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一個複雜的悲劇時代,由于不同的生活條件和思想原因,大人物扮演着悲劇角色,小人物也扮演着悲劇角色。
大約在兩個月前,有一次費珍娥在宮内的東一長街①遇見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思,她趕快低頭避到路邊,等王承恩快走到身邊時,她忍耐不住,大膽地擡起頭來,福了一福②,跟着問道: ①東一長街--從禦花園的東邊起,經過坤甯宮、交泰殿,到乾清宮東南角的龍光門止,有一條筆直的長巷,叫做東一長街。
在坤甯宮和乾清宮的右邊,和東一長街平行的也是一條長巷,叫西一長街。
另外有東二長街,西二長街。
②福了一福--婦女行的拜禮,即明清書面語所說的斂衽。
“王公公,聽說流賊李自成來犯京師,近日消息如何?” 王承恩停住腳,向她打量一眼,認出她原是乾清宮的宮女,近來到了壽甯宮,陪伴公主讀書。
宮中的衆多宮女,沒有人敢對他說話。
最有面子的莫過于乾清宮和坤甯宮的宮女頭兒,也不敢對他這樣随便地說話。
宮女們不許關心國事,更不許對軍情打聽一字。
他不料面前的這個不過十六七歲的美貌少女竟然不顧祖宗家法,向他打聽賊氛①消息。
他用責備的口氣說道: ①賊氛--賊方的情況。
“你是一個都人.住在深宮之中,外邊事何必打聽?” “不,公公,正因為我住在深宮之中,外邊事才要知道。
” “你知道了有何用呀?” “我的心裡應該早有準備。
” 王承恩感到這宮女很不尋常,又望了望她,不願用重語責備她,但也不對她說出外邊的任何軍情,匆匆向玄武門方向去了。
自從李自成的大軍到了北京城下,費珍娥就不斷暗想萬一城破,她将如何盡節。
她有三個必須死節的道理:第一,正如那個時代的千千萬萬的婦女一樣,把貞節看得同生命一樣重要,甚至是更重于生命,決不能活着受“逆賊”之辱。
第二,她生在宮廷之中,讀的是孔孟之書,将忠君看做是“天經地義”。
第三,她曾經蒙皇上喜愛,在偶然中被皇上突然摟進懷中,緊緊地放在膝上,片刻又推了出來。
她是情窦初開的少女,在那出乎她意外的乍然之間,她始而驚駭羞赧,滿臉通紅,心中狂跳,呼吸緊張,渾身癱軟,不知所措;繼而是感激皇恩,陶醉于夢一般的幻想之中。
在她所處的那樣時代,倘若在尋常百姓之家,一個守身如玉的清白女子被男人突然抱在懷中,這是極大的“非禮”,她會不顧強弱不敵,拚死抗拒,大聲叫喊,回手給那個對她粗暴侮辱的男子一個耳光。
然而這一次突然将她摟在懷中,強行放在腿上的不是尋常男人,而是她的皇上,并且是隻有三十三歲的年輕皇上,這性質就完全不同。
她心中明白,倘若不是國事危急,流賊正在向北京進犯,皇上必會将她“召幸”。
雖然想到晚上被“召幸”的事,她不免心跳臉紅,但同時也使她心蕩神搖,沉醉于幸福美妙的夢幻之中。
她知道在現有的幾千宮女中,她是容貌最美的宮女之一;還有一個被大家稱為美貌的姑娘是慈慶宮中懿安皇後身邊的窦美儀。
但她費珍娥就在皇上身邊,已經服侍皇上數年,已經成為皇上的心上人兒。
她想,隻要流賊不能打進居庸關或進居庸關後破不了京城,像往年東虜入犯一樣,國家有驚無險,賊退後一切如舊,皇上寬了心,她必蒙思晉封,逐步封為妃,到那時,她的父母和一家人都要享不盡榮華富貴。
在不久前,皇上将她賜給公主,陪伴公主讀書,但是她心中明白,皇上并沒有忘記她。
