搖搖頭,不讓他把話說完,拉着他向前走了幾步,小聲說道: “幾年來,足下有許多次很好的建議,弟深為贊同。

    你在去伏牛山得勝寨途中,于神厘地方寫的那封書子①,縱論天下形勢,向主上提出建議,據宛洛以經營中原,建立根本,以圖天下。

    那封書信,宏謀卓識,非同凡響,文筆暢達,條理嚴密,頗有陸宣公奏議②之風,為近世所少見。

    不惟弟與啟東捧讀再三,佩服萬分,主上也贊不絕口。

    然而兄之宏謀卓識,未見之實行,竟成為一紙空言。

    倘若依足下建議方略,今日我大順義軍不會孤軍遠征,使你我不會在全軍騰歡中暗懷杞憂。

    即如去年十一月在西安讨論義師是否迅速遠征幽燕,文臣中隻有你我,武臣中隻有田玉峰,意主持重,但不能暢所欲言。

    今日已經進了北京,大家歡喜鼓舞,别的話皇上未必聽得進去,說多了反而不好。

    ” ①書子--見本書第二卷第四十二章。

     ②陸宣公奏議--陸宣公名陸贽,字敬輿,唐代名臣,深受德宗信任,參與重大決策,其關于各種軍國大事的奏議,說理透徹,文筆流暢,骈散兼行,在唐宋古文中獨具一格,頗為著名。

     “獻策,目今不是天下已定,而是決定成敗存亡的關鍵之時。

    有些大事,你我不言,何以上對陛下,下對萬民?” 宋獻策心中一驚,望着李岩片刻,忽然以輕松的态度拍一拍李岩的肩膀,笑着說道: “皇上和衆将們都正在興頭上,文臣們都在等待皇上登極後加官晉爵,你我何必不識時務,故意使皇上和文武群臣掃興?至于你我原來擔心的事,不過十日,必能看出眉目。

    到那時,你我身為正副軍師,成敗利鈍之事,責無旁貸,自然要盡忠建言。

    至于皇上早日納妃,本是一件小事,你何不在這樣小事上随波逐流,和光同塵?” 李岩也笑了,點頭說:“老兄深請世道,所言極是。

    其實,為皇上納妃事,弟也十分留心,今日上午弟奉旨去處理懿安皇後出宮之事,看見一個宮女容貌甚不一般,雖在驚慌之中,但神态鎮靜,舉止優雅。

    我詢問慈甯宮管事太監陳安,知道這個宮女名叫窦美儀,論容貌在後宮中數一數二,頗通文墨,在張皇後身邊是一位六品女官,與一般宮女不同。

    她請求随懿安皇後出宮到張國紀府中,随皇後從容自盡。

    弟因想到為陛下物色妃子的事,不答應她随懿安出宮。

    倘若陛下必欲在目前戎馬倥偬中選一妃子,窦美儀未必不強于費珍娥。

    應該從二人中挑選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