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了。
翊坤宮因為袁皇貴妃沒有死,宮女們不忍心離開主人,沒有前來。
有些官院,平日同乾清宮、坤甯官來往不多,消息閉塞,宮女們多沒有來。
不到天亮,聚集在乾清門的宮女約有三百人。
費珍娥同壽甯宮的一部分宮女們一起奔來了。
她站在吳婉容的身邊,等候魏清慧如何吩咐,心情緊張得不能呼吸。
忽然,魏清慧站到乾清門的台階上向大家高聲說道: “都人姐妹們,我們受皇家豢養之恩,生為大明人,死為大明鬼。
身為女子,貞節不可失。
西華門外護城河,河水又清又深,是我們很好的盡節處。
賊兵快要進入紫禁城,有志氣的姐妹都跟我來!” 魏清慧跳下台階,左手拉着吳婉容,右手拉着費珍娥,從内右門的前邊向南跑去。
從乾清門奔往西華門,一般應該先向西走,到内右門①折而往南,穿過後右門,再穿過中右門,最後穿過宣治門,還得折向東南,在皇極門和午門之間走過金水河橋,才能往西去奔出歸極門,繞過武英門前到西華門。
倘若走這條路,要三次登上高台,走下高台。
宮女們雖然不十分講究纏小腳,但畢竟還是纏腳②,要她們踉跄地奔這條路去西華門外,必然沒走到西華門便腳疼了,腿軟了,跑不動了,未到護城河,要盡節的一股剛烈之氣先完了。
另外,倘若宮女們奔到皇極門前院中恰遇上“賊兵”進入午門,豈不是自投虎口?所以,魏清慧帶着大家從内右門前邊向西,走出隆宗門,然後一直往南,再由武英殿紅圍牆與崇樓之間過一座金水橋,繞過武英門南邊的金水河,就可以奔出西華門了。
走這條路,既可以免除三次上下高台,縱然敵兵從午門進宮,也不會迎面相遇。
魏清慧在後宮如沸、群情慌亂之中,為大家選擇了這條路線,足見她不愧是崇祯皇帝身邊的“管家婆”,在幾千宮女中威望最高。
①内右門--在乾清門之西,内宮西長街的南端,再向南便是後右門,俗稱平台。
②纏腳--明朝的後妃們繼承五代、宋以來的陋習,講究纏腳,但對于宮女的纏小腳不作嚴格要求,為的是宮女的任務是能夠供奔走使喚。
令我們感到驚異的是,明代宮中的制度很嚴,不像唐、宋的宮女能夠随駕上朝。
她們的活動範圍隻限于内宮,從來不到外朝。
三大殿、文華殿和武英殿,都在外朝範圍。
幾天來,魏清慧既思忖她将随着皇帝投火自焚,也常常思忖她會率領宮女們奔出西華門投水自盡。
雖然她深居後宮,從沒有到過乾清宮以南的不許宮女前去的廣大禁區,但是由于她随時留意,知道三大殿和皇極門都建築在離地面有一丈多高的台基上。
她很清楚,皇上從乾清宮院中乘步辇去武英殿召見臣工,不走三大殿右邊建築在高台基上的側門,而是出乾清門向右轉,過隆宗門直向南走,她也知道離武英殿不遠就是西華門,出西華門就是又寬又深的護城河。
三天來她不斷考慮可能要率領一群宮女姐妹們投護城河自盡的問題,所以她已經把這條奔往西華門的路徑考慮好了。
開始從乾清門出發的時候,魏清慧緊緊地拉着吳婉容和費珍娥的手,但是因為同行的人多,情況很亂,魏清慧不得不時時停下來,招呼大家,以免有人掉隊,有人走錯了路。
吳婉容因為是坤甯宮的宮女頭兒,同承乾宮。
翊坤宮、太子的鐘粹宮和公主的壽甯宮等幾個宮院的宮女們的關系特别密切,不能不時時停下來照顧這些姐妹。
走出隆宗門一箭之地,剛出寶甯門不遠,魏清慧就同吳婉容、費珍娥不再是手攜手了。
當她放開費宮人的手時,特别深情地叮咛一句: “珍娥,我們都是受皇爺殊恩的人,投護城河的時候你跟我一道,在黃泉路上我們還手拉着手!” 所謂“受皇爺殊恩”這句話,在宮女中沒人明白,吳婉客隻略有所知。
費珍娥的心頭一震,但是沒有做聲。
她跟在魏宮人的背後繼續向前走,走到中途,忽然在心中恨恨地說道: “我深受皇恩,無以報答,這樣白白地投河自盡,我死不甘心!” 随後,她的腳步開始放慢了。