每次她送呈公主的仿書來到乾清宮的東暖閣,皇上總要停住批閱文書的朱筆,深情地看她一眼。
有一次皇上分明想拉她的手,不巧吳祥進來奏事,皇上将下巴一擺,使她退出了。
這一切蘊藏在她這個少女心靈深處的事情,近來每一想起來就使為皇上盡節的思想更加堅決。
她不僅不能失去處女的貞潔,也不能辜負皇恩! 今日五更,當她同壽甯宮中決計盡節的幾個女伴奔到坤甯宮中,又随着吳婉容召喚的一大群宮女奔往乾清門時,她對去護城河投水自盡的念頭開始動搖。
當乾清門外聚集了兩三百宮女時,隻聽魏清慧高聲叫道:“姐妹們,有志氣的都跟我出西華門投水自盡!”于是宮女們跟着魏清慧踉跄地繞過武英門前邊的内金水河向西華門奔去。
中途,有一個比她小的宮女跌了一跤,她攙起來這個宮女,抓住女伴的胳膊繼續往前跑。
天開始亮了。
她對投河的念頭更動搖了,不願意就這樣死去,同時想到了公主。
當兩三百宮女跑出了西華門,擁擠在護城河岸上以後,十分混亂,很多人圍攏魏清慧和吳婉容的身邊,準備投水,有人從岸邊後退,費珍娥在混亂中忽然下定決心,迅速回頭奔跑。
她正要跑進西華門時,聽見魏清慧在人群中大聲呼喚她,同時還聽見吳婉容對魏說:“不要喊她!她怕死,我們快投河吧!”她本來道路不熟,在緊急和慌亂中迷失了方向,誤奔到歸極門,已經跨過高高的朱漆門檻,忽然看見李自成的将士正從午門進來。
她返身退回,想起了來時道路,向北踉跄奔跑,過了武英殿宮院紅牆和崇樓(與皇極門東西平行)之間的金水河石橋,又跑過了寶甯門以後,才相信不會被進宮來的賊兵捉到。
她想着魏清慧已經投水死了,一邊向前跑一邊在心中對她們說道: “魏姐,吳姐,請你們等等我,我們在陰曹地府相會!” 在大順軍第一次清宮時,美貌的費宮人沒有被發現,午膳後第二次清宮時才由一個壽甯宮的小太監露出口風。
大順軍将士從一個枯井中将她找到。
從昨天晚上起,後妃們和宮女們都知道城破就在眼前,無心用膳。
費珍娥見公主不肯用膳,她也未進飲食。
今日天亮時她跳進枯井,井底潮濕,又很陰冷。
當她被撈上來時,腿腳已經凍僵,嘴唇發青,快被折磨死了。
人們趕快把皮衣服披到她的身上,在她的面前生起一盆炭火,又熬了一碗姜湯加紅糖讓她喝下。
過了一陣,她的體力稍稍地恢複了。
當她才從枯井中被第二次清宮的将士們救上來時,盡管她的身體十分衰弱,但是她坐在地上毫無畏懼之色,對着站在她面前的軍官擺出來一種高傲的樣子,說道: “我是大明皇帝的長女,長平公主。
既然亡國,不懼一死。
你們不得對我無禮!” 這個軍官看見她雖然身體衰弱,但是容貌很美,神态高貴,以為她确是公主,立即差人去禀報吳汝義,跟着找來幾個壽甯宮的宮女将費珍娥扶進宮中,小心服侍。
壽甯宮的宮女雖然也有投水的和逃走的,但大部分都沒有離開宮中。
清宮的軍官審問了幾個宮女,證實從枯井中撈出的女子并非公主,而是陪伴公主讀書的宮女名叫費珍娥。
他詢問費珍娥為什麼藏在枯井,為什麼要冒充公主。
費珍娥不肯回答,隻是冷冷地說: “你的官卑,我不同你說話,體要多問。
倘若你的主子已經進宮,我可以對你們的主子當面說出真情。
” 這個軍官立刻派人去禀報吳汝義。
當吳汝義來到的時候,費珍娥已經喝過了紅糖姜湯,在火盆邊烤暖了身子,漸漸恢複了嫩白,還從白嫩中略微透出來青春的紅潤。
她看了吳汝義的神氣、裝束和身後的随從,猜到這必是李自成手下的重要将領、幾個宮女也看出吳汝義是一位重要人物,都跪下迎接,不敢擡頭。
