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十八日夜晚,駐紮在北京阜成門外的李自成大本營,各文武衙門和軍營,也包括釣魚台行宮,徹夜燈火通明,大小文武官員,都幾乎徹夜未眠。
大家不但是因為懷着無限興奮的心情,不能安睡,而且還要商議和準備明早進城的事。
果然到十九日黎明,北京内城九門幾乎是同時大開。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至今沒有人說得清楚。
曾傳說是曹化淳讓他的手下人開的城門,但沒有确鑿的史料為證。
總之,在崇祯亡國之前,北京城已經人心瓦解,到昨天下午外城開門迎降以後,防守内城的太監和軍民的精神更加瓦解。
太監頭兒們連夜秘密商量,活動得十分緊張。
黎明時候,攻城義軍向城上打了幾炮,催促開門,但炮彈越過城頭,并不傷人。
守阜成門、宣武門、朝陽門的太監們首先打開城門,緊跟着各城門一時俱開。
在城門剛打開時候,西城上有的守城軍民不知太監頭兒們的密謀,看見大順軍就要進城,一時陷于恐怖,紛紛從城上滾下逃命,住在阜成門附近的百姓有許多人攜帶包袱,扶老攜幼,紛紛向他們認為比較安全的地方奔跑,亂了一陣,大順軍從各城門整隊入城,另有從正陽門入城的一支騎兵,大約有一千人,俱是白帽青衣,外穿綿甲,背着弓箭,進城後分為數隊,拿着劉宗敏的令旗。
令箭,一邊疾速前進,一邊呼叫: “大順朝提營前總将軍汝侯劉爺有令:我奉大順皇帝之命,率大軍來安汝百姓,勿得驚惶。
爾等須用黃紙寫‘匝民’二字粘于帽上,并粘門首!” 但在剛打開城時候,有一陣情況較亂。
有些進城部隊按照往日破城習慣,沿街大叫:“不許開門,開門者殺!有騾馬的火速獻出,違令者殺!”自從奉劉宗敏命令進城的安民部隊手執令旗、令箭沿街叫喊以後,百姓不再亂跑了,紛紛互相告訴:“好了!好了!不殺人了!”于是再沒有人奔跑逃命,也沒有呼兒喚女之聲,大街小巷中十分寂靜,但聞疾馳的馬蹄聲和兵器的碰擊聲。
北京畢竟經過遼、金、元、明四朝,幾百年在皇帝辇毂之下,是一個政治城市。
居民們知道新皇帝李自成将要進城,臨大街的家家戶戶都不約而同地在大門外擺設香案,供着黃紙牌位,用恭楷寫着:“永昌皇爺萬歲萬萬歲”,或将大順皇爺寫做“大順皇帝”,也有誤寫為“順天皇爺”。
大家如欲走出大門,便用黃紙寫“順民”二字,粘在帽上。
昨天晚上,李自成幾乎通宵未眠。
晚膳以後,因為北京内城将破,入城在即,他将牛金星、宋獻策和李岩召進行宮,商量進入北京後的重要急務。
從崇祯二年起義以來,李自成經過十五年的艱難苦戰,幾經挫折,血流成河,終于有了今天:打進北京,滅亡了明朝,奪取了江山。
大順軍全軍上下,所有文臣武将,都興奮鼓舞,認為是大功告成,江南可以傳檄而定,李自成本人當然也認為大順朝的萬世之業已定,隻等在北京舉行登極大典,然後返回長安,一邊統一江南,一邊營建大順皇宮,恢複盛唐規模。
今晚的小型禦前會議,一直到深夜方散。
從三更到四更,這一段時間裡,李自成隻是躺下去-胧一陣,但因為想知道崇祯是否會在皇宮中舉火自焚,兩次詢問是否看見紫禁城方面起了火光。
四更以後,駐紮在釣魚台的禦營親軍和文武百官都起來了。
黎明前飽餐一頓,收拾了行裝,待命進城。
李自成也提前用了早膳,坐在行宮正殿的暖閣中,等待關于内城情況的禀報。
他由于興奮,總在想着各種問題,忽而是重大問題,忽而是很小的問題。
如今在他的胡思亂想中,他想到稱“孤”和稱“朕”的問題,不禁微笑了。
他起小對人們稱自己就是一個“我”字,稱了三十多年。