有許多認識的宮女越過了她。
她繼續随着大家向前走,但是她的心中更加遲疑,腳步更加慢了。
轉眼間,她同魏清慧之間的距離拉開了,同吳婉容的距離也拉開了。
當大群宮女從武英門前金水河南邊慌慌亂亂地奔過時,天色已經亮了。
有十幾個太監從歸極門(右順門)出來,一邊向西華門逃跑一邊向宮女們說:“你們快逃,賊兵已經進午門了!”宮女們聽了這消息,有許多人登時腿發軟了,有的人抓住松樹走不動了。
魏清慧又是呼喚,又是催促,帶着大家往西華門繼續跑。
守西華門的太監們已經逃光,從午門内逃來的十幾個太監也沖出西華門,過石橋向西跑了。
魏清慧和吳婉容都到了西華門外,站在那裡等待大家。
兩三百宮女都來到了,但是沒有看見費珍娥跑出西華門。
略等片刻,魏清慧跑回西華門内,望着空蕩蕩的院落連叫三聲,沒人答應。
她聽見午門内的大院有許多人聲,但不知費珍娥誤走何處。
她愛費珍娥,關心費珍娥,深怕費珍娥落入賊手。
聽不見費珍娥的回答,心中一急,幾乎要迸出熱淚。
又向前走了幾步,她對着南薰殿①的小院落大叫兩聲:“珍娥!珍娥!”仍沒有一點回應。
吳婉客突然跑來,拉住魏清慧,急急說道: ①南薰殿--在西華門内南邊,與武英門是斜對面。
“清慧,不要再叫啦,再耽擱就誤了大事!” 魏清慧一狠心,跟着吳婉容回頭重新跑出西華門。
她一邊跑一邊滾出了傷心和怨恨的眼淚,忍不住對吳婉容說道: “真沒想到,費珍娥竟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不念皇恩,甘願失節于流賊之手!” 當魏清慧同吳婉容回到西華門外時候,那兩三百宮女都在驚慌無計地等着她們,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很多人已經不像從乾清門出發時那樣懷着慷慨盡節、誓死無悔的決心了。
此時,從歸極門傳來了帶着陝西口音的人語聲,好像是“流賊”向遇到的太監大聲詢問宮中道路。
魏清慧向吳婉容看了一眼,接着向宮女們高聲叫道: “姐妹們,賊兵已到跟前,有志氣的跟我來!” 她奔到河邊,縱身跳入水中。
吳婉容第二個跳進水中。
緊跟着,大約有三十多個宮女跳入水中,多是乾清宮和坤甯宮的人。
但十之八九的宮女不肯投水,在驚慌中各自逃命。
其中大部分跑過石橋,向南長街和北長街亂跑。
有的宮女依稀記得京城的什麼地方住有同鄉或親戚,逢人問路,居民們才知道紫禁城已經失陷,皇上在黎明前逃出宮了。
另外一部分宮女無處可去,隻好退回西華門内,循原路奔回自己宮中,聽天由命。
魏清慧和吳婉容等死後不久,李過率領的負責清宮的将士占領了整個紫禁城,将紫禁城的四門都派兵把守了。
武英殿和背後的仁智殿被預定為大順皇帝臨時駐跸①的地方,特派了一隊将士偕同太監們進行打掃,整理了各種陳設。
宮女們的投水處與武英殿近在咫尺。
趕在新皇帝的聖駕來到之前,派人将三十多具屍體打撈上來。
到了下午,按照宮中的傳統辦法,将屍體送往宮人斜②火化。
①臨時駐跸--李自成建都西安,他不再将北京稱為京城,隻稱“行在”。
住在北京隻算作臨時“駐跸”。
②宮人斜--明代焚化和埋葬宮人的地方,在阜成門外約五六裡處。
已經是谷雨節①後,護城河岸上嫩綠新黃的柳絲如往年一樣低垂,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小鳥如往年春天一樣鳴叫,無憂的燕子依然閃翅飛來,有的在柳枝間呢喃輕語。
①谷雨節--崇祯十七年的谷雨節是在陰曆三月十三日。
三月十九日是谷雨後第六天,清明後第二十一天。
明白這兩個節氣,就知道崇祯亡國時的北京物候。