費珍蛾慢慢地從椅子上站起來,既不肯跪,也不肯一拜,隻是低頭不語。
吳汝義不敢輕視她,先說出他自己的名字和官職,然後問道: “你是什麼人?” 費珍娥回答:“亡國宮人費珍娥。
” 早進來的那個軍官向吳汝義說道:“就是她冒充公主。
” 吳汝義問道:“你為何冒充公主?” “為救公主,甘願一死。
” “你長得像公主麼?” “有點像,但不全像。
公主是金技玉葉,何等高貴,别人縱然容貌相似,精神斷難相同。
” “你擡起頭來!” 費珍娥擡起頭來。
吳汝義蓦然一驚,幾乎不敢正視費珍娥光彩照人的臉孔和一雙鳳眼。
他将目光轉向旁邊的兩個宮女,心情很不平靜,問道: “你們不要害怕,都站起來。
費宮人在你們公主的身邊掌管何事?” 一個年紀稍長的宮女回答:“她原在乾清宮伺候皇上。
皇上因她書讀得好,字也寫得好,将她賜給公主,在公主身邊伴讀。
” “你是什麼人?” “我是壽甯宮的管事宮女劉香蘭。
” “費珍蛾也寫仿書麼?” “她的仿書寫得很好。
有時她到禦前呈送公主的仿書,皇爺命她同時呈上自己的仿書,看後總是臉帶笑容,賞賜宮花彩緞,還稱她是宮中最好的女秀才。
” “你去把她的仿書拿來!” 壽甯宮“管家婆”不敢怠慢,趕快将費珍娥的仿書取來,雙手捧呈吳将軍。
吳汝義雖然讀書不多,但是他看見費珍娥的仿書寫得實在不錯,在女子中确是少見。
他又看一眼費珍娥,幾乎不敢同費珍娥的目光相對,随即又将費宮人渾身打量一遍,問道: “你今年芳齡幾歲?”他不自覺用了“芳齡”二字,流露出他對費珍娥不以普通的宮女看待。
“我今年虛歲十七,比公主長了數月。
” “你為何冒充公主,既然不肯對我直說,願意向大順皇上面奏,我不勉強于你,你好生迸食,好生休息,梳洗更衣,等候陛下召見。
”吳汝義又對“管家婆”劉香蘭說:“你們好生照顧她趕快
大約在兩個月前,有一次費珍娥在宮内的東一長街①遇見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思,她趕快低頭避到路邊,等王承恩快走到身邊時,她忍耐不住,大膽地擡起頭來,福了一福②,跟着問道: ①東一長街--從禦花園的東邊起,經過坤甯宮、交泰殿,到乾清宮東南角的龍光門止,有一條筆直的長巷,叫做東一長街。
在坤甯宮和乾清宮的右邊,和東一長街平行的也是一條長巷,叫西一長街。
另外有東二長街,西二長街。
②福了一福--婦女行的拜禮,即明清書面語所說的斂衽。
“王公公,聽說流賊李自成來犯京師,近日消息如何?” 王承恩停住腳,向她打量一眼,認出她原是乾清宮的宮女,近來到了壽甯宮,陪伴公主讀書。
宮中的衆多宮女,沒有人敢對他說話。
最有面子的莫過于乾清宮和坤甯宮的宮女頭兒,也不敢對他這樣随便地說話。
宮女們不許關心國事,更不許對軍情打聽一字。
他不料面前的這個不過十六七歲的美貌少女竟然不顧祖宗家法,向他打聽賊氛①消息。
他用責備的口氣說道: ①賊氛--賊方的情況。
“你是一個都人.住在深宮之中,外邊事何必打聽?” “不,公公,正因為我住在深宮之中,外邊事才要知道。
” “你知道了有何用呀?” “我的心裡應該早有準備。
” 王承恩感到這宮女很不尋常,又望了望她,不願用重語責備她,但也不對她說出外邊的任何軍情,匆匆向玄武門方向去了。
自從李自成的大軍到了北京城下,費珍娥就不斷暗想萬一城破,她将如何盡節。
她有三個必須死節的道理:第一,正如那個時代的千千萬萬的婦女一樣,把貞節看得同生命一樣重要,甚至是更重于生命,決不能活着受“逆賊”之辱。