去年五月,在襄陽殺了羅汝才,稱新順王,也開始設置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職官。
當時以牛金星和宋獻策為首的文臣們一緻建議他自稱為“孤”;他對國王自稱為“孤”的事并不陌生,戲台上國王或是自稱為“孤”,或是自稱為“寡人”,都不自稱為“我”。
他小時讀過《孟子》,梁惠王對孟子說話就自稱“寡人”。
在襄陽稱新順王之後,他很久仍然在說話時自稱為“我”,不習慣改口稱“孤”,引起了在襄陽“從龍”的楊永裕、喻上猷等文臣們幾次進谏。
到了西安以後,改西安為長安,局面大不同了。
從今年元旦起,建立國号大順,改元永昌,受文武百官朝賀。
當時文臣們都向他三跪九叩,山呼萬歲,将他看做是開國皇帝,所以建議他自稱為“朕”,以正視聽。
但是他一再表示謙讓,答應到北京後改稱為“朕”。
今日就要進駐北京的紫禁城了,盡管尚未舉行登極大典,也可以稱“朕”了;雖然一時不習慣,但很快就會習慣的。
想着不到兩年中,他從自稱“我”到稱“孤”,又到稱“朕”,不禁心花怒放,靜靜地笑了一陣。
正在這時,李雙喜掀簾進來,跪下說道:“啟奏父皇,各城門已經大開!” 李自成摹然站起,說道:“果如軍師所蔔!汝侯已經知道了麼?” “他已下令,安民的三千騎兵開始分路入城。
先從正陽門入城的是一千騎兵。
他自己也要很快入城。
” “紫禁城内起火了麼?” “紫禁城方面沒有起火。
隻看見内城東南角有兩處火光。
人們說那火光在崇文門内。
” 李自成坐下說:“啊,崇祯沒有自焚!”随即又問:“你大哥率領的清宮人馬出發了麼?” “已經出發,我子直叔和副軍師同他一起前去。
”雙喜擡頭望一眼滿臉春風的義父,又說道:“宋軍師與牛丞相一會兒就來行宮,陪侍聖駕進城。
” 李自成輕輕點頭。
他對養子雙喜雖然很愛,但平日受到“嚴父慈母”的傳統思想影響,對雙喜的态度總是十分嚴肅。
此刻他由于即将啟駕進城,内心激動,一反常态,忽然對雙喜笑着問道: “朱元璋因為生活沒有辦法,到皇覺寺裡當小和尚。
後來皇覺寺也窮得沒有飯吃,他到郭子興的手下當兵。
這故事你知道麼?” “兒臣聽人們談過朱洪武的‘小出身’,知道他的出家故事。
” “雙喜!朱元璋從當兵開始,出生入死,曆盡千辛萬苦,費了十五個年頭,終于奪取天下,建立明朝。
孤自起義至今,你說巧不巧?也恰是十五個年頭!” 雙喜趕快叩頭說:“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自成此時志得意滿,接着說道:“朱元璋身經百戰,驅逐胡元,建立大明,功業遠遠超過宋代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隻可惜大明朝不到三百年,隻有二百六十年就亡國了。
我大順朝決不如此!” 雙喜說:“大順朝當然是萬世一統。
” 李自成笑着說:“自古沒有不亡之國;周朝雖說有八百年,但是平王東遷之後,過了兩代,周天子徒有虛名,十分可悲。
孤隻願大順朝能夠享國四百年就夠了。
”他滿意地嘿嘿一笑,問道:“雙喜,你還有事要禀奏麼?” “父皇,王長順前來求見,叫他進來麼?” “長順麼?他現在哪裡?” “在院中等候多時了,不敢貿然進來。
他請兒臣啟奏聖上,有旨方敢進來。
” “叫他進來吧。
” 雙喜叩頭退出片刻,王長順在院中将衣冠整理一下,腳步輕輕地進了暖閣,在李自成的面前跪下叩頭,說道: “老馬夫王長順叩見聖駕!” 李自成微笑點頭:“王長順,你不能再稱老馬夫,你已經是大順朝的牧馬苑使了。