翊坤宮因為袁皇貴妃沒有死,宮女們不忍心離開主人,沒有前來。
有些官院,平日同乾清宮、坤甯官來往不多,消息閉塞,宮女們多沒有來。
不到天亮,聚集在乾清門的宮女約有三百人。
費珍娥同壽甯宮的一部分宮女們一起奔來了。
她站在吳婉容的身邊,等候魏清慧如何吩咐,心情緊張得不能呼吸。
忽然,魏清慧站到乾清門的台階上向大家高聲說道: “都人姐妹們,我們受皇家豢養之恩,生為大明人,死為大明鬼。
身為女子,貞節不可失。
西華門外護城河,河水又清又深,是我們很好的盡節處。
賊兵快要進入紫禁城,有志氣的姐妹都跟我來!” 魏清慧跳下台階,左手拉着吳婉容,右手拉着費珍娥,從内右門的前邊向南跑去。
從乾清門奔往西華門,一般應該先向西走,到内右門①折而往南,穿過後右門,再穿過中右門,最後穿過宣治門,還得折向東南,在皇極門和午門之間走過金水河橋,才能往西去奔出歸極門,繞過武英門前到西華門。
倘若走這條路,要三次登上高台,走下高台。
宮女們雖然不十分講究纏小腳,但畢竟還是纏腳②,要她們踉跄地奔這條路去西華門外,必然沒走到西華門便腳疼了,腿軟了,跑不動了,未到護城河,要盡節的一股剛烈之氣先完了。
另外,倘若宮女們奔到皇極門前院中恰遇上“賊兵”進入午門,豈不是自投虎口?所以,魏清慧帶着大家從内右門前邊向西,走出隆宗門,然後一直往南,再由武英殿紅圍牆與崇樓之間過一座金水橋,繞過武英門南邊的金水河,就可以奔出西華門了。
走這條路,既可以免除三次上下高台,縱然敵兵從午門進宮,也不會迎面相遇。
魏清慧在後宮如沸、群情慌亂之中,為大家選擇了這條路線,足見她不愧是崇祯皇帝身邊的“管家婆”,在幾千宮女中威望最高。
①内右門--在乾清門之西,内宮西長街的南端,再向南便是後右門,俗稱平台。
②纏腳--明朝的後妃們繼承五代、宋以來的陋習,講究纏腳,但對于宮女的纏小腳不作嚴格要求,為的是宮女的任務是能夠供奔走使喚。
令我們感到驚異的是,明代宮中的制度很嚴,不像唐、宋的宮女能夠随駕上朝。
她們的活動範圍隻限于内宮,從來不到外朝。
三大殿、文華殿和武英殿,都在外朝範圍。
幾天來,魏清慧既思忖她将随着皇帝投火自焚,也常常思忖她會率領宮女們奔出西華門投水自盡。
雖然她深居後宮,從沒有到過乾清宮以南的不許宮女前去的廣大禁區,但是由于她随時留意,知道三大殿和皇極門都建築在離地面有一丈多高的台基上。
她很清楚,皇上從乾清宮院中乘步辇去武英殿召見臣工,不走三大殿右邊建築在高台基上的側門,而是出乾清門向右轉,過隆宗門直向南走,她也知道離武英殿不遠就是西華門,出西華門就是又寬又深的護城河。
三天來她不斷考慮可能要率領一群宮女姐妹們投護城河自盡的問題,所以她已經把這條奔往西華門的路徑考慮好了。
開始從乾清門出發的時候,魏清慧緊緊地拉着吳婉容和費珍娥的手,但是因為同行的人多,情況很亂,魏清慧不得不時時停下來,招呼大家,以免有人掉隊,有人走錯了路。
吳婉容因為是坤甯宮的宮女頭兒,同承乾宮。
翊坤宮、太子的鐘粹宮和公主的壽甯宮等幾個宮院的宮女們的關系特别密切,不能不時時停下來照顧這些姐妹。
走出隆宗門一箭之地,剛出寶甯門不遠,魏清慧就同吳婉容、費珍娥不再是手攜手了。
當她放開費宮人的手時,特别深情地叮咛一句: “珍娥,我們都是受皇爺殊恩的人,投護城河的時候你跟我一道,在黃泉路上我們還手拉着手!” 所謂“受皇爺殊恩”這句話,在宮女中沒人明白,吳婉客隻略有所知。
費珍娥的心頭一震,但是沒有做聲。
她跟在魏宮人的背後繼續向前走,走到中途,忽然在心中恨恨地說道: “我深受皇恩,無以報答,這樣白白地投河自盡,我死不甘心!” 随後,她的腳步開始放慢了。
有許多認識的宮女越過了她。