第二,她生在宮廷之中,讀的是孔孟之書,将忠君看做是“天經地義”。
第三,她曾經蒙皇上喜愛,在偶然中被皇上突然摟進懷中,緊緊地放在膝上,片刻又推了出來。
她是情窦初開的少女,在那出乎她意外的乍然之間,她始而驚駭羞赧,滿臉通紅,心中狂跳,呼吸緊張,渾身癱軟,不知所措;繼而是感激皇恩,陶醉于夢一般的幻想之中。
在她所處的那樣時代,倘若在尋常百姓之家,一個守身如玉的清白女子被男人突然抱在懷中,這是極大的“非禮”,她會不顧強弱不敵,拚死抗拒,大聲叫喊,回手給那個對她粗暴侮辱的男子一個耳光。
然而這一次突然将她摟在懷中,強行放在腿上的不是尋常男人,而是她的皇上,并且是隻有三十三歲的年輕皇上,這性質就完全不同。
她心中明白,倘若不是國事危急,流賊正在向北京進犯,皇上必會将她“召幸”。
雖然想到晚上被“召幸”的事,她不免心跳臉紅,但同時也使她心蕩神搖,沉醉于幸福美妙的夢幻之中。
她知道在現有的幾千宮女中,她是容貌最美的宮女之一;還有一個被大家稱為美貌的姑娘是慈慶宮中懿安皇後身邊的窦美儀。
但她費珍娥就在皇上身邊,已經服侍皇上數年,已經成為皇上的心上人兒。
她想,隻要流賊不能打進居庸關或進居庸關後破不了京城,像往年東虜入犯一樣,國家有驚無險,賊退後一切如舊,皇上寬了心,她必蒙思晉封,逐步封為妃,到那時,她的父母和一家人都要享不盡榮華富貴。
在不久前,皇上将她賜給公主,陪伴公主讀書,但是她心中明白,皇上并沒有忘記她。
每次她送呈公主的仿書來到乾清宮的東暖閣,皇上總要停住批閱文書的朱筆,深情地看她一眼。
有一次皇上分明想拉她的手,不巧吳祥進來奏事,皇上将下巴一擺,使她退出了。
這一切蘊藏在她這個少女心靈深處的事情,近來每一想起來就使為皇上盡節的思想更加堅決。
她不僅不能失去處女的貞潔,也不能辜負皇恩! 今日五更,當她同壽甯宮中決計盡節的幾個女伴奔到坤甯宮中,又随着吳婉容召喚的一大群宮女奔往乾清門時,她對去護城河投水自盡的念頭開始動搖。
當乾清門外聚集了兩三百宮女時,隻聽魏清慧高聲叫道:“姐妹們,有志氣的都跟我出西華門投水自盡!”于是宮女們跟着魏清慧踉跄地繞過武英門前邊的内金水河向西華門奔去。
中途,有一個比她小的宮女跌了一跤,她攙起來這個宮女,抓住女伴的胳膊繼續往前跑。
天開始亮了。
她對投河的念頭更動搖了,不願意就這樣死去,同時想到了公主。
當兩三百宮女跑出了西華門,擁擠在護城河岸上以後,十分混亂,很多人圍攏魏清慧和吳婉容的身邊,準備投水,有人從岸邊後退,費珍娥在混亂中忽然下定決心,迅速回頭奔跑。
她正要跑進西華門時,聽見魏清慧在人群中大聲呼喚她,同時還聽見吳婉容對魏說:“不要喊她!她怕死,我們快投河吧!”她本來道路不熟,在緊急和慌亂中迷失了方向,誤奔到歸極門,已經跨過高高的朱漆門檻,忽然看見李自成的将士正從午門進來。
她返身退回,想起了來時道路,向北踉跄奔跑,過了武英殿宮院紅牆和崇樓(與皇極門東西平行)之間的金水河石橋,又跑過了寶甯門以後,才相信不會被進宮來的賊兵捉到。
她想着魏清慧已經投水死了,一邊向前跑一邊在心中對她們說道: “魏姐,吳姐,請你們等等我,我們在陰曹地府相會!” 在大順軍第一次清宮時,美貌的費宮人沒有被發現,午膳後第二次清宮時才由一個壽甯宮的小太監露出口風。
大順軍将士從一個枯井中将她找到。
從昨天晚上起,後妃們和宮女們都知道城破就在眼前,無心用膳。