你現在來見孤有何急事?” “小臣為陛下喂馬十幾年,在沙場上流過血,流過汗,年年
大家不但是因為懷着無限興奮的心情,不能安睡,而且還要商議和準備明早進城的事。
果然到十九日黎明,北京内城九門幾乎是同時大開。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至今沒有人說得清楚。
曾傳說是曹化淳讓他的手下人開的城門,但沒有确鑿的史料為證。
總之,在崇祯亡國之前,北京城已經人心瓦解,到昨天下午外城開門迎降以後,防守内城的太監和軍民的精神更加瓦解。
太監頭兒們連夜秘密商量,活動得十分緊張。
黎明時候,攻城義軍向城上打了幾炮,催促開門,但炮彈越過城頭,并不傷人。
守阜成門、宣武門、朝陽門的太監們首先打開城門,緊跟着各城門一時俱開。
在城門剛打開時候,西城上有的守城軍民不知太監頭兒們的密謀,看見大順軍就要進城,一時陷于恐怖,紛紛從城上滾下逃命,住在阜成門附近的百姓有許多人攜帶包袱,扶老攜幼,紛紛向他們認為比較安全的地方奔跑,亂了一陣,大順軍從各城門整隊入城,另有從正陽門入城的一支騎兵,大約有一千人,俱是白帽青衣,外穿綿甲,背着弓箭,進城後分為數隊,拿着劉宗敏的令旗。
令箭,一邊疾速前進,一邊呼叫: “大順朝提營前總将軍汝侯劉爺有令:我奉大順皇帝之命,率大軍來安汝百姓,勿得驚惶。
爾等須用黃紙寫‘匝民’二字粘于帽上,并粘門首!” 但在剛打開城時候,有一陣情況較亂。
有些進城部隊按照往日破城習慣,沿街大叫:“不許開門,開門者殺!有騾馬的火速獻出,違令者殺!”自從奉劉宗敏命令進城的安民部隊手執令旗、令箭沿街叫喊以後,百姓不再亂跑了,紛紛互相告訴:“好了!好了!不殺人了!”于是再沒有人奔跑逃命,也沒有呼兒喚女之聲,大街小巷中十分寂靜,但聞疾馳的馬蹄聲和兵器的碰擊聲。
北京畢竟經過遼、金、元、明四朝,幾百年在皇帝辇毂之下,是一個政治城市。
居民們知道新皇帝李自成将要進城,臨大街的家家戶戶都不約而同地在大門外擺設香案,供着黃紙牌位,用恭楷寫着:“永昌皇爺萬歲萬萬歲”,或将大順皇爺寫做“大順皇帝”,也有誤寫為“順天皇爺”。
大家如欲走出大門,便用黃紙寫“順民”二字,粘在帽上。
昨天晚上,李自成幾乎通宵未眠。
晚膳以後,因為北京内城将破,入城在即,他将牛金星、宋獻策和李岩召進行宮,商量進入北京後的重要急務。
從崇祯二年起義以來,李自成經過十五年的艱難苦戰,幾經挫折,血流成河,終于有了今天:打進北京,滅亡了明朝,奪取了江山。
大順軍全軍上下,所有文臣武将,都興奮鼓舞,認為是大功告成,江南可以傳檄而定,李自成本人當然也認為大順朝的萬世之業已定,隻等在北京舉行登極大典,然後返回長安,一邊統一江南,一邊營建大順皇宮,恢複盛唐規模。
今晚的小型禦前會議,一直到深夜方散。
從三更到四更,這一段時間裡,李自成隻是躺下去-胧一陣,但因為想知道崇祯是否會在皇宮中舉火自焚,兩次詢問是否看見紫禁城方面起了火光。
四更以後,駐紮在釣魚台的禦營親軍和文武百官都起來了。
黎明前飽餐一頓,收拾了行裝,待命進城。
李自成也提前用了早膳,坐在行宮正殿的暖閣中,等待關于内城情況的禀報。
他由于興奮,總在想着各種問題,忽而是重大問題,忽而是很小的問題。
如今在他的胡思亂想中,他想到稱“孤”和稱“朕”的問題,不禁微笑了。
他起小對人們稱自己就是一個“我”字,稱了三十多年。
去年五月,在襄陽殺了羅汝才,稱新順王,也開始設置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職官。
