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關燈
陛下降曰。

    ” “引我們先去看看吧。

    ” 崇祯和王承恩的屍體都放在煤山腳下的荒草地上,相距不到一丈遠。

    李自成看看崇祯臉孔還很年輕,白淨面皮(當然死後已經灰白了),略有清秀的短胡須,長發散亂,帽子已經失落,雙目半閉,舌頭略有吐露,脖頸下有一條被絲縧勒成的紫痕,一隻靴子已經失去……李自成的心中一動,不忍多看。

    此刻他看着崇祯的屍體,并沒有感到勝利的喜悅和興奮,而是産生了很複雜的思想和感情,竟然使他在心中歎息一聲。

     在他和大臣們後邊跟來的幾個太監,此時都轉到崇祯屍首的腳頭,由一個顯然地位較高的中年太監領頭,向崇祯跪下,叩了三個頭,而那領頭的太監還禁不住小聲嗚咽,熱淚奔流。

    李自成向太監們問道: “你們裡邊有沒有乾清宮的太監?” 那個領頭的太監忍住嗚咽,叩頭說:“回聖上,奴婢是亡國的待罪内臣,原是乾清宮的管事太監,名叫吳祥。

    ” 李自成将吳祥上下打量一眼,命他将崇祯的屍體停放在壽皇殿中,找棺材裝殓,又說: “你的主子倘若願意将天下讓孤,不要自盡,孤定會對他以禮相待,優養終身。

    可惜他不知道孤的本心,死守着‘國君死社稷’的古訓,先逼皇後自盡,他自己也上吊了。

    你是乾清宮的管事太監,孤看你不忘舊主,還是有良心的。

    你要在宮中找一好的棺材,将你的舊主小心裝殓,停放在壽皇殿中,好生守護,等候孤的聖旨。

    乾清宮中的宮女還有沒有?” 吳祥回答:“大部分都投水自盡了,也有逃出宮去的,如今還剩下十來個宮人仍住在乾清宮中,等候發落。

    ” “等你們将崇祯的屍首擡到壽皇殿以後,命乾清宮的宮女們來給崇祯梳頭,更換衣服靴帽。

    ” “領旨!”吳祥叩了一個頭,又問道:“請問聖上,崇祯皇爺臨朝十七年,一旦身殉社稷,深蒙陛下聖德,準予禮葬,此實亘古以來未有之仁。

    不知裝殓之時,是否可用皇帝的袍服冠冕?” 關于此事,李自成剛才本已采納了牛、宋等人的意見,但此刻他的心思很亂,竟然忘了在武英殿商議的話,一時拿不定主意,回頭向牛。

    宋等望了一眼。

     牛金星趕快說道:“以臣愚見,崇祯既是亡國之君,自然不能用皇帝冠冕龍袍入殓。

    況且臨時找來的棺材,亦非梓宮,更不可用皇帝衣冠入殓。

    陛下對勝朝亡國之君施以堯舜之仁,不加戮屍之刑,史冊上實不多見。

    用宮便服或常朝服入殓,準許太子、二王與勝朝舊臣‘哭臨’,于禮足矣。

    ” 李自成再一次同意了牛金星的意見,吩咐吳祥照辦,并說皇後的裝殓也照此辦理。

    李自成吩咐畢正要離開,跪在草地上的吳祥忽然說道: “陛下,奴婢舊主崇祯皇爺臨死前在衣襟上寫了幾句話,請陛下看看。

    ” 李自成驚問:“寫了什麼話?” 吳祥說:“崇祯皇爺寫遺诏時,臣在乾清宮暖閣窗外站立,并未親眼看見。

    當時隻有管事宮人魏清慧站立在崇祯皇爺的身邊侍候,臣是聽魏宮人說的。

    皇上不妨看一看他的衣襟裡面。

    ” “你趕快翻開他的衣襟,讓孤看一看他寫的什麼遺言!” 吳祥在荒草上膝行到崇祯的腿邊,翻開袍子前襟,果然有幾句話歪歪斜斜地寫在袍子裡兒上。

    李自成和随侍身邊的大臣們都趕快低頭觀看。

    因崇祯當時心慌手顫,字體潦草,李自成不能夠完全認清,命吳祥趕快讀出。

    吳祥一邊讀,大家一邊看。

    念完以後,大家互相看看,在片刻間都沒做聲,但心中都想了許多問題。

    他們對“賊來,甯碎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一句話,不能不受到感動。

    随後,李自成郁郁不樂地說道: “咱占至今,天下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曆代都有,但是并不一樣。

    崇祯雖然失了江山,但是這是氣數,是他遭逢的國運所緻。

    古人說‘蓋棺論定’,據孤看來,崇祯實非一般的亡國之君!” 牛、宋和李岩都沒說話。

    他們因看了崇祯的衣襟遺言,都不免受了感動,而且也同意李自成的評論。

    不過,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所以都沒有發表意見。

    李自成望望草地上的另一具屍首,又看了吳祥一眼,問道: “那個陪着崇祯上吊的太監是誰?你認得他麼?” 吳祥回答:“回聖上,他是司禮監秉筆大監王承恩,大軍快到北京時欽命他提督京營和内臣守城,可是無兵無饷,一籌莫展,隻得陪着主子自缢。