她繼續随着大家向前走,但是她的心中更加遲疑,腳步更加慢了。
轉眼間,她同魏清慧之間的距離拉開了,同吳婉容的距離也拉開了。
當大群宮女從武英門前金水河南邊慌慌亂亂地奔過時,天色已經亮了。
有十幾個太監從歸極門(右順門)出來,一邊向西華門逃跑一邊向宮女們說:“你們快逃,賊兵已經進午門了!”宮女們聽了這消息,有許多人登時腿發軟了,有的人抓住松樹走不動了。
魏清慧又是呼喚,又是催促,帶着大家往西華門繼續跑。
守西華門的太監們已經逃光,從午門内逃來的十幾個太監也沖出西華門,過石橋向西跑了。
魏清慧和吳婉容都到了西華門外,站在那裡等待大家。
兩三百宮女都來到了,但是沒有看見費珍娥跑出西華門。
略等片刻,魏清慧跑回西華門内,望着空蕩蕩的院落連叫三聲,沒人答應。
她聽見午門内的大院有許多人聲,但不知費珍娥誤走何處。
她愛費珍娥,關心費珍娥,深怕費珍娥落入賊手。
聽不見費珍娥的回答,心中一急,幾乎要迸出熱淚。
又向前走了幾步,她對着南薰殿①的小院落大叫兩聲:“珍娥!珍娥!”仍沒有一點回應。
吳婉客突然跑來,拉住魏清慧,急急說道: ①南薰殿--在西華門内南邊,與武英門是斜對面。
“清慧,不要再叫啦,再耽擱就誤了大事!” 魏清慧一狠心,跟着吳婉容回頭重新跑出西華門。
她一邊跑一邊滾出了傷心和怨恨的眼淚,忍不住對吳婉容說道: “真沒想到,費珍娥竟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不念皇恩,甘願失節于流賊之手!” 當魏清慧同吳婉容回到西華門外時候,那兩三百宮女都在驚慌無計地等着她們,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很多人已經不像從乾清門出發時那樣懷着慷慨盡節、誓死無悔的決心了。
此時,從歸極門傳來了帶着陝西口音的人語聲,好像是“流賊”向遇到的太監大聲詢問宮中道路。
魏清慧向吳婉容看了一眼,接着向宮女們高聲叫道: “姐妹們,賊兵已到跟前,有志氣的跟我來!” 她奔到河邊,縱身跳入水中。
吳婉容第二個跳進水中。
緊跟着,大約有三十多個宮女跳入水中,多是乾清宮和坤甯宮的人。
但十之八九的宮女不肯投水,在驚慌中各自逃命。
其中大部分跑過石橋,向南長街和北長街亂跑。
有的宮女依稀記得京城的什麼地方住有同鄉或親戚,逢人問路,居民們才知道紫禁城已經失陷,皇上在黎明前逃出宮了。
另外一部分宮女無處可去,隻好退回西華門内,循原路奔回自己宮中,聽天由命。
魏清慧和吳婉容等死後不久,李過率領的負責清宮的将士占領了整個紫禁城,将紫禁城的四門都派兵把守了。
武英殿和背後的仁智殿被預定為大順皇帝臨時駐跸①的地方,特派了一隊将士偕同太監們進行打掃,整理了各種陳設。
宮女們的投水處與武英殿近在咫尺。
趕在新皇帝的聖駕來到之前,派人将三十多具屍體打撈上來。
到了下午,按照宮中的傳統辦法,将屍體送往宮人斜②火化。
①臨時駐跸--李自成建都西安,他不再将北京稱為京城,隻稱“行在”。
住在北京隻算作臨時“駐跸”。
②宮人斜--明代焚化和埋葬宮人的地方,在阜成門外約五六裡處。
已經是谷雨節①後,護城河岸上嫩綠新黃的柳絲如往年一樣低垂,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小鳥如往年春天一樣鳴叫,無憂的燕子依然閃翅飛來,有的在柳枝間呢喃輕語。
①谷雨節--崇祯十七年的谷雨節是在陰曆三月十三日。
三月十九日是谷雨後第六天,清明後第二十一天。
明白這兩個節氣,就知道崇祯亡國時的北京物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