費珍娥見公主不肯用膳,她也未進飲食。
今日天亮時她跳進枯井,井底潮濕,又很陰冷。
當她被撈上來時,腿腳已經凍僵,嘴唇發青,快被折磨死了。
人們趕快把皮衣服披到她的身上,在她的面前生起一盆炭火,又熬了一碗姜湯加紅糖讓她喝下。
過了一陣,她的體力稍稍地恢複了。
當她才從枯井中被第二次清宮的将士們救上來時,盡管她的身體十分衰弱,但是她坐在地上毫無畏懼之色,對着站在她面前的軍官擺出來一種高傲的樣子,說道: “我是大明皇帝的長女,長平公主。
既然亡國,不懼一死。
你們不得對我無禮!” 這個軍官看見她雖然身體衰弱,但是容貌很美,神态高貴,以為她确是公主,立即差人去禀報吳汝義,跟着找來幾個壽甯宮的宮女将費珍娥扶進宮中,小心服侍。
壽甯宮的宮女雖然也有投水的和逃走的,但大部分都沒有離開宮中。
清宮的軍官審問了幾個宮女,證實從枯井中撈出的女子并非公主,而是陪伴公主讀書的宮女名叫費珍娥。
他詢問費珍娥為什麼藏在枯井,為什麼要冒充公主。
費珍娥不肯回答,隻是冷冷地說: “你的官卑,我不同你說話,體要多問。
倘若你的主子已經進宮,我可以對你們的主子當面說出真情。
” 這個軍官立刻派人去禀報吳汝義。
當吳汝義來到的時候,費珍娥已經喝過了紅糖姜湯,在火盆邊烤暖了身子,漸漸恢複了嫩白,還從白嫩中略微透出來青春的紅潤。
她看了吳汝義的神氣、裝束和身後的随從,猜到這必是李自成手下的重要将領、幾個宮女也看出吳汝義是一位重要人物,都跪下迎接,不敢擡頭。
費珍蛾慢慢地從椅子上站起來,既不肯跪,也不肯一拜,隻是低頭不語。
吳汝義不敢輕視她,先說出他自己的名字和官職,然後問道: “你是什麼人?” 費珍娥回答:“亡國宮人費珍娥。
” 早進來的那個軍官向吳汝義說道:“就是她冒充公主。
” 吳汝義問道:“你為何冒充公主?” “為救公主,甘願一死。
” “你長得像公主麼?” “有點像,但不全像。
公主是金技玉葉,何等高貴,别人縱然容貌相似,精神斷難相同。
” “你擡起頭來!” 費珍娥擡起頭來。
吳汝義蓦然一驚,幾乎不敢正視費珍娥光彩照人的臉孔和一雙鳳眼。
他将目光轉向旁邊的兩個宮女,心情很不平靜,問道: “你們不要害怕,都站起來。
費宮人在你們公主的身邊掌管何事?” 一個年紀稍長的宮女回答:“她原在乾清宮伺候皇上。
皇上因她書讀得好,字也寫得好,将她賜給公主,在公主身邊伴讀。
” “你是什麼人?” “我是壽甯宮的管事宮女劉香蘭。
” “費珍蛾也寫仿書麼?” “她的仿書寫得很好。
有時她到禦前呈送公主的仿書,皇爺命她同時呈上自己的仿書,看後總是臉帶笑容,賞賜宮花彩緞,還稱她是宮中最好的女秀才。
” “你去把她的仿書拿來!” 壽甯宮“管家婆”不敢怠慢,趕快将費珍娥的仿書取來,雙手捧呈吳将軍。
吳汝義雖然讀書不多,但是他看見費珍娥的仿書寫得實在不錯,在女子中确是少見。
他又看一眼費珍娥,幾乎不敢同費珍娥的目光相對,随即又将費宮人渾身打量一遍,問道: “你今年芳齡幾歲?”他不自覺用了“芳齡”二字,流露出他對費珍娥不以普通的宮女看待。
“我今年虛歲十七,比公主長了數月。
” “你為何冒充公主,既然不肯對我直說,願意向大順皇上面奏,我不勉強于你,你好生迸食,好生休息,梳洗更衣,等候陛下召見。
”吳汝義又對“管家婆”劉香蘭說:“你們好生照顧她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