    ” 李自成說道:“他也是一個對主子有忠心的人。

    他的屍首應該如何埋葬?” “回皇爺,王承恩有家人在京城居住,可以命其家人将屍體領回,自行裝殓殡葬。

    ” 李自成說:“既然王承恩有家人在京城居住,這事兒你就辦了吧。

    ” “奴婢領旨!” 李自成帶着牛、宋等大臣,轉到煤山的北邊,遠遠地向壽皇殿和其他建築看了看,随即又轉到煤山西北腳,沿着黃土磴道,登上煤山中峰。

    丞相牛金星,軍師宋獻策,副軍師制将軍李岩,毫侯權将軍李過,站立在他的左右。

    養子雙喜帶着十名護駕武士站立在煤山中峰兩側一丈之外。

     十幾年來,李自成率領着老八隊①的起義人馬,起初活動于陝西②、河南。

    山西境内,後來進入湖廣,打回陝西,東證幽燕。

    他走過無數的高山大川,都不像此刻登上煤山的心情舒暢。

    其實煤山并不是山。

    它是明朝初年改建北京城的時候,将元大都的北面城牆拆毀,利用一部分城牆上堆成了這座假山,不但不能同大山相比,也不能同大山餘脈的丘陵相比。

    論它的占地範圍和高度,都不值一提。

    按照當時計算,從山頂垂直到地面是一十四丈。

    就這座小小的假山的中峰,在當時就是北京城内的最高處。

    李自成登上煤山的正中峰頂之後,向南縱目,從金碧輝煌的紫禁城到房屋鱗次栉比的南城和外城,從午門、端門、承天門、大明門、正陽門直到永定門,盡入眼底。

    神聖不可侵犯的紫禁城,如今踏在他的腳下。

    遼、金、元、明四朝赫赫的皇都,如今踏在他的腳下。

    占領了北京就是滅亡了明朝,奪取了天下。

    十幾年百戰經營,如今才看見真正勝利了,大功告成了……李自成一站到煤山的中峰之巅,又是欣喜,又是驚歎,不自覺地發出一聲: ①老八隊--明末陝西農民大起義,高迎祥是在王嘉胤犧牲後最有威望的領袖,号稱闖王,他有十隊農民聯軍,李自成的一支人馬是第八隊。

     ②陝西--明代陝西行省的轄境包括今陝西、甘肅、甯夏和青海省大部分。

     “啊!!” 原來因為崇祯父子都沒下落,為他的大順江山留有很大隐患,使他駐進武英殿以後一直放心不下。

    如今太子和水、定二王找到了,崇祯的屍首找到了,擺在他面前的隻有節節勝利,隻有擇吉登極,招降吳三桂,再招降南方的左良玉及江北四鎮①,消滅張獻忠,統一全國,建立傳之久遠的大順鴻業,而且他很快就要開始按照盛唐的規模重建京城長安。

    此時雖然他也想到宋獻策和李岩所擔心的滿洲人犯,然而他認為他的大順朝并非風雨飄搖的明朝,東虜必不敢來。

    他懷着躊躇滿志的心情向牛金星說道: ①江北四鎮--崇祯末年,駐軍于長江下遊北岸和淮南一帶的四個總兵官: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和高傑。

     “啟東,如今崇祯已經有了下落,登極大典之事要加速籌備。

    北京雖好,終是行在,孤應當早回長安,一面招撫江南,一面經營關中,奠定我大順朝萬世基業。

    ” 牛金星躬身回答:“今日初進北京,六政府尚未安頓就緒。

    臣已告訴了禮政府,依照軍師所擇吉日,皇上準備于四月初八日即位。

    從二十六日起,每逢三、六、九日百官上表勸進,陛下三讓而後俯允諸臣之請。

    禮政府從明日起即火速準備大典儀注,還有法駕、鹵簿等事,百官還要準備朝服,鴻胪寺也要作許多準備。

    這三四天内,明朝;日臣必然陸續投降,也要使在北京新降諸臣躬逢盛典,得沾陛下雨露之恩。

    ” “張若麒與唐通何時去山海關勸降?” “臣将于明日叫來吳襄面談,用他的口氣給吳三桂寫一家書,還要與張、唐二人商量如何前去,由戶政府籌措五萬兩銀子和一千匹綢緞帶去,作為陛下犒軍之物。

    最快,也得三天後才能動身。

    ” 李自成義說:“但願吳三桂能随我大順使臣于四月初八之前來北京。

    ” 牛金星說:“倘若吳三桂因為有五十萬遷入關内百姓需要安置,不能如期來參與盛典,應該有賀表送來。

    隻要吳三桂有賀表來到,即是他順應大勢,在陛下駕前稱臣,不惟不再擔心他會勾結滿洲鞑子為患,而且也可為南方諸鎮表率。

    ” 李自成微笑點頭,望一望宋獻策和李岩,用眼色向他們征詢意見。

    他們二人對滿洲的問題看得比較嚴重,目前對吳三桂的問題也看得比較複雜。

    因皇上正在躊躇滿志,牛金星的話已經使皇上含笑點頭,他們也隻好恭敬點頭,不敢說出他們的不同看法。

    李自成以為軍師和李岩同牛金星的看法相同,便不再多問,轉身打算下山。

    恰在這時,雙喜從樹隙中看見吳汝義走進萬歲山門,立刻向他躬身禀報: “啟奏父皇,吳子直将軍進萬歲山門了。

    ” 李自成向身邊的大臣們說:“我們快回宮吧。

    真是怪事,原聽說長平公主已經由太監背出宮了,剛才又聽說公主并未出宮,在宮中投井未死,被人救出。

    孤命吳汝義親自去壽甯宮處理此事,他現在來了。

    我們下山吧。

    兩個公主……真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