當時以牛金星和宋獻策為首的文臣們一緻建議他自稱為“孤”;他對國王自稱為“孤”的事并不陌生,戲台上國王或是自稱為“孤”,或是自稱為“寡人”,都不自稱為“我”。
他小時讀過《孟子》,梁惠王對孟子說話就自稱“寡人”。
在襄陽稱新順王之後,他很久仍然在說話時自稱為“我”,不習慣改口稱“孤”,引起了在襄陽“從龍”的楊永裕、喻上猷等文臣們幾次進谏。
到了西安以後,改西安為長安,局面大不同了。
從今年元旦起,建立國号大順,改元永昌,受文武百官朝賀。
當時文臣們都向他三跪九叩,山呼萬歲,将他看做是開國皇帝,所以建議他自稱為“朕”,以正視聽。
但是他一再表示謙讓,答應到北京後改稱為“朕”。
今日就要進駐北京的紫禁城了,盡管尚未舉行登極大典,也可以稱“朕”了;雖然一時不習慣,但很快就會習慣的。
想着不到兩年中,他從自稱“我”到稱“孤”,又到稱“朕”,不禁心花怒放,靜靜地笑了一陣。
正在這時,李雙喜掀簾進來,跪下說道:“啟奏父皇,各城門已經大開!” 李自成摹然站起,說道:“果如軍師所蔔!汝侯已經知道了麼?” “他已下令,安民的三千騎兵開始分路入城。
先從正陽門入城的是一千騎兵。
他自己也要很快入城。
” “紫禁城内起火了麼?” “紫禁城方面沒有起火。
隻看見内城東南角有兩處火光。
人們說那火光在崇文門内。
” 李自成坐下說:“啊,崇祯沒有自焚!”随即又問:“你大哥率領的清宮人馬出發了麼?” “已經出發,我子直叔和副軍師同他一起前去。
”雙喜擡頭望一眼滿臉春風的義父,又說道:“宋軍師與牛丞相一會兒就來行宮,陪侍聖駕進城。
” 李自成輕輕點頭。
他對養子雙喜雖然很愛,但平日受到“嚴父慈母”的傳統思想影響,對雙喜的态度總是十分嚴肅。
此刻他由于即将啟駕進城,内心激動,一反常态,忽然對雙喜笑着問道: “朱元璋因為生活沒有辦法,到皇覺寺裡當小和尚。
後來皇覺寺也窮得沒有飯吃,他到郭子興的手下當兵。
這故事你知道麼?” “兒臣聽人們談過朱洪武的‘小出身’,知道他的出家故事。
” “雙喜!朱元璋從當兵開始,出生入死,曆盡千辛萬苦,費了十五個年頭,終于奪取天下,建立明朝。
孤自起義至今,你說巧不巧?也恰是十五個年頭!” 雙喜趕快叩頭說:“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自成此時志得意滿,接着說道:“朱元璋身經百戰,驅逐胡元,建立大明,功業遠遠超過宋代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隻可惜大明朝不到三百年,隻有二百六十年就亡國了。
我大順朝決不如此!” 雙喜說:“大順朝當然是萬世一統。
” 李自成笑着說:“自古沒有不亡之國;周朝雖說有八百年,但是平王東遷之後,過了兩代,周天子徒有虛名,十分可悲。
孤隻願大順朝能夠享國四百年就夠了。
”他滿意地嘿嘿一笑,問道:“雙喜,你還有事要禀奏麼?” “父皇,王長順前來求見,叫他進來麼?” “長順麼?他現在哪裡?” “在院中等候多時了,不敢貿然進來。
他請兒臣啟奏聖上,有旨方敢進來。
” “叫他進來吧。
” 雙喜叩頭退出片刻,王長順在院中将衣冠整理一下,腳步輕輕地進了暖閣,在李自成的面前跪下叩頭,說道: “老馬夫王長順叩見聖駕!” 李自成微笑點頭:“王長順,你不能再稱老馬夫,你已經是大順朝的牧馬苑使了。
你現在來見孤有何急事?” “小臣為陛下喂馬十幾年,在沙場上流過血,流過汗,年年